8章吸光光度法 共91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0/27
二.偏离比尔定律的原因
2019/10/27
1.非单色光引起的对吸光定律的偏离
I I 10 λ1
A1
lg I01 It1
1bc
t1
01
1bc
λ2
A2

lg
I02 It2
2bc
2019/10/27
It2 I02 102bc
实际上入射光为:λ1 +λ2
例: Cr2O72- + H2O = CrO42- + 2H+ 橙色(λmax=350nm) 黄色(λmax=375nm)
2019/10/27
4.溶液浓度 朗伯—比耳定律是建立在所有的吸光质点之间
不发生相互作用的前提下的,当溶液浓度较高(c >10 -2 mol ·L-1)时,吸光质点间分子或离子的平均距 离减小,就会发生相互作用而改变吸光质点的电荷 分布,改变它们对光的吸收能力,即改变吸光质点 的摩尔吸光系数,浓度越大,这种影响就越显著。 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c<10-2 mol ·L-1) 。
2019/10/27
光学光谱区
远紫外 近紫外 可见 近红外 中红外
(真空紫外)
远红外
10nm~200nm 200nm 400nm
780 nm 2.5 m
~400nm ~ 780nm ~ 2.5 m ~ 50 m
50 m ~300 m
2019/10/27
三、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单色光:具有相同能量(相同波长)的光. 复合光:具有不同能量(不同波长)的光复合 在一起. 例如白光. 互补光:把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
a -吸光系数 Absorptivity
A=a b c
a 的单位: L·g-1·cm-1
当c的单位用mol·L-1表示时,用 ε 表示.
-摩尔吸光系数 Molar Absorptivity
A=ε b c
ε 的单位: L·mol-1·cm-1
ε= Ma
2019/10/27
灵敏度表示方法
摩尔吸光系数
ε >105 :
超高灵敏;
ε = (6~10)×104 :高灵敏;
ε = 104~ 103 : 中等灵敏;
ε < 103 :
不灵敏。
2019/10/27
朗伯-比尔定律的适用条件
1. 单色光
应选用lmax处或肩峰处测定.
2. 吸光质点形式不变
离解、配合、缔合会破坏线性关系, 应控制条件(酸度、浓度、介质等).
3.色谱法: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4.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化学法等
2019/10/27
吸收光谱 发射光谱 散射光谱
分子光谱 原子光谱
吸光光度法:分子光谱分析法的一种,又称分光光 度法,属于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 基于外层电子跃迁
2019/10/27
8.1 概述
一.特点
– 灵敏度高:测定下限可达10-5~10 -6mol·L-1, (10 -8mol·L-1 )
It 透过光
A = —lgT = lg(1/T) = lg(I0/It) = Kbc
T=10-Kbc=10-A
2019/10/27
吸光度A、透射比T与浓度c 的关

1.0
100
0.8 T =10-kbc
80
0.6
A=kbc 60
0.4
40
0.2
20
A
T (%)
c
2019/10/27
K的表示方法
当c的单位用g·L-1表示时,用a 表示,
A = Kbc
c: mol/L c: g/L
A = bc
A = abc a: 吸光系数
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
的吸光度。单位: (L•mol-1 •cm-1)
2019/10/27
ε可作为物质的吸光能力的度量
ε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
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10-邻二氮菲铁的a及ε。
需要知两个公式 A= a b c 以及ε =Ma,
解:先求a,再求ε
已知 M Fe=55.85 a =A / bc = 0.19/2×5.0×10-4=190L·g-1·cm-1 ε =Ma =55.85×190=1.1×104L·mol-1·cm-1
2019/10/27
吸光度的加和性与吸光度的测量 A = A1 + A2 + … +An
用参比溶液调T=100%(A=0),再测样品溶 液的吸光度,即消除了吸收池对光的吸收、反射,
溶剂、试剂对光的吸收等。
A 1= lgII 参 0 比 A 2= lgII 试 0 液 A = A 2-A 1= lgI I试 参 液 比
波长范围(nm) 185~375 185~400 320~2500 250~2000 180~1000 1000~3500 特有 特有
适用于 紫外 紫外 可见,近红外 紫外,可见,近红外 紫外、可见(荧光) 红外 原子光谱 各种谱学手段
2019/10/27
单色器 作用:产生单色光 常用的单色器:棱镜和光栅
A总lgII0t11
I02 It2
lg I01
I01 101bc
I02 I02
102bc
1bclg(I01 I02)lg(I01 I02 10(12)bc)
当κ1 = κ2 时,A总 = κ1 bc,遵守比耳定律
当κ1 ≠ κ2 时,A总 ≠ κ1 bc,偏离比耳定律
第8章 吸光光度法
8.1 概述 8.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8.3 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8.4 显色反应与分析条件的选择 8.5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8.6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2019/10/27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化学分析:常量组分(>1%), Er : 0.1%~0.2% 准确度高 依据化学反应, 使用玻璃仪器
结论:一定波长的光具有一定的能量,波长越 长(频率越低),光量子的能量越低.
2019/10/27
1 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
光:一种电磁波,波粒二象性 光谱名称
X射线
当光子的能量与分子的E匹配时, 远紫外光
就外光
中红外光
远红外光
微波
无线电波
波长范围 0.1~10nm 10~200nm 200~400nm 400~750nm 0.75~2.5um 2.5~5.0um 5.0~1000um 0.1~100cm 1~1000m
(4)吸收曲线可以提供 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 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 之一。
2019/10/27
苯 (254nm)
甲苯 (262nm)
A
230
250
270
l
2019/10/27
苯和甲苯在环己烷中的吸收光谱
8-2 光的吸收定律
──朗伯-比耳(Larnbert-Beer)定律
吸光度与液层厚度 吸光度与物质浓度
2019/10/27
A∝b
A lg
I0 I
k1
b

A∝ c
A lg I0 I
k2
c

朗伯定律:(1760) A=lg(I0/It)=k1b
当入射光的l ,吸光物质的c 一定时,溶液的 吸光度A与液层厚度b成正比.
比尔定律(1852) A=lg(I0/It)=k2c
当入射光的l ,液层厚度b 一定时,溶液 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c成正比.
2019/10/27
吸光度的加和性
在某一波长,溶液中含有对该波长的光产生吸收 的多种物质,那么溶液的总吸光度等于溶液中各 个吸光物质的吸光度之和
A1 = 1bc1 A2 = 2bc2 A = 1bc1+ 2bc2
A = A1 + A2 + … +An
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可以进行多组分的测定以及 某些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低档仪器:刻度显示 中高档仪器:数字显示,自动扫描记录
3. 稀溶液
浓度增大,分子之间作用增强.
2019/10/27
朗伯-比尔定律的分析应用
溶液浓度的测定
A
A= b c
0.80 Ax
0.60
*
工作曲线法 (校准曲线)
0.40
0.20
0.00
0
1.0 2.0
cx 3.0 4.0 c(mg/mL)
2019/10/27
例题
铁(Ⅱ)浓度为5.0×10-4 g·L-1 的溶液,与 1,10邻二氮菲反应,生成橙红色络合物。该配合物在波长 508nm,比色皿厚度为2cm时,测得A=0.19。计算1,
2019/10/27
8.2 光度计及基本部件
1.目视比色法
观察方向
空白 c1
c2
c3
c4
方便、灵敏,准确度差. 常用于限界分析.
2019/10/27
目视比色法 特点
利用自然光 比较吸收光的互补色光 准确度低(半定量) 不可分辨多组分 方法简便,灵敏度高
2019/10/27
标准系列 未知样品
2. 光电比色法
通过滤光片得一窄范围的光(几十nm)
2019/10/27
滤光片的颜色与有 色溶液的颜色互补.
光电比色计结构示意图
3. 吸光光度法和分光光度计
通过棱镜或光栅得到一束近似的单色光. 波长可调, 故选择性好, 准确度高.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系统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
2019/10/27
常用光源
光源 氢灯 氘灯 钨灯 卤钨灯 氙灯 能斯特灯 空心阴极灯 激光光源
– 准确度高:能够满足微量组分的测定要求: 相对误差2~5% (1~2%)
– 操作简便快速 – 应用广泛
2019/10/27
包括:比色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 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等。
2019/10/27
二、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具有一定的能量。
E = hν = hc/λ
1. 光学分析法: 基于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非光谱法 (折射法,浊度法,旋光法)

(不以光的波长为特征讯号)
学 分 光谱法 析
分子光谱法 UV/Vis,IR 原子光谱法 AAS,AES
法 (以光的吸收、发射等作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通过
检测光谱的波长和强度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2.电化学分析法: 依据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
2019/10/27
吸光质点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对吸光定律的偏 离
质点间的静电作用 质点的散射 质点间的化学反应
2019/10/27
2.散射 试样不均匀,被测液含悬浮物或胶粒等散射指
点时,入射光因散射而损失。 3.化学因素
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合 物的形成等化学平衡破坏了平衡浓度分析浓度的 正比关系,造成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
2019/10/27
吸收曲线的讨论:
(1)不同物质,曲线形状 不同,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不同,可用作定性鉴定各 种物质
(2)同一种物质,浓度 不同,其吸收曲线形状相 似,λmax不变。
2019/10/27
(3)同一种物质,浓度不同,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 度 A 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 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 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黄 橙 红 红紫 紫 蓝 绿蓝 蓝绿
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光谱示意
完全吸收
复合光 表观现象示意
完全透过
吸收黄色光
2019/10/27
吸收曲线:测量某种物质 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 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得到的
一条吸收光谱曲线。 用途:
①进行定性分析; ②进行定量分析; ③选择吸收波长; ④判断干扰情况。
2019/10/27
一.朗伯-比尔定律
A=lg(I0/It)=kbc
意义: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
透明的吸光介质时,其吸光度与 吸光质点的浓度和吸收层厚度的 乘积成正比.
2019/10/27
透光率(透射比)T(Transmittance)
T = It I0
I0 入射光
吸光度A (Absorbance)
比例混合,成为白光,称为互补色光。
2019/10/27
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波长及其互补光
2019/10/27
l/nm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10 610-650 650-780
颜色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互补光 黄绿
仪器分析:微量组分(<1%), Er : 1%~5% 灵敏度高 依据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 需要特殊的仪器
例: 含Fe约0.05%的样品, 称0.2 g, 则m(Fe)≈0.1 mg
容量法 V(K2Cr2O7)≈0.02 mL, 测不准
光度法 结果0.048%~0.052%, 满足要求
2019/10/27
样品池(比色皿)
厚度(光程): 0.5, 1, 2, 3, 5…cm 材质:玻璃比色皿--可见光区
石英比色皿--可见、紫外光区
2019/10/27
吸收池(比色皿):用于盛待测及参比溶液。
可见光区:光学玻璃池 紫外区:石英池
检测器: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能转换成 电流讯号。
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
检流计(指示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