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作者:周新
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9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是由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先生所撰写的一部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学著作。
胡绳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近代史专家以及著名的哲学家。
主要代表作品有《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等,一生致力于史学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本书包括绪论在内共六篇二十七章,共大约有七十万字。
本书采用的是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讲述了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的历史进程,即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前半期的历史进程。
通过读胡绳先生的这本书,可以十分清晰的了解从鸦片战争以来直到五四运动的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本书记述并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以及本国的封建剥削阶级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对中国人民那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大力颂扬。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围绕着爱国主义思想来对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评价。
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当时的中国民众,坚决抗击西方列强的侵略,坚持严禁鸦片的输入,坚决反对各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清政府统治阶级的卑躬屈膝与妥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本书所写的,是中华民族及中国人民正在遭受严重剥削压迫而彷惶找不到出路的悲惨时代;但是,读者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决不是只能为自己所遭受的苦难呻吟的民族,而是敢于和终于能够打碎自己身上的镣铐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命运毕竟不是掌握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手上,而是掌握在人民的手上。
[1]
在本书的写作结构上,相较于传统的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结构,作者却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个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高潮为主体来展开近代史画卷的。
胡绳先生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角并不是上层的封建统治阶级,而是底层社会最广大的受奴役受剥削受压迫的贫苦人民。
因而,在完成这部著作时,便将以农民斗争为主体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等放在了首位。
本书在对太平天国的描述中,明确地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所具有的浓厚的宗教色彩以及贯穿太平天国始终的指导思想,拜上帝教。
并不是西方的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进而通过洪秀全的传教活动影响当时的中国人民。
相反,是洪秀全依据当时的形势以及中国的农民群体所固有的特点,吸取并利用了西方基督教的某些部分的具体形式,以此为基础创立并發展了拜上帝教,从而为这次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农民起义提供了一个为之追求的坚定信仰,极大的鼓励和激发了广大的劳苦农民投身于推翻清王朝的战争中。
随着农民起义的进一步发展,洪秀全等领导者们并不因为其宗教信仰与西方列强的信仰具有相似性,就对西方列强妥协退让,而是坚守住了爱国主义的立场,坚决拒绝承认各项不平等条约,以及坚持同西方进行平等的外交往来,同时严禁鸦片的买卖和吸食等等。
而反观这一时期的清王朝,面对对西方列强却极尽谄
媚之态,大肆出卖国家主权,民族气节在清王朝面前早已荡然无存。
而辛酉政变后借师助剿政策的确立,使得太平天国不得不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最终在国内外的综合影响下失败了。
这场大革命是中国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史阶段后所出现的第一个革命高潮。
对于本次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作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它极大地扰动了封建社会的旧次序,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
向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不可估量的强大革命力量,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
[2]同时作者深刻指出:太平天国这个理想图案“是一幅交织着现实和梦幻,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的图画。
这里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狭隘的实际主义;既闪耀着历史的远见,又覆压着旧时代的沉重的阴影。
”[3]这是史学界是对太平天国比较中肯以及较为全面的评价。
对于义和团运动这场十九世纪末期出现的大规模的自发的农民运动,近代以来史学界对其褒贬不一,不少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社会政治诉求是落后的,它仇视所有的西洋事物,盲目排外,最终造成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后果,同时极大的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但是胡绳先生在本书中却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并没有因为其本身具有农民斗争的局限性,思想意识方面的落后性,就对义和团运动进行批判。
作者在对义和团运动的描述中,紧密地结合了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对义和团运动做出了正面的评价,赞扬了义和团运动中的广大农民那英勇的斗争精神,不畏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敢于同帝国主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同时,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表明了在当时的中国,广大的农民劳苦大众,不仅是反对封建压迫剥削的主力军,更是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先驱。
尽管当时义和团运动没有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但是却迫使清政府做出了原本不可想象的事情—对外宣战。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义和团运动看到了在中国社会的底层蕴含着巨大的反抗力量。
可以看出。
胡绳先生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很高的,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勋是卓著的。
是近代历史上的一场伟大的革命。
本书亦给予了辛亥革命以及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应有的历史地位。
对于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精神,以及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这一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同样是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本书比较具体的分析了革命的果实最终被旧军阀旧官僚夺取的深层次原因,从新政权的形成及演变,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南京政府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各种窘境以及旧军阀袁世凯的强大实力等方面,解释了民初政权旁落他人的原因。
对于孙中山的南京政府来讲,没有把千百万农民的反封建的积极性发动起来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作者认为,虽然辛亥革命的结果最终是失败了,但是辛亥革命的发展使民主共和多思想深入人心并建立了新的社会秩序。
使得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同时对于社会思想的转变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又论证了,尽管辛亥革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但是中国资产阶级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帝国主义以及封建主义的枷锁,从而由此说明了在五四运动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性。
以及只有无产阶级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是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
胡绳先生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运用了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对于研究从1840年至1919年这79年间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胡绳先生在序言中写到“将这本书写成一本可供一般读者浏览而不至于感到十分枯燥的书”的研究目的值得学习.本书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地位,只有人民群众中存在反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力量。
[4]本书在对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进行赞扬的同时,又详细的分析论证了它们之所以最终失败的原因。
在中国近代史的阶段所进行的几次救国浪潮,最终结果都失败了。
由此也引发了国人的思考,究竟如何才能救中国?中国在新的历史环境之下究竟出路何在。
本书亦给出了解答。
旧式的农民战争农民起义,由于政治意识的落后性,是无法挽救中国的。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由上层统治阶级所发起的救国运动,由于封建皇权的根深蒂固,只治标不治本,同样无法使中国最终富强。
辛亥革命这场由资产阶级所发动的暴力革命,尽管使得皇帝退出了历史舞台,彻底推翻了封建的统治。
但仍属于前现代化类型的旧式政治行为模式,它本身的软弱性,经济军事方面的窘迫以及对广大民众的忽略。
也注定不是中国向前发展的正确方向。
因此也就无法无法领中国的导民族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在本书的最后章节。
胡绳先生介绍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等等。
由此中国真正走向了改革发展的道路。
以众多的史实说明了,只有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是中国革命的最终出路,只有无产阶级才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救中国。
而这也正是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
参考文献
[1]陈铭康,郑则民.谈谈对《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的认识[J].近代史研究,1982
[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4
[3]赵矢元,李喜所.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J].东北师大学报,1982
[4]程婧.太平天国运动中社会阶级状况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7
作者简介:
周新(1996—),男,汉族,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