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的主要理论模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实验结果 偶然的反应+满意的结果=行为被强化 概念:强化物 增强或强化作用 后效强化 强化物与相对的强化作用:
原强化物与原强化作用; 次强化物与次强化作用; 正强化物与正强化作用; 负强化物与负强化作用。
(三)、认知学习理论
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人的学习是带有主动性的观
值。
2、辅导方法
(3)辅导关系(六个必备条件) 两人有心理上的接触; 当事人表现出表里如一,陷入焦虑和不安; 工作员在治疗中表现得表里如一; 工作员对当事人提供无条件的尊重和真正地关怀
当事人 ;
工作员对当事人的内在参考框架有正确的了解, 并能深刻体会后者的专管经验和心理状况,并能 尽力将这些有效地沟通给当事人;
原因;治疗者有操控之嫌……
6.4 小结
要点: 1、心理社会派治疗理论 2、人本治疗理论 3、行为派治疗理论
工作目标:与当事人一起发现、增强和动员自身 的长处和应对能力,落实资源,找到人与社会或 物理环境的最佳结合点。
6.1.1 历史脉络
玛丽里士满:注重人和环境 的双重焦点;
20th30s,弗兰克汉克斯 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一 概念;
50s,戈登汉密尔顿再次引 用“心理社会”这一概念;
60s,霍利斯《个案工作: 心理社会疗法》将这一理论 流派发扬光大。
6.1.2 价值取向与假设
1、人的成长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 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 同影响当事人的成长过程。
6.1.2 价值取向与假设
2、个人过去的经历、所持的观念、 习得的技巧、知识和态度,都会有 意无意地影响他现今的一切。
察式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 中,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表 现方式及其后果间接学到 的——模仿。
概念:自我规范 自我强化
(三)、认知学习理论
2、班杜拉总结出观察学习的条件
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具有明确的后果; 在学习者的心中对榜样有正面的态度; 学习者对榜样的观察模仿的结果能获得强化; 所想观察模仿的榜样的行为能够明确认定; 所欲观察模仿的行为对学习者来说力所能及。
第三阶段:20th60s 此时此地的关系,协助当事人性
格成长的核心条件;
第四阶段:20th70s-今 注重工作员的特质、信念和态度,
而非技巧。
6.2.2 基本假设和特征
1、人性观 积极乐观 ——认为人基本上是善良、
理智、仁慈、现实、进取、 可信赖和有目标的; ——认为人有责任感,能与 他人合作;
会将社会派理论、人本理论 和行为修正理论的基本元素 融入到社会工作的价值原则 中;
尝试运用社会派理论、人本 理论和行为修正理论的相关 技巧解决个案问题。
主要内容
6.1 心理社会派治疗理论与方法 6.2 人本治疗理论与方法 6.3 行为派治疗理论与方法 6.4 小结
6.1 心理社会派治疗理论与方法
当事人性格的三大动力;
因由诊断——将当事人的过 去经历和现今行为间的互动 作纵向的分析;
分类诊断——对当事人各方 面的情况分别逐一评估。
6.1.3 基本方法(研究-诊断-治疗)
3、治疗 主要目标: 减少当事人的焦虑和不安; 减少“情境中的人”系统的功
能失调; 增强当事人的自我适应技巧和
6.2 人本治疗理论与方法
人本治疗(personcentered therapy)又称 当事人中心治疗(clientcentered therapy)。
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创立的一派治疗理论。
6.2.1 历史发展
第一阶段:20th40s 非指导性辅导
第二阶段:20th50s 当事人中心治疗
6.2.2 基本假设和特征
3、自我概念对行为影响 自我概念决定了个人接受和
处理经验的方式和态度; 自我概念=现实经验→主动 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不相符
或有冲突→歪曲 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脱节→
否认
6.2.3 辅导目标与方法
1、辅导目标 治疗能提供一种气氛,让当事人能更直接地披露
?自我概念现实经验主动?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不相符或有冲突歪曲?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脱节否认623辅导目标与方法?1辅导目标?治疗能提供一种气氛让当事人能更直接地披露在的意见和情绪能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经历及其周围的事物能重整自我概念并与现实经验更为调和
6. 个案工作的主要理论 模式(上)
学习目标
掌握心理社会派理论、人本 理论和行为修正理论的基本 内容和发展历史;
6.2.4 理论评述
不足之处: 1、只强调工作员的真诚特质,忽视技巧; 2、太看重当事人自己的能力; 3、轻视工作员作为教导者的角色; 4、在处理弱势群体问题上难有成效。
6.3 行为派治疗理论与方法
6.3.1 历史脉络 巴甫洛夫的古典条件反射理论; 桑代克、赫尔、华生和斯金纳创立的操作性条件反
6.3.4 基本方法与技巧
1、辅导目标 改善问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
2、工作员的角色 多样化(特别:榜样角色)
3、当事人的角色 参与目标制定,愿意付诸行动。
6.3.4 基本方法与技巧
4、辅导关系 温暖、感同身受、真诚、
宽容、接纳、支持鼓励 的专业关系。
5、辅导技巧 系统脱敏法; 厌恶疗法 代币法 示范法
念和对自己的看法; (3)观察当事人的情绪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4)协助当事人进行自我发现,了解自己在行为
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这些缺陷对问题的影响。 重要的是……
6.1.3 基本方法(研究-诊断-治疗)
2、社会诊断 霍利斯:诊断是整理-归纳-
分析-评估推理-过程。 心理动态诊断——研究形成
射理论; 20th50s 反精神分析疗法; 20th60s 班杜拉发展出社会学习理论; 70s 发展壮大 80s 认知疗法 90s 后
6.3.2 主要理论来源
(一)、古典条件反射理论 1、巴甫洛夫的实验
(一)、古典条件反射理论
2、实验结果:联结式学习—— 两个本来没有关系的事件连在一 起,产生学习效应。
人际沟通技能有决定影响的因素。
6.1.2 价值取向与假设
4、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具备发展的潜力,只是 未被开发而已。
6.1.3 基本方法(研究-诊断-治疗)
1、心理社会研究 (1)了解当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他为解决
问题做了哪些努力?他认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追溯当事人童年的经验、家庭关系、价值观
主张:工作员和当事人都是 能动的个体
6.2.2 基本假设和特征
2、自我概念 自我——当事人真实、本身的自己; 自我概念——当事人对自己的看法,包括:
当事人对自己的知觉和评价 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和评价 对环境的知觉和评价。
自我概念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周围重要人物的 接触而得到的自我经验形成的。
果敢训练 自我管理 多模式治疗
6.3.5 理论评述
对辅导工作的贡献 1、重视明确性以及用系统化的方法来应用辅导技
巧; 2、强调研究和评估治疗的效果; 3、注重职业道德的中立性; 4、顾及当事人生活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批评: 不能改变感觉;忽视关系;忽视目前行为的历史
刺激——非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 反应——非条件反应和条件反应 两种联结式学习:
可见的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之间的 联结,刺激-反应
不可见的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反应之 间的联结,学习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1、桑代克的猫实验(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桑代克的猫实验结论 (1)学习是一个试误的过程; (2)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某一反应之所以能够
当事人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者未被 解决的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经常干 扰当事人当前的生活,妨碍当事人的 人际关系;
当前的社会环境压力过于强烈,使当 事人早年未被解决的问题呈现出来, 从而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
当事人的问题与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 良超我功能有关。
6.1.2 价值取向与假设
3、人际沟通十分重要 个人的自我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觉等都是对
强调生物因素、内在的心理和情感过程、外部的 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人的问题的影响,以及这些因 素间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影响;
适用于:帮助当事人减少由于自己和环境间的某 种失衡而造成的问题;
基本路径:研究个人、家庭,他们所处的环境, 以及由于两者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情境中的 人”,从而作出评估或诊断;
“情境中的人”系统的功能; 增强当事人的自我实现和满足
感; 改善环境以解决问题。
6.1.4 基本技巧
直接治疗
非反映性沟通动力技巧— —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
反映性沟通动力技巧—— 情境中的人的反映、心理 模式动力反映、人格发展 反映。
间接治疗——环境工作 对当事人周围的人(环境)施加影响,以帮助当事人。
在的意见和情绪,能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经历及 其周围的事物,能重整自我概念,并与现实经验 更为调和。
2、辅导方法
(1)工作员的作用和角色 治疗者要展现出真诚关怀的
态度,尊重、接纳和理解当 事人,为当事人创造一种具 有支持性的治疗气氛,协助 当事人在治疗中不断成长。
(2)当事人的角色 主角——拥有人的尊严和价
学习活动6-1丈夫去世的王女士
阅读案例并自由讨论: 你怎么看待王女士的问题? 心理社会派治疗理论能给你处置这一个案提供帮
助吗?
6.1.5 理论评述
优点: 1、理论成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2、方法和技巧丰富细腻,充分体现对当事人的关
系和尊重; 3、运用广泛。 缺点: 1、花费时间长,工作进展缓慢,难见成效; 2、对当事人的能力要求较高。
与某一刺激发生联结,原因是该反应能够获得满 意的效果。
两个附属原则: 练习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随着练习次数
的增加而加强; 准备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随个体本身准
备状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1)白鼠实验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6.3.3 基本假设与特征
1、人性观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学习的重要性
2、基本特征
行为治疗法的实证性; 强调当事人目前的问题及其原因; 要求当事人采取特定的行动以达到改变; 带有教育色彩和自我行为管理的特征; 具有弹性; 以当事人与工作员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为基础。
当事人感到工作员能感同身受,有无条件的关怀。
学习活动6-2 工作员的态度和取向
阅读资料思考并分享: 你支持罗杰斯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6.2.4 理论评述
罗杰斯的贡献: 1、重新认识了辅导的意义; 2、在治疗中减少了工作员误导当事人或在心理上
伤害当事人的可能性; 3、容易学习和掌握,适用面广; 4、有助于处理危机情况; 5、对帮助青少年尤为合适; 6、推崇研究,重视治疗的实证依据。
原强化物与原强化作用; 次强化物与次强化作用; 正强化物与正强化作用; 负强化物与负强化作用。
(三)、认知学习理论
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人的学习是带有主动性的观
值。
2、辅导方法
(3)辅导关系(六个必备条件) 两人有心理上的接触; 当事人表现出表里如一,陷入焦虑和不安; 工作员在治疗中表现得表里如一; 工作员对当事人提供无条件的尊重和真正地关怀
当事人 ;
工作员对当事人的内在参考框架有正确的了解, 并能深刻体会后者的专管经验和心理状况,并能 尽力将这些有效地沟通给当事人;
原因;治疗者有操控之嫌……
6.4 小结
要点: 1、心理社会派治疗理论 2、人本治疗理论 3、行为派治疗理论
工作目标:与当事人一起发现、增强和动员自身 的长处和应对能力,落实资源,找到人与社会或 物理环境的最佳结合点。
6.1.1 历史脉络
玛丽里士满:注重人和环境 的双重焦点;
20th30s,弗兰克汉克斯 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一 概念;
50s,戈登汉密尔顿再次引 用“心理社会”这一概念;
60s,霍利斯《个案工作: 心理社会疗法》将这一理论 流派发扬光大。
6.1.2 价值取向与假设
1、人的成长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 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 同影响当事人的成长过程。
6.1.2 价值取向与假设
2、个人过去的经历、所持的观念、 习得的技巧、知识和态度,都会有 意无意地影响他现今的一切。
察式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 中,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表 现方式及其后果间接学到 的——模仿。
概念:自我规范 自我强化
(三)、认知学习理论
2、班杜拉总结出观察学习的条件
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具有明确的后果; 在学习者的心中对榜样有正面的态度; 学习者对榜样的观察模仿的结果能获得强化; 所想观察模仿的榜样的行为能够明确认定; 所欲观察模仿的行为对学习者来说力所能及。
第三阶段:20th60s 此时此地的关系,协助当事人性
格成长的核心条件;
第四阶段:20th70s-今 注重工作员的特质、信念和态度,
而非技巧。
6.2.2 基本假设和特征
1、人性观 积极乐观 ——认为人基本上是善良、
理智、仁慈、现实、进取、 可信赖和有目标的; ——认为人有责任感,能与 他人合作;
会将社会派理论、人本理论 和行为修正理论的基本元素 融入到社会工作的价值原则 中;
尝试运用社会派理论、人本 理论和行为修正理论的相关 技巧解决个案问题。
主要内容
6.1 心理社会派治疗理论与方法 6.2 人本治疗理论与方法 6.3 行为派治疗理论与方法 6.4 小结
6.1 心理社会派治疗理论与方法
当事人性格的三大动力;
因由诊断——将当事人的过 去经历和现今行为间的互动 作纵向的分析;
分类诊断——对当事人各方 面的情况分别逐一评估。
6.1.3 基本方法(研究-诊断-治疗)
3、治疗 主要目标: 减少当事人的焦虑和不安; 减少“情境中的人”系统的功
能失调; 增强当事人的自我适应技巧和
6.2 人本治疗理论与方法
人本治疗(personcentered therapy)又称 当事人中心治疗(clientcentered therapy)。
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创立的一派治疗理论。
6.2.1 历史发展
第一阶段:20th40s 非指导性辅导
第二阶段:20th50s 当事人中心治疗
6.2.2 基本假设和特征
3、自我概念对行为影响 自我概念决定了个人接受和
处理经验的方式和态度; 自我概念=现实经验→主动 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不相符
或有冲突→歪曲 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脱节→
否认
6.2.3 辅导目标与方法
1、辅导目标 治疗能提供一种气氛,让当事人能更直接地披露
?自我概念现实经验主动?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不相符或有冲突歪曲?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脱节否认623辅导目标与方法?1辅导目标?治疗能提供一种气氛让当事人能更直接地披露在的意见和情绪能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经历及其周围的事物能重整自我概念并与现实经验更为调和
6. 个案工作的主要理论 模式(上)
学习目标
掌握心理社会派理论、人本 理论和行为修正理论的基本 内容和发展历史;
6.2.4 理论评述
不足之处: 1、只强调工作员的真诚特质,忽视技巧; 2、太看重当事人自己的能力; 3、轻视工作员作为教导者的角色; 4、在处理弱势群体问题上难有成效。
6.3 行为派治疗理论与方法
6.3.1 历史脉络 巴甫洛夫的古典条件反射理论; 桑代克、赫尔、华生和斯金纳创立的操作性条件反
6.3.4 基本方法与技巧
1、辅导目标 改善问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
2、工作员的角色 多样化(特别:榜样角色)
3、当事人的角色 参与目标制定,愿意付诸行动。
6.3.4 基本方法与技巧
4、辅导关系 温暖、感同身受、真诚、
宽容、接纳、支持鼓励 的专业关系。
5、辅导技巧 系统脱敏法; 厌恶疗法 代币法 示范法
念和对自己的看法; (3)观察当事人的情绪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4)协助当事人进行自我发现,了解自己在行为
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这些缺陷对问题的影响。 重要的是……
6.1.3 基本方法(研究-诊断-治疗)
2、社会诊断 霍利斯:诊断是整理-归纳-
分析-评估推理-过程。 心理动态诊断——研究形成
射理论; 20th50s 反精神分析疗法; 20th60s 班杜拉发展出社会学习理论; 70s 发展壮大 80s 认知疗法 90s 后
6.3.2 主要理论来源
(一)、古典条件反射理论 1、巴甫洛夫的实验
(一)、古典条件反射理论
2、实验结果:联结式学习—— 两个本来没有关系的事件连在一 起,产生学习效应。
人际沟通技能有决定影响的因素。
6.1.2 价值取向与假设
4、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具备发展的潜力,只是 未被开发而已。
6.1.3 基本方法(研究-诊断-治疗)
1、心理社会研究 (1)了解当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他为解决
问题做了哪些努力?他认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追溯当事人童年的经验、家庭关系、价值观
主张:工作员和当事人都是 能动的个体
6.2.2 基本假设和特征
2、自我概念 自我——当事人真实、本身的自己; 自我概念——当事人对自己的看法,包括:
当事人对自己的知觉和评价 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和评价 对环境的知觉和评价。
自我概念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周围重要人物的 接触而得到的自我经验形成的。
果敢训练 自我管理 多模式治疗
6.3.5 理论评述
对辅导工作的贡献 1、重视明确性以及用系统化的方法来应用辅导技
巧; 2、强调研究和评估治疗的效果; 3、注重职业道德的中立性; 4、顾及当事人生活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批评: 不能改变感觉;忽视关系;忽视目前行为的历史
刺激——非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 反应——非条件反应和条件反应 两种联结式学习:
可见的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之间的 联结,刺激-反应
不可见的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反应之 间的联结,学习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1、桑代克的猫实验(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桑代克的猫实验结论 (1)学习是一个试误的过程; (2)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某一反应之所以能够
当事人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者未被 解决的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经常干 扰当事人当前的生活,妨碍当事人的 人际关系;
当前的社会环境压力过于强烈,使当 事人早年未被解决的问题呈现出来, 从而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
当事人的问题与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 良超我功能有关。
6.1.2 价值取向与假设
3、人际沟通十分重要 个人的自我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觉等都是对
强调生物因素、内在的心理和情感过程、外部的 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人的问题的影响,以及这些因 素间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影响;
适用于:帮助当事人减少由于自己和环境间的某 种失衡而造成的问题;
基本路径:研究个人、家庭,他们所处的环境, 以及由于两者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情境中的 人”,从而作出评估或诊断;
“情境中的人”系统的功能; 增强当事人的自我实现和满足
感; 改善环境以解决问题。
6.1.4 基本技巧
直接治疗
非反映性沟通动力技巧— —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
反映性沟通动力技巧—— 情境中的人的反映、心理 模式动力反映、人格发展 反映。
间接治疗——环境工作 对当事人周围的人(环境)施加影响,以帮助当事人。
在的意见和情绪,能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经历及 其周围的事物,能重整自我概念,并与现实经验 更为调和。
2、辅导方法
(1)工作员的作用和角色 治疗者要展现出真诚关怀的
态度,尊重、接纳和理解当 事人,为当事人创造一种具 有支持性的治疗气氛,协助 当事人在治疗中不断成长。
(2)当事人的角色 主角——拥有人的尊严和价
学习活动6-1丈夫去世的王女士
阅读案例并自由讨论: 你怎么看待王女士的问题? 心理社会派治疗理论能给你处置这一个案提供帮
助吗?
6.1.5 理论评述
优点: 1、理论成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2、方法和技巧丰富细腻,充分体现对当事人的关
系和尊重; 3、运用广泛。 缺点: 1、花费时间长,工作进展缓慢,难见成效; 2、对当事人的能力要求较高。
与某一刺激发生联结,原因是该反应能够获得满 意的效果。
两个附属原则: 练习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随着练习次数
的增加而加强; 准备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随个体本身准
备状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1)白鼠实验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6.3.3 基本假设与特征
1、人性观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学习的重要性
2、基本特征
行为治疗法的实证性; 强调当事人目前的问题及其原因; 要求当事人采取特定的行动以达到改变; 带有教育色彩和自我行为管理的特征; 具有弹性; 以当事人与工作员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为基础。
当事人感到工作员能感同身受,有无条件的关怀。
学习活动6-2 工作员的态度和取向
阅读资料思考并分享: 你支持罗杰斯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6.2.4 理论评述
罗杰斯的贡献: 1、重新认识了辅导的意义; 2、在治疗中减少了工作员误导当事人或在心理上
伤害当事人的可能性; 3、容易学习和掌握,适用面广; 4、有助于处理危机情况; 5、对帮助青少年尤为合适; 6、推崇研究,重视治疗的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