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蚜虫为害损失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农业2016年第10期(上)
害田块4块共16块, 适期防治田3块共12块,调查蚜虫危害和产量情况。
小麦蚜虫危害田根据蚜虫密度结合目测,设定危害程度如下:重度危害:小麦大部分不能抽穗,有些植株提早枯死;中度危害:小麦明显枯黄但能抽穗,穗头小,穗数少,结实较少;轻度危害:危害表现不明显,生长基本正常。
实际测量各代表田块重度、中度、轻度危害面积;不同危害程度类型按5点取样,每样点2m 2共10m 2小麦分别收割、脱粒、去杂、晒干、称重,计算每667m 2产量。
适期防治田也按10m 2单收、晒干、称重,计算每667m 2产量。
4个调查点以点为单位统计
2.小麦蚜虫危害田,重度、中度、轻度面积平均比率分别为6.01%、11.9%、82.09%。
调查点之间重度、中度、轻度面积离平均数差距分别为±
3.12个百分点、±5.16个百分点、±9.01个百分点,表明小麦蚜虫受害田之间,不同受害程度面积比率随机性变化较大。
3.小麦蚜虫危害田,重度、中度、
轻度每667m 2
平均产量为138.7kg、400.4kg、697.6kg,重度比轻度相差80.1%,中度比轻度相差42.6%;调查点之间重度、中度、轻度产量分别存在±27.92个百分点、±14.15个百分点、±9.3个百分点的离平均数差距,表明小麦蚜虫在同一块麦
不同程度受害面积比害田每667m 2平均产均产量为741.5kg。
小田每667m 2平均减产15.2%。
表明小麦防统治,方能避免小麦蚜虫发生成灾,对农业生产安全、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西平县小麦生产中,蚜虫危害不仅有本地虫源的作用,还有外来迁飞性虫源的作用,为害盛期是返青拔节期和小麦穗期,穗期为害对小麦产量影响尤为严重。
保灌浆、增粒重为穗期蚜虫防治的目的,防治不及时或措施失当,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后果,严重威胁到小麦安全生产,应引起高度重视。
因此,小麦蚜虫防治策略是“返青期治虫保苗和穗期治虫保灌浆、增粒重”同等重要。
NONG YAO YU ZHI BAO
农药与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