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
常建勋
【摘要】目的:分析血塞通注射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药物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检索维普(VIP)、万方医学网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血塞通注射剂所致ADR案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其ADR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血塞通注射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多器官、多系统;且以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应警惕过敏性休克。

结论:应规范临床用药,加强对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监测,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tional and safe use ofXueSaiTonginjection in clinic by ana-lyzing general rules and pharmacoepidemiolog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Methods: ADR cases induced by XueSaiTonginjection were collected by searching VIP,WanFangand CNKI database, ADR information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with statistical methods. Results: ADR induced byXueSaiTonginjection was distributed at dif-ferent ages, complex and diverse 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volving multi-organ and multi-system; and mainly per-formance with immediate allergy, so anaphylactic shock should be alerted. Conclusion: To ensure safe drug use in clinic, clinical application should be regulated and the monitor for XueSaiTong injection ADR enhanced.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
【年(卷),期】2014(000)007
【总页数】4页(P48-51)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血塞通注射剂;药物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
【作者】常建勋
【作者单位】定西市中医医院,甘肃定西 7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血塞通注射剂是从五加科药用植物三七芦头中提取的以三七总皂苷为主要活性成分的中药注射剂,临床广泛应用于瘀血阻络证的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和视网膜血管阻塞、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的治疗[1-4]。

但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有关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报道明显增多。

本研究检索近20年中文期刊收
集的有关血塞通注射剂ADR/ADE病案,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所致ADR/ADE 的一般规律和药物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血塞通注射剂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1.1 资料来源以“血塞通”“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96—2013年中文期刊,
收集血塞通注射剂所致ADR/ADE病案216例,共得有效病案156例。

1.2 纳入标准纳入病例符合ADR/ADE判断标准[5-6]。

1.3 排除标准排除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给药剂量、联合用药、溶媒使用、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与累及器官等信息有两项(含两项)以上记录不详和重复
报道者,并排除综述文献。

1.4 文献整理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案资料中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原发
疾病、溶媒使用情况、给药剂量、联合用药、ADR发生时间和ADR累及器官以及
临床表现等信息进行整理。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
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以及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特征各年龄段性别构成比经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各年龄组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征有别于男性
且对药物更敏感用药更易导致ADR发生[7]有关;提示女性用药需更加警惕以
避免ADR的发生。

40岁以上患者为ADR的高发人群,可能与该年龄段患者用药概率较大有关;也可能与患者年龄越大ADR发生的概率越大有关。

特别是60岁
以上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衰退致使对药物处置能力降低,体内消除延迟更易导致ADR的发生,见表1。

2.2 原发疾病血塞通适用于瘀血阻络诸证,但本研究所得病案中仅48例患者描述有原发疾病与中医辨证诊断结果,见表2。

2.3 过敏史所得156例病案中有明确过敏史描述者13例,涉及青霉素类7例、
复方香丹注射液3例、清开灵注射液2例、双黄连注射液1例。

提示血塞通所致ADR与患者过敏体质存在一定相关性。

2.4 溶媒使用情况一般而言,使用中药注射剂配液不溶性微粒数与ADR呈正相关[8],血塞通注射剂成分复杂,易受溶剂性质、pH值和温度等溶媒条件影响;
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不溶性微粒;血塞通注射剂(三七总皂苷)pH在6.0~7.0之间,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可能会因酸碱反应致不溶性
微粒增加。

但有研究发现血塞通注射剂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
配伍在2小时内不溶性微粒数差别不大且稳定性较好[9]。

本研究显示使用
5%/10%葡萄糖做溶媒发生ADR比例明显高于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可能与
临床医师用药习惯具有相关性,见表3。

2.5 给药剂量用药剂量过大而使药力作用过强是导致ADE的重要原因之一[10],
血塞通注射剂不同使用剂量所致ADR/ADE情况,见表4。

2.6 联合用药情况 156例病案中提及联合用药者共61例。

涉及卡托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二甲双胍、格列齐特、银杏叶片、布洛芬、甲钴胺、乙酰唑胺等口服制剂和丹参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胞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氟罗沙星等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与其他不适当的联合用药是导致中药注射剂ADE发生增加的原因之一[11]。

目前临床尚缺乏血塞通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的循证数据;虽然联合用药会给ADR的关联性评价带来困难,但联合用药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ADR的增加。

2.7 血塞通注射剂ADR的发生时间血塞通注射剂ADR在用药30分钟内发生比例较高,另外用药7天以上的ADR也较高,仅次于30分钟以内的ADR/ADE;可
能与用药时间越长致体内药物蓄积越多,ADR发生的概率越大有关[7],提示临床用药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见表5。

2.8 ADR累及器官以及主要临床表现血塞通所致ADR涉及人体多器官、多系统损害。

以速发性一般性过敏反应为主且具难预测性,需警惕的严重过敏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等,见表6。

过敏反应是外来性抗原物质与体内抗体间发生的一种非正常免疫反应,血塞通注射剂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某些大分子物质甚至杂质如蛋白质、鞣质及药物本身经氧化、分解、聚合等产生具有抗原性的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的氨基缔合成更大分子的复合物,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当抗体与抗原结合或抗体直接吸附血管壁的肥大细胞即可引起炎性递质的释放,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12-14],致使血管变态反应引起广泛的小血管炎,进而引发渗出性出血而致血尿、紫癜、静脉炎等。

另外因其分子量较大,经肾排泄时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有关[15]。

过敏原可致肠黏膜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加[16],从而出现消化系统反应。

血塞通具有扩血管作用,也能通过抑制心脏[17]、扩
张血管,使血容量在短期内迅速减少,从而引起血压的改变,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

另外,可能是机体对血塞通药物发生变态反应。

3.1 严格按中医药理论辨证用药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

仅按现代药理学
结论使用中药注射剂不仅可能影响疗效,也可能增加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18]。

真正做到辨证论治对症下药是避免或减少血塞通ADE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3.2 重视患者个体差异增强防范意识重视不同患者的性别、年龄、生理、病理状态,甚至重视遗传、新陈代谢、体内代谢酶和免疫系统酶系统及个人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进而对药物敏感性存在的差异,以便于临床用药时区别对待。

尝试做皮肤过敏试验[10],以便及时排除潜在的用药风险。

密切关注患者用药期间体征的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年老体弱、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需重点关注。

3.3 规范使用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建议临床使用血塞通注射剂时从小剂量、低浓度、慢滴速开始,待机体适应后再逐步增加剂量、滴速。

过快可能会导致药物局部浓度过高,使不溶性颗粒在毛细血管内聚积、堵塞;滴注过慢容易发生水解、氧化等而导致ADR/ADE的发生。

血塞通注射剂成分复杂,与其他注射剂联合使用,可能
增加安全风险。

目前临床尚缺乏血塞通注射剂与注射剂配伍使用的循证数据。

应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尤其是使用说明书和有关文献报道中提及的配伍禁忌和有可能引发ADR的联合用药。

若必需配伍使用,应“间隔洗脱”以避免药物在血液中混合发生化学反应而引发不良反应。

3.4 提高质量标准制造生产工艺不完善致使成品中杂质残留、微粒过大的问题比
较突出,进而影响其质量稳定和使用安全[19]。

逐步改用先进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以促进其制剂方法的更新换代,将有力促进其临床使用安全性。

血塞通所致ADR/ADE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以速
发型变态反应、发热伴全身性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以及发热伴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需要警惕。

影响血塞通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的原因既有其本身缺陷的客观因素,也有临床使用不规范等主观因素。

临床用药时应坚持辨证论治原则,严格控制适应证、给药剂量和用药疗程,并加强对患者用药全程的观察和监护,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临床用药时应加强监测。

同时需进一步加强该制剂致ADR的原因及相关化学成分的研究,并注重优化生产工艺以促使临床使用更加安全、有效。

【相关文献】
[1]潘启雨.血塞通注射剂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4):75-76.
[2]黄振,郭玲.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1):116-117. [3]董时广,刘永爵,周新平.血塞通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9):2097-2098.
[4]王瑜,王燕婷,林亚华,等.血塞通注射液对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6):514-51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R].卫生部令第81号,2011. [6]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R].监测与评价综[2010]26号,2010.
[7]姜远英.临床药物治疗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35.
[8]念其滨,冯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9):1704-1705.
[9]杨英,邹光伟.注射用血塞通在两种溶媒中的稳定性考察[J].医药导报2011,30(11):1520-1521.
[10]任德权,张伯礼.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0-76. [11]周超凡,林育华.慎用中药注射剂[J].药物警戒,2006,2(4):201-203.
[12]雷莉,李鑫,苏怡霞.血塞通冻干粉针剂致不良反应2例报告分析[J].中国药事,2006,20(7):447-448.
[13]吴姗,郑财济,罗敏.血塞通致过敏性紫癜1例[J].华西医学,2013,28(2):319-320. [14]邓凤云,王建芳.注射用血塞通致静脉炎1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2B):10. [15]王丽媛,周立臣,刘继斌.血塞通致血尿2例报告[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
33(2):264.
[16]钟皎.血塞通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例[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3(2):222. [17]陈宏,马建芳,王季东.血塞通引起严重过敏反应1例[J].海峡药学,2003,15(5):130. [18]叶正良,周大铮,岳洪水.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的思考[J].毒理学杂志,2007,21(4):296-297.
[19]魏晋,王瑜歆,潘卫三,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质量标准完善[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6):464-4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