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作文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桥作文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洛阳桥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洛阳桥作文篇1
雨打在窗户上,发出“噼哩啪啦”的声音,惊动了趴在窗台上痴痴看雨的我,雨中漫步洛阳桥作文900字。
“叮铃!”屋里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
我慌忙地跳下窗台,去接电话。
电话是丹丹打来的,她邀请我与她一起去洛阳桥游玩。
去洛阳古桥?太好了,我喜出望外,连连答应下来。
因为修路,我们颠簸了近两个小时,终于来到目的地——洛阳桥。
我和亦丹一人撑着一把雨伞,撒腿就往桥上跑。
桥太古老了。
细细的纹路,清晰地刻在石条上,好像倒映出了闽南人亲切的面孔,因为岁月的变化,这些面孔有的苍老,有的清秀,但不管怎样,面孔上都洋溢着浓浓的笑意。
正当我全神贯注地研究石条的纹路时,亦丹突然发出了一声惊叫,我的注意力全部倾到了她那一边,鞋带都没来得及系好,就急忙站起来,“啪”地摔了个嘴肯泥。
系好鞋带,我才匆匆跑到亦丹身边,顺着她的目光向桥下看去。
哎呀喂,我的天哪!就在河边的淤泥上,满河滩的小洞洞跟着它们的主人——螃蟹铺天盖地向我飞来,吓得我立刻闭上了眼睛。
是一阵鸟鸣声把我叫醒的。
我睁开眼睛,朝着声音传来的地方看——哦,是一只体型修长的白鹭哪。
飞行时,它把两脚并拢缩起,张开宽大的双翅,露出下面黑色的羽毛,转了几个圆圈之后,它便落在了一颗红树上,用它那洁白的翅膀轻巧地拍打着水面,小学二年级作文《雨中漫步洛阳桥作文900字》。
我正要拍摄白鹭在红树林漫步的过程时,我的背突然碰到了一个
冰冷的东西,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张开血盆大口的狮子。
再仔细一看,原来还有踩着绣球的小狮子,抱着小狮子的母狮子,龇牙咧嘴的公狮子呢!
那这座古香古色的洛阳桥到底是何人所建?据妈妈说,这是一位聪明至极的人创建出来的,此人名叫蔡襄,他发明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种蛎固基法”,人们根据他的想法,在岩石和桥基侧面都种上了牡蛎,用它们来填补岩石间的缝隙,使桥更加牢固。
当人们发现这些种在岩石上的牡蛎特别肥嫩时,便突发奇想,将牡蛎全部种在岩石下面,不够胡就用小石板来代替。
以至于我们今天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在红树林的周围,插着一块块长短不一的石板,上面长满了牡蛎,当浪花轻轻拍打石板的时候,牡蛎心里也许会升起一团幸福的微笑和满足感……
这次洛阳桥之行,不仅加深了我对家乡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更让我和丹丹之间的友谊桥梁更加结实、坚固。
洛阳桥作文篇2
中国古代四大桥梁中,有一座叫洛阳桥。
可是洛阳桥不在河南洛阳,而在距离洛阳遥远的福建泉州,这是为什么?据载,唐朝初年,不断爆发的战争和动荡的时局造成大量中原人南迁。
泉州及闽南一带有很多河南、洛水人迁徙过来,现在闽南语,被称为河洛语系就来源于此。
移民们来到泉州,觉得这里的山川形势很像他们的家乡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
现在这里还有一个洛阳镇,洛阳桥因此得名。
相比于广济桥的华美,洛阳桥貌似简单多了。
粗重的青石板,当是历史的遗迹。
沟壑纵横的道道,见证了将近千年的风霜和南来北往的人群。
这座桥,是当时广东、福建人进京的必经之路。
由北宋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
蔡襄是谁?宋朝书法四大家之一,蔡体的主人。
他是福建本地人。
相比其它三座古桥,洛阳桥是唯一一座跨海大桥,它创造了古代建造梁式石桥的成功经验,让泉州成了全国著名的桥梁之乡。
洛阳桥有桥墩六十四座。
它的桥基,是最被人乐道的“筏形基
础”。
它比现代人的认识,早了近千年。
所谓筏形基础,就是用船载着大石块沿桥梁中线往下抛,在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
洛阳桥的桥墩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尖的像船。
尖形的桥墩可以分开水势,减少浪潮对桥墩的冲击。
最上面一层,两两的石头,被类似乾陵墓道的铁钉加固,打了焗。
桥全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
如此重大的石块,每一块数千斤,古人又是怎么架起来的?现代人起的名字叫“悬机浮运”法,借助潮涨船高,把一块块重达数千斤的大石板,托举起来铺在桥墩之间,这是古人巧妙运用大自然的典型吧。
更为巧妙的是,为了新建桥墩的坚固,蔡襄等人从礁石上的牡蛎得到启发,利用牡额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的特点,采用了“种蛎固基”的方法,大量牡蛎繁殖生长,把桥基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是环保无污染生物学工程的祖宗。
走在斑驳的桥面上,小雨如酥。
凹凸的石头桥面,桥墩处密密麻麻的牡蛎丛,仿佛还在诉说那个伟大工程的艰苦卓绝!六十四座船形桥墩,好像停舟待发,时刻准备着扬帆起航。
桥的两头,各有石亭两座,石将军两尊。
这些来自宋代的将军,有一点微微的将军肚。
他们不辞劳苦地守护洛阳桥近千年,不但保护了洛阳桥的平安,也保护了泉州的人民和这一方水土。
五座石塔,居于不同的位置。
塔不高也不大,像庙里大雄宝殿前堆叠起来的石经幢。
有一座塔的上面,镌刻着捐献者的身份姓名,依稀是一个女人的全部家产。
洛阳桥被古人总结出“三绝”特色:工程艰苦浩大;二《万安桥记》简洁;碑石、碑字艺术精雕。
说起《万安桥记》,必须再一次提到蔡襄。
桥南端有“蔡忠惠公祠”,纪念蔡襄造桥的巨大功绩。
祠里的两块大石碑,就镌刻着蔡襄撰写、记述建桥过程的《万安桥记》:“泉州万安渡石桥,始造于皇祐五年庚寅,以嘉祐四年十二月辛未迄功。
址于渊,酾水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
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翼以扶栏,为其长而两之。
糜金钱一千四百万,求诸施者。
渡实支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
职其事者:庐锡、王实、许忠、浮图义波、宗善等十有五人。
既成,太守莆阳祭襄为之合乐宴饮而落之。
明年秋,蒙召返京,道由
出是,因纪所作,勒于岸左。
”
这篇题记干脆利落,文字精炼没有一字多余,加上蔡襄遒丽的书法和勒石者细腻生动的刻功,被誉为文、书、镌“三绝”。
除了《万安桥记》,还有“西川甘露”碑亭和清道光间石刻“天下第一桥”横额等。
中亭旁有崖刻“万安桥”、“万古安澜”等众多碑刻。
“万古安澜”比邻处,有一座估计刚做了不久的紫铜塔,还有观世音慈悲微笑,关云长长须飘拂。
人们对于平安的乞求,从来都是一样,不分古今。
只是,介绍上说的石雕扶拦和石狮,随着岁月的河流,不知到了什么地方。
可是,这些没有影响洛阳桥带给我们的震撼。
桥梁专家茅以升的评价是:“洛阳桥是福建桥梁的状元”。
洛阳桥作文篇3
几度斜阳尽,几回残月消,你在多少个世纪里伴着日月的轮回,放肆的冷风依然揭不开你神秘的面纱。
我踩着你不变的容颜,任青春的脚步在你的身上留下痕迹,而你不朽的躯干在涨潮时随便海水怎么猛击,也不曾老却。
从古至今,你承载了多少风霜,来来往往的人们使你成为了一道风景线,却谁都不能把你苍老。
我站在蔡襄的雕像前,用灵魂和他进行着无言的对话,始终不知道你被遗忘在历史角落里的秘密。
洛阳老街
岁月在你身上走过,什么也没留下,什么也没带走,你还是你,但你的外表却沧桑了,繁华落尽,你留不住自己的青春。
看着荒凉的街道,我可以想象得出你昔时是多么的热闹,真怕你承受不了秋风萧瑟啊,路边破旧的房子里不就住着你的叹息声吗,久久回荡。
越来越多的人从你的视线消失,遗留下空白,你不记得任何一个模样,在你的尽头也已经找不到天涯游子的身影了。
那天,我一个人来到你的身旁,想给你点安慰,却更孤单了你,你宁愿自己静静地躺着。
洛阳桥作文篇4
要说我家乡——泉州,最让人引以为傲的地方,那肯定是被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称赞“福建桥梁状元”的洛阳桥。
洛阳桥位于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历时六年建成。
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
远远望去,就像一条安静的白龙,横卧在宽阔的江面上。
然而只要你略微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来。
洛阳桥因建桥处水潮湍急,工程非常艰巨。
为此先民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水下长堤。
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形成了“船”形桥墩,不但颇具特色,而且利于分水。
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州人才开始采用。
这还不够,为了巩固桥基,他们还在桥下养殖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其外壳附着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牢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非凡才智。
为了纪念洛阳桥——这一伟大的桥的建造者——蔡襄,桥上还刻有他的雕像云云。
说到蔡襄,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关于他建这座桥的传说,请听我娓娓道来。
传说从前,江底住着很多妖魔鬼怪。
一日,有一巨船过此,江底的龟、蛇掀风起浪,眼看巨船就要翻了,船中旅客吓成一团。
突然,空中传来人语:“船上有蔡姓贵人,不可作怪”。
话音刚落,江上风浪骤停,平静如初。
事后人们知道,船上果然蔡氏夫人,正有孕在身。
这夫人感谢神灵,拜天许愿:“儿如长大,必建桥江上,以利行旅。
”后来这小儿,便是赫赫有名的状元蔡襄。
他从小就聪明,当母亲把这事告诉他时,他就默志不望,发誓若有显贵之日,必尝还母亲心愿。
这一传说为洛阳桥增添神秘色彩。
啊!古人用智慧和心血缔造起来的特色洛阳桥被赞为“状元”,真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