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杰出领导人——周保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5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字绍黄,白族,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著名抗日将领。

1902年2月,周保中生于云南省大理,曾参加北伐战争,任北伐军副师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底,党中央派他去苏联莫斯科学习,“九一八”事变后,回国抗日,在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与日军进行英勇斗争中,周保中和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威名同赫。

在领导广大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周保中高举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不断发展壮大抗日力量。

1932年初,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的周保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发动群众,创建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并在党的领导下联合一切抗日力量,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主张。

为领导和争取自卫军和救国军等抗日团体的抗日活动,同年5月9日,周保中在宁安县被吉林自卫军误认为是“日本侦探”而被捕。

在“审问”中,他大讲抗日救国的道理,使自卫军将领大为折服,遂留其在左路军任宣传指导。

同年7月,他又到王德林任总司令的国民救国军,他的“抗日大计”使王德林深受感动,遂聘请他任救国军前方总指挥部总参议兼参谋长,在宁安、敦化、安图、桦甸、抚松等地不断痛击日军。

1933年1月,在日军大举进攻下,自卫军、救国军队伍大部溃散,高级将领相继撤至苏联境内。

周保中重整救国军队
伍,率500人进入宁安县境,并根据中共吉东局“在保持旧有的救国军形式下”与王德林、孔宪、吴义成脱离关系的决定,以救国军总参谋长的名义,着手组建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

他遵照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精神,日夜奔走于救国军残部等各反日队伍之间,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当时,党在各地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先后改编为人民革命军,惟有周保中领导的这支队伍一直沿用反日同盟军、反日联合军这样具有统一战线特色的名称。

在这一旗帜下,吸引了众多救国军残部和反日山林队,如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副军长柴世荣、第一师师长李荆璞、第二师师长傅显明等等,都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坚决抗日的
道路。

翌年2月,成立了反日同盟军办事处,后改名为绥宁反日同盟军联合办事处,周保中任办事处主任兼任同盟军党委书记和军事委员会主席。

一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吉东地区正式成立,1935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兼党委书记。

1936年2月,东北反日联合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1937年10月,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周保中任总指挥。

周保中在战场上运筹帷幄,英勇善战,视死如归。

1932年6月和9月,他指挥救国军部队并联合安图、桦甸抗日队伍连续攻打了敦化县城,破坏了吉敦铁路和敌军防御工事。

10月,他又亲自率领救国军“敢死队”攻进宁安县城,炸毁了敌人的军火仓库,打死日军少佐小岛和日军士兵数十人。

在战斗中,敌人的一颗子弹打在了他小腿的两根骨头中间,但他忍着剧痛坚持指挥部队,直到战斗结束。

事隔12天,他又带伤指挥了第二次攻打宁安的战斗,消灭了数百名敌人,并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

1934年秋,在一次与敌遭遇战中,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腹部,肠子流出体外,周保中忍痛把肠子塞进肚子里,仍继续指挥战斗,硬是坚持到把敌人消灭。

1937年3月,为消灭龟缩在依兰县城和双河镇的日伪军,周保中制定了袭击依兰县城并诱使双河镇敌军出援、我军半途伏击的作战计划。

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敌人500多名,迫使敌人取消了春季“大讨伐”的计划。

这场战斗政治影响
东北抗日联军的
创建人和杰出领导人——周保中
■王艳梅
62
很大,连法国巴黎《救国时报》都进行了报道。

受这次战斗的影响,号称“满洲帝国御林军”的伪满军第二十九团1700多人哗变,加入了东北抗日联军。

1938年,为粉碎敌人企图将三江地区抗联“聚而歼之”的阴谋,打通与战斗在东南满一带杨靖宇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和战斗在热河的八路军的联系,周保中决定派主力部队西征,这次西征虽遭严重挫折,但其历史意义非常重大,西征部队消灭和牵制了日伪军的大量兵力,涌现了“十二勇士”、“八女投江”等许多英雄壮举。

在与敌浴血奋战中,周保中非常注重队伍内部的团结。

1937年初,为解决各军之间的矛盾,周保中顶风冒雪,冲破封锁,找到三军和中共北满临时省委负责人,共商团结抗日的大计。

同年2月21日到26日,他在方正县的洼洪主持召开了会议,以细致的工作,使同志们认识到大敌当前“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的极端重要性。

3月19日夜,周保中亲自指挥抗联第三、四、五、八、九军共700余人,联合攻打依兰县城,毙伤敌人百余,缴获枪械130余支,子弹万余发,充分显示了团结对敌、联合作战的巨大威力。

周保中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

1937年至1940年,在日伪的残酷封锁和“围剿”中,东北党组织与党中央的联系完全断绝。

周保中在通过各种努力都无法与党中央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只好派人到处搜集延安的《新华日报》、巴黎的《救国时报》等,从中了解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全国抗战的形势,以此来指导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的一个傍晚,周保中手里拿着两张破损的报纸,激动地对围在篝火旁开会的战士们说:“同志们,这是《新华日报》,上面刊登着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有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导,我们的斗争就更有办法了……”从而使身陷敌围、孤军奋战的抗联部队,始终坚持了党的正确路线。

为保存为数不多的抗联队伍,周保
中领导抗联主力于1940年秋被迫转移
到苏联境内整训。

周保中和他的战友们
始终坚持中共党的独立性。

1942年8
月,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又称国际
旅),周保中任旅长,并建立了东北党组
织的统一领导机关——东北党委员会,
周保中兼任中共东北党委员会书记。


军政训练的同时,周保中经常派遣小部
队回东北继续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和战略
侦察,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东北抗
日联军的旗帜一直高高矗立在东北抗日
战场上。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15
日日本投降。

9月8日,周保中率部分抗
联人员乘机飞抵长春,任苏军驻长春卫
戍司令部副司令、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
令。

根据东北党委员会的决定,成立了
中共长春地区委员会,周保中任书记。

他向东北各大中城市担任苏军卫戍副司
令的原抗联同志下达了“抢运武器,扩充
军队”的命令,并协助苏联红军接管电
台、邮电局、警察局等要害部门。

成立了
由300余人组成的“自愿警察队”,肃清
日伪残余,建立地方民主政权。

同时,请
求苏军派飞机去延安,向党中央汇报东
北形势。

据此,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彭真
为书记的东北局,东北党委员会胜利完
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与党中央失掉多年
联系的东北抗日联军终于回到了母亲的
怀抱。

东北党委员会撤销后,周保中先后
担任吉合区党委员会书记、东北吉合国
民军司令兼吉合行政委员会主任委员、
吉林省工委委员、吉林军区司令员、省政
府主席、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吉辽
军区司令员等职。

1946年4月8日,他
担任长春战役总指挥,指挥1.9万兵力,
击溃国民党军2万余人,18日,长春获得
解放。

由于敌强我弱,同年5月,东北民
主联军及党政机构相继撤出四平、长春、
吉林。

同年8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吉
林军区迁驻延吉市。

从此,开始了创建
和巩固以延吉为中心的东满根据地的斗
争。

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周保中与省
委一道领导全省干部大抓武装建设,指
挥军区部队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开展边
沿区和敌后的武装斗争。

如独立第三师
曾配合北满主力越江参加城子街、其塔
木等战斗;第二十四旅和警备第二旅也
协同行动,进出桦甸、磐石、靖宇、辉南等
县,有效地牵制了敌军兵力,配合了“三
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周保中还曾
亲率吉林军区部队与主力部队配合作
战,先后收复桦甸、伊通、双阳、磐石等县
和拉(法)吉(林)线南北广大地区。

与此
同时,周保中还积极组织后方人民群众
支援前线,有力地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

周保中还先后担任了东北军区副司
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常委、吉林省委常
委等职。

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
后,周保中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恢复经济
和发展生产上。

1949年9月14日,周保
中奉命调出吉林,离开了他浴血奋战18
年的关东大地。

调出吉林后,周保中先后任云南省
政府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家民族
事务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
会常委等职,他还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
代表。

长期艰苦的游击战争环境,使他
身患严重的心脏病。

1954年周保中赴
北京治病,在治病和疗养期间,他带病撰
写了《战斗在白山黑水》、《东北的抗日游
击战争和抗日联军》等回忆资料近20万
字,为党和人民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
料。

1964年2月22日,周保中因病在北
京逝世。

周保中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在白
山松水立下的丰碑,却永远留在吉林人
民心中。

毛泽东在1949年接见他时称
赞道:“东北14年,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
篇”。

责任编辑/田家山
63
2011年第5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