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组曲《长短的组合》艺术特征与演奏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六个小节为该乐章的引子部分,并没有突出的主题出现,是以右手富有节奏性的和弦色彩的背景以及左手大七度音程和减五度不和谐音程的作为全曲的开头,奠定了整个乐章的基调和节奏动力。

A部是从第七小节开始的,“音块式”的主题伴奏依旧延续到了后面的部分,右手摆脱了和弦的束缚后,在中音区开始了全曲的第一主题,左手也通过和弦的方式进行伴奏,在之后的十几个小节中,主题旋律在高音区来回交替,值得人注意的是第二十二小节,使用了以F音为中心的和声。

B部分是从二十四小节开始的,在二十七小节加入了新的材料,将原本的节奏更加复杂化,来到了全曲的高潮部分。

A’部分是从四十五小节开始的,纵观全曲不难看出这一部分是全曲的动力再现,将A、B两个部分的材料相互融合,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分析该乐章时发现,作曲家在创作这一乐章时,喜爱将主题材料变化使用在整个乐章,以强调主题旋律,这样不仅可以使该曲的主题贯穿全曲,有首尾呼应的特色,更加在听觉效果上增加了学习者和欣赏者的听觉印象,使主题材料可以在听者意识里加深印象。

结尾部分是从六十五小节开始的,运用了引子部分的材料,从极弱到突强的音乐表达方法,凸显出了诙谐幽默的音乐氛围。

(二)《晋阳照》
《晋阳照》是该钢琴组曲的第二乐章,该乐章名是依照着朝鲜民族“长短”中“晋阳照长短”得来的,在朝鲜族音乐长短中,属于速度最慢的一种长短类型,其中原词中的“晋”意为“慢”“长”,而“阳”则表示“歌”的意思,所以“晋阳照”也别翻译为“长歌”。

与前一乐章《噔得孔》有所不同,如果说第一乐章的《噔得孔》所表达的是朝鲜民族年轻人对节日的热情和庆祝,那么第二乐章《晋阳照》则是描绘出了古稀老人回忆人生的平淡沉静的场景。

即便是描绘的一幅岁月静好的场景,但作曲家权吉浩先生也并未通篇采用静向的音响效果和简单寻常的单拍子的节奏节拍,而是在不同乐句处增加了鲜明的强弱音响效果增添了平淡中的趣味,在该乐章的加入了混合拍子的节拍结构,使乐曲律动性更加强烈,在随机性和即兴性方面给予了演奏者极大的空间。

在“晋阳照长短”作为朝鲜民族长短中民俗乐的代表之一,作曲家也在该乐章延续了其本质的特点,主题旋律上运用了朝鲜民族传统音乐的民谣素材。

笔者认为这一乐章的曲式结构是复三部曲式,权吉浩先生运用了速度的变化,节拍的拆分,使该乐章的情感更加丰富,使得该乐章的速度以:慢——快——慢得以呈现。

该乐章分为三个部分,以及带有引子和结尾,虽然创作写法较为传统,但在乐思发展上手法巧妙,以静引出动,铺垫引出主题的效果显著。

引子部分是乐章开头的前三小节,使用了固定低音的写作手法,主题动机在左手的低声部多次循环出现,贯穿全曲,该乐句的音色呈现是模仿朝鲜民族特有的传统乐器器伽倻琴的“弄弦”技法,既突出了朝鲜民族音乐特色又渲染出古稀老人特有的沉重感,奠定了全曲基调。

A 部分是由第4至21小节组成的,可划分为四个乐句,这四句乐句是左右手交替呈现主题旋律的乐句,两只手在不同音区演奏出具有复调色彩的旋律走向的乐句,a乐句与b乐句的乐思创作手法极为相似,是承上启下的关系,而后面两句乐句则更倾向于是前两句乐句的变化重复。

B乐段是由四句平行乐句组成的,与A乐段沉重感带有复调色彩的旋律不同,B部分的音乐色彩变得欢快活泼,像是老人回忆中的青年时期。

前两句乐句的乐思大致相似,而第三句则是前两句的缩减再现,省略了重复材料之余,增添了一个延音线连接小乐句,使得乐句继而转换到沉寂的音乐氛围之中。

在B部分最后一句乐句中,运用同音的演奏手法模仿出了同37小节相同的音响效果,以便更加自然地引出A’再现。

尾声是第60小节,以抛砖引玉的创造手法,为引出新乐章做足了准备。

(三)《嗯毛哩》
《嗯毛哩》是该钢琴组曲的第三乐章,该乐章名是依照着朝鲜民族“长短”中“嗯毛哩长短”得来的,其中引用了朝鲜民谣《纺车打令》的旋律片段,在朝鲜族音乐长短中是一种“长”与“短”反复交替演奏的节奏类型,在韩国,一些音乐学者将其称为“一瘸一拐的节奏”。

“嗯毛哩”通常是5/8拍子的(两个小拍子和三个小拍子组成的两个大拍子),得益于它特有的节奏,会给予人一种紧张紧凑的音乐氛围,该乐章《嗯毛哩》正是如此。

笔者认为该乐章的曲式结构为回旋曲式,与前两乐章的曲式结构既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回旋曲式与三部曲式有着相似的再现原则,且都是以乐段作为次一级结构的单位,每一部分都将乐段主题的融合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同则在于回旋曲式不再局限于是三个部分的结构,出现了乐思丰富的叠部,五个部分的创作空间大于三部结构,使得内容层次上可以更加丰富。

全曲笔者认为可
到每一个乐节,会在不同的小节处做呼吸处理,使得她的音色颗粒感极强,给予圆润饱满的音色体验。

(三)《嗯毛哩》演奏分析
演奏家在演奏第三乐章《噔得孔》时,演奏速度并不快,但却富有动力感,将每一小节的细节都表现得很细腻,在每一个标有重音的音符都采用了延音踏板的演奏方法,丰富了音响效果的层次感,更体现出了该乐章原本具有的朝鲜民族的“舞蹈性”的音乐特点。

笔者在观看演奏的视频中,发现鲍蕙荞演奏该曲目时在31小节时,做了一个小的乐句呼吸处理,32小节的演奏处理与24小节开始时保持一致,她的速度虽不快,但更注重旋律性且节奏控制严谨准确。

在演奏第二个部分插部时,并没有完全按照创作者所局限的特定拍子进行演奏,更多的是自由节奏的处理。

慢板部分,鲍蕙荞展现了女性所特有的柔美,演奏音色温润如玉,使用指腹触键,虽然轻柔却不虚弱,每个琴键都延伸至底部,歌唱性的演奏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所特有的“柔美”的特点。

三、演奏反思
(一)作品音乐情绪及风格
通过对作品音乐上更为细致的分析,使笔者知晓在该部作品中,怎样能够奠定这一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其两个基础条件是,一:乐曲中重音演奏时规律的变化,而非随心所欲,本质上是以作曲家谱面为基础;二:稳定速度下的主旋律乐音运动,由于整部作品的少数民族特色风格显著,乐句间不协和的伴奏柱状和弦较多,导致很多演奏该曲目的学生会忽略主旋律的重要性,又或者是速度在自由演奏的影响下变得极为不稳定,如该钢琴组曲的第一乐章《噔得孔》为例,这个乐章的旋律线大多是在单手上,另一只手多为柱状不协和和弦伴奏,同样音高效果的音,在重音的不同划分和节奏的拆分重组后都会给予乐句不同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情绪,笔者通过对这首钢琴作品的曲式结构分析,可以清晰地将每个乐句的旋律线分划清晰并得以演奏。

(二)复杂节奏及混合拍子的练习方法
众所周知,该钢琴组曲《长短组合》作为知名的具有朝鲜族音乐风格的作品,在节奏上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特别是在作曲家权吉浩先生在中国传统的作曲方法上创新融会贯通了西方的曲式结构的情况下,笔者在练习该作品时对于节奏的把控差强人意,但在观看其他音乐家演奏作品时,发现他们在节奏把控上极为精准,笔者对其视频进行仔细分析,结合自身对练琴方法加以改进,方法如下:在练习时,将双手分开练习。

右手的柱状和弦是有不规则的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组成,该乐句的拍号为12/8拍,在练习时将一小节划分为十二个八分音符,右手演奏的同时口述出每个音符所对应的拍子,在节拍把握精准的基础上加入重音。

该作品的第二和第三乐章是典型的混合拍子标记,笔者认为混合拍子的难点在于不同拍子的强弱变化不同,所以结合平时个人练琴的方法,笔者将每个乐段的乐句划分清楚,相同拍号的乐节单独联系,最后进行整合练习,在可以精准把控混合拍子的基础上,再进行自由发挥的创作,为作品增加色彩。

笔者以上的文字论述得较为细致地描述了钢琴组曲《长短的组合》中常见的重点难点以及练琴方法,希望可以为正在学习或者已演奏过该作品的同学提供可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结 语
该钢琴组曲《长短的组合》是中国近现代钢琴作品中,具有明显的朝鲜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在传统音乐作品创作技法的基础上,作曲家权吉浩先生融会贯通了很多中西的创作技法,使该作品可以在各大比赛中占有一席之地,更成为很多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的练习曲目之一。

笔者研究该作品的初衷起初只是为了可以更好地演奏出作品的特色和风格,在深入研究之后,探索出了更多不局限于表面演奏层面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如上文提及的创新的创作手法,更在如何练习作品中的技术难点方面。


参考文献
[1] 金英姬,金艺花.浅析钢琴组曲“长短的组合”的演奏风格[J].大众文艺,2011,(19).
[2] 李佳其.钢琴组曲《“长短”的组合》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6.
[3] 金香花.朝鲜民族音乐中“长短”节奏因素分析及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5.
[4] 周民.钢琴曲《“长短”组合》探寻民族的多元文化[J].音乐大观,2011,(01):58.
[5] 廖园园.新文科视域下广西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方式[J].剧影月报,2022,(06):79-80.
[6] 陈彦霏.钢琴组曲《长短的组合》民族风格和声探究[J].音乐创作,2022,(06):146-153.
[7] 贺袁涵钰.论权吉浩钢琴组曲《长短组合》中朝鲜族音乐元素的特点[D].四川音乐学院,2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