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1版高考语文三模试卷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2021版高考语文三模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 这两年,每次发生暴恐案件后,一些空穴来风的谣言就会刮起来,但最终这些谣言都不攻自破。
B . 他经常蹲在窗下听私塾先生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了,便凑了学费,让他登堂入室,成了那里最年幼的学生。
C . 想起那时节,金风阵阵,菊香遍野,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真是好极了。
D . 张老师的家离学校较远,足足有七八华里,但他每天上下班却都是安步当车,健步如飞,也倒练就了一身好筋骨。
2. (2分) (2019高二下·哈尔滨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美学讲究深刻地体味事物内在意蕴和作者内心的情感,强调“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中孔子几次提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其言也切”。
这一方面的确说明“言意”矛盾的事实,承认有些内心体验、奥妙的感悟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另一方面也是孔子为避免尴尬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技巧。
①说明我们的先人已经开始正视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态势的矛盾
②早在《周易》中就已萌芽
③中国古典美学的这一审美观念
④《周易·系辞》说:“书不言尽,言不尽意”
⑤与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模仿说根本不同
A . ②①④⑤③
B . ③④①②⑤
C . ⑤③②④①
D . ③④⑤②①
3. (2分)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
_ __。
__ _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
_ __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
__ __。
_ _ __。
①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②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元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的程度
③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④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⑤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A . ②③④①⑤
B . ②③④⑤①
C . ⑤②④③①
D . ⑤②④①③
4. (2分)在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之初,控制着世界贸易组织的美国代表盛气凌人,开场白就是“我们在和小偷谈判”。
对这一有辱国格的挑衅,我方代表吴仪当即给予针锋相对的回击。
选出回击得有力、得体的一项()
A . 我们也在和小偷谈判。
B . 我们是在和强盗打交道。
C . 请你不要出口伤人,否则我们将不客气。
D . 我们面对的是侵略成性的好战分子,对各国事务都想插手的国际警察,对人类和平有巨大威胁的公敌,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5. (2分) (2019高二下·哈尔滨开学考)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全球化时代,文明和文化①________统一的力量,②________分裂的力量。
不同的文明在其相互碰撞过程中会交流、交融,也会交锋乃至冲突。
这样的冲突③________影响到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的发展④________整个国际关系的发展。
⑤________,不少西方学者都给予了高度关注。
像美国学者亨廷顿就是“文明冲突论”的最早提出者和阐发者,他认为⑥________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有可能联合起来,向西方文明挑战。
A . A
B . B
C . C
D . D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6. (18分) (2019高三上·浦东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斯论(节选)
姚鼐
①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
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②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
商鞅教孝公燔①《诗》、《书》,明法令,设告坐②之过,而禁游宦之民。
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
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
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
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③斯逆探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zhòng)侈君而张④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
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
设所遭值⑤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④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
【注释】①燔:焚烧②告坐:被告发而连坐③逆探:预先了解④张:扩大,扩张⑤遭值:遇到、碰上
(1)文章批驳了一位名家的观点,那位名家的观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商鞅教唆秦孝公禁止官员和民众打成一片。
B . 秦国祸乱天下的办法主要是由李斯设计的。
C . 秦国乐于实施严法是久已习惯并感觉良好。
D . 李斯助秦始皇焚书坑儒源于他的师门传授。
(3)作者认为秦始皇是怎样一个人,文中最能体现这一认识的一个字是________
(4)文章第⑵段和第⑶段分别论述的观点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5)作者写作《李斯论》的用意是什么?
三、古诗词鉴赏 (共1题;共7分)
7. (7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船户
高翥
尽将家具载轻舟,来往长江春复秋。
三世儿孙居柁尾,四方知识①会沙头。
老翁晓起占②风信,少妇晨妆照水流。
自笑此生漂泊甚,爱渠生理③付浮悠。
【注释】①知识:相识的人。
②占:预测。
③生理:生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歌以老翁一家以船为家起笔,通过简练的笔墨,概述船户来往长江的生活状况。
B . 诗人既介绍了船家三代人共居船尾的和睦,也表现了船家人缘好、熟人多的欢洽。
C . 诗中写到了老翁和少妇的动作,晓起看天气,照水梳晓鬓,各具情态,宁静和谐。
D .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老翁的自嘲,表现船家漂泊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与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相比,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6分)
8. (6分)(2016·桂林模拟) 名篇名句默写
①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②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 ,________”两句描写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富含哲理。
③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无奈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9. (20分) (2019高一上·临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看多了
张晓风
①在苏格兰旅行,走来走去,磕头碰脑的,好像碰到的总是古堡。
古堡有的临海,有的有护城河,有的花木扶疏,有的有美丽的陈列品……反正,一天里面,你总会走进五六栋古堡。
②我对古堡不是太有兴趣,虽然黑羽的乌鸦昂首走在如茵的绿草地上也算赏心悦目,而古老厚重的石材建筑,其设计之高雅、施工之精巧绝伦,都颇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然而古堡在我记忆中,好像只是专供故事中的幽灵出没的。
③但其中有栋古堡却因为有其娓娓情节,令我难忘。
④那天,隔着远远的草原,我们又看到一栋古堡,导游慢条斯理地说起一段因缘:
⑤“这古堡200多年前就倾圮了,然后就一直荒在那里,这样过了100多年,有个子孙发愿,要把古堡于原地原样重建起来。
麻烦的是,找来的那位建筑师太年轻,(其实所有的建筑师都太年轻,有谁老过100岁呢?)没有人见过那栋100多年前就倒了的优美古堡长什么样子。
那个时代又没有照相机,只听老祖父说过,他们曾听他们的老祖父说过,那是一栋富丽堂皇的古堡。
当时主事的这位建筑师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后来,很幸运的,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居然有一栋古堡巍然矗立在那里,建筑师觉得这栋古堡是天造地设就该配这片岩岬和草原的。
他乍然惊醒,立刻把草图画下来,并且着手照图施工。
每天,他把老石材一块一块地重新堆砌上去,咦,这时忽然发生了一件怪事,堡主的子孙不知怎么又找到了原来的古堡设计图。
看过之后,大吃一惊,原来建筑师梦见的古堡跟原来的古堡一模一样。
”
⑥导游的话,我平常未必全信,但此刻,我宁愿选择相信。
我认为建筑师梦见古堡,未必是古堡有灵,自己跑到大师的梦里来显灵显圣;而是因为大师既然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古堡这种“生物”——我称它们为生物并不荒唐——它们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情有思地长在那里的呢!而且就算跌倒了也还可以重新爬起来——他也见多了,就算没有1000栋,也会有500栋吧!积年累月,古堡跟周边的环境大概会怎样互生互动、筋勾肉连、气韵相融、眼神交电,必有一定脉络可循。
建筑师只不过是“日有所归纳”,故“夜有所梦”,他不过是跟200多年前的另一位建筑师英雄所见略同罢了!
⑦有人以为人在年少时应多积累实际的生命体验,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
人生还有同样重要的事,例如看地图,不妨视作实际徒步旅行的前置作业。
背《九九表》,比实际去排列土豆要有效率。
更何况,有些事是想体验也体验不到的,例如男人永远不能亲自体会怀孕和生产之苦楚,毒品则一次也别去亲身体验才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死亡,虽人人有机会体验,但体验完了也就没了。
这些事,应该都只从阅读经验里去“窃取”就好了。
聪明人是能从别人的吉凶里学会趋避之道的。
不单是自己个人的人生起落,整个民族的前路其实都要靠“看多了”或“听多了”的老练来应对。
“我看多了!”以前是中老年人才有资格说的话,但如今资讯发达,要阅读,比以前方便千倍,这让这一代的年轻人可以毫不惭愧地说:“我看多了!”
⑧或者,传说中古老的华夏文明,一度也像苏格兰那栋荒圮的古堡,身在春去秋来的荒烟蔓草中,想要重建光荣,恐怕只有靠多读书、多阅世了。
相信,总有一天,那美好强大的中华魂魄会因而翩然入我梦来,我们会在古旧的地基和蓝图上,重新垒起拔地而起、足以承继传统的优美云厦。
(1)文章开头写“我”到处碰到古堡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赏析文中划线句。
古堡这种“生物”——我称它们为生物并不荒唐——它们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情有思地长在那里的呢!
(3)第⑦段中对“有人以为”的话,作者认为“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其理由是什么?
(4)根据全文内容与主旨,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标题“我看多了”的理解。
10. (6分) (2020高二下·黄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艺术考古成了一种时尚,作为一个可以辐射到多个文化领域的学术话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艺术考古可以说是一门为适应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研究而诞生的新兴学科,与之相关的学科理论与方法也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尽管学界对它的学科属性、研究方法仍不断地提出疑议,但是它的迅速发展也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
这股热潮其实包含了三个层面的重要意义。
其一,艺术考古与过去紧密相连。
对艺术考古的追捧无疑与非遗保护有密切关系,为什么非遗保护会让艺术考古“发烧”并持续升温呢?实际上这涉及一个我们怎么去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
从概念上讲,无论它是“非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这个术语的重心始终落在“文化”上,值得注意的是,“物质”与“文化”这两个概念虽互为表里,通常我们探讨事物物质层面的时候,就不会去探讨它的文化层面,因为此时后者相当于“精神性”。
我们在讨论“非物质文化”的时候,实际上常常把落脚点放在物质上,此时的“物质”便是文化的“载体”。
这种情况越往历史的早期追溯便越是如此,所以要做好“非遗保护”,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遗产保护”,研究有形的遗产,因此出现“遗产热”,加上此前就存在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与机制,二者的合流必然会给艺术考古热添薪加火。
其二,艺术考古可以为当下提供资源。
艺术考古与考古不一样,考古重在解决出土文物的定性问题,通过研究确定它在历史时空中的位置,而艺术考古则更强调发掘隐藏在文物遗存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讯息,后者可以为当下提供很多文化资源,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可利用的学术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弥补传统艺术史研究的不足。
所谓的文化传承,就是要把“文化传统”之火炬传递下去,为此要做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把我们这个文明中被证实为成功的经验提取出来,并将其发扬光大。
连续剧《芈月传》的剧组为了还原历史,服装造型设计师还特意考证了秦代的染色水平,证明当时的染色水平已经很高,并不像观众所传言的那样,“服装色彩过于艳丽”,当时的染色水平已经能够染出各种鲜艳的颜色,只是要将颜色固定比较困难而已。
艺术考古的当下价值不仅体现在娱乐业,在其他产业(如文创产业)上也同样可以做出重要的贡献。
其三,艺术考古为未来提供鉴照。
艺术考古的努力可以为人们判断未来世界的发展、演变趋势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参照。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古代典籍中都挟带着“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著述传统,以及出于各种目的而进行的任意篡改和删削的习性,何况还有层累的误差。
而艺术考古则具有对历史叙事进行纠偏的功能,甚至有补充史实和填补空白的功能,通过对地下出土文物的考察、研判,重新评估传世史料的价值,在双重证据或多重证据的基础上,从史料中剥离出更加接近事实的精髓。
艺术考古研究,以古物为原料,以当下为契机,以未来为导向,把中国文化发展洪流中的点(遗址、文物等)、线(文化发展规律)、面(文化带、文化走廊等)全面激活,由它所带来的古物新知正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和孔
子学院等,把亚欧和非洲这些古代世界文化长廊串联起来,为将来更加全面、立体地诠释世界文化生态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摘编自《艺术考古研究热冷之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确保“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与机制的完善,有利于艺术考古的持续升温。
B . 做好文化传承的工作只需要我们提取文明中成功的经验,同时将其发扬光大。
C . 艺术考古主要解决出土文物的定性问题,通过研究明确其历史上的时空定位。
D . 艺术考古作为新兴学科,近一个世纪与它相关的学科理论与方法得到了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篇从人们关注的现象引出论述的话题,再从三个角度由浅入深展开具体论述。
B . 文章末尾收束全文,指出艺术考古将为诠释世界文化生态作出有益的铺垫。
C . 文章以《芈月传》为例,意在阐释艺术考古对当下娱乐产业所起到的积极的作用。
D . 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从不同的层面来阐释艺术考古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虽然艺术考古在学术上受到学者们不断地质疑,但它的快速发展也是众所周知的。
B . 传统艺术史研究的不足可以由艺术考古提供的文化资源和转化来的学术资源弥补。
C . 艺术考古可以对历史材料进行纠正和填充,这说明它比古代文献更加具有真实性。
D . 纵观全文,艺术考古作为能辐射到多个文化领域的学术话题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高三上·惠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推崇先见之明,往往忽视事后总结反思,有人还把主张总结反思的人混同于“事后诸葛亮”(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先见之明与事后总结反思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在班内阐述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
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答案:6-5、
考点:解析:
三、古诗词鉴赏 (共1题;共7分)
答案:7-1、
答案:7-2、
考点:
解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6分)
答案:8-1、
考点:
解析: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考点:
解析:
答案:10-1、答案:10-2、答案:10-3、考点:
解析: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1-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