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ger法测序的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nger法测序的原理
Sanger法测序是由威廉·Sander教授领导的英国剑桥大学团队于1977年研制成功的,是一种以dideoxy nucleotides作为核苷酸测序试剂的方法,是现今最常用的DNA测序方法。
Sanger法测序的原理很简单,主要是两个步骤:
1. 引物延伸:
每个DNA片段围绕引物都会发生DNA聚合反应,形成一种叫做DNA复制产物(DNA replicant)的单链DNA 分子。
在这种反应过程中,除了DNA复制酶以外,还要使用一种叫做dideoxy nucleotides (ddNTP)的特殊核苷酸,这种核苷酸可以终止DNA合成过程,即当DNA复制酶将其作为一个核苷酸的替代品时,ddNTP会使DNA复制酶与被复制片段分离,从而终止后续字符的产生。
2. 核苷酸分离:
使用ddNTP合成的DNA复制产物可以应用凝胶电泳的方法,由于不同大小的DNA复制产物,在特定电场中移动的速度也不一样,通过对比应用不同dnTPs的产物,可以在凝胶上获得待测序片段的测序图谱,从而确定其DNA序列。
Sanger法测序的原理就是这样,各种不同大小的DNA复制物在凝胶上按照其大小被分离,形成一条测序图谱,从而可以确定其DNA 序列。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