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56—57页例1和第58页“练一练”,完成练习九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从而感受“策略”的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来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纸。
教学流程:
一、先学探究:先学单:见附页
二.交流共享:
1导入:
谈话: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什么吗?我们曾经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结:画图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数量间的关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2探究(先学一)
(1)出示例题条件。
你能找到哪些条件?
(2)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来收集整理呢?你是怎么做的?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
A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
B全班交流。
通过自己的先学和刚才的交流,你认为如何理清题目中的条件?
C展示交流:
引导:谁愿意把你整理的信息展示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预设一:从条件入手进行整理:
条文式1:3行桃树,每行7棵。
8行杏树,每行6棵。
4行梨树,每行5棵。
条文式2:桃树:3行,每行7棵。
杏树:8行,每行6棵。
梨树:4行,每行5棵。
预设二:从问题入手整理条件:第一个问题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
桃树:3行,每行7棵。
梨树:4行,每行5棵。
第二个问题要求的是“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杏树:8行,每行6棵。
梨树:4行,每行5棵。
引导比较:从问题想起,选择有用的条件整理,以便排除干扰。
预设三:用列表来整理条件:
质疑:你能说说这张表格你是怎样列出来的吗?
预设四:
归纳:这种用表格来整理信息的方法叫列表法,在信息较多,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表格来整理信息,列表整理是解决问题的又一种策略。
(板书:列表整理)
3探究:(先学二)
师:用列表整理所需要的条件后,咱们就要来分析数量关系了。
小组内交流先学2。
A 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
B全班交流。
谁来和大家交流第一个问题?
C展示交流:
预设:
生1:从条件想起:可以分别求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数。
从问题想起: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要先求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列式是:3×7=21棵 4×5=2021) 2120211棵
我是这样检验的:我把问题作为条件代入原题,把“3行桃树”作为问题来求的。
预设二:
生2:把问题作为条件代入原题,把“桃树每行7棵”作为问题来求的。
生3:还可以将“4行梨树”、“梨树每行5棵”作为问题来求。
质疑:为什么不将“8行杏树”、“杏树每行6棵”作为问题来检验?
交流典型错题。
小结:看来,我们只要将问题作为条件代入原题,将题中和问题相关联的任意一个条件作为问题来解决,就能检验解答是否正确了。
谁来和大家交流第二个问题?
4.回顾、比较、反思
师:比较一下这两道题的解题过程,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
生1:我觉得在解决这两题的时候,我们都要先理清条件和问题。
生2:在理清题意后,要分析数量关系,解决这两道题,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生3:从刚才解决的这两道题中,我觉得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比较简单。
生4:分析数量关系后,我们就可以解答,解答完了还要检验。
形成完整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
理清题意
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
从问题想起
列式解答
检验
三、反馈完善:
师:接下来,丁老师就要检验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请你用列表法整理条件,然后按照这样的解题步骤来完成练一练第1题。
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整理条件后再解答并展示交流。
(展示典型错误)
师:你是怎么整理条件的?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强调:选择合适的数量进行整理,并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做完后,对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检验,发现错误及时订正。
2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整理条件后再解答,展示交流。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齐说:列表整理)在学习中你有什么体会?又有什么困惑?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九的第1和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