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运行机制现状问卷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HEALTH INDUSTRY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国家设立的国家政府单位,主要使命便是对人们的疾病、残疾以及伤害进行控制与预
防,为人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稳定社会环境,进而保障人
民的人身安全,维护国家的安全。
该控制中心的宗旨为
以科研为基托,以人才为根本以及以疾控为中心。
而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运行机制也是国家以及社会关
心的话题之一,而常见的管理运行机制分为3种,即全额
事业管理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及差额管理单位[1]。
该文研究与探讨了国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运行机
制现状情况,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现将调查结果总结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6年对我国32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
及142个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运行机制现
状进行问卷调查。
1.2调查方法
首先派遣专业的公关人员前往32个省级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以及142个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所在
地的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进行交涉,请求他们给予必
要的帮助与协助,在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派遣专业的调查人员前往32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142个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是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行政级别、经费投入、人员管理机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除此之外,还要参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绩效数据。
1.3评判标准
主要观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行政级别、经费投入、人员管理机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情况。
2结果
2.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管理体制
在人员管理体制方面,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国内大多数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体制,其中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体制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占96.9%,而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体制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占97.9%。
仅有1个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1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管理体制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体制。
见表1。
2.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行政级别以及领导的行政级别
省级以及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行政级别以及领导行政级别不一致,一般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行政级别以及领导行政级别较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
在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行政级别中,副厅级有9个,占28.1%,而正处级有23个,占71.9%。
而在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行政级别中,正处级有48个,占
DOI:10.16659/ki.1672-5654.2018.11.186
国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运行机制现状问卷调查
郭安民
胜利油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国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运行机制现状情况。
方法在2016年对我国32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142个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运行机制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是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行政级别、经费投入、人员管理机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除此之外,还要参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绩效数据。
结果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国内大多数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体制,其中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体制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占96.9%,而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体制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占97.9%。
省级以及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行政级别以及领导行政级别不一致,一般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行政级别以及领导行政级别较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
且有3.1%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6.3%的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差额拨款单位。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人员较往年有所降低,即人力资源管理结构出现了明显的优化。
结论有关政府以及机构应该积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运行机制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增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经费,从而增加人才与设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运行机制;现状;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8)04(b)-0186-02
[作者简介]郭安民(1965-),男,山东东营人,大专,主管技师,
主要从事卫生检验工作。
186
中国卫生产业
中国卫生产业
CHINA HEALTH
INDUSTRY
33.8%,副处级有70个,占49.3%,正科级有23个,占16.2%,没有级别有1个,占0.7%。
在西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行政级别为正科级别比例最高[2]。
省级以及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行政级别同其领导行政级别一致。
见表2。
表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行政级别以及领导的行政级别分布2.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费用支配情况
省级以及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费支配模式一般分为全额拨款、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管理、差额拨款等。
在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费用支配模式为全额拨款有8个,占25.0%;支配模式为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管理有23个,占71.9%;支配模式为差额拨款有1个,占3.1%。
在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费用支配模式为全额拨款有26个,占18.3%;支配模式为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管理有102个,占71.8%;支配模式为差额拨款有9个,占6.3%;其他费用支配模式为5个,占3.5%。
在经过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费支配模式的负责人进行调查方面,有15个(46.9%)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费支配模式的负责人以及有75个(52.8%)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费支配模式的负责人认为全额拨款模式更利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而有7个(21.9%)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费支配模式的负责人以及有29个(20.4%)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费支配模式的负责人认为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管理更利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
而有10个(31.3%)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费支配模式的负责人以及有38个(26.8%)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费支配模式的负责人认为差额拨款更利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3]。
2.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人员较往年有所降低,即人力资源管理结构出现了明显地优化。
且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出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管理人员的高级职称的人数出现了明显了增加。
具体的情况见表3。
(注:该次调查结果同2010年对比)
表3不同年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
3讨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职责有传染病管理、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疫苗以及接种工作、生物安全工作。
其中传染病管理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传染病一般包括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结核病以及血吸虫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洪灾、旱灾、震灾以及震灾防病等[4];疫苗以及接种工作包括免疫程序、疫苗研究进展以及免疫规划传播材料等;而生物安全工作包括国际交流、实
验室安全周、培训以及实验室安全简报;除了这些工作外,还包括老年保健、妇幼保健、环境卫生管理、放射卫生管理以及营养与食品卫生等方面。
该文就国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运行机制现状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有关政府以及机构应该积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运行机制现状问卷调查,增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经费,从而增加人才与设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浩,王林.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运行机制现状调
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1):27-29.
[2]马静,孟晓丹,罗会明,等.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育
培训管理现状及新职工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中华流行病
学杂志,2016,37(6):900-903.
[3]程睿,罗丹,黄竹林,等.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工作满意度
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9):
102-105.
[4]周莹,李媛秋,苏婧,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媒体关系建
设满意度及信赖度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9):
827-828.
(收稿日期:2018-01-12)
表1不同地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管理体制情况[n (%)]副厅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没有级别
级别9
7170231 5.2
40.840.213.20.6个数百分比(%)
管理人员(人)
本科学历水平以上的比例(%)高级职称的比例(%)
指标
395
46.524.82010年376
57.826.72016年 4.8
11.31.92016年较2010年的变化(%)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参照公务员管理体制总计
管理体制
61(98.4)1(1.6)62(100.0)西部
55(98.2)1(1.8)56(100.0)中部
56(100.0)0(0.0)56(100.0)1722
174东部
总计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