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默写专项训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古诗词默写专项训练(答案)
初中古诗词默写练习
1.《雁门太守⾏》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是:
2.《⼭坡⽺·潼关怀古》中揭⽰主旨的⼀句是:
3.《夜⾬寄北》中表达诗⼈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
4.贪污受贿者常常这样为⾃⼰的罪恶⾏为辩护:“常站河边难免跌于⽔中。
”对此我们可以⽤周敦颐的⼀句名⾔“”作为理论依据进⾏反驳。
5.《钱塘湖春⾏》中运⽤了对偶⼿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借⽤⾃然景物的变化暗⽰社会的发展,蕴涵深刻的哲理的诗句是:
7.《渡荆门送别》中含蓄地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8..夏天,满湖的荷花亭亭⽟⽴,清⾹淡雅,令⼈⼼⽣敬重之感。
请你⽤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句⼦形容⼀下:
9.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院中⽉光⽉影的语句
10.《马说》中提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是:
11.《观沧海》⼀诗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千古名句是:
12.《出师表》在危急关头挺⾝⽽出,勇挑重担,可⽤来形容。
13.《爱莲说》中最能体现莲花洁⾝⾃好的名句是。
14.《论语⼗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是:15.《游⼭西村》中,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的诗句是:。
这两句话是这⾸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在《桃花源记》中,与以上两句诗意境相似的成语是16.《桃花源记》中,描写⽼⼈和⼩孩神情的句⼦是:;
成语“⽆⼈问津”出⾃本⽂,其原句是:。
1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出四海之内有知⼼朋友,就是在天涯海⾓也还是近邻⼀样的亲近的诗句是:。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 。
19.《陋室铭》中,点明全⽂主旨的句⼦是: ;写居室环境的句⼦是:;写与⼈交往的语句是:
以古代名贤⾃况的句⼦是:
20.《爱莲说》中,点明主旨、最能概括莲⾼贵品质、表明作⽤独爱莲的句⼦是:
与“近朱者⾚,近墨者⿊”相对⽐,集中表现莲⾼洁品质,现在⼈们常⽤来⽐喻某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好的句⼦是:写君⼦⾏为⽅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是:。
21.《春望》中,⾔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表现诗⼈对家⼈的眷念之情的句⼦是:
22.《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写出国家和个⼈的境遇的诗句是: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情的诗句是:;表现诗⼈誓死报国,表现诗⼈崇⾼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节的诗句是:23.《醉翁亭记》中的主旨是与民同乐;⼭间朝暮之景是:;描绘四季之景的句⼦是:
24.当任命⼀个⼈来挽救局⾯,⼈们常引⽤《出师表》中的⼀句名⾔: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是:
25.《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词⼈⼀⽣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尽感叹的句⼦是:
26.⽂天祥被俘后以“”直抒胸臆,表达其崇⾼的⽣死观;苏轼⾝处逆境,也以“”来表达他积极豁达的⼈⽣观。
27.《钱塘湖春⾏》描写西湖莺歌燕舞的景象的诗句是,表现西湖之春到处充满⽣机勃勃景象的诗句是
28.《望岳》中描写泰⼭神奇秀丽和巍峨⾼⼤的诗句是
攀登绝顶、俯视⼀切的雄⼼和⽓概的诗句是
29.《泊秦淮》中体现诗⼈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30.《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中表现作者对朋友的关⼼与同情的诗句是
31.《登飞来峰》中写景的诗句是
揭⽰了只有登⾼才能远望的道理的诗句是
32、《⾚壁》中诗⼈借物起兴来对前朝⼈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
从反⾯落笔进⾏议论的诗句是。
33.《马说》中强调伯乐对千⾥马命运起决定作⽤的句⼦是。
写千⾥马不幸遭遇的句⼦是;说明千⾥马被埋没的原因是,表现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是
点明全⽂主旨的句⼦是。
34.苏轼在《⽔调歌头·明⽉⼏时有》中“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表达美好祝愿的词句是。
35、《⽩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
36.《雁门太守⾏》中的千古名句是
37.《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是
38.《岳阳楼记》中写作者阐述“古仁⼈之⼼”内涵的句⼦是
全⽂抒发了作者的的阔⼤胸襟和政治抱负
3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写夜⾬屋漏情景的诗句是
写诗⼈穷困体验之深的句⼦是
诗⼈⾝处漏⾬茅屋,还忧国忧民,发出了的呼喊,诗中表现诗⼈博⼤胸襟和崇⾼理想的句⼦是。
40.《⼗⼀⽉四⽇风⾬⼤作》中表现诗⼈⾄⽼不忘抗战报国的诗句是。
诗中将现实和梦境巧妙地联系起来,抒发强烈的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41.龚⾃珍在《已亥杂诗》表明⾃⼰虽然辞官,但仍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句⼦是
42.《⾏路难》(其⼀)中⽤⾏为细节描写揭⽰内⼼悲愤的诗句是。
妙⽤典故的句⼦是。
表达作者⾃强不息的信⼼和志向的句⼦是
43.《观刈麦》中揭⽰农家⽣活贫困原因的句⼦是
⽥间劳动⾟苦的句⼦是。
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的诗句是
44.《渔家傲》中表现将军决⼼守边御敌的⼀句是
词中描绘塞外景致的名句是
45.《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曹刿认为可以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46.《江城⼦·密州出猎》中借孙⼦权狩猎的典故,表明⾃⼰的英武的词句是
抒发词⼈⽴志为国效命的情怀的词句是
47.⾟弃疾的《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中从视觉和听觉两⽅⾯再现紧张激烈的战⽃场⾯的句⼦是;与“夜阑卧听风吹⾬,铁马冰河⼊梦来”意境相似的诗的作者是。
48.《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物是
49、李商隐的《夜⾬寄北》:超越时空,想象⽇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50、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要去的地⽅的诗句:
劝慰友⼈不要哀伤,表达出诗⼈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朋友,就是在天涯海⾓也还是近邻⼀样的亲近,说明知⼼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
同窗好友将随⽗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 以⽰万⽔千⼭隔不断真挚友
谊:。
51、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50、李⽩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正⾯写诗⼈的愁绪,表达对友⼈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51、王安⽯的《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
写出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更上⼀曾楼”有异曲同⼯之妙的两句诗:52、杜甫的《望岳》包含⼀切有所作为的⼈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切的雄⼼和⽓概哲理的诗句是:。
《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的理想和抱负(有⼈⽣哲理)的诗句是:“。
”
53、曹操的《观沧海》这⾸诗是⼀⾸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是:;详细写诗⼈见到的景象的句⼦是:
描写诗⼈想象中的景象的句⼦是: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襟怀的诗句是:
本诗的主要表达⽅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54、陶渊明的《饮酒》表明诗⼈决意摆脱尘世的⼲扰,过闲适恬静的⽣活的诗句是:《饮酒》反映诗⼈陶渊明的⽣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在的隐居⽣活的名句是:
诗中,“”⼀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尚的精神境界,即使⾝居喧嚣⼈境也⽆喧嚣之感。
表明作者本想说明⽩,却⼜不可⾔传的诗句
是:。
55、王湾的《次北固⼭下》诗中有⼀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56、《早春呈⽔部张⼗⼋员外》描写早春的细⾬蒙蒙,春⾊若隐若现的诗句是:
57 李贺的《雁门太守⾏》描写⽩天戒备森严,⽆⽐威严的诗句是:
抒发誓死报国忠⼼的诗句是:
58、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表明游⼦飘泊在外思乡⼼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之悲)的句⼦是:
59、李⽩的《渡荆门送别》描写平原⼴阔景象的诗句:
60、杜甫的《春望》⾔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
运⽤对⽐的⼿法,表达诗⼈忧国思家的诗句是。
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个“”字中;后四句抒怀,⼀个“”的动作(细节)将⼀位⽩发稀疏、孤⽴于长安城头的⽼诗⼈形象刻画得栩栩如⽣。
平时能引起⼈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61、岑参的《⽩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本诗中写北⽅边地风狂雪早的句⼦是:
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的诗句是: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的诗句是:
62、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处漏⾬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发出了“”的呼喊。
表现杜甫舍⼰为⼈,⾄死不悔的决⼼的两句诗:
63、陆游的《游⼭西村》历经“⼭重⽔复”让⼈怀疑⽆路可⾛,却⼜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本诗中的诗句是:。
这两句是这⾸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64、《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抒发征夫戍难归的⽆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
65、⽩居易的《观刈麦》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责的句⼦有:。
从侧⾯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
揭⽰农民赋税繁重的句⼦:。
最能表现农民在烈⽇下在⽥间艰苦劳作的句⼦是:
揭⽰农民变态⼼理的句⼦是:。
66. 杜牧的《⾚壁》蕴含机遇造⼈的哲理,及诗⼈对⾃⼰⽣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67、⽂天祥的《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写出国家和个⼈的境遇的诗句是:;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情的诗句是:;表现诗⼈誓死报国,表现诗⼈崇⾼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节的名句是:。
68. 龚⾃珍的《⼰亥杂诗》写诗⼈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龚⾃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69. 张养浩的《⼭坡⽺?潼关怀古》诗中揭⽰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说明⽆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百姓的诗句是: .(主旨句)
70、王维的《使⾄塞上》诗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71、杜牧的《泊秦淮》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是:
抨击统治者沉湎酒⾊,不理朝政,表现诗⼈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72、李商隐的《⽆题》这⾸诗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情,以极其沉痛的⼼情写伤别的诗句是:;常⽤来⽐喻教师的⼯作,被⼈们⽤来赞美⽆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写⼥⼦离别后的担⼼,含有两⼈要各⾃珍重的意思的句⼦是::。
诗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的途径,表达了⾃⼰情感的诗句是:。
73、晏殊的《浣溪沙?⼀曲新词酒⼀杯》词⼈由景触情,由⾃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限惆怅的句⼦是:。
诗中着重写今⽇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74、苏轼的《⽔调歌头?明⽉⼏时有》词中直接写明⽉的诗句是:。
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哲理的词句是: .
从“隔千⾥兮共明⽉”演化⽽来的,通过写明⽉来表达对⼈⽣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愿的词句是:。
词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是指:。
75、⽩居易的《钱塘湖春⾏》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
76、李煜的《相见欢》词中“”⼀句⽤巧妙地⽐喻写愁。
出⾃本⽂的成语:
77、苏轼的《江城⼦?密州出猎》抒写⼈到中年的主⼈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
;抒写主⼈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抒发主⼈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78、李⽩的《⾏路难》诗中以“”两句诗来⽐喻⼈⽣道路中的艰难险阻;反映李⽩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的名句是:。
79、⾟弃疾的《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词⼈⼀⽣中的事业与抱负,并抒发⽆尽感叹的诗句是。
80、《岳阳楼记》概括“迁客骚⼈”览物⽽“悲”的句⼦是“,。
览物⽽喜的句⼦是,。
《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的成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是;形容景⾊是事物多种多样,⾮常壮观的是;形容⽔势浩⼤的是:;形容⼼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
描述“古仁⼈”的阔⼤胸襟的句⼦是:;由“古仁⼈”的阔⼤胸襟和⾼尚道德⽽得出的论断是:;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是:。
写⽉光动景;写⽉影静景《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是,。
,。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京政绩的话是,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理解记忆
1、本诗中,从视觉⾓度看,⾊彩鲜明,红⽩映衬的两句诗是
2、,⽤奇特的⽐喻丰富的想像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创造⼀个壮丽的、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冰雪世界,表现了诗⼈开阔的胸襟。
3、,⽤夸张的⼿法展现边塞冰天雪地、愁云惨淡的景象,为送别渲染凝重压抑的⽓氛。
4、展现⼀幅红⽩映衬的美丽雪景。
5、传达出诗⼈因朋友的离去⽽产⽣的⽆限惆怅之情。
6、雪花是千百年来诗⼈吟咏的对象,写出两句咏雪的诗句
(岑参的《⽩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岑参的《⽩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
8.岑参在《⽩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9.岑参的《⽩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然景物写凄凉寒冷景象(或描写塞外风狂雪早的句⼦是:
10.岑参的《⽩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的诗句是:
⼆、赏析
1、这⾸诗前⼗句重在,后⼋句则主要是写(填2字)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描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
4、请你对“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点赏析。
5、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请⽤简明的语⾔概括四幅画⾯的内容。
答:
6、“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整句有什么妙处?
答:“忽”字不仅显出边塞⽓象变幻的神奇,⽽且传出诗⼈赏雪时⾮常惊喜的⼼声。
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喻新颖贴切动⼈。
⼀⽚银⽩的世界,在作者眼⾥,变幻成⼀⽚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是欣喜、暖意和⽣机。
充分展⽰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7、说说“瀚海阑⼲百丈冰,愁云惨淡万⾥凝”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答:
8、诗中“⼭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处”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的相同之处是什么?试描述⼀下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
(限40字)
答:①写友⼈已去⽽诗⼈伫⽴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依依惜别和⽆限惆怅的⼼情。
⼆者都写出了分⼿时凝望友⼈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②⼭路盘旋,⼤雪纷飞,诗⼈向友⼈招⼿,友⼈的⾝影越来越⼩,诗⼈的⼿还停留在空中。
已看不见友⼈⾝影,只看到雪地上留下⼀串串马蹄的⾜迹。
⼆泊秦淮(唐杜牧)
⼀、作者简介:杜牧,唐代著名⽂学家,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李杜”。
因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他祖⽗留下的樊川别墅中,所以号称“杜樊川”,著有《樊川诗集》,我们学过他的《⾚壁》、《清明》、《江南春》。
⼆、内容理解:
1.诗⼈选择了哪些反映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物?答:
2.展开联想的想象,描写第⼀句诗所展现出的画⾯,并说说这⼀画⾯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
1、作者在诗的⾸句中连⽤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析其作⽤。
答:2.请⽤⽣动形象的语⾔描绘“烟笼寒⽔⽉笼沙”这句诗所体现的画⾯。
答:
3.“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写作⼿法⾓度进⾏赏析。
答:
4.全诗表达了诗⼈怎样的感情?(2分)
答:
5.“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蕴含了哪些丰富的内容。
(有何好处?)
答:
6.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全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7.最后两句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8.赏析:“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答:
9.主旨:这⾸诗描写了诗⼈夜泊秦淮河时的景⾊,触景⽣情,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和忧虑,对世道的愤慨。
10.“商⼥”指的是什么⼈?
11、联系全诗,如何理解“烟笼寒⽔⽉笼沙”中的“寒”?
答:
12、诗中⽤⼀个“”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三字引出下⽂“商⼥”的出场。
13、“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
答:
14、“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
答:
15、有⼈说诗的后两句讽刺了商⼥不知亡国之忧之耻,你同意吗?末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蕴涵了哪些丰富的内容?答:
16、诗中的弦外之⾳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17、对这⾸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
A.⾸句写景,⼆句叙事、写景连⽤。
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寄寓诗⼈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清新洗炼,化⽤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热衷歌唱《⽟树后庭花》靡靡之⾳,诗⼈既批判了她的幼稚⽆知,⼜抒发了⾃⼰忧时伤世之感慨。
18、、下⾯说法最恰当的⼀项是( )
A、这⾸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上的繁荣景象。
B、这⾸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流连忘返的⼼情。
C、这⾸诗表现了商⼥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诗表现了诗⼈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理解记忆
1、借古讽今,抨击统治者沉湎酒⾊,不理朝政,表现诗⼈忧患意识的句⼦是:
2、唐诗⼈杜牧常常感叹国事衰败,他在《泊秦淮》中含蓄的批评了统治阶层只知享乐不顾国难之句是
3、《泊秦淮》⼀诗中,诗⼈借“商⼥”⽽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句诗是:
4、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是:
三《⾚壁》(唐杜牧)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答:
2、在《⾚壁》中,作者杜牧对⾚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判的句⼦是:
3、这两句诗⽤两个美⼥象征国家命运,⽤了以⼩见⼤的写法。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借咏史表达⽣不逢时、抑郁不平的⼼境。
4、选出对这⾸诗理解有误
..的⼀项。
()
A 该诗开头从⼀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然的引起后⽂对历史的咏叹。
B “⾃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绪⽆法平静。
C 诗⼈⼀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壁之战,以两位美⼥的命运来反映⾚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影响。
5.“前朝”在这⾥是指
6.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答: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2分)(答出对这两句的理解,如“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疑,东吴的两个美⼥将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也可以给2分)以⼩见⼤,形象⽣动,给诗歌增添了⽆限情致,可谓别出⼼裁。
(2分)(答出“诗⼈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归结为偶然的东风,借题发挥,抒发⾃⼰怀才不遇的慨叹”,也可以给2分)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内容
1、这⾸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
句,前后形成鲜明对⽐。
2、题⽬中“酬乐天”是什么意思?(1分)答:
3、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来思考)
答:①借⽤⾃然景物的变化暗⽰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
(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4、⽩居易称赞这⾸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妙融为—体,景、情、理结合,请你任选⾓度对此联进⾏赏析。
答:(1)⽤“沉⾈”和“病树”⽐喻遭貶谪的⾃⼰,⽤“千帆”和“万⽊”⽐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世的感慨之情。
(2)这两句借⽤⾃然景物的变化暗⽰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定会⽐現在更好。
(3)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5、描述“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所展现的画⾯,并揭⽰诗句的含义。
答:展现的画⾯是: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幅这样的景象:⼤江之上,沉⾈之侧仍有千帆竞发;⼤⾃然中,虽有病树但万⽊依旧争春。
(所描写的画⾯必须扣住“千帆竞发”“万⽊争春”)诗句的含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6、诗的颔联借⽤“闻笛赋”“烂柯⼈”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7、这⾸诗的⾸联写出了诗⼈怎样的遭遇?答:
8、这⾸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作简要分析。
答:
9.读了这⾸诗,你体会到前四句写的内容是什么?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答:
⼆、理解记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揭⽰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富含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2、表达了诗⼈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
3、饱含诗⼈⽆限⾟酸,流露出内⼼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4、诗歌⾸联和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的⼼情。
5、活⽤典故抒发⾃⼰长期被贬的⼼境物是⼈⾮的感慨。
6、借⽤⾃然景物的变化暗蕴含事物新陈代谢,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哲理,体现诗⼈豁达胸襟。
三、选择题
1、这⾸诗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在⾸联写⾃⼰⽆罪⽽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运⽤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的变幻⽆常消极低沉,只有喝了⼀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2、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项是()
A.⾸联写⾃⼰谪居在巴⼭楚⽔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三年了。
B.颔联暗⽰了⾃⼰贬谪时间的长久,⼜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疏惆怅的⼼情,涵义⼗分丰富。
C.颈联以“沉⾈”“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争春的富于⽣机的景象,表现了诗⼈对仁宦升沉、世事变迁的⽆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到⽣活中去,表现出诗⼈坚忍不拔的意志。
3、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A. ⾸联写⾃⼰被弃置在巴⼭楚⽔这个凄凉的地⽅,度过了⼆⼗多年,饱含了诗⼈⽆限的⾟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事变迁⽽产⽣的⽣疏、怅惘的⼼情。
C.颈联中诗⼈以“沉⾈…‘病树”⽐喻前⼈,表达出诗⼈要在前⼈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共勉,表现了诗⼈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以⿎舞。
4、选出赏析有误的⼀项( )(2分)
A.⾸联,诗⼈回顾了⾃⼰不幸的遭遇,⼼情酸楚⽽愤懑。
B.颔联⽤“烂柯⼈”之典表达了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
C.颈联运⽤了⽐喻的修辞,“沉⾈、病树”呼应了⾸联。
D.“长精种”即振作精神,写出了诗⼈的乐观、豁达。
五春望(唐杜甫)
⼀、赏析
1.诗歌⾸联写诗⼈春之所见,其中“__ _”字写出了怵⽬惊⼼之景,“___”字写出了满⽬凄凉之景。
2.“烽⽕连三⽉,家书抵万⾦”表达了怎样的内容?请赏析“烽⽕连三⽉,家书抵万⾦。
”这⼀名句的妙处
答: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两句被誉为“千古名句”,请从修辞⼿法等⽅⾯任取⼀个⾓度进⾏赏析。
答:
4.请展开想象,描述“⽩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并揭⽰诗句的含义。
答:⾯对沦陷的⼭河,⼀位满头⽩发的⽼⼈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昔⽇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法梳髻插簪。
诗句含蓄⽽深刻地表达了诗⼈忧国思家的情感。
__ 5.诗中“草⽊深”表⾯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