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四运动的发生背景和主要内容;2. 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五四运动的影响;2.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原因;2. 探讨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通过展示五四运动标志和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了解五四运动(约15分钟)- 讲解五四运动的发生背景,包括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巴黎和会等。
- 分析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和爱国运动的特点。
3. 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约20分钟)- 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包括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抗争精神。
- 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包括启发了新文化运动和促进了社会变革。
4. 活动与巩固(约15分钟)-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探讨五四运动与当今社会的联系和启示。
- 小结与总结:引导学生对五四运动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5. 达标检测(约10分钟)- 完成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小组讨论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于五四运动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人物和事件,深入挖掘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与思辨能力。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教学设计_5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运动的经过、影响。
分析归纳“五四精神”。
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2)通过列表分析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革命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让学生感受八十五年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2.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讨论法: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对比法:通过列表对比,结合史实使学生通过对比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四、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难点:五四运动的标志性意义。
五.教学过程导入:五四青年节与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并探讨“如果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不是五四运动就不会发生?”学生回答。
各小组相互补充。
教师精讲五四运动的发生有其必然性的,是当时国际与国内政治、经济、阶级、思想各方面大变动的产物。
国际方面:一战时,美日加紧侵华,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矛盾激化,人民要继续进行反帝斗争。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出路。
国内方面: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使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矛盾尖锐,人民要继续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可以说,五四运动的爆发就是由于中国人民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矛盾加剧所导致。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运动的导火索。
此外,一战时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推动无产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教案人教版初中
五四运动教案人教版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大量文字资料和提取图片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法:通过讲解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3. 列表法:通过列出五四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五四运动的进程。
4. 分析归纳法:通过分析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使学生深入理解五四运动的本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巴黎和会的召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四运动吗?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发生的?二、探究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背景和原因。
2. 教师讲解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重要事件。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观察图片,了解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的精神,如爱国主义、民主思想、科学精神等。
三、巩固知识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思考如何将五四精神应用到当代的学习和生活中。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五四运动对当代的启示和意义,如爱国主义、社会责任等。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课教案_1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五四精神的实质。
二、能力和方法1、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结合文中所给的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五四运动作出价值判断,由此感受到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并由此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难点:理解五四精神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本课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概述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重点叙述了北洋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二十条”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所受到屈辱。
第二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讲述了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第三目“五四精神”,讲述了五四运动的所体现的精神和影响。
教学过程:(上课伊始,播放ppt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的浮雕间,并引入课题,1919年五月四日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
那么五四运动一场怎样的运动呢?它为什么会发生呢?它体现了什么精神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回顾这段历史吧!一、探源五四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
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13课 五四运动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五四精神)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和会,但提出的合理要求却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过的拒绝。
这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演讲(片段))观看视频,感受民国外交才子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的不懈努力。
4.展示图片:展示五四运动的剧照图片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主力等。
提示:6.教师提问: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提示: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处于被列强宰割的地位。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讲述: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1919年6月,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大到上海。
2.出示图片和材料:材料一“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材料二“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材料三图为上海商人罢市游行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的转折点、中心变化、主力变化等。
提示:4.教师提问: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提示:除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一次重要认识,通过学习五四运动,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到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进步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五四运动的具体过程和意义,部分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此外,学生对于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如民族危机、新文化运动等,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深入理解五四运动的来龙去脉,把握其精神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进步意识,培养他们敢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五四运动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如民族危机、新文化运动等,然后详细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3课五四运动
时间:1919 年 5 月 4 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 3000 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 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 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 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
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爱国:从背
景、口号方面去理解;反帝反封建:外争主
权,内除国贼;彻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不妥协。
3.教师讲述:为了纪念青年学生发起的
这场爱国运动,为了让五四的火炬代代相
传,我国政府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为“五四
青年节”。从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
列表讲解: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结果 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民民主专政
前途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革命 资产阶级世界革 无产阶级世界革
时代 命一部分
命一部分
教师讲解: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
都为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如:洋务派的洋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 年 6 月,五四运动扩
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
放。”
——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
不开市。”
——商人罢
市
提出:6 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 现?有何特点?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认识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五四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异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通过播放视频影像、观察图片、列表比较等途径,认识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新课导入】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并搭配相关文字画面。
教师:这跳动的音符、激昂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回到近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有人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不可超越的,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这是对五四运动极高的评价。
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
第一篇章五四前夜——山雨欲来教师:20世纪初期的中国,布满阴霾。
袁世凯对内实行独裁专制,北洋军阀对日本持妥协退让态度。
而在这种黑暗中涌动着新潮,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开启民智,促进民族觉醒,这一切都使黑暗中透露出新的曙光。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的革命风暴即将席卷中国。
巴黎和会点燃了这次风暴。
展示:思考:(1)巴黎和会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2)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要求?(3)结果如何?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中国是战胜国,为什么却是这样的结果呢?学生:弱国无外交。
当时的北洋军阀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
英、美、法、日都想控制和侵略中国。
教师:巴黎和会作出的决定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中国蒙受了巨大耻辱,这一决定传到中国,传到北京,中国人积压已久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一场震惊世界的、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课教学设计_1
1、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学习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自主学习】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背景(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乘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
中国人民情绪日益增长。
②导火线(直接原因):1919年,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③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2、失望的巴黎和会:一战结束后,作为之一的中国政府派代表参加巴黎和会。
会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废除“”、收回主权等正当要求。
英、法、美等列强操控的和会无视中国正当要求,竟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
3、爆发:年月日, 3000多名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高呼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4、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学生。
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原因:①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②日本帝国主义胁迫挑衅,进一步激起中国人民的怒潮。
③北洋军阀政府镇压学生的爱国运动激化矛盾。
2、五四运动的扩大:1916年6月5日①运动中心:北京→→;②运动主力:学生→→;③斗争方式:工人、商人、学生罢课。
(三罢运动)3、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被捕学生;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得到实现。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2、历史影响: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示了伟大的力量。
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的开端。
【合作探究】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依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2、为了纪念青年学生发起的这场爱国运动,我国政府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为“五四青年节”。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课获奖教案_1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背景
国际:①1915年,一战期间,日本趁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企图独霸中国,借袁世凯称帝之机,向其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国内: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凯执政的北洋政府仍实行黑暗的独裁统治,人民群众与北洋政府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国内各阶级矛盾加深。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思想。③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改要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创造合作学习型活动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
2、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1)课前:预习第13课;搜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毛泽东选集》
问:新姿态指什么?
2、历史意义
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划时代的意义呢?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得出结论。
对比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斗争
精神
不彻底、妥协
彻底、不妥协
领导
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工、农、生)
群众
基础
不广泛
广泛
指导
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革命
理想
五四青年节
观看视频1
思考:
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中国人对巴黎和会抱着怎样的希望?
观看电影片段《我的1919》
思考:
巴黎和会如何解决山东问题?你如何评价巴黎和会?这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将山东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的分赃大会。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巴黎和会的失败,中国外交的困境;五四运动的爆发,学生的抗议行动;五四运动的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的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五四运动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视频: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五四运动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四运动》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始,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五四运动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并深入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分析五四运动中的典型事件,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学习资源:搜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文献、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及时反馈,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分析五四运动中的典型事件,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课教案_1
第13课五四运动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其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本节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划时代意义。
学好本课是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1919年6月前后五四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运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对知识、对社会充满好奇和渴望,而又不愿被动学习,同时又存在着看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等不足。
我根据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下的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法,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在学习中完成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情感的升华。
三、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学生比较五四爱国运动前后两个阶段、辛亥革命与五四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教师分析相关问题,补充相关材料,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13课五四运动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法。
“大家知道在我国青年节是那一天吗?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宏伟区广场火炬下浮雕(图片展示),由此引出本课。
二、讲授新课(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首先寻源五四——通过视频欣赏,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五四运动爆发前的中国社会。
初中历史教材五四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教材五四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2. 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 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2.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
3.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理解五四运动的复杂背景;
2. 认识五四运动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
1. 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介绍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
2.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
讲解五四运动的主要活动和组织形式。
3.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响:
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三、讨论(15分钟)
学生就五四运动的意义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四、思考拓展(10分钟)
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五四运动,中国的发展会有什么不同?如何评价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五四运动的起因、主要内容和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五四运动的读后感或研究报告。
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五四运动进行综合性分析,结合个人观点和历史事实,形成较为完整和客观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扩展相关知识,了解更多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突破本课重点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通过播放影片《我的1919》中国代表顾维均拒绝签字的片段。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其实中国代表一直没有接到北洋政府拒绝签字的命令,那么是什么促使他们敢于对列强说“不”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及突破本课难点是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五四精神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
关于“五四精神”,建议以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等史料着手形成“五四精神”的概念。
最后全体同学高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体验五四精神,激发爱国情感,调动学生追求进步的动力。
●教学方法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资料收集1.来源于我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有哪些?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的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分别包括哪些国家。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4.什么是五四精神?怎样弘扬五四精神?◆再现历史片段一:假如你是五四运动时期北大的青年学生,5月4日,你和同学到天安门前集会,请你站出来发表演讲,动员你的同学和民众惩罚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片段二:在天安门示威游行后,学生来到东郊民巷,向各国使馆请愿,受到军警的阻拦。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13课 五四运动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五四精神)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和会,但提出的合理要求却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过的拒绝。
这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演讲(片段))观看视频,感受民国外交才子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的不懈努力。
4.展示图片:展示五四运动的剧照图片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主力等。
提示:6.教师提问: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提示: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处于被列强宰割的地位。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讲述: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1919年6月,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大到上海。
2.出示图片和材料:材料一“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材料二“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材料三图为上海商人罢市游行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的转折点、中心变化、主力变化等。
提示:4.教师提问: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提示:除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突破本课重点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通过播放影片《我的1919》中国代表顾维均拒绝签字的片段。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其实中国代表一直没有接到北洋政府拒绝签字的命令,那么是什么促使他们敢于对列强说“不”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及突破本课难点是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五四精神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
关于“五四精神”,建议以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等史料着手形成“五四精神”的概念。
最后全体同学高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体验五四精神,激发爱国情感,调动学生追求进步的动力。
●教学方法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资料收集1.来源于我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有哪些?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的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分别包括哪些国家。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4.什么是五四精神?怎样弘扬五四精神?◆再现历史片段一:假如你是五四运动时期北大的青年学生,5月4日,你和同学到天安门前集会,请你站出来发表演讲,动员你的同学和民众惩罚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片段二:在天安门示威游行后,学生来到东郊民巷,向各国使馆请愿,受到军警的阻拦。
请你站出来发表演讲,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强盗行为和对中国造成灾难。
◆动手制作仿制五四运动时期标语和条幅、旗帜。
上面书写以下文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誓死力争”、“保我主权”、“勿做五分钟爱国心”、“争回青岛方罢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头可断,青岛不可失”、“诛卖国贼曹汝林、章宗祥、陆宗舆”、“国民应当判决国贼的命运”、“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学唱歌曲中国共青团团歌●教学资源网五四运动纪念馆人民网/GB/tupian/31655/2801845.html南方网──社会新闻/news/community/shzt/youth/人民日报网络版/item/wsjn/wsjn.htm●板书设计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二.五四运动的经过1.前期:中心在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2.后期:中心在上海,运动主力为工人三.五四运动的结果1.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3.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四.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过节?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也有很多纪念性的节日。
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是来源于我国近现代的历史事件的吗?(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中国的青年节呢?什么是五四精神呢?让我们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来揭开谜底吧!讲授新课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一方是由英、法、美、日、意等组成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德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同盟国。
中国在大战中参加了哪一方?(协约国)战争结果是哪方取得了胜利?(协约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月18日──6月28日),美、英、法、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所谓“和平会议”,实质上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开会的目的就是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因而派出了(陆征祥、顾维钧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
当时,许多中国人,包括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巴黎和会寄予很高的希望,他们认为通过这次会议可以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奴役的命运。
结果怎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部电影的片段,影片的名字叫《我的1919》,这部影片记述了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斗争。
[播放影片]中日双方在会上辩论的焦点是什么呢?是山东问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趁机窃取了山东的主权,日本认为中国已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德国在山东特权应转让给日本,无需在会议上讨论。
同学们,听了顾维钧反驳,你们感觉怎么样?(真是有理有据,意正言辞,痛快淋漓)参加和会的各国代表有什么反应?(与会代表的一致赞扬他,说他是一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可是中国的合理要求得到同意了吗?帝国主义国家根本没有理睬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在和约中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全部让给日本。
我们也是战胜国呀,为什么还任人宰割?弱国无外交呀!同学们!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太弱了,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
美、英、法和日本其实都要控制和侵略中国。
列强出卖了中国的利益,中国人民答不答应?一个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终于爆发了。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当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后,青年学生首先行动起来了!5月3日晚7时在北大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北京13个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参加,大会提出四条办法:(一)联合各界一致力争;(二)通电巴黎专使,坚持不在和约上签字;(三)通电全国各省市于5月7日国耻纪念日举行群众游行示威运动;(四)定于5月4日(星期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大示威。
5月4日下午1时,北京大学等十四个学校的学生三千多人纷纷来到了天安门广场进行游行示威和演讲。
(下面我就一起来听听学生们愤怒的呼声吧!)(学生的演讲)随后,学生们不顾反动军警的阻拦,举行了浩浩荡荡的示威游行活动,当游行队伍来到东交民巷使馆区时,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学生的演讲)学生来到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
警察守卫着曹宅。
学生围住警察,向他们讲道理。
少数勇敢学生跳入院内,打开大门,大批学生冲进曹宅。
此时,曹汝霖正在同另一个卖国贼章宗祥(驻日公使)在开会。
他们以为有重兵把守,学生进不来。
曹汝霖听到学生冲进来的消息,他以最快的速度藏了起来。
这地方是曹汝霖的家呀!他熟悉地形。
而章宗祥就惨了,他不熟悉地形,藏起来后很快被学生发现,大家把他当成是曹汝霖了,上去就打,把他打得鼻青脸肿,倒在地上装死。
有个同学,取下客厅里挂的曹汝霖的照片来一对,原来打错了,不是曹汝霖,就把他放了。
他跑出去后看到大批示威游行的同学,心就更害怕了,找到一个杂货店藏了起来,这次也没藏住,又被一些同学给搜了出来,这些同学不认识他是谁,不过觉得他鬼鬼祟祟的,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大家又把他痛打了一顿,不过最后还是让他给逃走了。
唉!学生要是知道他是章宗祥的话,我想他就完了!看到了卖国贼的豪华住所,同学们义愤填膺,一把大火烧了曹汝霖的房子,这就是有名的火烧赵家楼。
这时大队军警赶到,逮捕学生市民32人。
5月5日,为营救被捕的学生,北京学生开始罢课。
李大钊、陈独秀以及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学生爱国无罪,应该立即释放被捕的学生。
北京政府怕引起更大的风潮,5月7日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
北大的同学借了三辆汽车,像迎接凯旋的英雄一样迎接被释放的同学,校长蔡元培也出席了欢迎仪式,大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5月9日,北洋政府以为风潮已过,下令为卖国贼曹汝霖辩护,并起诉放火的学生,追究5月4日行动的主使人。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因同情学生而被迫辞职出走。
北京学生们对反动政府这种反人民的措施极其愤怒,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
在这个过程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北京学生在罢课以后,一方面派代表到全国各地联络,商讨采取一致行动,发动更大规模的斗争;另一方面北京的学生组织演说团,在群众中广泛宣传。
这时各地斗争浪潮风起云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湖南和天津等地也组织学生展开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北京全城的街道、胡同、甚至警察局的门口到处都有学生活动。
军阀政府则采取极其野蛮无理的手段,制止学生们的各项爱国活动,大批地逮捕学生。
学生没有被军警吓倒,上街演讲的同学们都带着行李、用具,随时准备坐牢,800多学生被捕入狱,监狱里关押不下这么多人,当局甚至把北大的校舍当作临时监狱。
面对学生们奋不顾身的爱国行动,北洋军阀政府感到束手无策了。
6月3日军阀政府大肆逮捕爱国学生的消息,迅速传到全国。
首先发动罢工的是中国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区上海。
从此,五四运动转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运动的中心从北京移到上海。
运动的主力,也由青年知识分子扩大到工人阶级。
6月3日,上海各界举行民众大会,号召全国罢工罢市来援助学生。
6月5日,上海日本纱厂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
接着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
罢工工人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之多。
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推动下,工商业资本家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举行罢市。
上海工人阶级的罢工风潮,迅速波及各地。
从广东到黑龙江,爱国运动的浪潮在二十多个省份的一百五十多个大中小城市掀起。
爱国运动汹涌澎湃地发展着,一个浪头比一个浪头猛烈,军阀政府眼看无法控制局势,“自身难保”。
6月7日北京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6月10日下令撤消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但是,6月17日,北京政府又电令中国代表,同意在和约上签字。
为此,又引发了新的一轮抗争,全国各地发往巴黎抗议签字的电报就达7000多份,1919年6月28日是和约签字的一天,我们一起到和约签字的现场去看看。
(播放影片)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其实,中国代表团一直也没收到中国政府拒绝签字的命令,是什么使他们没有签字呢?是中国人民爱国运动,使他们第一次敢在列强面前说“不”!帝国主义国家大为震动,中国扬眉吐气。
后来山东问题怎样解决的呢,列强后来又开了华盛顿会议,把山东归还中国。
我们来归纳一下五四运动的结果。
三.五四运动的结果1.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3.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所提出的直接目标基本得到了实现。
取得了初步胜利。
下面我们来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的斗争对象是谁?(北洋军阀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