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授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新授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数学常觉艰难,但对数学产生兴趣后,就会觉得“乐在其中”。

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率的关键。

特别是新授课中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

本文就怎样在新授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略谈一二。

一、引入新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节课,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就会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形成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

新课引入的方法很多,目的都在于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激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用故事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猴子最爱吃什么?对啦,猴子最爱吃桃子,猴大伯有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下这个数。

”学生小手举得高高的,谁都想上去写这个数。

“有一只小猴把桃子带回家,平均分给猴爸爸和猴妈妈,猴爸爸和猴妈妈各分到了几个桃子?谁到黑板上写下这个数?”再次掀起举手高潮。

“猴妈妈说‘好孩子,来,我俩来分这个桃子吧。

’小猴分到了多少个桃子?谁来写这个数?”这时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把头摇得像个波浪鼓似的,都说不会写,不能用已学过的0、1、2、3、4、…这些数来表示,怎么办呢?在学生产生疑问不
得而解时,老师及时揭题:“同学们,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该用什么数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新的数——分数。


故事引入,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

从分桃子引入分数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分数也来源于生活实践,并受到尊老爱幼的思想品德教育,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新知,强化兴趣
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佳认知路线,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认知活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获取知识,获得能力,形成稳固而强烈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请学生们预先准备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每4人一组,进行分工合作拼摆长方形(可三人拼摆,一人负责记录于下面的表中),并思考:你摆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长、宽和面积又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推理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学生感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好像就是自己发现的,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

这样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使学生主动参与了新知的形成过程,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三、巩固练习,增添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增强自信心,增添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可以安排“看谁站得又对又快”这样一个游戏性练习:学号数为偶数的同学请起立;学号数为奇数的同学请起立;学号数为质数的同学请起立;学号为合数的同学请起立。

接着问:“你们每人站起来几次?谁只站过1次?为什么学号是1
的同学只站了1次?”接着再练习:学号数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同学请起立;学号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同学请起立;学号数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同学请起立;学号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请站起来。

通过这一游戏性的练习,同学们情绪高昂,全员参与,为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创造了较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

四、全课总结,延续兴趣
成功的课堂小结可以把知识完整地呈现给学生,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觉得“意犹未尽”,产生“欲罢不能,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动机和兴趣。

例如,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后,可以这样结束全课:“同学们最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下面老师来讲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
去西天取经,来到了火焰山,又累又热又渴,孙悟空到一户人家要来了一个大西瓜,猪八戒看见了,乐得叫起来:‘猴哥,多分一些给俺老猪吃吧。

’悟空说:‘好,咱们把西瓜平均分,师傅吃1/2,沙僧吃1/4,我和你各吃1/8,好吗?’八戒说‘不行,我还要吃多些。

’悟空笑着说:‘那你吃1/16,总该满意了吧!’猪八戒这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同学们,猪八戒是不是吃得最多呢?为什么?”当学生非常急于知道答案时,告诉学生:“下节课学习以后就能明白了,同学们也可以先回去想想,看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这样的小结,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动机和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并为后继的学习作了伏笔。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所得: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愿学、乐学,只有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才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