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1水资源状况
4.1.1水资源分区
水资源分区采用区域区划的有关规定和方法,在高级分区中以水资源中地表水的区域自然形成(流域、水系)为主,在低级分区中,考虑供需系统及行政区域,水资源分区与行政区域有机结合,保持行政区域和流域分区的统分性、组合性与完整性,适应水资源评价、供需分析、合理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等工作的需要。

根据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分区成果,石阡县全境属于长江流域一级水资源分区;二级水资源分区包括乌江和洞庭湖水系;三级分区包括乌江思南以上和洞庭湖水系的沅水浦市镇以上;四级分区为思南以上的余庆河~石阡河、沅江浦市镇以上的施洞以上四级分区。

结合石阡县河流分布状况,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特点,综合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今后规划等因素,将石阡县划分为6个水资源五级区:直汇乌江区、余庆河区、本庄河区、黑滩河区、石阡河区、汇入沅江流域区。

石阡县全县面积为2165.49km2,其中境内乌江流域面积为2070.51 km2,占全县面积的95.6%,境内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为94.98 km2,占全县面积的4.4%。

石阡县河流水系及水资源分区见图1和图2。

各水资源区面积见表4.1.1-1。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分区面

(km2)
长江乌江思南以上
余庆河~石阡

直汇乌

36.84
(2070.51km 2
) 余庆河 336.11
本庄河 171.23 黑滩河 79.24 石阡河 1447.09
洞庭湖水系
沅江浦市镇以上
施洞以上 (94.98km 2) 汇入沅江
94.98
4.1.2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4.1.2.1 降雨的时空分布特点
根据石阡县境内站网布设状况,选择石阡气象站、石阡水文站、石固雨量站、坪山雨量站、聚凤雨量站、本庄雨量站、白沙雨量站、扶堰雨量站、甘溪雨量站、中坝雨量站、尧寨雨量站等站进行分析,依据各站实测资料,并以石阡气象站为参证站,对各站降雨资料进行插补延长,计算各站多年平均降雨量成果见表4.1.2-1。

表4.1.2-1 石阡县境内雨量站情况表
站名 降雨量均值(mm ) Cv
观测项目 备注
石阡气象站 1103.3 0.16 降雨、蒸发、气温等 Cs=2Cv
石阡水文站 1093.4 0.16 降雨、径流等
石固雨量站 1016.9 0.19 降雨 坪山雨量站 1191.4 0.21 降雨 聚凤雨量站 1069.0 0.18 降雨
本庄雨量站 1145.6 0.17 降雨 白沙雨量站 1141.2 0.18 降雨 扶堰雨量站 1150.2 0.21 降雨 甘溪雨量站 913.6 0.17 降雨 中坝雨量站
1051.0
0.16
降雨
尧寨雨量站858.4 0.35 降雨
依据以上各站的分析计算成果,按各分区雨量站降雨成果采用面积加权平均得到各分区的多年平均降雨量成果,再结合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的有关等值线图分析,则石阡县的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093mm,其中,直汇乌江区为1145.6mm,境内余庆河区为1069.0mm,本庄河区为1145.6mm,黑滩河区为1141.2mm,石阡河区为1103.3mm,沅水流域区为1016.9mm。

总的分布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年降雨量的变差系数在0.16-0.21之间。

以石阡县气象站1957~2007年降雨系列为例进行分析,降雨年际变化不大,但年内分配不均,汛期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3%,枯水期11~4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7%。

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见表4.1.2-2。

表4.1.2-2 石阡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配表
月份 5 6 7 8 9 10 11
降水量169.9 198.1 142.2 115.0 84.3 95.5 51.1 占年% 15.4 18.0 12.9 10.4 7.6 8.6 4.6 月份12 1 2 3 4 全年
降水量24.0 27.4 29.1 44.8 121.8 1103.3
占年% 2.2 2.5 2.6 4.1 11.0 100
4.1.2.2 陆地蒸发的地区分布
陆地蒸发系指裸地、水体和植物蒸腾,其平均值等于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减去平均年径流深,它的大小取决于有利蒸发的气候条件和流域对蒸发的供水条件,这两种条件从相反方向影响,使得陆地蒸发的年际变化与地区变化都比较稳定。

石阡县陆地蒸发量变化在500~600mm之间,总的分布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相对高值区在石固一带,相对低值区在石阡县城一带。

4.1.2.3 径流的年内分配与年际变化
石阡县的河流属典型山区雨源型河流,径流来源于降水补给,径流特性与降雨特性基本一致,即年际变化不大;但年内分配不均,洪枯流量间变化较大。

石阡河是石阡县境内主要河流,其境内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6.8%。

经对石阡水文站1963~1998年的径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多年平均流量为13.90m3/s,最大年均流量为20.60m3/s,最小年均流量为6.75m3/s,径流主要集中在5~10月,该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2.3%,枯季(11~4月)径流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27.7%。

其中5~7月最集中,径流量占年总量的50%以上。

最大年和最小年分别是多年平均流量的1.48倍和0.49倍,丰枯比为3.05。

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且枯季径流相对平稳。

石阡县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年内分配表见表4.1.2-3。

表4.1.2-3 石阡县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年内分配
月份 5 6 7 8 9 10 11 流量27.40 35.50 21.30 14.10 9.53 11.60 9.72 占年% 16.79 21.05 13.05 8.64 5.65 7.11 5.76 月份12 1 2 3 4 全年
流量 5.22 4.39 5.34 5.49 16.40 13.90
占年% 3.20 2.69 2.96 3.36 9.73 100
4.1.2.4 泥沙分布规律
石阡县河流的泥沙主要来源于流域面上的水力侵蚀,它与暴雨强度、地形、土壤、植被、地质以及土地利用情况有关,每年雨季即是河流的产沙季节,一般说来,每年第一、二次暴雨洪水或久旱后的暴雨洪水含沙量较大。

分析石阡河上的石阡水文站多年泥沙观测资料,年内输沙一般集中在5~9月,特别是主汛期的几次洪水中:10月~次年4月较小,最小月平均含沙量多出现在12月~次年4月,此段时间河水清澈透底。

从现场勘察情况看,石阡县植被较好,境内岩溶发育。

根据石阡站长系列观测资料主,参照《贵州省地表水资源》有关等值线成果,境内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00~200t/km2。

4.1.3 水文基本资料
4.1.3.1 参证站选择
石阡县境内石阡河干流上设有石阡水文站,位于石阡县城汤山镇,集水面积719km2。

石阡水文站基本情况见表4.1.3-1。

表4.1.3-1 石阡县境内水文观测站基本情况表
测站名称流域面积
F(km2)
观测项目设立时间观测年限
石阡719 降水、水位、
流量、泥沙等1958年12月1960年下迁100m,1999年
-2002年未测流
石阡水文站位于石阡河中游河段,流域控制面积719km2,具有1959~1998年40年水文观测资料(1999年~2002年因受下游翻板
坝影响,仅有水位观测资料,未测流量,本次规划采用1963~1998年资料系列),石阡水文站资料系列长,气象特征及下垫面条件与规划区一致,三性较好,故本次规划选用石阡水文站作为本次规划的水文参证站。

石阡县境内设有石阡气象站,境内设有本庄雨量站、聚凤雨量站、白沙雨量站、石固雨量站等雨量站,石阡气象站降水、雨量等观测资料齐全,资料系列长,观测精度高,故选择石阡气象站作为本次规划的气象参证站,其它雨量站的资料作为面降水量分析及分区水资源量分析时使用。

4.1.3.2 水文站网测验情况
(1)石阡水文站
石阡水文站位于石阡河中游河段石阡县城原汤山镇高塞,设立于1958年12月,隶属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原水文总站),为国家基本站网,是乌江水系右岸支流的代表站之一,控制集水面积719km2,占石阡河全流域面积的48%。

境内石阡河流域占全县总面积的66.8%。

原基本断面受1960年5月特大洪水破坏,于当年8月下迁100m,测验河段顺直,河床稳定长约1100m,主要对石阡河的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及水质作定位观测。

其中水位观测为自动水位计记录,流量施测采用可控硅电动缆道测流仪岸上操作测流,降水观测由自动雨量计记录。

根据实测大断面资料分析,水文站测流断面稳定,没有明显的冲淤变化,其综合水位~流量关系线呈单一线。

水文站所测资料精度高,数据可靠,历年水文资料已由省水文水资源局正式整编刊布。

1999年~2002年因受下游翻板坝影响,仅有水位观测资料,未测流量。

2002年12月,水文站断面下迁1.2km,同时开始测验,具有2003年至今的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等观测资料。

经分
析,因资料分析系列不连续,考虑其系列长度已满足SL278-2002《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的要求,本次资料系列至1998年,由于插补延长比较困难,本次规划没有进行资料的插补延长。

(2)石阡气象站
石阡气象站位于石阡县东旺塞(城效),建站于1958年10月,具有建站以来至今的观测资料,为国家基本气象站。

观测项目较完全,有降雨、气温、蒸发、风速、风向、湿度、日照等项目。

观测场位于东经108°19′,北纬27°33′,海拔高程约467.5m(黄海高程),采用自记结合人工观测方法,汛期进行四段制、八段制观测,枯季采用二段制观测,降水资料能够从降水变化趋势上反映流域降水特性。

该站自1959年开始观测,具有1959~2007年共48年的降水资料,观测资料精度较高,该站资料每年都进行资料整编,且均由贵州省气候资料中心整编,成果可靠,代表性好。

(3)境内其它雨量站
经贵州省水文总站规划,县内先后建立了石固、中坝、坪山、聚凤、本庄、白沙、扶堰、甘溪、尧寨等9个雨量站,具体情况见表4.1.3-2。

表4.1.3-2 石阡县雨量站情况表
站名位置座标设站
年份
观测迄止日期
东经北纬
石固雨量站108°
27′
27°
34′
1964 1981~2008,缺
测1994~1995
坪山雨量站108°
13′
27°
23′
1964 1980~2008
聚凤雨量站107°
58′
27°
23′
1963 1980~2008
本庄雨量站107°
55′
27°
33′
1985 1987~2008
白沙雨量站108°
02′
27°
29′
1984 1986~2008,缺
测1993~1994
扶堰雨量站108°
02′
27°
22′
1984 1986~2008
甘溪雨量站108°
08′
27°
25′
1984 1985~2008,缺
测1988~1989
中坝雨量站108°
12′
27°
28′
1984 1985~2008
尧寨雨量站108°
18′
27°
26′
1984 1985~2008
以上雨量站由于观测资料年限较短,经插补延长后,主要用于流域面雨量的计算及分区水资源量计算。

4.1.3.3 基本资料评价
(1)石阡水文站
本次对采用的石阡水文站1963年至1998年35年资料系列进行三性分析。

1)可靠性
①水位资料
石阡水文站自建站以来均以自记水位计观测水位,以人工观测值校核,水位精度较高,历年的水位过程和峰型变化基本相应,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该站的水位资料整编也具有较高的精度。

②流量资料
流量基本上为缆道测流仪测流,测次在时间变幅和过程上分布较为均匀,基本上控制了流量的变化过程。

从历年的整编成果上看,资料尚属合理。

另外,该站测验河段比较顺直,高水控制良好,测次分布合理。

该站流量测验及资料整编的精度也较高,因此,该站流量资料可靠。

2)一致性
流域内与外流域无水量交换情况,无大型引水、调水工程,流域内无重大的人类活动影响,流域内气候条件和下垫面条件基本稳定,水文站实测资料是在一致条件下产生的,资料的一致性较好。

石阡水文站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按规范要求进行。

经复核,测站基本资料可靠,整编成果合理,资料精度能满足本阶段规划要求,可直接采用刊印成果。

图4.1.3-1 石阡水文站逐月年平均流量分析线
3)代表性
对石阡水文站径流资料进行不同系列长度统计参数比较分析,成果见表4.1.3-3。

表4.1.3-3 石阡水文站各长短系列统计参数分析表资料系列统计参数
年份长度
(水文年)时段均值
(m3/s)
Cv Cs/Cv
1973-1998 25
年值13.7 0.27 2 11-4月7.38 0.40 2 最小月 3.57 0.32 2.5
1963-1998 35
年值13.9 0.27 2 11-4月7.77 0.42 2 最小月 3.45 0.32 2.5
对选用的石阡水文站1963~1998年共35年(水文年)的实测径流资料点绘差积曲线,可见,丰水年为12年,平水年为10年,枯水年为13年,而且包含了1967~1970、1994~1998年连续丰水年,1991~1994年连续平水年,1973~1975、1984~1990年连续枯水年。

从历年年径流过程变化趋势看,该系列丰、平、枯交替,丰、平、枯年份比例恰当,系列中具有连续丰、平、枯水年份,资料系列较长且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水文规律的周期性,所有资料均经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整编刊印,质量精度较高,系列较长,代表性较好。

石阡水文站年径流累计曲线及差积曲线图见图 4.1.3-2及图4.1.3-3。

图4.1.3-2 石阡水文站年径流累计曲线
图4.1.3-3 石阡水文站历年年均流量差积曲线图石阡水文站资料系列较长,代表性、一致性较好,且所有资料均经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整编刊印,资料精度较高,完全能够满足本阶段水文计算的精度,而且满足水文水利规范的要求,所以石阡水文站(老)作为本次规划的参证站是合适的。

(2)石阡气象站
1)可靠性
石阡气象站属国家基本站,汛期进行四段制、八段制观测,枯季采用二段制观测。

该站降水观测均按规范要求进行,资料整编的精度也较高,降水资料可靠。

2)一致性
石阡气象站自建站自今,站点未发生改变,观测的资料均在一致的条件下产生,所处流域内气候条件及下垫面条件基本稳定地,观测场不受高大建筑物及树木的影响,根据1959~2007年降水资料分析
线,说明了系列具有一致性。

图4.1.3-4 石阡县年降水量分析线
3)代表性
对石阡气象站径流资料进行不同系列长度统计参数比较分析,成果见下表。

表4.1.3-4 石阡气象站长短系列统计参数分析表
资料系列统计参数
年份长度均值Cv Cs/Cv 1972~2007 35 1095.7 0.16 2 1959~2007 48 1103.3 0.16 2 从表中可见,径流系列虽然相差13年,但系列的Cv一致,年降水量均值也仅相差 2.4%,说明其统计参数稳定,资料具有代表性。

从长系列看,丰、平、枯年份比例恰当。

石阡气象站资料系列较长,代表性、一致性较好,且所有资料均经贵州省气象局整编刊印,资料精度较高,完全能够满足本阶段水文计算的精度。

4.1.4 石阡水文站径流计算
石阡水文站集水面积F=719km2,多年平均径流深Y=610mm,由于1999~2002年无测流,且还原困难,故本次规划采用该站1963~1998年系列,将石阡水文站1963~1998年历年逐月平均流量按水文年、10~次年3月、最小月进行频率分析计算,并以P-III型曲线适线,由此得其年径流系列的统计参数,成果见表4.1.4-1。

表4.1.4-1 石阡水文站径流频率分析计算成果表
时段
统计参数设计值(m3/s)
Q
(m3
/s)
Cv Cs/
Cv
P=
5%
P=
20
%
P=
50
%
P=
80
%
P=
95
%
水文年13.
9
0.2
7
2 20
.6
16
.9
13
.6
10
.7
8.
35
10~3月7.0
3
0.4 2 12
.2
9.
22
6.
66
4.
62
3.
12
最小月3.4
2
0.3 2.5 5.
3
4.
23
3.
29
2.
54
1.
98
15
图4.1.4-1 石阡水文站年平均流量频率曲线
16
图4.1.4-1 石阡水文站10~3月平均流量频率曲线
17
4.1.5 境内其它雨量站观测资料分析
石阡县境内除石阡气象站有降雨观测外,还设有石阡水文站、石固雨量站、坪山雨量站、聚凤雨量站、本庄雨量站、白沙雨量站、扶堰雨量站、甘溪雨量站、中坝雨量站、尧寨雨量站等站。

石阡气象站观测资料从1959年至2007年,石阡水文站实测降雨系列为1959~2005年(缺1994 ~1995年实测资料),其他各站观测资料年限见表4.1.3-2,由于资料年限较短,根据规范要求,本次分析,以石阡气象站为参站,将其它各站降雨资料延长,各站延长后资料系列长度为1978年至2008年。

各站降雨系列统计参数见表4.1.2-1。

4.1.6 地表水资源量
4.1.6.1水文比拟法推求
各分区的地表水资源量依据石阡水文站的径流分析计算成果,采用各分区的面降雨量和径流系数修正的水文比拟法计算。

即:W a=W×(F a/F)×(P a/P) ×(αa/α)
式中:
W a为各区多年平均径流量(万m3);
W为参证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万m3);
F a、F为各区、参证站的集雨面积(km2);
P a、P为各区、参证站的多年平均面降水量(mm);
αa、α为各区、参证站的径流系数。

根据石阡县境内雨量站分布,各区面降雨量结合年降水量等值线图确定。

见表4.1.6-1。

表4.1.6-1 各水资源区面雨量
分区
集雨面

(km2)
代表

降雨量统计参数
年均值
(mm)
Cv Cs/Cv
直汇乌江区36.84 本庄
雨量

1145.6 0.17 2
余庆河区336.11 聚凤
雨量

1069.0 0.18 2
本庄河区171.23 本庄
雨量

1145.6 0.17 2
黑滩河区79.24 白沙
雨量

1141.2 0.18 2
石阡河区1447.09 石阡
雨量

1093.4 0.16 2
汇入沅江流域区94.98 石固
雨量

1016.9 0.19 2
石阡县
合计
2165.49 1093.00.17 2
结合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的有关等值线图和石阡河流域规划报告分析径流系数,石阡河水文站径流系数为0.54,石阡县境内径流系数取0.54。

水文比拟法推求的各区水资源量见表4.1.6-2。

表4.1.6-2 水文比拟法推求的各区水资源量
分区多年平

(万
m3)
不同频率设计值(万m3)
5% 20% 50% 80% 95%





2276.43372.62771.12221.31749.71368.1余
庆河区19380.2
28712.
6
23591.718911.3
14896.
4
11647.
6

庄河区10580.6
15675.
6
12879.910324.68132.76359




4877.67226.45937.64759.63749.22931.5石
阡河区85344.1
12644
1
103890.
4
83279.465599
51292.
4



5209.77718.46341.85083.74004.43131.1
江流域区 石阡

合计
127668.6 189147 155412.5 124579.9 98131.4 76729.7
4.1.6.2降雨径流频率相应法推求
各水资源区的地表水资源量,采用降雨径流频率相应法推求。

径流Cv 计算根据贵州省经验公式,径流Cv 值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lg v m rCvx
C F αβ=+ 式中:
Cv —年径流量变差系数;
Cvx —年降水量变差系数;
F —流域面积,不足100km 2按100km 2算; α—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r 、m 、β—地区性经验系数,根据《贵州省地表水资源》
辅图2, r 取1.30、m 取0.7、β取0.04。

查贵州省水文水资源相关等值线图,石阡县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取0.54,由上式可得各水资源区年径流变差系数Cv 值,取Cs=2Cv ,可得各水资源分区径流统计参数及不同频率水资源量,见表4.1.6-3和表4.1.6-4。

表4.1.6-3石阡县水资源区径流统计参数
分区多年
平均
降雨

(mm




Cv








年径流统计参
数多年
平均
径流

(万
m3)




(万
m3/km2)
多年
平均
径流

(mm

Cv
Cs/
Cv
直汇乌江区1145
.6
0.
17
0.
54
618.
6
0.
30
2
2279.
61.
86
余庆河区1069
.0
0.
18
0.
54
577.
3
0.
31
2
19402
.3
57.
73
本庄河区1145
.6
0.
17
0.
54
618.
6
0.
30
2
10592
.7
61.
86
黑滩河区1141
.2
0.
18
0.
54
616.
2
0.
32
2
4883.
1
61.
62
石阡河区1093
.4
0.
16
0.
54
590.
4
0.
27
2
85441
.4
59.
04
沅江流域区1016
.9
0.
19
0.
54
549.
1
0.
34
2
5215.
6
54.
91
石阡县合计1093
.0
0.
17
0.
54
590.
2
0.
28
2
12781
4.1
59.
02
表4.1.6-4石阡县水资源区不同频率水资源量
石阡县地表水资源量计算采用了水文比拟法与降雨频率相应法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及成果相对误差见表 4.1.6-5。

由表可见,两种方法计算结果非常相近,相对误差较小,说明计算成果是可靠。

表4.1.6-5 水文比拟法与降雨频率相应法计算成果比较
水资源分区
相对误差(%)
多年平

5% 20% 50% 80% 95%
直汇乌江区-0.11
-4.0
-1.9
7
0.46 3.25 6.26
余庆河区-0.11
-5.3
1
-2.5
8
0.67 4.36 8.34
本庄河区-0.11
-4.0
-1.9
7
0.46 3.25 6.26
黑滩河区-0.11
-6.6
2
-3.1
8
0.88 5.48
10.4
石阡河区-0.11
-0.1
1
-0.1
1
-0.1
1
-0.1
1
-0.1
1
汇入沅
江流域区-0.11
-9.2
6
-4.3
9
1.33 7.71
14.4
3
石阡县合计-0.11
-1.9
2
-0.9
7
0.16 1.44 2.81
备注:相对误差(%)=(水文比拟法-降雨径
流法)/水文比拟法*100 本次规划水资源量计算主要采用水文比拟法计算成果,各分区水
工程径流分析计算采用降雨径流频率相应法推求。

4.1.7水资源区不同频率单位集雨面积月径流量及分配系数
(1)不同频率径流月分配系数
不同频率年径流月分配系数采用水资源区代表降雨站同频率年降雨分配系数。

成果见表4.1.7-1至表4.1.7-6。

(2) 不同频率月径流模数
不同频率月径流模数即为该频率下单位集雨面积月径流量,单位为万m3/km2.月。

成果见表4.1.7-1至表4.1.7-6。

(3)不同频率年径流月分配特点
根据石阡县境内农业用水的特点,将不同频率年径流量分为二段进行统计,5月至9月为一段,10月至次年4月为一段,分别进行了统计,成果见表4.1.7-1至表4.1.7-6。

4.1.8 地下水资源量
采用降雨入渗系数法W总=0.1×P×F×α计算各区地下水资源量。

式中,α为平均降雨入渗系数,根据地质专业分析取0.15,P 为平均降雨量,F为集面面积。

据此计算,各水资源区地下水资源量见表4.1.8-1。

4.1.8-1
分区集雨面

(km2)
多年平

降雨量
(mm)
降雨
入渗
系数
地下
水资源

(万m3)
直汇乌江
区36.84 1145.6
0.15 633.1
余庆河区336.11 1069.0 0.15 5389.5 本庄河区171.23 1145.6 0.15 2942.4 黑滩河区79.24 1141.2 0.15 1356.4 石阡河区1447.09 1093.4 0.15 23733.7
汇入沅江流域区94.98 1016.9
0.15 1448.8
石阡县合

2165.49 1093.0 0.15 35503.9 4.1.9客水资源量
石阡河流域在施秉县境内集雨面积35.4km2,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258万m3,在镇远县境内集雨面积46km2,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934万m3,扣除各自可能取水量并考虑回归水,流进石阡县的水资源量分别为1558万m3和2024万m3,即石阡河上游施秉县和镇远县境内进入石阡县的客水资源量为3582万m3。

成果见表4.1.9-1。

表4.1.9-1石阡河进入石阡县境客水资源量估
多年平均客水资源量(万m3) 不同频率客水资源量(万m3) 5% 20% 50% 80% 95%
3582 5514 4441 3476 2662 2015 余庆河全流域集水面积1502 km2,花山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371 km2,占全流域面积的91.3%。

坝址以上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3m3/s,径流深为513mm,径流统计参数Cv为0.28,Cs/Cv=2.0,余庆河流入石阡县境内客水资源量见表4.1.9-2。

4.1.9-2
多年平均客水资源量(万m3) 不同频率客水资源量(万m3) 5% 20% 50% 80% 95%
59804 89737324582445453515
3 0 9 7 8
石阡县位于乌江中游右岸,乌江虽流经县境边界,但岸边高山耸立,水资源无法利用,故本次计算不考虑乌江客水资源量。

石阡县多年平均客水资源总量63387万m3,见表4.1.9-3。

4.1.9-3
多年平均客水资源量(万m3)
不同频率客水资源量(万m3) 5% 20% 50% 80% 95%
63387 9524
7
7768
1
6172
5
4811
9
3717
3
4.1.10 水资源总量
区域水资源总量为当地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与客水资源量之和。

区域当地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雨形成的地表水和当地地下水之和,扣除二者相互转化量即重复计算量后所得值。

石阡县各水资源区皆属山丘区,水平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已基本成为地表水的一部分,其总量已包含在地表水资源中,地下水资源量即为地表水资与地下水资源之间的重复计算量。

因此当地地表水资源量即为水资源总量。

石阡县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总量为127814.1万m3,其中:直汇乌江区2279.0万m3,余庆河区19402.3万m3,本庄河区10592.7万m3,黑滩河区4883.1万m3,石阡河区85441.4万m3,沅江流域区5215.6万m3。

见表3.4-1。

石阡县水资源总量(当地水资源量与客水资源量之和)为191201万m3,其中:直汇乌江区2279.0万m3,余庆河区79206万m3,本庄河区10592.7万m3,黑滩河区4883.1万m3,石阡河区89024万m3,沅江流域区5215.6万m3。

见表4.1.10-1。

表4.1.10-1石阡县水资源区当地水资源总量及不同频率水资源量
分区集雨
面积
(km
2)
年均

(万
m3)
不同频率年径流量(万m3)
20% 50% 80% 90% 95%

汇乌江区36.8
4
2279
.0
2825
.6
2211
1692
.9
1458
.4
1282
.4

庆河区336.
11
1940
2.3
2420
0.0
1878
4.4
1424
6.4
1220
2.7
1067
5.9

庄河区171.
23
1059
2.7
1313
3.4
1027
6.7
7868
.7
6778
.4
5960
.7

滩河区79.2
4
4883
.1
6126
.6
4717
.5
3543
.6
3017
.9
2626
.6
石阡1447
.09
8544
1.4
1040
08.8
8337
4.4
6567
3.8
5752
9.5
5135
0.9
河区沅
江流域区94.9
8
5215
.6
6620 5016
3695
.6
3110
.8
2679
.2

县合计2165
.49
1278
14.1
1565
55.4
1244
89.9
9714
3.2
8462
6.9
7516
7.4
表3.4-2 石阡县水资源区水资源总量
及不同频率水资源量
水资源分区年均

(万
不同频率年径流量(万m3)
20% 50% 80% 95%
m3)
直汇乌江区2279 2826 2211 1693 1282
余庆河区当地
水资
源量
1940
2
1940
2
1940
2
1940
2
1940
2 客水
资源

5980
4
7324
5824
9
4545
7
3515
8 小计7920
6
9264
2
7765
1
6485
9
5456
1
本庄河区1059
3 1313
3
1027
7
7869 5961
黑滩河区4883 6127 4718 3544 2627
石阡河区当地
水资
源量
8544
1
1040
09
8337
4
6567
4
5135
1 客水
资源

3582 4441 3476 2662 2015
小计8902
4
1084
50
8685
1
6833
6
5336
6
沅江流域区5216 6620 5016 3696 2679
全县合计1912
01
2297
98
1867
23
1499
95
1204
75
4.1.11水资源可利用量4.1.11.1 评价计算原则
根据水利部印发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试行)办法,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根据以下原则进行:(1)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宏观层次的估算结果,在定性方面进行全面和综合的分析,在定量计算方面力求计算的内容简单明了,计算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

(2)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分析是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计算的基础。

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分析包括开发利用条件、程度、模式、存在问题及潜力分析等。

(3)合理性分析与协调平衡
地表水可利用量按流域水系进行分析,以反映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体性,以独立流域为单元进行可利用量的计算。

4.1.11.2 计算方法
(1)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平量的计算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指维持河道基本功能的需水量(包括防止河道断流、保持水体一定的稀释能力、河道冲沙输沙以及维持河湖水生生物生存的水量),石阡县境内河流无重要的水生生物和水生植物,为此根据径流分析计算及相关规范,本次规划阶段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按各分区皆取多年平均径流量10%计算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

(2)下泄洪水量分析计算
采用天然径流长系列资料,逐年计算汛期下泄水量,统计分析多年平均下泄水量。

1)确定汛期时段。

结合石阡县流域实际情况,汛期出现的时
间较长,一般在5~9月。

2)计算多年平均汛期下泄洪水量。

依据典型水库的汛期最大调蓄和各区域耗用水量状况,分析其平均值。

由于建设控制工程的难度较大,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受制于供水工程及其供水能力的大小。

同时,石阡县各片区入境客水和过境水
中,纳入所在区域进行可利用率分析。

4.1.11.3 计算结果
根据上述评价原则及计算方法计算可得,计入各片区入境水量后,石阡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91201万m3,在可预见期内,河道外可利用水量为42366万m3,水资源可利用率为35%,余庆河水资源区由于余庆河客水资源量大,河道内生态用水量取花山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0%,由于该区规划期用水量较小,综合分析余庆河区水资源可利率为4%。

通过分析,石阡县水资源可利用量为42366万m3,见表4.1.11-1。

4.1.11-1
水资源分区
年均
水资源量
(万m3)
年均水资

可利用量
(万m3)
水资源
可利用

直汇乌
江区
2279 798 35.0% 余庆河

79206 3168 4.0% 本庄河10593 3707 3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