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群体犯罪心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群体与群体犯罪
1.群体的概念 群体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态,由人的社 会特性所决定。 群体有正式与非正式、大与小、临时和 长期群体之分。 团伙犯罪一般是非正式群体,有组织犯 罪则一般属于正式群体。
(一)群体与群体犯罪
2.群体犯罪的概念 群体犯罪并非严格的法律概念,只是犯罪 心理学和犯罪学理论研究的概念。其刑法、司 法意义上的群体犯罪是指,两个以上的犯罪主 体,通过相互交往,在犯罪目的一致或暂时达 成一致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的犯罪行为。 群体犯罪包括刑法学上的共同犯罪(事先 无通谋、事先有通谋和犯罪集团)、团伙犯罪、 法人犯罪、集群犯罪等。
(一)群体与群体犯罪
3.群体犯罪的类型: (3)以实施犯罪种类多少为标准,分单一 类型的群体犯罪和多种类型的群体犯罪。 (4)以犯罪恶性程度为标准,分危害国家 安全的群体犯罪、重大恶性案件的群体犯罪 和一般刑事案件的群体犯罪。
(二)群体犯罪心理概念
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犯罪群体或弱势、 亚文化群体中,个人与群体的意向、动机和 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于犯罪的共同心 理倾向。 认定群体犯罪心理,不以犯罪发生与否 为唯一标准,它可以是已经、正在或将要对 群体实施犯罪行为发生影响的社会心理力量。
(三)群体犯罪心理的动力结构
(3)群体犯罪中的压力: 群体犯罪中的压力有两方面: 一是来自于群体的压力;二是源于群体中权 威的压力。不管其意愿是主动、中间还是被动, 在压力影响下,犯罪行为都发生了。
(四)群体犯罪心理的一般特点
群体犯罪的类型复杂,但有以下一般特点: 1.相同与相似性。群体犯罪中各成员有以 下的相同与相似性: 一是欲求与目的相同; 二是相互认同; 三是情感相容或暂时相容。在情感上相互 接受,对群体有归属感和正面、接近的情感, 觉得群体吸引。
(三)群体犯罪心理的动力结构
(1)群体犯罪的凝集力: 在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中,凝集力的作 用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群体的犯罪目标对成员的吸引力;二是 不良群体或犯罪群体提供的活动内容对参加者具 有吸引力;三是犯罪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对 参加者有吸引力。
(三)群体犯罪心理的动力结构
(2)群体犯罪的集合效应: 集合效应是指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与感染。其作用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在适合于犯罪的群体中,充分的互动条 件,促进了各成员之间犯罪意向的集合; 二是群体犯罪心理产生时,存在着责任分担、 侥幸心理突出现象; 三是参加者对群体的归属感,导致个性消失 现象,每个人代表的是群体而非个体的意志。
(一)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有内外之分: 2. 外在环境因素 (4)不良的榜样作用:绿林好汉的故事起群 体犯罪示范效应。
(一)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有内外之分: 2. 外在环境因素 (5)犯罪机遇增多:社会控制与管理系统失 控,导致犯罪机遇增多,也将引起更多的群体 违法犯
(一)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有内外之分: 1. 内在心理因素 (1)交往与互动:交往(沟通)是指人与人 之间心理的传递。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在行 为或心理上相互影响的过程。 交往与互动通过相互了解与影响,可以 加强群体内部的心理联系,在血缘、地缘、 文化、利益、兴趣等因素的引导下,达成共 同的动机与行动目标。在犯罪中就形成群体 犯罪。
(四)群体犯罪心理的一般特点
群体犯罪的类型复杂,但有以下一般特点: 2.相异与互补性。群体犯罪中各成员之间通 过互补与代偿消除不和谐: 一是动机相异与协调(各取所需); 二是个性相异与互补,通过默契与配合, 实现分工合作; 三是心灵创伤相异与代偿。在群体内,其 不同的心理需要得到错位的满足。
(四)群体犯罪心理的一般特点
(一)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有内外之分: 1. 内在心理因素 (3)合群与需要:人有合群(亲和)生活习 惯与倾向,在群体犯罪中合群倾向同样发生 作用。 合群倾向导致个人的归属感需要,包括 精神与物质保障两方面。
(一)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有内外之分: 1. 内在心理因素 (4)代偿与互补:代偿是个人特定需要得不到 满足,以其他需要的满足代替而获得心理满足 的现象。在群体犯罪时,其中部分个体的特定 未满足的心理需要可以通过群体行动得到代偿 性满足。 互补是指人际交往时,人际吸引的一个影 响因素,即选择那些特质与自己相反的人在一 起。如支配与依赖、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主 动与被动、控制与顺从。
(一)团伙犯罪的概念
其与一般共同犯罪的差别在于: (1)犯罪团伙具有以年龄、地域、经历相近 似而聚合、吸引在一起;一般共同犯罪往往 以利益为纽带而较少感情色彩; (2)参加团伙犯罪人数较多(3人以上); 参加一般共同犯罪的人数可多可少; (3)团伙犯罪具有非典型的结构特征;一般 共同犯罪虽然实质上是一犯罪群体,但表面 上不具有任何组织形式。
(四)权威与服从的统治作用
团伙是非正式群体,一般都有核心人物, 其经验、能力、胆识或人格魅力,促使其成 为领导者,形成支配与服从的群体关系。 团伙的领导者一旦形成,享有指挥权利、 号召力,并带给其他人以安全感、归属感, 起整合团伙的效果。
(五)依附与安全的催化作用
从心理方面看,团伙往往为其内部成员 提供特殊的心理感受。如人多胆大、人多责 任分散等,这将导致团伙犯罪的极端性现象。
第十一章 群体犯罪心理
南方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严金海
引子
依某一犯罪案件实施者的多少,犯罪分 单独犯罪与共同犯罪两类。 两人及以上共同故意实施同一犯罪行为 者,称共同犯罪人。群体犯罪的产生,有 其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原因,是人类合群性 在犯罪领域中的表现。
第一节 群体犯罪心理概述
群体犯罪是犯罪心理学独有概念,犯罪 学中只有共同犯罪、团伙犯罪。社会心理学 将两人及以上的人群称为群体,故有群体犯 罪概念。
(二)群体犯罪心理概念
(2)群体犯罪心理的核心是同一的犯罪目的。 首先,成员具体的动机不一定一致,但 客观上却表现出行为指向的合一。 其次,成员的动机、地位与分工等不同, 导致群体犯罪参与者,每个个体行为的目的 并不一定完全相同。不过其整合的结果却导 致共同犯罪。
(二)群体犯罪心理概念
(3)群体犯罪心理是个体犯罪心理的集中体 现。 虽然成员的个性、意志、动机存在着区 别,但之间的互动、模仿、感染会促成群体 的共同心理特征。其犯罪结果是个体与群体 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产生团伙犯罪的原因
(1)社会原因:与社会的不稳定相关联。 (2)文化原因:犯罪副文化影响明显。如帮 派文化。 (3)心理原因:青少年的合群倾向较强烈。 另传媒、家庭、学校等因素,都产生影 响。
二、团伙犯罪的心理特征
介绍团伙犯罪心理特征的主要方面。
(一)团伙犯罪意识的整合作用
团伙一经形成,个体产生团伙意识,能 增强团伙凝集力和约束力,影响制约个体的 心理活动与行为。团伙意识对内具有约束力, 对外具有排他性。
一、群体犯罪概念
介绍群体及群体犯罪的概念。
(一)群体与群体犯罪
1.群体的概念 群体又称社会群体,即人们在交往基础上 形成的具有一定凝集力的共同体。其特点是: (1)由两个或以上的个体组成; (2)因进行共同活动的需要而结合; (3)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或接触形式,由此 产生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4)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与目标和不同于其他 群体成员的凝集力。
(二)团伙情感的感染作用
团伙一经形成,还因为共同的生活与经 历,形成团伙情感。一经传播,能够起情感 凝集的效果,有时甚至促使团伙成员进入激 情状态,实施疯狂的犯罪。如一团伙成员诉 说自己被外人欺辱,能引起团伙共鸣,实施 复仇。
(三)暗示与模仿的诱发作用
团伙往往因共同的因素而形成,个体内 部成员之间易产生相互影响,尤其是为首者 易影响其他成员。影响的过程,除了直接的 协商、命令、强迫之外,暗示与模仿是促进 团伙出现共同行为的因素。
(一)群体与群体犯罪
2.群体犯罪的概念 (1)群体犯罪的主体应视为一个整体。 (2)群体犯罪的参与者存在着相互交往关系。 交往意味着存在社会互动。 (3)构成群体犯罪的基础是犯罪目的一致性 与共同性。 (4)群体犯罪的标志是联合实施犯罪行为。
(一)群体与群体犯罪
3.群体犯罪的类型: (1)以群体的组成形态为标准,分有一定契 合的结构形态——共同犯罪、有严密组织的 结构形态——有组织犯罪、组织松散的副结 构形态——团伙犯罪。 (2)以群体成员间心理接触水平为标准,分 事先无通谋、事先有通谋的群体犯罪和无通 谋但有共同越轨行为的群体犯罪三种。
(二)群体犯罪心理概念
(1)群体犯罪心理是一种共同心理倾向。这 种共同心理倾向的产生源于: 首先,成员之间的交往与影响,形成共 同的信念、行为准则和以凝集力为核心的依 附关系,在相同的情境下易出现相同的心理 感受与反应。 其次,群体的凝集力及互动,使群体中 弥漫着为多数个体喜好的气氛,制约着共同 心理反应的方向。
(一)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有内外之分: 1. 内在心理因素 (2)模仿与暗示:模仿是群体之间的影响形 式,包括对头目的模仿、相互模仿、对外部 团体或名人的模仿。 暗示是指以含蓄、间接的方式传播信息, 对信息接受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 在犯罪群体中,核心人物常以隐语、体态动 作等影响、控制其成员的心理与行为,指挥 其活动。
(一)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有内外之分: 2. 外在环境因素 (1)社会结构的不稳定:在社会动乱、转型 等时期,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不明确、社会 控制系统失控时期,易出现各种不良群体与 违法犯罪团体。如19至20世纪,湘西百年匪 患。
(一)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三、团伙犯罪的行为特征
介绍团伙犯罪行为特征的主要方面。
(一)纠合性和易变性
纠合性是指团伙是在因年龄、情趣爱好 相似、不良需求一致而产生,在没有明确目 的的情况下,自发地聚合在一起形成的。 易变性是指团伙结构松散,无固定的组 织结构,时聚时散。
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有内外之分: 2. 外在环境因素 (2)社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社会分配不公, 弱势群体得不到照顾,非正式群体将应运而 生,犯罪群体的人员、心理基础、客观机遇 等出现了。
(一)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影响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有内外之分: 2. 外在环境因素 (3)社会压力的负效应:社会对犯罪现象和 犯罪者的压力,其效果是两面的。
一、团伙犯罪概述
介绍团伙犯罪的基本内容。
(一)团伙犯罪的概念
团伙犯罪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 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体的 总称。其与犯罪集团的差别在于: (1)犯罪集团的犯罪目的明确,犯罪组织相 对固定;犯罪团伙的犯罪目的比较模糊,组织 不稳定; (2)犯罪集团组织严密,角色固定,分工明 确;犯罪团伙组织松散,角色、分工有随意性; (3)一个计划性强,事先有通谋;一个多由 犯罪机遇引发。
(二)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
群体犯罪心理形成,需要有多种条件, 如犯罪目标一致、性格上的契合与互补、情 感上的相互悦纳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 有一个过程。
(二)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
(1)犯意表达:包括一方或数方、公开或隐晦 的表达等。这是形成共同犯罪意向的试探性步 骤与过程。 (2)犯意交流:接着进行双向或多向的犯意交 流,通过信息反馈,达成心理上的接近或一致。 (3)犯意的沟通:讨论、评估犯意的可能性, 达成初步默契。 (4)犯意决策:进入犯罪行为的具体谋划与行 为选择决定阶段。此时,还包括内部冲突的协 调。这是犯罪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
群体犯罪的类型复杂,但有以下一般特点: 3.群体效应与互动性。群体犯罪存在群体 互动效应: 一是相乘效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二是感染效应,群体的副文化氛围,影响 制约着参与者的心理活动方向与过程; 三是责任扩散效应; 四是权威与服从效应。
第二节 团伙犯罪心理
团伙犯罪又称帮伙犯罪,是近20年我国 刑事犯罪中倍受关注的新犯罪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