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胸存大道自从容
周铁钧
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
《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
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
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
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
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
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
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
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论证的分论点是什么?
(2)请分析下面两句话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①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
②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
(3)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4)从下列材料中选取最恰当的一个事例,加以改写,作为论据补到第⑤段横线处。
要求切合文意,与上文句式相似。
①美国拳王阿里,虽备受歧视且曾被判入狱,但他仍积极争取黑人平等,呼吁世界和平。
他的座右铭是:“死神面前,我大笑。
”
②2015年5月,杨科璋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中,奋勇冲进火海,救出一名幼童,尽到了
消防战士的职责,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③开国元勋陈毅血战梅岭时,面对重重敌兵,他抖抖军衣,掸掸军帽,安然落笔:“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
【答案】(1)举例论证。
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2)①通过比喻(比喻论证)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即使生死攸关都要始终践行大道的坚定执着。
②或许表示可能,意味着普通百姓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的不确定性,只是一种猜测,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3)①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两个事例,总结什么是胸存大道,引出下文对如何践行大道的论述。
②文脉贯通,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4)消防战士杨科璋在火势凶猛、生命危急时,仍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抢救儿童,这是当代青年舍生忘死的大道从容。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以及分论点。
解答第一问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第三段列举苏东坡的人生经历,联系“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可看出其论证的分论点是“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议论文语言的运用。
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文本所表达的内容来进行回答。
划线的句子运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即使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都要始终践行大道的坚定执着。
“或许”考查的是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
或许表示可能,意味着普通百姓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的不确定性,只是一种猜测。
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⑶本题考查的是语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在文中本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上文两个事例,总结什么是胸存大道,映出下文对如何践行大道的论述。
让文脉贯通,结构严谨。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论证材料的选择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段末的“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国家,恪尽职守”应该与前三个事例是形成对应的关系,由此可判断第二则材料符合。
语言的组织也要和前面两个事例的语言大体一致。
消防战士杨科璋在火势凶猛、生命危急时,仍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抢救儿童,这是当代青年舍生忘死的大道从容。
【点评】⑴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并且能够学会判断和运用。
⑵议论文语言的赏析,主要从语言的准确(说话要符合实际)、严密(说话不要有疏漏,避免片面化、绝对化)、逻辑性要强、形象生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⑶段落的作用:开头开门见山,点题,直切主题,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放在文中,往往是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文末则为总结、照应、卒章显志等作用。
考生要掌握文段在文本中不同位置的不同作用。
⑷关于论证材料的选择,要切合主题,并且要符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给以的材料要加以辨析,同时要组织号语言的表达。
2.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
青年的成长离不
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
比如民族情感的归宿、对历史的敬畏、对美好情感的期待。
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
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
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弥足珍贵的。
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
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
《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
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
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
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
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
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
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
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
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
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
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
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高伟,选自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文章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为什么说经典是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请分点概括回答。
(3)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老人与海》表明经典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 作者两次选用《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作品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两次证明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C. 有人认为新一代青年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
D. 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媒介让经典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遭受耳聋的折磨,生活窘迫,但是他却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名曲《欢乐颂》。
【答案】(1)作者开篇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经典
“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引出下文。
(2)①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②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理想;③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3)C
(4)放在第三段最合适。
这个论据可以论证第三段的观点: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经历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作用的理解,。
议论文中的第一段的作用:引出××的论点或论题;作为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此文第一段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经典“对青年的成长重要性的论述。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第②段“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
”第③段“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
”第④段“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
(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辨析能力。
C项“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错误,说法太绝对,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
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
(4)本题考查考生对论据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分析论据的内容,结合文内容来确定。
材料写的是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取得成功的。
与第③段“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相一致,故放在第③段合适。
故答案为:⑴作者开篇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经典“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引出下文。
⑵①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②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理想;③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⑶ C;
⑷放在第三段最合适。
这个论据可以论证第三段的观点: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经历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
【点评】⑴考生在平时议论文学习时要掌握第一段的作用,根据具体的表述来进行判断。
⑵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要抓关键句,注意文段首句或者是文段末句的认识。
⑶考生要注意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要注意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⑷考生要仔细理解论据和文本的内容,找准其相关点。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使你发胖的绝不是马铃薯
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土豆是容易导致发胖的食品。
其实,体重增加的最根本原因是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了消耗的热量,土豆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控制体重的食物。
②人们之所以把土豆划入发胖食品的行列,是认为土豆淀粉含量太高。
其实,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只有20%左右。
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最经济、最直接的来源是碳水化合物。
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食物中50%~60%的热量应来自碳水化合物,而其中大部分应该为复合碳水化合物,即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碳水化合物。
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减肥者的理想食物。
③土豆不仅是低热量食物,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所有充饥食物中含量最少的,这对控制日常饮食中脂肪总量的摄入非常有益;而且,土豆的含水量很高,每百克高达78.6克,配合膳食纤维,食后令人产生饱腹感,可以避免摄入过量,这是控制体重的关键要素。
数字最说明问题,100克的蛋糕可产生能量437千卡,而100克土豆只产生能量77千卡。
④另外必须强调的是,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土豆淀粉中有1/4是抗性淀粉,这种淀粉能提高饱腹感。
同为主粮,土豆的饱腹感指数为323,即使时下备受推崇的全麦产品也只有151。
⑤抗性淀粉,又叫难消化淀粉,这种淀粉较其他淀粉难降解,在体内消化缓慢,吸收和进入血液也较缓慢。
抗性淀粉具有可溶性食用纤维的功能,食后可增加排便量,减少便秘,同时也会增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排出量,从而起到减肥作用。
抗性淀粉也叫抗酶解淀粉,可抵抗酶的分解,使葡萄糖在体内缓慢释放,具有较低的胰岛素反应,可控制血糖平衡,减少饥饿感,从而控制食量。
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有不加油的土豆才能充分发挥土豆高饱腹感的效果。
换句话说,如果土豆使人发胖,那只有一个途径一一当土豆与油脂相遇。
土豆是非常容易吸收油脂的,如果用油炒食或炸食土豆,就会使土豆中的淀粉凝固在体内,再加上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效力,很容易促人发胖。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汉斯·费希尔博士曾这样说:“放心大胆地吃吧,使你发胖的绝不是马铃薯,而是油脂、乳酪、甜食和冰淇淋。
”
⑦所以,吃土豆最好煮食、蒸食、炖食、烤食,这样土豆纤维中所含的淀粉粒子就被分解而不会渗入人体。
如果在烹调土豆时加入了油脂,一定要削减其他富含脂肪的食品,以保证一日当中的总脂肪不会超标。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第二段“其实,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只有20%左右”,该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本文请你解释,为什么说马铃薯不是容易导致发胖的食品?班里很多同学经常去吃快餐店的薯条,却大部分发胖,请给出可能的原因。
【答案】(1)逻辑顺序
(2)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不确定,土豆的淀粉含量或许20%高一点,或许20%第一点,如果去掉“左右”,就变成确定的20%,不多也不少。
加下划线词语“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而又突出说明了土豆产生能量较低的特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4)土豆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是因为:①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减肥者的理想食物。
②豆不仅是低热量食物,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几
乎可以忽略不计,是所有充饥食物中含量最少的。
班里很多同学经常去吃快餐店的薯条,却大部分发胖,请给出可能的原因:土豆虽然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当土豆与油脂相遇。
土豆是非常容易吸收油脂的,如果用油炒食或炸食土豆,就会使土豆中的淀粉凝固在体内,再加上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效力,很容易促人发胖。
吃了薯条后并没有削减其他富含脂肪的食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顺序的分析能力。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认知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联系内容可知本文属于逻辑顺序。
(2)此题考查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答题时要结合语境来回答。
此句结合语境可知“左右”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不确定,土豆的淀粉含量或许20%高一点,或许20%第一点,如果去掉“左右”,就变成确定的20%,不多也不少。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判断能力。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等。
答题模式是:划线部分采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仔细阅读文章第③段,这段话通过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而又突出说明了土豆产生能量较低的特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分析内容,通过⑥⑦段可得到吃土豆发胖的原因。
故答案为:(1)逻辑顺序
(2)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不确定,土豆的淀粉含量或许20%高一点,或许20%第一点,如果去掉“左右”,就变成确定的20%,不多也不少。
加下划线词语“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而又突出说明了土豆产生能量较低的特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4)土豆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是因为:①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减肥者的理想食物。
②豆不仅是低热量食物,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所有充饥食物中含量最少的。
班里很多同学经常去吃快餐店的薯条,却大部分发胖,请给出可能的原因:土豆虽然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当土豆与油脂相遇。
土豆是非常容易吸收油脂的,如果用油炒食或炸食土豆,就会使土豆中的淀粉凝固在体内,再加上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效力,很容易促人发胖。
吃了薯条后并没有削减其他富含脂肪的食品。
【点评】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科学。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
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不要拖沓、含糊。
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要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
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献你一束花
冯骥才
①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②她一直垂着头。
四天前,她从平衡木上打着旋儿跌在垫子上时,就把这美丽而神气的头垂下来。
现在她回国了,走入首都机场的大厅,简直要把脑袋藏进领口里去。
她怕见前来欢迎的人们,怕记者问什么,怕姐姐和姐夫来迎接她,甚至怕见到机场那个热情的女服务员——她的崇拜者,每次出国经过这里时,都跑来帮着她提包儿……有什么脸见人,大败而归!
③这次世界性比赛,她完全有把握登上平衡木和高低杠“女王”的宝座,国内外的行家都这么估计,但她的表演把这些希望的灯全都关上了。
④两年前,她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夹在许多名扬海外的姑娘们中间,不受人注意,心里反而没负担,出人意料地拿了两项冠军。
回国时,就在这机场大厅里,她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
许多只手朝她伸来,许多摄影机镜头对准她,一个戴眼镜的记者死死纠缠着问:
⑤“你最喜欢什么?”她不知如何回答,抬眼看见一束花,便说:“花!”于是就有几十束花朝她塞来,多得抱不住。
两年来多次出国比赛,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牌回来,迎接她的是笑脸、花和摄影机雪亮的闪光。
是不是这就加重她的思想负担?愈赢就愈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更重。
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开精神的压力。
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觉自己有些不稳,内心立刻变得慌乱而不能自制。
她失败了,并且跟着在下面其他项目的比赛中一塌糊涂地垮下来……
⑥本来她怕见人,走在队伍最后,可是当她发现很少有人招呼她,摄影记者也好像有意避开她时,她感到冷落,加重了心中的沮丧和愧疚,纵使她有回天之力,一时也难补偿,她茫然了。
是啊,谁愿意与失败者站在一起。
⑦忽然她发现一双脚停在她眼前。
谁?她一点点向上看,深蓝色的服装,长长的腿,铜衣扣,无檐帽下一张洁白娴静的脸儿。
原来是机场那女服务员。
正背着双手,含笑对她说:“我在电视里看见了你们比赛,知道你今天回来,特意来迎接你。
”
⑧“我真糟!”她赶紧垂下头。
⑨“不,你同样用尽了汗水和力量。
”
⑩“我是失败者。
”
“谁都不能避免失败。
我相信,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
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
”女服务员的声音柔和又肯定。
她听了这话,重新抬起头来。
只见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
浓郁的香气竟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
她顿时热泪满面。
怎么?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1)选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选文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⑤两段在记叙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选文第⑫ 段中“奇异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5)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
【答案】(1)一位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比赛失败的女运动员献花的故事。
(2)心理描写。
生动细腻地表现了女运动员此时沮丧、愧疚的心情。
(3)插叙。
交代女运动员以往获得冠军的经历及此次失败的原因;使情节更完整,也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