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晋语三》勘校考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 活字 本 。该本 为 日本 国立 国会 图书 馆所 藏 , 为 朝鲜 活字 本 , 刊刻年 代不详 ; ( 3 ) 丁跋本 。 为丁 丙跋 本, 此本实 为明正德十二年 ( 1 5 1 7 ) 明德 堂 刻 本 ; ( 4 ) 许宗 鲁本 。为许宗 鲁嘉靖 四年 ( 1 5 2 5 ) 宜静 书堂 刻本 ; ( 5 ) 金 李本 。为 明嘉 靖 七年 ( 1 5 2 8 ) 金 李 泽远
列本 。 现在 比较 容 易见 到 的为 《 撤 藻堂 四库 全 书荟
《 国语 》 文本 的确定是《 国语 》 语 言研 究 的首 要 条
件, 而《 国语 》 版 本 的梳 理 与 清 理 是 确定 《 国语 》 文
本 的一 个重 要方 面 。
要》 《 文 渊 阁 四库 全 书 》 和《 文 津 阁 四库 全 书 》 等三 种丛 书 中 的相关 内容 。《 文 澜 阁 四库 全 书 》 因存 世 不全 , 至 于 是 否 尚有 《 国语 》 , 因没 有 详 细 调查 过 ,
2 0 1 4年 7月
重 庆 文 理 学 院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h o n g q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 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 s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年( 咸 丰 九年 ) 活 字本 , 为 覆刻 张 一鲲 本者 , 只见 着 录资料 , 具体情 况 尚不知道 。此外 就 是雕 版 刻本 ,
目前 所 见 的《 国语 》 传 本最 早 的 当 为慈 利竹 简
本 。该 简 出土于 1 9 8 7年 , 共 出土 4 3 7 1 件, 较 完整
条 。在 此 基 础 上 , 参稽《 国语 》 其他 版本 近 3 O种 , 一 一 比对 覆 校 , 辨明文字, 诠 解训 诂 , 揭举 是 非 , 推 阐前 贤 , 案以 己 意 。 以 辨 明《 国语 》 各 本 是 非及 各 本 关 系 , 以利 于《 国语 》 之 进 一 步整 理 与 研 究 。 【 关键词 】 《 国语 ・ 晋语三》 ; 校异; 语料; 汉 语 史; 版本; 异 体 字
包 括今 存 最早 的宋刻 宋元 递 修本 以至于 清末 的宝
善 堂重 刻 黄刊 明道本 等 。 如 果从 版 本 系统 的角 度 而言 ,则 包 括两 大 版 本 系统 , 即公 序 本和 明道本 。 明道 本 的版本 系统 比 较单纯 , 包 括 活 字本 、 抄 本 和 雕 版 刻本 , 活 字 本 即 上所 言 朝鲜 活 字本 , 抄 本 即毛 钞本 和钱 抄 本 , 刻 本 即黄 丕 烈 ( 1 7 6 3 — 1 8 2 5 ) 读 未 见 书 斋 本 以及 后 来 的 覆刻本 、 重刻本等 , 覆 刻 本 如 崇 文 书 局刻 本 、 永 康
的简 大 约存 字二 万 多 。其 中 《 吴语 》 部 分 大 约存 有
3 0 0字左 右 。 根据 萧 毅研 究 的材料 。 一共 3 0 7个 字 ,
包 括 语句 中有字 而脱 漏 的 2 7个 字 , 实 际上 实有 字
数为 2 8 0字 。慈 利竹 简 本是 目前存 世 最 早 的 《 国
写本 的价 值 具 有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 1 )用 以与 今 传
《 国语 》 作 为 一 部 先 秦 时 期 的语 料 和 史 料 文
本, 也 面 临 着 同样 的 问题 , 即定 字 ( 定形 、 定音 、 定
《 国语 》 各 本 比勘 ; ( 2 ) 丰 富 了《 国语 》 旧注 的 内容 ;
就 汉 语史 研究 而言 .汉 语 史 的研 究 对 象—— 出土文 献 和传 世 文献 都 是汉 语史 语 料 。 由 于文 字 字 形 的变 迁 、 抄写 者 的个 人差 异 、 各 个 时代 的避讳
字. 注文 1 0 8 1 字 。该本 早在 2 0世 纪 6 0年 代 就有 苏 蓥 辉 的研 究 文 章 , 此后饶宗 颐 、 王利器 ( 1 9 1 1 — 1 9 9 8 ) 都 进 行 过 专 门的 研究 , 张 以仁 、 陈鸿 森 的论 文 中也有 提 到 。后来 拙稿 《 甘肃 藏 敦煌 残 卷 写本
1 . 版刻 前 时代 的《 国语 》 传本
馆所 藏 的朝 鲜 活 字本 《 国语 》 , 这个 本 子是 明道 本
在 明早 期 的传 本 , 可 借 以与 黄刊 明道 本 相 比勘 , 发
现黄 刊 明道本 的不少 问题 。另外 还有 朝 鲜哲 宗 十
目前 可 知 , 版刻 前 时代 的《 国语 》 传 本 包 括 慈 利 竹 简本 、 肩金 吾 汉简 本 和敦煌 残 卷本 三种 。
是 建立 汉语 断代语 法 和汉语语 法 发展史 的可靠基 础 ” 『 l 1 。把 郭锡 良教 授论 述 中
的“ 语法” 换成“ 语言” 照样合 适 。何乐 士教授 ( 1 9 3 0 — 2 0 0 7 ) 也在 《 专 书语 法研 究 的几点 体会 》 中谈 到 了专书语 言研 究尤 其是语 法 研究 的重 要 意义 , 她认 为 : ( 1 )。 专 书语 法研 究是 汉语史 研究 的基 石 ; ( 2 ) 专 书语法 研 究是专 题 语法 研究 的重要 依据 ; ( 3 ) 专 书研 究 是 比较研 究 的必要 条 件 ; ( 4 ) 专 书研 究是建 立新 的理 论 的一 个 重要途径 ; ( 5 ) 专 书语法研究 的成果是检验 自己或前人成说的有力武 器[ 2 】 。何乐
士教授 是大 陆专 书语 法研究 和专 书语 言研究 的较 早 践行 者 和《 左 传》 语言 研究 的重要 专家 , 由于个人 专 书研 究 的实践 , 故 而所谈 更 为深人 而 系统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一 O 1 — 0 7
作 者简 介 : 郭万 青 ( 1 9 7 5 一 ) , 男, 山东 宁津 人 , 副教授 , 主要 从 事 中 国古 典 文 献 学 、 训 诂 学 和 古 汉语语法研究 。
2 . 版 刻 时代 的《 国语 》 传 本
为, 《 国语 》 文本 形 式 的确定 以及语 义 探 讨需 要 借 助 四个 方 面 材料 : ( 1 ) 传世《 国语 》 的各 个 版本 的校 勘; ( 2 ) 历代《 国语 》 研 究 著作 的梳理 与 研 究 ; ( 3 ) 群 书引 《 国语 》 资料 的整理 与研 究 ; ( 4 ) 先 秦 两汉 其 他
山房石 印本 、 锦 章 书局 本 、 会文 堂本 、 鸿 宝 斋本 等 ,
数更 少 , 对 于今 传 《 国语 》 文本 很难 找 到价 值 。 此 后 的传 本 为今 甘肃 敦 煌研 究 院 藏 敦煌 残 卷 写 本 。此 本 为 《 周语下》 部 分 内容 , 包括 正文 8 0 2
语》 传 世残 本 。
此 后 一段 时 间 内 的《 国语 》 传本 , 则 为 肩 金 吾 汉 简本 。 此本 目前 所 见者 只有 四个 字 , 估计 是其 他 典 籍 中 的引文 , 也 或者是 残 简 。 肩金 吾 汉简 本 的字
退 补 斋 刻本 、 蜚英 馆 石 印本 、 博 古 斋石 印本 、 扫 叶
以及 相 关 问题 , 所 有 的汉 语史 语 料都 需 要厘 定 , 即
在 比较 版本 异 同 的基 础上 确 定最 符 合该 语 料 文本
的文 本形 式 。
( 国语 ・ 周语下) 校记 》 即在参 照 上述 几家 说 法 的基 础上 , 参 照今传 本《 国语》 多本 进行 勘校 疏理 。 这 个
不可 得 知 。此外 ,中 国内地 的甘 肃 省还 存 有一 部
( 二) 《 国语 》 的版 本 系统 略 说
此 处所 用 版本 为 “ 版本 ” 的泛 化 概 念 。从 版刻 出现 的 年代 角度 而 言 , 可 以首先 把 《 国语 》 的 版本 系 统分 为 版刻 前 时代 和版 刻 时代 两 大类 别 。其 中
中 图分 类号 : 1 2 0 6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3 — 8 0 0 4 ( 2 0 1 4 ) 4— 0 0 0 9 4 — 0 6


引言
( 一) 汉 语 史语 料 的校 勘 和 《 国语 》 本 文 形 式 的 确 定
汉语 史 的构建 大 约主要靠 两个 方 面 的工 作完 成 , 一个 是 断代研 究 , 一个 是 专 书研 究 。实际上 断代 研究 也往 往建 立在专 书研 究 的基础上 。因此 , 专书语 言 研 究在 汉语 史构建 中就显得 尤其 重要 。郭锡 良教 授说 : “ t .2 0 1 4
V0 I . 3 3 No . 4
第3 3卷
第 4期
《 国语 ・ 晋语三》 勘校考异
郭 万青
( 唐 山师 范学 院 中文 系 , 河北 唐 山 0 6 3 0 0 0 )
【 摘
要】《 国语》 作 为先秦 时期重要的史料 文本和语料文本, 具有重要 的史料价值与语料价值 。同其他先秦 两汉
传世 文 献一 样 , 《 国语 》 也 面 临 着 文 本厘 定 的 问题 。对现 传 《 国语 》 各 个版 本进 行 比对 、 梳理是确立《 国语 》 文本 的重 要 条件 。 由 于《 国语 》 成编 时 间较 早 , 叠 经传 抄 、 刻 印, 《 国语 》 传本、 刻本 之 间的 差 异相 当 多 。把 《 国语 》 各 种 版 本 辑 合 在 一起 进 行 勘 校 辨 正 , 确 定是 非 取 舍 , 消弭《 国语 》 各 本 之 间的 差 异 , 就 越 发 显 得 重 要 。 文 章 以《 四部丛刊》 影印 明 金 李 泽 远 堂本 为底 本 , 参 校 明 丁跋 本 、 许 宗鲁本、 童思泉本和金李本 , 形 成 韦 昭解 《 国语 ・ 晋语 三》 工作条 目3 3
典籍与《 国语 》 同 内容 篇 章 或语 段 的 比对 与研 究 。
版刻 时代 的《 国语 》 传 本 由于分 类 标 准 不 同 ,
故 而 系统类 别 亦不 相 同 。如果 从 写本 与刻 本 的 角
度而言 , 则 版 刻 时代 的 《 国语 》 传 本 可 以分 为 写本
和刻本 。写本 主要 为 清代 四库 馆 臣编 纂 的 四库 系
《 文 溯 阁 四 库全 书》 , 正 在 动议 影 印 中 , 至 于其 详 ,
亦不 可得 知 。 刻本 则 从宋代 开 始一 直到 晚清 , 代不 乏精 刻 本 。其 中刻 本又 可 以分 为活 字本 和 雕版 刻
本两 种 。活 字本 目前 所 见唯 有 日本 国立 国会 图书
版刻 前 时代 即在雕 版 印刷 术 产生 之前 《 国语 》 的流 传情 况 。
( 3 ) 为 韦注 的 比较研 究提供 了参照 。
量、 定序 ) 、 定 义 以及 时代或 地 域 的确定 。 就《 国语 》 而言 , 《 国语 》 文本 的确 定 性 需 要 《 国语 》 各 个 传 本
以及 相关 材 料 的勘 正 和具 体语 义 的探 讨 。我们 认
这 是版 刻前 时代 《 国语 》 传 本 的基本 情况 。
重刻 本 则 为光绪 乙未 ( 1 8 9 5 ) 宝 善堂 刻 本 。抄 本 目
前无 缘 得见 , 而 且其 中钱 钞 本 的下落 不 明 , 毛钞 本
95
则 经 由陆心 源 ( 1 8 3 4 — 1 8 9 4 ) 的醑宋 楼 2 — 1 9 2 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