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婴幼儿肠套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婴幼儿肠套叠
作者:唐建华
来源:《祝您健康》1985年第03期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所谓肠套叠,是肠子套进肠子里的疾病。
最常见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肠蠕动紊乱,小肠的末端部分套进了与它相连的大肠的前端里。
由于小儿不会申诉,疾病发生突然,发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套叠部分的肠子的血液循环就会受阻,肠壁发生坏死和穿孔,最终可引起腹膜炎而致死。
因此,有必要让家长和保育人员对本病有所了解,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现象,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肠子套叠原因多
肠套叠易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尤以4~10个月的婴儿更多。
这一方面与婴幼儿肠子解剖生理的特点有关。
另一方面,婴幼儿由于肠道发育不完善,易对突然改变食物品种不相适应,进食后引起肠蠕动紊乱,表现为婴儿在增添辅食或断奶时发生肠套叠。
另外,如蛔虫扰乱,毒素刺激、驱虫药物使用不当,以及高热、腹泻和环境气温的改变,均可使肠功能紊乱,导致肠套叠。
四大症状最重要
肠套叠多见于那些平时健壮,肥胖的婴幼儿,起病突然,症状严重,常表现有以下四大症状:
腹痛表现为小儿阵发性哭闹不安、面色苍白、手足乱动,时常双腿屈到腹部,看来肚子非常疼痛,呈异常痛苦状,几分钟后痛自止,小儿即安静如常,仍可嬉玩,但过一段时间(约数分钟)又突然哭闹,如此反复多次,使小儿疲乏不堪,以后哭闹就不如起病时那样剧烈,失去特有的哭闹形式,间歇期延长,这时作为家长或保育人员千万不要被这假象所迷惑,小儿哭闹减少并不说明疾病在好转,而是孩子因长时间的病痛折磨,精疲力竭,不能反应出来。
这恰恰是病重的先兆。
有的孩子甚至没有哭闹,仅表现为阵发性面色苍白、呻吟和烦躁不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呕吐往往在阵发性哭闹开始不久即可发生,最初吐出物为奶块或其他食物,以后可有草绿色的胆汁甚至粪臭液体被呕出。
这说明肠套叠所致的肠梗阻已非常严重。
便血病儿排出的大便呈暗红色果酱样,有时为深红色的血水。
大部分病儿的血便多在发病后4~12小时出现。
但也有部分病儿来医院时尚未出现便血,当医生做肛门指检时,可见指套染血或排出血便,必须引起注意。
腹部肿块疾病早期,当腹痛暂停,腹肌松弛时,家长或保育员在病儿右上腹部摸到象腊肠或香蕉状的肿块。
肿块大小视套入程度而定,肿块略带弹性,表面光滑,稍可活动,这是诊断肠套叠最有价值的体征。
肠套叠早期病人,面色苍白,精神不安,哭闹为阵发性,食欲不振。
随着疾病的进展,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
如病程超过48小时,则全身情况更加恶化,甚至发生休克而危及生命。
空气灌肠要及时
婴幼儿肠套叠如能在果酱样大便出现时立即进行治疗,效果良好,治疗方法简单,痛苦也小,可去医院用空气灌肠使套叠的肠子完全脱套。
而如果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威胁生命。
所以,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上述四大症状,就要引起高度警惕,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同时携带孩子排出的大便。
去医院应找外科,不要去内科,以免耽搁治疗的时间,应向外科医生仔细诉说孩子发病的时间和经过。
必要时提醒医生“孩子是否得了肠套叠”,因为母亲往往是第一个目睹者。
肠套叠发生的24小时内,用空气给患儿泄肠,这不仅能明确诊断,而且可整复肠套叠。
在X线透视下,可见到套入的肠段被推出。
空气灌肠操作简便,疗效好,据报道,早期复位率高达90%以上。
复位快,部分病例在2~3分钟内就可见效。
而且又安全。
但是,如果就诊在24小时以后,则空气灌肠效果较差,且有一定的危险性。
部分晚期病例只能进行手术,用挤压手法使它整复。
如肠子坏死,则必须加以切除,将两端肠子再吻合起来,但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