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共情的团辅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巧方法篇(理论技巧)
1、真诚原则
2、交互原则
3、功利原则
4、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5、情境控制原则
重点放于交互原则和自我价值保护原则上,运用真实模拟情境游戏以引发儿童的思考,让其明白在人际沟通中各大原则的作用,培养其共情能力,让其在人际交往中更好更和谐的发展人际关系。
实践篇
1 发展建立与学生的人际关系(第一天)
(一)热身游戏:心有千千节
1目的: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与快乐;在游戏中让学生感受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体验个人对团队的信任与责任感
2时间:20分钟左右
3道具:节奏感较强的背景音乐或舒缓的音乐
4程序: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成员围成一个圈,左右手分别拉住自己身边的人,并记住左右的人;在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中要求大家闭上双眼放开双手自由走动,等音乐停时找到原来左右的人并按原来的方式握住左右人的手,但不可以变换身体位置;所有参加人员的手都彼此相握,形成一个复杂的手链,在舒缓的音乐背景中,主持人要求大家在双手不松开的基础上,无论用什么方法,将交错的手链分成一个大圆圈;第二轮加入第二组的成员,两个小组合并,形成大圆圈,重复操作;全班组成一个最大的圆圈,重复一二轮的操作;全班交流解节时的感想。
5注意事项:根据人数要有足够的空间,而且要有清晰的背景音乐烘托气氛,产生动静分明的效果;强调记住自己左手、右手相握者,不要搞错;当出现手链非常复杂,有人想放弃时,主持人要暗示鼓励,解手链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如跨、钻、套,转等,但绝对不能放开手。
(二)个性名片
一、目的:
1、把自己最想与他人交流的信息简洁明了地公布出来,学会推荐自己;
2、通过个性名片的交流,让学生了解他人,尽快地彼此熟悉
二、时间:一课时
三、道具:每人准备一张便签纸,一支笔
四、程序:
1、要求学生准备好纸和笔;
2、在5分钟时间内,每位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个性名片,贴在自己胸前;
3、个性名片要求——不少于5条个人信息;除文字外可以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可以使用多种颜色的笔;
4、小组交流,集体分享。
5、主持人采访典型案例,获得信息反馈
五、注意事项:
1、五条个人信息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含蓄的,但是要求必须个性化;
2、主持人发现典型案例要进行交流并重点提问,深入挖掘个性特质,帮助当事人进一步了解自己。
3、个性名片的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姓名—昵称—网名—外号
(2)特长—爱好—兴趣—嗜好
(3)崇拜的人—欣赏的人—敬重的人—厌恶的人—痛恨的人
(4)理想—目标—经历—志向
(5)对自己的比喻—体型—外貌
(6)联系方式—家庭电话—学号
(三)姓名滚雪球
一、目的:
1、加快交流
2、让学生了解他人,尽快地彼此熟悉
二、时间:一课时
三、道具:无,但是可以有奖品和惩罚,本次活动最好有4-5名主试在场
四、程序:
1、首先分组,小组十人左右比较好
2、要求大家手牵手围成一个圈,从主持人开始顺时针用一句话介绍自己。
一句话中必须包括姓名、班级、个人特征
3、每组组成一个团队,选出队长
4、主持人有请队长,介绍本组的所有成员以及队名、队歌,并且大家一起表演
2、人际交往技能的学习(第二天)
(一)热身:合力运气球
一、目的:
1、让学生在互助的环境中,尽快地彼此熟悉,加快交流
2、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够实现团队目标
二、时间:一课时
三、道具:气球,每组一个,奖品若干。
四、程序:
1、首先抽签的形式,其中包括:手(2个)、嘴巴、脚(2个)、屁股
2、抽到角色的选手,就只能用这部分身体,大家一起协力搬运气球
3、主持人计时,看那队快些。
4、采访那些在此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
(二)关于人际交往的交互原则:情境——陌生人见面时的打招呼情境
程序——邀请四个同学参与游戏,其余同学安静观察。
1要求四名同学面对所有同学站成一排
2团队成员(一名)分别对四位同学打招呼,要求:对第一个人只是微笑,点头,第二个人礼节性握手,第三个人热情的握手,灿烂的微笑,第四个人不仅微笑握手,并且报上自己的姓名。
3观察同学的反应,根据交互原则,四名同学应会作出相应的回应,根据四名同学的反应其发生与同学思考:四名同学做出了什么不同的反应?为什么四名同学对团队成员的反应不同?根据这些不同可以看出什么?得到什么启示?运用连环问题引入关于人际交往交互原则上来,引导同学在不同情境中使用和识别交互原则的作用。
(三)模拟人际交往中向他人提出请求的情境。
程序——团队成员向学生提出请求,其中运用多种提出要求的策略如登门槛技术,低球技术和门面技术等,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和倾听,时候讨论各种技术的功效及作用,模拟情境要求学生选择最佳的技术并且要求学生演示。
卖梳子
一、目的:1、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不可能”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2、培养学生在团体中的发散性思维。
3、鼓励学生在团体中发挥个性
二、时间:一课时
三、道具:无
四、程序:
1、分组,每组6-10人;
2、主持人讲清楚游戏情境及规则——游戏情境--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聘请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应聘者云集。
招聘的负责人给出了一道实践性试题——想把法把木梳尽可能多的买的和尚。
如果你是应聘者之一,请在规定的时间里讨论这个问题,看看那个小组卖出去的最多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定的可行性;
3、推销梳子的成果汇报;
4、推销梳子的感受分享。
注意事项:要向学生说明一定是把木梳卖给和尚;木梳的形状样式大小颜色等不作规定;主持人可采取头脑风暴的做法,要引导学生大胆的说出一切可能的方法,然后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在挑出一些在实际生活中可操作的比较好的方案。
3、人际交往中的冲突解决(第三天)
(一)热身游戏:无家可归
程序:1、主持人说出数字,同学快速以此为数目结成“家”,刚开始时,主持人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家。
接着根据参与人数,让部分同学找不到“家”
2、主持人采访那部分无家可归的人,说说他们的感受
3、并提出疑问面对人际冲突,我们该如何应对
(二)角色扮演一
前期准备:通过前两天的观察和与老师的交流,找出学生当中的孩子王和经常被欺负的孩子。
情境——角色扮演情境:即由原来被欺负的同学来充当孩子头,而由原来的孩子头来扮演被欺负的角色,其余孩子则扮演自己原来的角色。
通过真实情境的模拟和角色的交换来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体验,让其能够站在他人视角看待问题,体验共情。
程序——1在前期了解之后开始角色扮演和交换的情境,留一部分学生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并给出评价。
2要求角色交换的两名同学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引发学生思考:角色交换后他们两人的表现与平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他们的感受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3引出共情的交往规则,阐明共情的作用,要求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多使用共情的方式。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当堂对几次课的内容写出心得体会,并举几例进行交流,以作反馈。
(三)角色扮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