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大鼓和小铃(打击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音乐:大鼓和小铃(打击乐)
一、教材分析:
歌曲《大鼓和小铃》,用优美的旋律,对比的节奏,多种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了大鼓与小铃的不同声响。
“大鼓和小铃”都是幼儿熟悉且喜欢的乐器,小朋友都知道大鼓发出的声音大大的、响响的;小铃发出的声音轻轻的,小小的;歌曲中的歌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段的旋律力度表现强、有力;后半段的旋律柔,轻。
表现了大鼓与小铃的鲜明对比。
歌词、旋律唱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乐曲《大鼓和小铃》,根据幼儿对歌词的理解,让幼儿创造性的选择演唱方式。
一方面巩固了学习新歌曲,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大鼓与小铃(活动实录)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感受重重的大鼓和轻轻的小铃声音,尝试用较有力的声音和较轻的声音分别表现大鼓和小铃。
2.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能用大小不同的幅度来表现大鼓和小铃的声音特点。
3.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并和同伴轮流演唱。
活动准备:
1.座位排成面对面的八字形。
2.大鼓一面、一个小铃。
活动过程:
(一)复习活动《大猫和小猫》。
引导幼儿随着音乐演唱歌曲,突出叫声的强弱。
(二)出示大鼓和小铃,观察感知大鼓和小铃声音的特点。
1.教师:这里是什么?一起和大鼓打个招呼。
大鼓的声音是怎样的呢?
幼儿1:这是鼓。
幼儿2:大鼓好。
幼儿3:鼓会发出声音的。
2.教师敲起了大鼓。
敲起了大鼓---咚咚。
大鼓会发出什么声音啊?
幼儿1:很响的声音。
幼儿2:鼓会发出声音的。
幼儿3:咚咚。
3.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个好玩的游戏:当老师说,敲起了大鼓的时候,宝宝就把大鼓发出的声音“咚咚”可以说出来,也可以用动作来表示,还可以演一演。
幼儿1:我来说:咚咚。
幼儿2:我来敲一敲:咚咚。
幼儿3:我可以在桌子上做一做。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请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表演,体现了机会均等的理念。
给了幼儿充分的表现空间,幼儿参与积极。
)
4.按照同样的方法认识小铃
(三)欣赏教师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铃》,理解歌词的内容。
1.倾听教师范唱歌曲《大鼓和小铃》。
教师:老师把《大鼓和小铃》发出的不一样的声音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听!
2.教师:歌里唱了些什么?大鼓和小铃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幼儿1:大鼓和小铃的声音是不同的。
幼儿2:大鼓的声音响,小铃的声音弱。
(评析:这个环节是对演唱歌曲声音的处理,是学习歌曲的难点之一,不仅对演唱时声音变化有要求,并且在情绪的变化上也要有所体现。
为后面的表演乐曲作铺垫)
3.教师:那我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一学。
老师的声音响一点,宝宝跟着老师,好吗?
(四)引导幼儿探索用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大鼓和小铃。
1.教师:敲大鼓的动作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那敲大鼓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2.教师:敲小铃的动作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那敲小铃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幼儿1:大鼓的声音大大的,可以拍大腿。
幼儿2:小铃的声音很小,可以点眼睛。
幼儿3:打鼓的声音大,我们拍的时候声音要大一点。
(评析:尊重幼儿的意愿,小朋友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演唱方法,幼儿能边唱歌边表演,并能互相协商交换游戏角色,效果很好。
)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可以用较大的动作幅度来敲击身体膝盖,再用小小的动作幅度示范敲击自己的脸部。
3.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老师唱,宝宝用动作表示,会唱的宝宝可以跟着一起唱。
(五)学唱歌曲,重点练习歌唱声音“咚咚、叮叮叮”、“咚咚、叮叮叮”。
1.教师:大鼓的声音是怎样的?小铃的声音又是怎样的?这次老师来敲大鼓和小铃,你们做大鼓和小铃来发出“咚咚、叮叮叮”的声音。
2.我们一起跟着录音机里的小朋友唱一唱。
3.我们一起跟着钢琴唱一唱。
4.将幼儿按照男生和女生分成两组。
男女生分别做“大鼓”和“小铃”,男生起立,在教师动作的指挥下,学习轮流演唱歌曲。
5.将幼儿分成左右两组,分别扮演大鼓和小铃,在琴声和动作的提示下,轮流演唱歌曲。
《大鼓和小铃》教学反思
我在组织幼儿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铃》活动中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一些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我先请幼儿听《大猫与小猫》的曲子来导入,让幼儿在说一说,唱一唱,学一学,演一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歌曲中的强弱对比,小朋友都知道大猫的声音是强的,是响亮的,而小猫的声音是小小的,是弱的。
有了这样画龙点睛的导入,幼儿一下子掌握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2.利用幼儿喜欢的实物“大鼓与小铃”,吸引幼儿兴趣,在兴趣中学习歌词。
在备课时分析这首歌曲很适合直观教学法及游戏法来进行活动。
如:这里是什么?一起和大鼓打个招呼。
大鼓的声音是怎样的呢?教师敲起了大鼓。
敲起了大鼓---咚咚。
大鼓会发出什么声音啊?现在我们来玩个好玩的游戏:当老师说,敲起了大鼓的时候,宝宝就把大鼓发出的声音“咚咚”可以说出来,也可以用动作来表示,还可以演一演。
3.利用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歌词。
幼儿看着图谱,很快的就把歌词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