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张婷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ki.kjwhc.2016.12.075
外语翻译
摘要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学生由于缺乏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导致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出现了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偏差。
本文通过对文化背景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了将文化背景和实际教学相结合的一些实用方法。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教学地道表达时效性On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to Practical English Teaching//Zhang Ting
Abstract People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English teaching,but due to Chi-nese students'lack of understanding on English cultural back-ground,understanding deviation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occur in their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Therefo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background in practical teaching,and puts forward some useful methods to combine cul-tural background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English teaching;id-iomatic expression;timeliness
1前言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与文化又互为表里。
一种文化的特征总要表现在它的语言上。
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造就了英语表达方式的许多特点。
中国人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西方以至世界各国的文化,其中包括科学与技术,也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
因此这些方面知识的不足,就成为语言学习的障碍。
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即使在语言表达中无任何语法错误,仍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差错。
由于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人们在不同国家人的交流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误会,即使语言本身看上去并无错误。
比如,相同的词汇和表达在不同人心中,会代表不同的意思,而由于文化的不同,一个严肃的问题可能在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眼中却很搞笑,一个在自己国家反应良好的笑话却可能在其他国家冷场。
因为语言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与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语言,文化无法传达,而语言又要收到文化的
影响和制约。
正是因为如此,对一门外语的学习绝不仅仅只是掌握发音、语法和词汇,而是要试着站在母语国家人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了解这门语言是如何反映观点、习俗和社会行为方式的,也就是说,学习一门语言,也要同时学习一种文化。
但事实上在我们国家的英语教学中,对文化的学习并没有被给予足够的关注。
我们只是一味地强调对基础技能——
—听、说、读、写——
—的掌握,特别针对各种考试的应试技巧,所以学生在实际应用语言时会经常犯各种错误,闹出各种笑话。
比如在日常打招呼时,中国学生已经形成了教科书式的条件反射,一听到“How are you?”,回答一定会是:“Fine.Thank you,and you?”,再或者听到“Thank you”,就只会回答“You’re welcome.”而不知道“No problem”也可以是回答之一。
2文化背景在实际教学中的必要性
以阅读为例,在文章难度相同、生词量相同的情况下,如果阅读材料的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学生会发现更加好理解,反之,如果文章的内容学生缺乏了解,即使文章中并无太多生单词,学生仍然会觉得理解吃力。
比如学经济的学生阅读一篇财经类报道时,理解的效果就远比阅读一篇科技类文章要好。
所以在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在我们的课本当中,也存在很多这样关于文化背景的例子,学生如果不做了解,可能只知道字面意思,却无法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
比如外教社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二课是讲述关于黑人奴隶和地下铁路系统的,里面涉及大量关于基督教和美国历史的内容,文中将解救黑奴的英雄比喻为“African American Moses”,即“非裔美国人中的摩西”,如果学生不知道摩西是圣经中《出埃及记》一章记叙的,带领以色列犹太人逃出埃及奴隶统治的英雄,就不会理解为何会有这个称呼的出现。
文中还有句话提到“我找到北极星,就像找到了伯利恒之星,找到我的救赎所在”,如果学生不了解伯利恒之星是指引人们找到耶稣诞生地,找到救世主的那颗明星,那肯定也无法理解为何文中会用到“救赎”这个词。
而且如果在讲述过程中能提到现在圣诞树顶端
作者简介:张婷(1981—),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美国文化。
174
. All Rights Reserved.
Total.372
December 2016(C
)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总第372期2016年12月(下)
的那颗金星,其实就代表的是伯利恒之星,并顺便提及一些关于圣诞的习俗的话,学生会更有兴趣,与日常生活结合更紧密。
由此可见,阅读障碍并不能完全通过加强对语言本身的掌握来解决,因为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本就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老师在教授语言时,除了要讲授解释语言语法知识点外,也需要对文化背景知识做出必要的讲解。
而且学生课后也应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来达到增加文化背景知识量的目的。
而文化背景在翻译和写作中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
如果在翻译时不加考虑,对材料字面直译的话,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误解,甚至是令人不快。
比如“狗”这种动物,如果在中文中用来修饰人的话,多半都是同贬义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而在英文中,“狗”却常常带有美好的含义。
比如“Ev-ery dog has his day.”和“You are a lucky dog.”,如果直译成“每只狗都有自己的一天”和“你真是只幸运的狗”,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就会很难接受,所以应该翻译成“人人都有得意之时”和“你真是个幸运儿”。
再比如中文说“健壮如牛”,因为牛在中国农业中一直作为主要的农耕工具,而在英语中,英国古老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决定了“马”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健壮如牛”应该翻译为“as strong as a horse ”。
如果缺乏对这个文化背景必要的了解,学生相应地在写作中也会犯类似的错误,导致整篇文章不是英语表达,而是一篇中文文章的直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式英语”,于是就会出现“the price is so expensive ”(正确应为“the price is so high ”)的错误。
再如,中西文化中习俗不同,文化个性也不同,在语言上形成非对应的现象。
传统的中国人在伦理上注重人伦关系的和谐,社会结构上以等级制度为基础。
知识分子以“君子”为理想典范,以礼为大。
因此在语言上,就是以一种虚假的“君子风度”维持等级关系,使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在谈到自己的时候过于谦卑,谈到对方时过于尊重。
称呼对方时用“尊、贵、高”等字眼,如“请问贵姓?”、“请问尊姓大名?”、“先生高见”等等,谈及自己则常用“卑、鄙、下”等字眼,如“鄙姓王”、“先生光临寒舍,卑职不胜荣幸”云云。
英语中光一个“wife ”这个词就和汉语里的“贱内”、“拙荆”、“贱荆”、“屋里人”、“糟糠”等词相对应。
如在英文中说“May I know your honorable surname and grand personal name?”(请问尊姓大名?)“This is my humble wife.”(这是我的糟糠之妻)。
英美人会完全摸不着头脑。
如果英美人恭维你“You 're very beautiful!”你答曰“No,I 'm very ugly.”那别人一定会哑然失笑。
如果学生想要出于礼貌和尊重对方的角度按照中式思维进行表达,反而会适得其反。
3如何将文化背景知识同实际教学相结合
将英语文化背景同英语语言讲授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教师对中英两门语言的文化背景区别非
常熟悉。
教师不光要提供语言知识点和文化知识点,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用符合语言环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而后一点显然是更加重要和困难的。
首先,教学材料非常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自选材料,应尽量是与日常生活更接近的原版的和时事类的材料,并要选择性地有目的地为学生解释其中的文化背景知识点。
因为这些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更加地道,更能真实地反映具有时效性的文化背景。
文化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输入了足够多的地道表达和文化背景,学生才能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从而越来越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
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使用规范语言的引导和练习。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和补充材料当中的语言来编写对话,学生就必须要把自己放置在一定的角色和语言环境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符合身份和语言环境的正确的语言来进行表达。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好的原版的英语视频和电影片段,如VOA ,BBC 的新闻视频和涉及文化背景的经典电影等,来进行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在使用视频和电影片段时,不能单纯只是以娱乐和欣赏为目的,而要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日常生活场景,如在餐馆就餐,电话交谈,去商场购物,学生与老师的对话等,之后,老师可对其中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点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发表观点或进行场景模仿等。
第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方式多和英语国家的人交流,如学校的外教资源和omegle 等英语聊天软件。
只有通过和英语国家的人直接交流,学生才能直观地感觉到我们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并能学习到更多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学到的地道的日常表达。
最后,教师可以多举行一些关于文化习俗,或者中西方文化对比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系统性地了解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教师应该了解和重视文化差异。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英语语言,更要帮助他们学习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习到正确的、地道的、实用的英语。
参考文献
[1]Young Linda,W.L.Cross-talk and Culture in Sino-American Commu-nica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2]Joan Pinkam,Jiang Guihua.The Translation ’s Guide to Chi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4]刘建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J].外语教学与翻译,2003.[5]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编辑李前锋
175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