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结膜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结膜炎
结膜炎是目前我国常见的眼病,发病率很高,是结膜病中比较常见的,由于结膜炎的传染性性或流行性比较强,所以要做好防治,中医治结膜炎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一、风重于热
症状:痒涩刺痛,羞明流泪,眼眵清稀,眼睑微肿,结膜充血。
兼见头痛鼻塞,恶风发热;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解表,兼以清热。
方药:羌活胜风汤。
柴胡12克,荆芥6克(后下),防风12克,前胡12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薄荷6克(后下),川芎12克,白芷12克,白术12克,甘草6克,枳壳12克,黄芩12克,桔梗12克。
水煎服,每天1剂。
随证加减:如风邪不盛,可去羌活、独活。
中成药:可口服防风丸、荆防败毒散、伤风祛毒胶囊、热退眼通片等。
二、热重于风
症状:眼痛难睁开,怕热畏光,眵多黄稠,热泪如汤,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兼见口渴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治则:清热泻火解毒,兼以疏风。
方药:泻肺饮。
石膏20克,黄芩12克,桑白皮12克,荆芥6克(后下),防风12克,栀子12克,羌活12克,连翘12克,木通9克,赤芍12克,白芷12克,甘草6克,枳壳12克。
水煎服,每天1剂。
随证加减:如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以泻火通便。
中成药:可口服解热祛风冲剂、清热泻火丸、清火栀麦片、眼疾灵散等。
三、风热并重
症状:眼部灼热赤痛,刺痒交作,怕热畏光,泪热眵结,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水肿,甚则遮掩角膜;兼见头痛鼻塞、恶寒发热、便秘溲赤,口渴引饮;舌红苔黄,脉数。
治则:祛风清热,表里双解。
方药:防风通圣散。
荆芥6克(后下),薄荷4克(后下),防风12克,麻黄6克,大黄12克,芒硝12克,栀子12克,黄芩12克,滑石粉12克,甘草6克,桔梗12克,连翘12克,石膏20克(打碎),木通6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
水煎服,每天1剂。
随证加减:如便秘甚,加芒硝,以助泻火通腑;口渴引饮者,加天花粉清热生津,且有助于消肿排脓。
中成药:可口服伤风清热颗粒、小柴胡冲剂、和解退热散等。
四、邪热伤阴
症状:病后日余,眼干涩不爽,结膜充血;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则:养阴清热。
方药:养阴清肺汤。
生地12克,玄参12克,麦门冬12克,白芍12克,牡丹皮12克,浙贝母12克(打碎),薄荷12克(后下),甘草6克。
水煎服,每天1剂。
随证加减:如结膜充血较重者,加地骨皮、菊花、桑白皮,以加强清肺热、利肺气之功。
中成药:可口服六味地黄丸、枸菊地黄丸、阴虚清热冲剂、潮热蒸骨散等。
中医治结膜炎方法(1)
杭菊15~30g,糖适量。
将菊花放入茶壶内,用开水泡浸片刻,加糖调味饮用。
此方适用于风热头痛、外感、眼结膜炎、疔肿热毒等症。
中医治结膜炎方法((2)
桑叶15g,猪肝100g,盐、香油、味精适量。
将桑叶洗净,猪肝洗净切片,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文火上煎煮,猪肝熟后,加油、盐、味精调味,服用时,饮汤,食猪肝。
此方适用于结膜炎、夜盲、肝热头目疼痛等症,有疏风清热、养肝明目的功效。
鲜苦瓜200g,瘦猪肉100g,盐、味精适量。
将苦瓜洗净,去核,切块,瘦猪肉洗净,切片,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明火上煮汤,肉熟后,加盐、味精调味,服用时,饮汤,食瓜和肉。
此方适用于暑热感冒烦渴、暑疖、痱子过多、眼结膜炎等症,有消暑除热、明目解毒的功效。
中医治结膜炎方法(3)
鲜珍珠草60g(干品30g),猪肝60~100g,盐、味精适量。
将珍珠草、猪肝切片洗净,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
将锅置文火上煎煮,肝熟而成。
服用时,饮汤,吃猪肝,每日一次,连服5~6次见效。
此方适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眼结膜炎等症,有平肝清热、和血解毒、养肝明目的功效
结膜炎的中医疗法一:白芷连翘方
茯苓皮10克,茵陈12克,防己12克,薏苡仁3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地肤子30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鱼腥草30克,炒栀子6克,乌梢蛇15克,老鹳草20克。
痒甚者加苦参12克;睑皮湿烂、体壮者加生石膏30克。
每日一剂,水煎内服。
主治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及一切过敏性眼炎、眼睑湿疹等。
结膜炎的中医疗法二:防风栀子方
荆芥10克,防风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白蒺藜10克,车前子10克,薄荷6克(后下),蝉蜕6克,生地黄12克,菊花12克。
结膜充血甚者加红花6克;睑结膜乳头增生,角膜边缘有结节者加丹参15克,玄参15克,郁金8克;畏光者加柴胡10克,龙胆草6克;分泌物黏稠量多者加大黄10克,黄连6克;
球结膜炎赤色黄浊甚者加桔梗10克,桑白皮10克。
每日一剂,水煎内服。
主治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缠绵难愈者。
结膜炎的中医疗法三:菊花连翘方
菊花9克,密蒙花9克,谷精草9克,炒栀子6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川黄连6克,桑叶9克,生地黄9克,赤芍9克,茅根15克,桔梗6克。
每日一剂,水煎内服。
主治以两目红肿疼痛、有异物感、分泌物多、视物不清为主症的急性结膜炎。
结膜炎的中医疗法四:黄柏菊花方
黄柏30克,菊花15克。
用沸水500毫升浸泡两小时后纱布过滤取其药液外敷或冲洗患眼,每次约10分钟,每日两次。
结膜炎的中医疗法五:黄连珍珠方
飞浮石500克,黄连22克,月石16克,轻粉15克,朱砂6克,梅片50克,珍珠3克,胡椒1粒。
上药分别各研为极细面,然后混合至以色泽均匀为度,装入瓷瓶备用。
以细玻璃棒一端用冷开水打湿蘸药末少许,点于内眼角,内闭目数分钟,每日3~5次。
主治以流泪、沙眼、眼痒如虫行等为主症的急、慢性结膜炎。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结膜炎的中医疗法,对于人们及时治疗结膜炎是有帮助的,而且结膜炎患者要保护好眼睛,平时不要揉眼睛,保持眼睛的清洁。
一、风热证
起病急,两眼同时或先后发作,白睛发红,灼热,疼痛,充血,发痒,有黄白色分泌物,眼干涩,有异物感,流泪作痛,羞明怕光,苔薄白,舌尖红,脉浮数。
治宜祛风清热。
方1:决明子、菊花、蔓荆子各10克,木贼6克。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
方2:千里光(又名九重明、九里光)、木贼各9克,银花、陈艾叶各 6克,花椒10粒。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
也可用上方加水800毫升,煎沸,趁热倒入暖水瓶内,患眼对准瓶口,利用苭物热气熏蒸,待苭液温度不高时,用消毒棉花或纱布蘸洗患眼。
二、火毒证
眼白睛呈一片鲜红色,甚至可见小出血点,眼睑红肿明显,灼热疼痛,有大量黄稠的分泌物,能粘住睫毛而不能睁眼,头痛,羞明怕光,并可出现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治宜清热解毒。
凉血活血。
方1:生大黄、金银花各10克,黄连6克,甘草3克。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
方2:龙胆草10克,黄柏、决明子各15克。
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
方3:青葙子、黄芩、龙胆草各15克,菊花20克,生地25克。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
慢性结膜炎最有疗效的穴位:
◆少冲穴◆睛明穴◆阳溪穴◆曲池穴◆攒竹穴◆肓俞穴
(一)少冲穴:正坐,手平伸,掌心向下,屈肘向内收,用另一只手轻握这只手的小指,大拇指弯曲,用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有刺痛的感觉。
先左后右,每日早晚掐按左右穴位各一次,每次掐按3至5分钟。
(二)睛明穴:正坐,轻闭双眼,两只手的手肘撑在桌面上,双手的手指交叉,除大拇指外,其余八指的指尖朝上,大拇指的指甲尖轻轻掐按鼻梁旁边与内眼角的中点,在骨上轻轻前后刮揉,有酸胀以及稍微刺痛的感觉。
每天左右两穴位分别刮揉一次,每次1至3分钟,也可以两侧穴位同时刮揉。
(三)阳溪穴:将手掌侧放,拇指伸直向上跷起,在腕背的桡侧,手腕横纹上侧有一凹陷处。
用另一只手轻握手背,大拇指弯曲,用指甲垂直掐按穴位,会产生颇为酸胀的感觉。
分别掐按左右手,每次各掐按1至3分钟。
(四)曲池穴:正坐,轻抬左臂与肩高,手肘内屈,大约成直角;右手轻握左手肘下,大拇指弯曲,用指腹垂直掐按,有酸痛感。
先按压左手,再按压右手,每次各按压1至3分钟,早晚各一次。
(五)攒竹穴:正坐,轻闭双眼,两手肘支撑在桌面上,双手的手指交叉,指尖向上,两个大拇指的指腹向上,由下往上向眉棱骨按
压,轻按有痛、酸、胀的感觉。
每次左右两穴位各按揉1至3分钟,也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按压。
注意:一般人取穴,是由面部直接按压在眉棱骨上,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由下往上按。
(六)肓俞穴:正坐或仰卧,举起两手,掌心向下,用中指的指尖垂直下按肚脐旁的穴位,深深地吸气,让腹部下陷,用中指的指尖稍稍用力揉按穴位,有热痛感。
左右两穴位,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1至3分钟。
以上的中医方有很好的辅助治疗结膜炎的效果,供大家参考,具体的结膜炎的治疗需要到医院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