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学案课件第部分第章中国地理学案中国的地理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 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 丰富。
材料三 图4.2-3-4为某循环产业生产流程模式图。
第十四页,共31页。
材料四 图4.2-3-5为青藏地区(dìqū)部分资料图。
(1)西藏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哪些? (2)说出图中青藏铁路多处“以桥代路”的主要原因。 (3)分析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条件。 (4)材料三中的循环产业生产模式(móshì)对全球变暖有何生 态意义?
第十六页,共31页。
第(1)题,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合理开发利用能源。 第(2)题,“以桥代路”是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第 (3)题,优势是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劣势是生态环境脆弱、科 技水平较低、水资源不足等。第(4)题,循环产业生产模式的主 要优点就是充分利用资源,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特别是 减少CO2的排放量。
第二十四页,共31页。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fāzhǎn)红红火火。读新疆特 色农业产业带分布图4.2-3-9,回答5—6题。
5.新疆一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完成设计的课题,分两组进行实 验探究:甲组直接在地里(dì lǐ)种植西瓜,乙组在地上覆盖一层砾石后 种植西瓜。该小组探究的课题可能是( ) A.西瓜品质与农药残留的关系 B.西瓜品质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C.西瓜品质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D.西瓜品质与昼夜温差的关系
第八页,共31页。
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zhòngzhí)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 4.2-3-3,回答(1)—(3)题。
第九页,共31页。
返回(fǎnhuí)目
(1)我国冬小麦最主要产区及其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陕甘宁地区(dìqū)一年一熟 B.冀鲁豫地区(dìqū)两年三熟 C.云贵川地区(dìqū)一年两熟 D.鄂湘赣地区(dìqū)一年三熟 (2)影响图中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 C.水分 D.土壤 (3)图中N地与R地相比较,收获时间差异及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 的是( ) A.比R地收获早——地形因素 B.比R地收获晚——距海远近 C.比R地收获早——季风环流 D.比R地收获晚——地势高低
第三页,共31页。
一、1.秦岭(qín lǐnɡ)——淮河 800 mm 气候 2.400 3.地势第一、二级 地形 二、1.国际贸易 金融 旅游 2.博彩旅游 3.山地 水能 亚欧 太平洋 樟脑 进口—加工—出口
第四页,共31页。
第五页,共31页。
第六页,共31页。
【例1】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jīnɡ jì zǒnɡ liànɡ)区域比重图4.2-3-2,回答(1)—(2)题。
第二十七页,共31页。
材料二 2008年E市规模以上(yǐshàng)工业增加值构成(图
(1)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 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________。该市主要的自然(zìrán)带类型是________。 (2)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 ________。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
域特征、区域间的差异及 如2012年福建卷第8—9题、
影响因素。
北京卷第36题。
第一页,共31页。
一、四大(sìdà)地理区域的划分
界线:_________一线(或_________ 1.南方与北方 年等降水量线)
主导因素(yīn sù): _________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 (1)界线:与_________ mm年等降水量线的北段接近。 (2)主导因素(yīn sù):夏季风影响
2.下列环境(huánjìng)问题多发生在北方地区的是( )
A.沙尘暴
B.泥石流
C.酸雨
D.风暴潮
2.A(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
第二十一页,共31页。
图4.2-3-8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0年部分 土地利用类型(lèixíng)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第二十二页,共31页。
第十五页,共31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因地制宜,多能互补;调整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积极支持 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2)解决高原冻土施工难题;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3)有利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电力(diànlì)、 土地和劳动力的成本低;国家政策的支持;交通较便利。 不利条件:科技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生态环境 较为脆弱;水资源较为贫乏。 (4)循环产业生产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特别是能减 少CO2排放量,抑制全球变暖。
第二十八页,共31页。
(3)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________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________。 (4)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4.2-3-11中的 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 择哪三类?为什么?
(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km的地方,建成了一 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háohuá)新城区,现入住人 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 的原因。
第二十五页,共31页。
5.D(覆盖砾石可增加地面吸热和散热的速度,起 到增加昼夜温差(wēnchā)的效果。)
6.新疆大规模发展特色农业,带来的生态(shēngtài)问题主要有 ()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气候恶化,沙尘暴危害加剧 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④地下水质恶化,地面沉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学案3 中国(zhōnɡ ɡuó)的地 理差异 [高频考点:中国地理分区的特征(tèzhēng)与差异]
考纲展示
热点透视
1.北方、南方、西北、青 结合四大区域或热点区域,
藏地区地理单元的划分依 考查地形、气候、自然资源、
据和界线。
交通特征及其与人口、农业、
2.四大地理单元的主要区 工业、城市等的发展关系。
第七页,共31页。
(1)人口(rénkǒu)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
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
(2)水资源与人口(rénkǒu)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
是( )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1)C(2)B
第(1)题,考查学生对图示的阅读能力。从图中可以 看出,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南方区。第(2)题, 考查学生对图示的阅读能力。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不匹 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水资源丰富(fēngfù),但经济发展水平低; 另一种是水资源短缺,但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 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匹配较差的区域为北方区和西南区。
6.C(大规模特色农业的发展,必然会使该地区 水源更加紧张,河流下游地区将出现干涸,导致植物退化, 沙漠侵吞,生态恶化。同时不合理的灌溉使土壤盐分(yán fēn)向地表集中,形成盐碱化。)
第二十六页,共31页。
7.E市位于(wèiyú)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 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 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 题。
第二页,共31页。
3.青藏地区与西北、北方、南方地区 (1)界线:与_________阶梯分界线基本吻合。 (2)主导因素: _________ 。 二、港澳台 1.香港:第三产业发达,是_________中心、运输中心、 _________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_________中心。 2.澳门:第三产业发达, _________是澳门经济发展的 重要支柱产业。 3.台湾: (1)台湾岛地形2/3为_________ ,岛上河流湍急, _________蕴藏量大。 (2)地处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 岛上多火山、地震。 (3)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dōngnán)海上的明 珠”、“亚洲天然植物园”。 _________产量居世界首 位。
A.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dìqū)的水土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 B.南方地区(dìqū)热量、水分条件优于北方地区(dìqū),故 耕地面积多于北方
C.南方地区(dìqū)人均耕地面积大于北方地区(dìqū) D.北方地区1(.dAìq(我ū)国人南口方较地南形方崎地岖区,(d北ìq方ū)少地,形故平人坦均,水南资方源 量耕多地于面南积方比北方少;但南方降水量远多于北方,人均水 资源量也多于北方;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水土(shuǐtǔ)组 合存在明显的差异。)
第十一页,共31页。
第十二页,共31页。
第十三页,共31页。
【例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中国之声2010年7月27日6时50分报道(bàodào),目前,
西藏全区80%住房条件较差的农牧民实现了安居。2010年,要继续 扎实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 工作。
复习至此,请做练案44 中国(zhōnɡ ɡuó)的地理差异
第三十页,共31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考纲展示。2.四大地理单元的主要区域特征、区域间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界线:_________一线 (或_________。(2)地处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岛上多火山、地震。A.我国
(1)C(2)D[该地理事物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西部,可确定为戈壁(gēbì)荒漠,主要是风力作用形 成的。]
第十九页,共31页。
读中国南方、北方水资源、土地、人口(rénkǒu)及耕地对比 图4.2-3-7,回答1—2题。
第二十页,共31页。
1.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区(dìqū)主要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十七页,共31页。
读图4.2-3-6,回答(huídá)(1)—(2)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地理(dìlǐ)事物可能是( )
A.绿洲农业
B.山地草场
C.戈壁荒漠
D.冰川积雪
第十八页,共31页。
(2)该地理事物的成因是( )
A.冰川侵蚀
B.流水沉积
C.生物(shēngwù)风化
D.风力作用
3.下列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qiánqī)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qiánqī)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3.D(本题考查统计图的判读,意在考查学生对图表 信息的判读能力。注意读图例,林地面积前期和后期都是增 加的;增幅和减幅最大的是旱地;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灌 丛草地;该流域耕地主要为旱地和水田,从整个时期分析, 水田前期减少多于后期增加,旱地前期增加少于后期减少, 因而(yīn ér)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第二十三页,共31页。
4.以下(yǐxià)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
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林地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B(本题考查流域生态治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 统计图信息进行合理判断(pànduàn)推理的能力。注意 “前后期”和“由退化趋于好转”的限定,图中灌丛草地 面积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这些 变化都能反映流域生态环境由退化趋于好转。)
第二十九页,共31页。
7.(1)草地林地温带草原带(2)增加工业化 与城市化发展(3)原料煤炭开采业(4)三类工业部门: 电力(diànlì)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供应业)、炼焦及 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理由:①充分利 用当地资源;②考虑工业部门之间的前后向联系,增加 产品附加值;③共享技术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5) ①城市规划超前;②配套设施不足;③交通不便;④居 民住房购买力不足。
第十页,共31页。
(1)B(2)A(3)A[第(1)题,我国 华北平原是冬小麦主产区,作物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 水稻(shuǐdào)种植业为主。第(2)题,M、R两地纬 度差异明显,处于不同的温度带,热量是影响两地小麦 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第(3)题,依据图示等值 线,N地比R地收获早,主要是因为该地处于四川盆地, 受地形影响,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升温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