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高敏感群体的10条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高敏感群体的10条建议
回归初心与道同行
你不必总是讨人喜欢
1.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高敏感人群的特质天赋。
这个群体在过去的心理学中,常常被冠以诸如“回避型气质类型”、“孤僻”、“低社交性”、“神经过敏”、“刺激耐受性差”等描述性词汇,从儿童时期就被划入难养育、不合群、情绪波动大的不受欢迎行列。
我深刻的了解作为这样一个族群,挣扎着要在这地球上好好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而人们以及这个族群本身对于自己又存在着非常大的误解和苛求;现在许多的高敏感性宝宝因为得不到相应的支持与妥善的照料,又正在重复新一轮的受苦。
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让大家更多的理解这个族群,理解自己。
2.高敏感群体的主要特质:
•喜欢深度对话,不喜欢肤浅的交谈;后者导致消耗
•群体活动中比别人更容易感到疲累,独处才能恢复
•想要与人保持距离,渴望独处
•本能地回避冲突与激烈的竞争
•感觉系统非常灵敏,因而对刺激的承受性差,例如微弱的灯光或声响都有可能造成困扰
•消化刺激的速度慢,情绪唤醒的程度高(但不一定会表现出来,内心波涛汹涌,表面风平浪静)
•面对大量资讯时容易焦虑
•喜欢深度思考之后再做出行动或回应
•善于感知他人的内心状态,同理心强,情感卷入度高,抽离慢
•对环境氛围的感受性灵敏
•容易内疚与自责
•想象力丰富,爱幻想,梦境生动
•开放性高,对于灵性、神秘学、心理学、宗教等持有好奇心与探索兴趣
•想得太多,容易焦虑
•不太愿意找人帮忙,习惯默默解决问题
3.高敏感性宝宝可能有以下这些特质:
•体质上可能会对许多食物不耐受
•生命早期容易生病,生长速度较一般的孩子慢
•对大人情绪变化的感知力强,自己的情绪也随之波动
•即便在父母在场的安全环境下,也回避生人,退缩,不愿与别人玩耍
•难以融入集体游戏,更喜欢单独游戏或小团体游戏
•独自玩耍时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能长时间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语言表达的深度高于同龄人
•对陌生刺激表现出痛苦、逃避
•情绪波动大,但或有压抑倾向
4、给高敏感性群体的十条建议
NO.1
首先我想说的是,高敏感族群的人应该放宽自己的视野,明了自己的特质是使这个世界圆满的必要组成部分。
现今的人类越来越注重精神领域的成长与体验,也有许多相应的新兴工作领域出现,高敏感族群恰好就是为了平衡这部分需要而诞生的;
他们对于丰富这个世界、帮助人们更关注内心、激发人们的感受性与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常规行业无法使你的心灵得到滋养的情况下,可适当地了解一些新的工作领域,如心理咨询、疗愈、创新创意领域的工作;或者在空闲时间对于感兴趣的领域做一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深度的探索对于高敏感族群是一种滋养。
NO.2
高敏感群体在与人相处时,需要辨识自己所感受到的情绪是自发的,还是来自对方的,对于过于低频的能量,通过一些简单的技巧来形成保护。
技巧示例:
自我暗示:想象自己好似有第二层皮肤,这层皮肤是能量屏障,现在想象将这第二层皮肤的毛孔关起来,你在这道屏障内是安全舒适的。
高敏感群体的同理心很强,很愿意帮助别人,但是不必对于自己需要形成隔离保护感到愧疚,道理很简单,你只有保持在高频状态才能转化与提升低频能量,也才能真的有益于对方。
NO.3
高敏感群体对于已经发生的小事,在情绪上难以抽离,容易纠结反刍,做正念练习是非常有效的。
技巧示例:
腹式呼吸,将呼吸带到腹部,集中注意力于腹部的起伏之上,不要刻意去压抑情绪或者念头的浮现,只需要在它们浮现时回到对腹部起伏的关注上。
这个练习不仅可以逐渐平息杂念与情绪,还可以加强元气,让爱幻想的高敏感群体更接地气。
NO.4
高敏感群体一旦超过了刺激的承受量,会感到精力耗竭,而你可能很难说出你的需求。
你的互动对象可能一点也不感到疲惫,你也可能会害怕你提出需要休息或者需要终止互动,会被对方误解为你对他的排斥;
这时候问问你自己,你希望是以本来面目被爱,还是因为你讨好对方被爱呢?
虽然也确有可能在你渐渐忠于自己、懂得抚照自己的需求之后,你的朋友会认为你变的陌生了,变得不可爱了,或者认为你伤害了他们;
然而你只需要明白两点;
第一、真实从来都是需要勇气与代价的,但是它很值得,它使你感觉真正活着。
第二、如果对方出现了过度的消极反应,那是因为你触碰到了他们的自尊。
一个充分尊重自己的人同样会懂得尊重别人的需求并且给予别人表达和解释的机会,而低自尊的人会认为你的撤离是一种侮辱与伤害。
这时候他对你的反应已经偏离了真相,而是他自己心理问题的呈现了。
NO.5
关注自己的内部言语。
高敏感群体也是易受暗示的群体,而最强大的暗示就是在心里默默冒出的独白。
我们每天都在对自己说着许许多多别人听不见的话,这些言语会形成持久的、深刻的神经回路,影响我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模式。
例如,我就发现当我在想事情时,很爱在心里说:我再也不想要……我不喜欢……
这些抗拒性的表达,虽然不常说出来,但是经常都在我脑内循环,便造成我对于外界刺激的第一反应是——关注我不想要的,想着怎么回避,因而开始焦虑。
因此,有意识地去察觉自己的内心OS,并且有意识地去修改它们,可以帮助高敏感性人群对于陌生刺激少一些不必要的胡思乱想。
我不太建议大家盲目地使用正向暗示,因为对于高敏感群体而言,那些没有事实支撑的话语,就像谎言一般,无法使敏感的心信服。
例如你明明焦虑忐忑到难以自拔了,却还对自己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听起来毫无说服力。
真实的依据对于高敏感性群体更具安抚性。
因此我建议使用:事实+积极可能性的自我暗示。
技巧示例:
“我承认我感到非常焦虑,我也接纳我对于事情的预判是消极的,但是这一切都是我脑中的假设,事情会怎么发展拥有各种可能性,也许我现在更平静一点将有助于更好的可能性出现。
”
“我承认我回想起××依然感到愤怒,我也接纳我仍有愤怒的情绪,但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它仅仅是脑海中的一些印象罢了,而我现在活在这里,现在这里的一切都很美好。
”
NO.6
虽然“忘我”、“废寝忘食”能彰显一个人做事情专注这一美德,但是对于高敏感性群体而言,一次“废寝”可能会导致连续好几个夜晚都难以入睡,一次“忘食”可能会导致接下来好几顿饭都不规律,因而对自己造成损伤;同时他们将要耗费比别人更长的时间与精力来调整到原来的状态。
再者,因为高敏感性群体容易反刍,即便是在休息时间,也会反复思索工作中的事情,有时候就几个细节翻来覆去的想,因而得不到休息。
所以,即便你面对的是再重要的工作、再热爱的事业,都请尽量保持规律的睡眠与饮食,在休息的时刻进行正念练习,让自己从强迫性的重复思维中释放出来,这是让自己能持续输出的必要保养。
NO.7
常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的宁静与自带的疗愈能量能平复敏感的神经系统。
NO.8
不必为你做不到别人可以做到的事情而自责,也不必为了你不能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愧疚,你保存下来的精力,是为了去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NO.9
有些时候,即便你再真诚,对方可能也不能理解你,这不是谁的错,毕竟他拿到的是截然不同的生命模版,就像白天无法懂得夜的黑。
了解自己的独特,明确自己的敏感特质是一种极具创造力的天赋,成为无论如何都支持自己、爱自己的那个人。
NO.10
你那丰富变幻的心灵世界需要一个出口,写作、弹奏乐器、插花、绘画、艺术创作……创造性的活动能让你的心灵得到滋养,也会让你发现自己的独特,更爱自己。
5.给高敏感性孩子的父母:
•如果你能忘掉所谓的“一般儿童”的标准,你和你的孩子都会轻松许多。
•你的孩子也许比一般儿童长得慢一些,这是因为他对于适应这个世界要做更多的准备。
•你的孩子也许会在大量的陌生刺激前选择回避,但是他也有可能比同龄的孩子在专注度上更优秀。
•你的孩子也许无法成为一个群体里受欢迎的人,但是他很可能成为某些领域里的专家。
•你的孩子也许情绪的波动比别的孩子更大,但他也在情感的深刻性与感受性上比别的孩子更高。
•你的孩子适应环境也许更慢,但是他们却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人”。
•你的孩子也许做不到像别的孩子那样开朗大方,但是他们在同理心上却更胜一筹,他们更能理解你在为什么哭、为什么笑、为什么烦忧。
•他们的高敏感性使他们更容易察觉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也更容易为了自己无法表现地如别人一般好而自责、生气。
•他们常常因为太生自己的气而难以平复情绪。
•他们的生命自有节奏,这个节奏也许与大部分的孩子不一样;
•不一样并不是问题,就像橡树和柳树各有自己的生长节奏,强迫柳树跟上橡树的节奏才产生了问题。
•高敏感性的孩子适应这个世界更加艰难,他们需要的是你的理解和如其所是的接纳;
•他们需要你来告诉他们:你不需要做到跟别人一样,你不一样,但我依然爱你。
•
本文内容来自于个人经验以及工作研究所得,
并不能涵盖所有个体差异性,请各位酌情吸收
(文:宇心图:网络)
推荐书目:
《高敏感是种天赋》作者:伊尔斯·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