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悄悄话信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教案悄悄话信箱
梁芳芳
在激趣中树立自信
这节课上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第一课,教学时以激趣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欣赏自己,了解自己,介绍自己,初步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积极心态。

学程预设
一、道具引题,激发兴趣
1用一个外表漂亮的盒子,盒内底部放一面小镜子,教师导言神
秘:老师上第一节课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礼物,上一个小动物,你们猜猜上什么动物?
2.学生猜过后,教师更神秘地让一名学生看盒内的“小动物”,
看过后,让这名学生只能用表情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看到的“小动物”是什么,其他学生根据表情和动作猜小动物。

3.让每个学生依次看给后,集体揭秘。

4.说出你看到的“小动物”长得什么样?教师随机启发
学生欣赏自己的外貌,引出课题:我的自画像。

二、抓住契机,夸夸自己。

1.电脑出示课件,展示各种不同表情的头像图画,师生共同找
出人物表情的特点同时出示学生的多幅生活照片,以便学生欣赏和模仿。

2.画自己的表情。

根据电脑课件的提示,学生画自己的表情,教
师巡视、指导,并把学生的作品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3.介绍自己。

先利用电脑课件欣赏诗歌《别说我小》、听故事《最
幸运的人》、《放大自己的亮点》、看录象《我来笑一笑》等,然后启发学生介绍自己的优点。

4.让别人夸夸你。

先分小组交流,然后向全班汇报。

教师提示学
生夸性格、夸爱好、夸爱心、夸身体等。

5.学生在书上写下两句夸奖自己的话,读给大家听。

三.制作明星卡,展示评价。

1.出示课本中的蓝猫明星卡,通过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卡通人物,
激发他们关注自己的热情,小组合作,模仿和创新制作自己的明星卡,教师巡视指导。

2.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明星卡,评出优秀作品、最佳设计、小小鉴
赏家、最佳合作小组等。

别人眼中的我
教学目标: 1、借助他人的评价,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

2、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

3、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愿意改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有一件事情想请你帮忙,好吗?我们认识了这几天,你们对我有什么映像,你们能不能送给老师几句真诚赞美的话?
二、以他人为镜,提升自我认识。

1、第一面镜子:家长
在小组内交流父母写给自己的话,可以大声读,可以交换看。

了解自己在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2、第二面镜子:同学
a、阅读教材中的活动提示,组织学生讨论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

b、学生分组开展“who am I”游戏,老师参
与小组活动。

3、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三、活动拓展
1、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可以做我们的镜子。

2、鼓励学生不断以人为鉴,完善自己。

心中有阳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体验自我实现的愉悦。

2、引导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寻找能发扬自己优势,提高自我的生角色。

3、帮助学生制定计划,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完善,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亮出我自己展示“我自信吗”小卡片。

老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机会,帮助学生“亮出我自己”。

小活动:黄金广告亮出我自己
二、毛遂自荐
听“毛遂自荐”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给大家什么启示?
阅读教材,这些同学在什么情况下勇敢地亮出自己?你喜欢他们吗?
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尝试、锻炼自己?让学生完成书上的小卡片。

三、阳光计划
和自己比进步:阅读教材中的故事,思考:爱因斯坦的板凳做得并不太好,但老师为什么还夸奖他呢?说这学期你哪些方面有进步?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希望自己哪些方面有进步?
阅读教材中的个案,学习男孩的决心和勇气。

学生交流:怎样才能让计划顺利实施?
四、总结号召自信是我们快乐,自信使我们成功,希望同学们把自信的秘诀记在心里,愿你们的心中充满阳光,愿你们的生活充满快乐!
温馨的港湾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不做有嘴没脑的“小喇叭”
陆洪闸小学秦玉萍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沟通的态度与技巧的培养。

2、了解不实信息传播所造成的错误与危害。

3、培养学生负责的沟通态度,学会避免传播不实的信息,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二、教学方式:
1、游戏活动。

2、听录音故事。

3、看情景图片。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三、课前准备;
秒表一个,情景图片,实物投影仪,准备“小喇叭”故事录音。

四、教学过程:
游戏活动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你看到老师今天穿了件漂亮的新衣服;某某同学向你介绍了一本新书;某某同学告诉你他从某某哪儿听来的消息等等。

这一切都是信息,那么我们是怎么来处理这么多的信息的呢?有的信息我们记住脑子里,有
的信息我们很快会忘记,而更多的信息我们会传递给别人。

今天,我们就先来做个传递信息的游戏——传悄悄话,好吗?
2、游戏活动“传悄悄话”开始。

游戏规则:
将学生分成四组,由教师将同一句话如“东楼有扁担,西楼有板凳,你去借板凳,借来是扁担”只说一遍,说给两组的第一个同学听。

两个组的第一个同学听后回到组里,分别向第二个同学悄悄复述老师的话,第二个同学再传给第三个同学??依次
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同学,比赛哪个组速度快。

由最后一个人站起来向大家复述他所听到的内容,比赛哪一组佳话准确。

老师小结:“传悄悄话”的结果真是很可笑,请第一个同学正确的内容告诉大家吧,,同学们,大家不要笑,其实,这种现象也经常发生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有时候是因为传话的过程出了错误,有时候是因为一开始就有错误出现了。

创设情境,心理感受。

1、看情境图片,放录音故事。

谁是“小喇叭”,一天:小兰带了一本最新的科幻书到班级里向同学们炫耀,大家纷纷传阅着。

中午,小兰突然发现科幻书找不到了,于是她焦急地四处寻找,小明也帮她找,可是还是找不到,焦急的小兰随口对小明说了一句:“可能是小强拿走了。

”小明没有听清楚,回到教室,对同学们说小强偷走了小兰的书,于是班级里小强是小偷的
消息传开了。

2、请学生画画来表示如果听到了这样的传言的表情。

3、交流各自的想法。

4、继续放录音:下午,小兰被老师叫进了办公室,在那儿,她领回到中午放学时不慎掉在老师办公室里的科幻书。

5、学生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A、谁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小喇叭”
B、这个不如实的传言对小强的生活还有哪些影响呢?
C、如果你是小兰,你会怎样做?如果你是小明,在当时,你又会怎样去做?
D、小兰、小明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才正确
E、教师小结:同学们,“小喇叭”只有嘴,没有头脑,任何消息一张嘴就传出去了,你们能做“小喇叭”吗?在生活中,我们一直与他人交往,沟通信息,如果对待信息的态度是不负责任,那么就可能传播出不如实的信息,造成危害,那么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信息呢?我们通过讨论找了答案。

讨论交流,心理疏导。

1、教师叙述三幅图的内容。

A、在小组讨论时,小明没有和小兰讨论,而是在写什么,小兰立刻举手向老师“告状”,说小明不肯讨论
B、小兰悄悄告诉小强小明在背后讲小强的坏话
C、小兰兴奋地对小花说明天要去秋游了
2、学生讨论,上述三种情况得出结论:对于很多信息,我们要学会选择,学会辨别是非,查证事实,不能确定的话不要传,对人有伤害的活不要传。

3、小组交流,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或传播过不如实的信息,能不能诚实勇敢地面对自己,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

在与人沟通交流时,有时候我们会错误地指责别人,有时候是不小心说错话,而听的人没有查证事实就把话给传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我们的疏忽和不负责任往往给周围的人带来伤害,所以我们要学会辨别事实,不做有嘴无脑的“小喇叭”。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人生难免有挫折
陆洪闸顾桂兰
1、了解挫折是人们都不可避免的。

2、学会运用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能承受挫折,并在挫折中奋起。

3、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4、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不畏挫折的可贵品质。

一、故事导入
我校一名六年级女生刘冰,活泼向上,各方面能力都不错,各科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一次语文课上,李老师正在板书时,刘冰的同桌张浩不停地拉址她,刘冰忍无
可忍,对张浩说:“请你别吵,用心听课。

”李老师顺着声音用责备的眼光盯着刘冰,并说了句:“你,怎么变了?”一向自尊心很强的刘冰心里极不好受。

从此以后,刘冰一看见李老师就远远地躲开了,她怕上语文课,看见语文课本就有一股莫名的火气。

渐渐地,刘冰内心的挫折感愈严重,致使语文成绩一落千丈。

刘冰因为承受了老师误解的挫折,导致成绩下降,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可以避免挫折,事事顺利呢?引出课题,今天讨论:
[人生难免有挫折]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案
教材简析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家人的爱;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来自社会的爱。

整个单元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去感受、体验、理解家人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爱;学校老师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无私的爱;社会对少年儿童成长给予的关爱。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父母为培育自己付出了许多的辛劳,能初步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由于现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只知道受
人爱,不知道去爱别人,他们习惯于接受父母付出的爱,从不知父母所受的苦,更不思回报父母的情。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效的活动挖掘儿童对情感的体验,获得对父母内心世界的理解,让他们从小懂得自己不应当只会接受父母的爱,还应当学会爱父母,体谅父母。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爱。

2、初步懂得理解父母,与父母沟通,了解爸爸妈妈的喜怒哀乐。

2、知道用自己的行为为爸爸妈妈分忧,从小学会体谅父母,学会用自己爱的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过程
一、感受父母养家的辛劳
1、教师动情地叙述,引入话题: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你们知道,是谁撑起了它吗?
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着。

你知道你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他们一天要做多少事情?
指名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父母工作的一些情况,同桌互说。

他们这样辛劳为的是谁?
教师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二、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爸爸妈妈一方面努力工作,另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时时刻刻倾注着他们的爱。

你能说说
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1、同桌互相说说记忆最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

2、指名说,教师随机引导、评价。

3、是呀,很多同学深深理解父母的心。

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的。

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小结过渡:父母的爱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也许一些同学没能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因而和爸爸妈妈之间出现了一点小小的问题。

三、体验活动:我来当一回爸爸妈妈
出示“悄悄话信箱”,里面搜集的是学生对爸爸妈妈某些行为的困惑和不理解。

现场表演:我来当一回爸爸妈妈。

让学生来演一演“悄悄话信箱”中出现的一些情境,通过转换角色,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心。

讨论:平时,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闹些小矛盾?当时
你是怎么想的?现在,你又是怎么想的?
四、听听父母的心声,回报父母的爱
1、每位学生阅读课前自己父母写给自己的信,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看法。

2、读了父母的信,你有什么想说的?
3、爸爸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
4、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归纳。

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五、落实行动,课外延伸
下列行为现在你做得怎么样?请同学如实进行自我评价。

反馈学生自我评价
得85分以上的举手,老师进行表扬。

说说自己哪些方面得了满分,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你打算怎样去做?
回家后,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马上行动起来,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

做完后,
在“孝敬日记”中写下来。

一个月后,我们将进行“孝敬日记”的评比,并且请
家长进行考核,在班级里评出孝敬小明星。

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活动是教师教与儿童学的主要形式。

课堂教学情境化,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实践、体验、探究、感悟,已成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基本思想。

在本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也竭力试图将这一理念贯彻始终。

在课的开始,我就带领学生走进他们的家庭生活,回忆、讲述自己的父母为家庭辛劳的事,感受父母对自己倾注的深厚的爱;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把学生带入感人的日常生活回忆中;体验一下当父母的感觉这一活动,让孩子换个角度去看自己、看父母,得到不一样的感受,从而能理解、体谅父母的苦心;读读父母的信,使孩子和父母进行深入内心的交流和沟通。

教学中,老师坚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特别是课前让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在上课时,让孩子打开来读这封来自父母的信这一环节,真实地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看法,让孩子了解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加深了彼此的情感沟通,因而孩子们在说内心感受以及自己该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时,真情充分流露,说得也非常感
人。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要让儿童直接参与各种课堂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生活活动中去了解、感受、体验,让社会为他们提供接受教育的实际内容和实践阵地。

为此,我设计了课后延伸的实践活动,并且将行为落实到“你最想做的一件事”这个虽小但很集中的目标上,并让家长参与评价,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体验,真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学会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