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晏子辞千金》阅读答案(附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辞千金》阅读答案(附翻译)
:
篇一:《袁家渴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
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
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①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
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②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③,间厕④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⑤。
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
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⑥。
其旁多岩洞。
其下多白砾⑦。
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⑧。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⑨众草,纷红骇绿⑩,蓊葧香气;冲涛旋濑⑾,退贮溪谷;摇颺葳蕤⑿,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
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⒀也,出而传於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注释】
①反流:水反向流,此处指西流。
②百家濑(lài):水名。
③渚:水中小洲。
④间厕:交错夹杂。
⑤峻:急流;沸:沸腾。
⑥蔚然:草木茂盛貌。
⑦白砾:白色碎石。
⑧轇轕(jiāo gé):交错纠缠貌。
⑨掩苒:
弱草倾倒。
苒:轻柔。
⑩纷红骇绿:花纷乱而惊骇,叶惊骇而纷乱。
⑾冲:冲激。
旋:回旋。
濑:流在岩石上的溪水。
⑿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⒀专:独自享用。
【译文】
从冉溪向西南走水路十里远,山水风景较好的有五处,风景最好的是钴鉧潭。
从溪口向西走陆路,风景较好的有八、九处,风景最好的是西山。
从朝阳岩向东南走水路到芜江,风景较好的有三处,风景最好的是袁家渴。
它们都是永州幽静美丽奇异的地方。
楚、越两地之间的方言,水的西流叫做“渴”,(读“褐”音)。
渴的上游与南馆的高山会合,下游与百家濑汇合。
其中岛屿、小溪、清潭、小洲,交错夹杂,蜿蜒曲折。
水流平静的地方深黑色,急流的地方像沸腾一样冒着白沫。
船好像就走到了尽头,忽然河水又看不到尽头了。
有座小山从水中露出来。
山上都是好看的石头,上面绿草丛生,冬夏都浓密茂盛。
山旁有许多岩洞。
山下有许多白色的碎石。
山上的树木多是枫树、柟树、石楠、楩树、槠树、樟树、柚树,小草则多是兰草、芷草,又有许多奇异的花卉,类似合欢树但是长出许多茎蔓,缠绕着水中石头。
每当有风从四面山上吹下来,摇动大树,倾倒小草,红花绿叶纷乱摇摆,香气浓郁,山水冲激而下,在岩石上回旋着,水流在溪谷停留满贮,水波荡漾,倒映着四面风貌的植被倩影,各种美景随季节而变化。
风景大都是这样的,我没办法都描述出来。
永州不曾来这里游玩,我来到了这里,不敢独自享受。
回来写出文章告诉世人。
这里土地的主人姓袁,所以我叫它“袁家渴”。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音若衣褐之褐
(2)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3)冬夏常蔚然
(4)类合欢而蔓生
(5)余无以穷其状
(6)余得之不敢专也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⑨众草,纷红骇绿⑩,蓊葧香气;冲涛旋濑⑾,退贮溪谷;摇颺葳蕤⑿,与时推移。
3.上题语句,苏轼称造语“入妙”,更妙的是“以一风统众景”。
请作鉴赏。
4.联系柳宗元的身世,请深入品味“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⒀也,出而传於世”所蕴含寄托的寓意。
【参考答案】
1.(1)麻质粗布衣服(2)到尽头(3)茂盛的样子(4)像(5)描写尽(6)独自享用
2. 每当有风从四面山上吹下来,摇动大树,倾倒小草,红花绿叶纷乱摇摆,香气浓郁,山水冲激而下,在岩石上回旋着,水流在溪谷停留满贮,水波荡漾,倒映着四面风貌的植被倩影,各种美景随季节而变化。
3.以“以一风统众景”,结构顺畅,静物动写,风采纷呈:树动、花摇、草掩,濑旋中见丰茂山色;能听到清音远韵,能嗅到浓郁香味??字里行间传达着作者赏景时的欣喜之情。
4.首先是袁家渴之景美,不为外人知道,连“永之人”也“未尝游焉”,所以要让大家知道,不敢独自享用。
其次,寄情于景,以美景自比,既为未被人知的人才呼吁,有寄托自己有才识而壮志难酬的伤痛之情篇二:《阅江楼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
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
题。
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留传至今的有元
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逮我皇帝定鼎于兹逮:等到
B.声教所暨,罔间朔南间:间隔
C.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极:尽头
D.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宵旰:勤于政务
1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明太祖朱元璋登阅江楼可能看到的景象的一组是( )
①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②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③风日清美,法驾幸临
④城池之高深,关阢之严固
⑤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
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金陵为帝王之州,只有真正一统天下的皇帝才能配得上这里的王气。
B.作者认为,修建阅江楼不只是用来欣赏长江美景的,更重要的是让皇帝在这里兴发治国感想的。
C.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的例子,讽谏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
D.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所以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4分)
译文:
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3分)
译文:
(3)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1.答案:B。
间:区分。
12.答案:D。
②千载之秘不属于景象;③法驾幸临是指朱元璋自己。
13.答案:D。
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指的是明朝。
14.(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翻译: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
(知识点:以、诏建楼于巅倒装句式、同游观、锡嘉名。
)
(2)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翻译:四方遥远的边陲(的人民),更想到要设法来安抚它们。
(知识点:陲、四陲之远定语后置句式、有以、柔之。
)
(3)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翻译: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
(知识点:判断句式、拔诸、衽席。
)
文言文翻译: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
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
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于此,才足以与
之相当。
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
即使一次巡游、一次娱乐,也想到怎样被天下后世效法。
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
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
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
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
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
每当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着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想。
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
广阔的中华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样来保全它。
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外国船只连续前来朝见,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奉献,必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外所达到的啊。
四方僻远的边陲,更想到要设法有所安抚它们。
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脚趾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
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
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
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
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
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淫荡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藏匿着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
但转瞬之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来解释它啊。
虽然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经七千余里才向东入海,白波
汹涌、碧浪翻腾,六朝之时,往往将它倚为天然险阻。
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
然而,这到底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此楼观看此江的,应当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它的广阔,简直与大禹凿山疏水拯救万民的功绩同样地无边无际。
忠君报国的心情,难道还有不油然而生的吗?我没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写这篇记文,于是准备将心中替皇上考虑到的昼夜辛劳操持国事最急切之处,铭刻于碑石。
至于其它留连光景的言辞,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亵渎。
篇三:《李白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十岁通五经。
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遂荐于玄宗。
召见金銮殿,论时事。
因奏颂一篇。
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
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
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
白时卧庐
山,辟为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璘败,累系浔阳狱。
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
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通五经通:通晓
B.白益傲放益:更加
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辟:开辟
D.璘败,累系浔阳狱累系:捆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命之衡因上疏陈事
B.以所业投贺知章何面目以归汉
C.遂荐于玄宗而君幸于赵王
D.白长笑而去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
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
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
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8、把下例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3分)
译:▲▲
(2)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3分)
译:▲▲▲
(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4分)
译:▲▲▲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5.C
6.A
7.D
8.①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摘1分,以1分,句意通顺1分)
②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奇1分,其1分,句意通顺1分)
③我的孩子,很久没有看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像个姑娘一样呢?(若1分,竟日1分,类1分,句意通顺1分)附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
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
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
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
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
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
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
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
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
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
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
后来他恳求回乡。
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
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
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
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
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
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
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
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
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