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某建筑火灾后结构损伤检测与鉴定评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凿除损伤层后高径比符合规范要求的 9个芯样进行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显示,芯样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为 34.1~ 55.5MPa,达到设计强度等级 C25。
(2)钢筋残余力学性能检测。一、二层灼伤严重区域存在 较多混凝土柱、梁角部和侧面主筋、箍筋裸露现象及板底钢 筋裸露现象。为了解灼伤严重区域裸露钢筋的残余力学性 能,现从钢筋裸露相对严重的柱、梁、板截取 6根 22钢筋和 2 根 18钢筋及 3组 8.0钢筋进行力学性能检验,结果显示,灼 伤严重区域裸露钢筋残余力学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对 HRB335 及 HPB235的相关规定。
关键词 建筑火灾;结构损伤;火作用调查;结构检测;鉴定评级
0引 言
建筑使用期间发生火灾事故时,使用有效的方法对火灾 后的结构展开调查和检测,对受火灾影响的结构构件进行鉴 定评级和建筑快速恢复使用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1工程概况
某建筑为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采用柱下 独立基础,底层层高 5.4m,二至五层层高均为 4.5m,出屋面 楼梯间层高为 3.0m,建筑面积约 7495m2,于 2007年建成,主 要用于服饰生产和办公。根据火灾事故认定书显示,因一层 车间北部电缆桥架内电气线路短路,击穿桥架底部,喷溅的 高温熔珠掉落在下方的可燃物上引发火灾,造成一层生产车 间严重过火,二层办公区局部轻微过火,过火总面积约 1900m2。
二层:两端开间及电梯间构件表面熏黑,粉刷层尚未脱 落;两端卫生间塑料吊顶变形,表面熏黑尚未起火燃烧。 (2-15)轴开间外墙窗户玻璃普遍爆裂、脱落,铝质窗框普遍变 形,部分已拆除,部分铝质窗框有滴状物形成;车间东侧钢支 架变形扭曲,堆积的纸盒、鞋模等物品烧损;西侧损伤程度较
东侧轻微,车间设备钢构件未见明显变形、(9-10)轴开间内塑 料筐受火变形尚未起火燃烧、悬挂的风扇未见明显变形。车 间东侧柱、梁、板及墙面粉刷普遍脱落,部分柱、梁角部及板 底混凝土脱落、露筋,裸露的混凝土呈浅灰色~浅黄色,锤击 声音由较响亮~发闷;车间西侧柱、梁、板及墙面粉刷普遍熏 黑,仅局部粉刷层脱落。综上所述,二层车间东侧(2-8)轴开间 内中部温度基本高于 800℃,角部温度略低,西侧的(9-15)轴 开间内温度普遍低于 300℃(由东往西逐渐降低),两端楼梯间 及(8-9)轴货梯间温度低于 300℃。
三至五层:仅部分外立面瓷砖和铝合金推拉窗损坏或熏 黑,结构构件未见损伤,室内温度普遍低于 200℃。
3结构检测
火灾后首先应进行建筑结构布置核查。此外,还须对施 工质量、火灾后残余状态的材料力学性能(混凝土剩余承载 力和损伤深度、钢筋损伤状况等)等进行检测。 3.1建筑结构布置核查
经现场调查发现,三层车间室内隔断布置现状与原建筑 设计图纸不符,二、三层混凝土楼板洞口布置与原结构设计 图纸不符。 3.2施工质量抽检
4鉴定评级
4.1初步鉴定评级 鉴定该项目时,根据 CECS252-2009《建筑结构火灾后
鉴定标准》 对受火灾影响构件进行全面的初步鉴定评级,该 鉴定项目主要通过构件外观和状态进行评级,如油烟和烟 灰、混凝土颜色改变情况、混凝土裂缝、锤击反应等。
需要注意,有时构件表面现象呈现伪状态,须清除表面 烟尘颗粒后再进行初步鉴定评级。为快速得出鉴定报告,针 对初步鉴定为Ⅱa级(较轻损伤)和Ⅳ级(严重损伤)的构件无 需进行鉴定,对初步鉴定为Ⅱb级、Ⅲ级的重点构件展开详细 鉴定评级,以便尽快进入到加固修复工作当中。 4.2详细鉴定评级
■标准与检测
Hale Waihona Puke 2020年试析某建筑火灾后结构损伤检测与鉴定评级
林凌缘 1,王一辰 2 (1.福建省建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2.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摘 要 以某建筑火灾事件为例,探讨了火灾后该建筑可靠性鉴定评级的全过程,对可靠性鉴定评级过程中火作 用调查、结构检测、鉴定评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供类似工程参考。
现场抽取部分框架柱、梁构件进行截面尺寸复核,截面 尺寸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现场抽取部分未直接过火的二至五层框架柱、二至六层 梁进行混凝土回弹检测,结果显示,二至五层柱混凝土强度 推定值为 28.2~42.3MPa,二至六层梁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 27.3~43.7MPa,均达到原设计强度要求。
现场对部分框架柱、梁、板构件的钢筋配置情况进行扫 描检测,结果显示,部分二层框架柱箍筋加密区间距为 150mm,与原设计加密区间距 100mm不符。 3.3残余状态材料力学性能检测
(1)混凝土剩余承载力和损伤深度。通过对混凝土芯样 外观进行检查,结果显示,一层灼伤区内柱侧面烧损深度为
第 3期(总第 227期)
标准与检测■
22~45mm,二层灼伤区内柱侧面烧损深度为 12~35mm,边柱 烧损深度略低于中柱;二层灼伤区内梁侧面烧损深度为 32~ 52mm,三层灼伤区内梁侧烧损深度为 21~36mm,单面过火 梁烧损深度与三面过火梁损伤深度无明显差异。
火灾后结构构件的详细鉴定评级是根据结构上的作用 及实测的结构参数进行定量的剩余承载力计算分析,进而进 行可靠性评级。综合上述对建筑结构布置核查、结构构件施 工质量、火灾后残余状态的材料力学性能(混凝土剩余强度 和截面损伤深度、钢筋力学性能等)等进行检测结果,结合原 设计图,建立该建筑物现状结构模型,对其结构构件承载力 进行计算分析。 4.3结构构件承载能力复核、分析
2火作用调查
一层:两端开间及电梯间受(2)轴、(15)轴隔墙及外墙阻隔 未直接过火,开间内构件表面熏黑,粉刷层尚未脱落。(2-15) 轴开间外墙窗户均烧损,残留的铝质窗框普遍有滴状物形 成,沿车间纵向设置的车床钢支架及上部电缆桥架普遍扭曲 变形,铝质构件烧损有滴状物形成;西侧悬挂于板底的风扇 钢质扇叶扭曲变形,梁侧铝质电缆有滴状物形成;柱、梁角部 和侧面混凝土普遍开裂、脱落,局部角部纵筋、侧面纵筋和箍 筋裸露,锤击声音发闷,板底混凝土普遍脱落,部分板筋裸 露,其中(6-12)轴开间内局部混凝土熔化酥脆、锤击声音发 哑,其余裸露的混凝土普遍呈浅黄色,锤击声音发闷。综上所 述,该层车间内温度普遍高于 800℃,(6-12)轴开间内局部温 度达到 1200℃左右,两端楼梯间及(8-9)轴货梯间温度低于 300℃。
(2)钢筋残余力学性能检测。一、二层灼伤严重区域存在 较多混凝土柱、梁角部和侧面主筋、箍筋裸露现象及板底钢 筋裸露现象。为了解灼伤严重区域裸露钢筋的残余力学性 能,现从钢筋裸露相对严重的柱、梁、板截取 6根 22钢筋和 2 根 18钢筋及 3组 8.0钢筋进行力学性能检验,结果显示,灼 伤严重区域裸露钢筋残余力学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对 HRB335 及 HPB235的相关规定。
关键词 建筑火灾;结构损伤;火作用调查;结构检测;鉴定评级
0引 言
建筑使用期间发生火灾事故时,使用有效的方法对火灾 后的结构展开调查和检测,对受火灾影响的结构构件进行鉴 定评级和建筑快速恢复使用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1工程概况
某建筑为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采用柱下 独立基础,底层层高 5.4m,二至五层层高均为 4.5m,出屋面 楼梯间层高为 3.0m,建筑面积约 7495m2,于 2007年建成,主 要用于服饰生产和办公。根据火灾事故认定书显示,因一层 车间北部电缆桥架内电气线路短路,击穿桥架底部,喷溅的 高温熔珠掉落在下方的可燃物上引发火灾,造成一层生产车 间严重过火,二层办公区局部轻微过火,过火总面积约 1900m2。
二层:两端开间及电梯间构件表面熏黑,粉刷层尚未脱 落;两端卫生间塑料吊顶变形,表面熏黑尚未起火燃烧。 (2-15)轴开间外墙窗户玻璃普遍爆裂、脱落,铝质窗框普遍变 形,部分已拆除,部分铝质窗框有滴状物形成;车间东侧钢支 架变形扭曲,堆积的纸盒、鞋模等物品烧损;西侧损伤程度较
东侧轻微,车间设备钢构件未见明显变形、(9-10)轴开间内塑 料筐受火变形尚未起火燃烧、悬挂的风扇未见明显变形。车 间东侧柱、梁、板及墙面粉刷普遍脱落,部分柱、梁角部及板 底混凝土脱落、露筋,裸露的混凝土呈浅灰色~浅黄色,锤击 声音由较响亮~发闷;车间西侧柱、梁、板及墙面粉刷普遍熏 黑,仅局部粉刷层脱落。综上所述,二层车间东侧(2-8)轴开间 内中部温度基本高于 800℃,角部温度略低,西侧的(9-15)轴 开间内温度普遍低于 300℃(由东往西逐渐降低),两端楼梯间 及(8-9)轴货梯间温度低于 300℃。
三至五层:仅部分外立面瓷砖和铝合金推拉窗损坏或熏 黑,结构构件未见损伤,室内温度普遍低于 200℃。
3结构检测
火灾后首先应进行建筑结构布置核查。此外,还须对施 工质量、火灾后残余状态的材料力学性能(混凝土剩余承载 力和损伤深度、钢筋损伤状况等)等进行检测。 3.1建筑结构布置核查
经现场调查发现,三层车间室内隔断布置现状与原建筑 设计图纸不符,二、三层混凝土楼板洞口布置与原结构设计 图纸不符。 3.2施工质量抽检
4鉴定评级
4.1初步鉴定评级 鉴定该项目时,根据 CECS252-2009《建筑结构火灾后
鉴定标准》 对受火灾影响构件进行全面的初步鉴定评级,该 鉴定项目主要通过构件外观和状态进行评级,如油烟和烟 灰、混凝土颜色改变情况、混凝土裂缝、锤击反应等。
需要注意,有时构件表面现象呈现伪状态,须清除表面 烟尘颗粒后再进行初步鉴定评级。为快速得出鉴定报告,针 对初步鉴定为Ⅱa级(较轻损伤)和Ⅳ级(严重损伤)的构件无 需进行鉴定,对初步鉴定为Ⅱb级、Ⅲ级的重点构件展开详细 鉴定评级,以便尽快进入到加固修复工作当中。 4.2详细鉴定评级
■标准与检测
Hale Waihona Puke 2020年试析某建筑火灾后结构损伤检测与鉴定评级
林凌缘 1,王一辰 2 (1.福建省建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2.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摘 要 以某建筑火灾事件为例,探讨了火灾后该建筑可靠性鉴定评级的全过程,对可靠性鉴定评级过程中火作 用调查、结构检测、鉴定评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供类似工程参考。
现场抽取部分框架柱、梁构件进行截面尺寸复核,截面 尺寸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现场抽取部分未直接过火的二至五层框架柱、二至六层 梁进行混凝土回弹检测,结果显示,二至五层柱混凝土强度 推定值为 28.2~42.3MPa,二至六层梁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 27.3~43.7MPa,均达到原设计强度要求。
现场对部分框架柱、梁、板构件的钢筋配置情况进行扫 描检测,结果显示,部分二层框架柱箍筋加密区间距为 150mm,与原设计加密区间距 100mm不符。 3.3残余状态材料力学性能检测
(1)混凝土剩余承载力和损伤深度。通过对混凝土芯样 外观进行检查,结果显示,一层灼伤区内柱侧面烧损深度为
第 3期(总第 227期)
标准与检测■
22~45mm,二层灼伤区内柱侧面烧损深度为 12~35mm,边柱 烧损深度略低于中柱;二层灼伤区内梁侧面烧损深度为 32~ 52mm,三层灼伤区内梁侧烧损深度为 21~36mm,单面过火 梁烧损深度与三面过火梁损伤深度无明显差异。
火灾后结构构件的详细鉴定评级是根据结构上的作用 及实测的结构参数进行定量的剩余承载力计算分析,进而进 行可靠性评级。综合上述对建筑结构布置核查、结构构件施 工质量、火灾后残余状态的材料力学性能(混凝土剩余强度 和截面损伤深度、钢筋力学性能等)等进行检测结果,结合原 设计图,建立该建筑物现状结构模型,对其结构构件承载力 进行计算分析。 4.3结构构件承载能力复核、分析
2火作用调查
一层:两端开间及电梯间受(2)轴、(15)轴隔墙及外墙阻隔 未直接过火,开间内构件表面熏黑,粉刷层尚未脱落。(2-15) 轴开间外墙窗户均烧损,残留的铝质窗框普遍有滴状物形 成,沿车间纵向设置的车床钢支架及上部电缆桥架普遍扭曲 变形,铝质构件烧损有滴状物形成;西侧悬挂于板底的风扇 钢质扇叶扭曲变形,梁侧铝质电缆有滴状物形成;柱、梁角部 和侧面混凝土普遍开裂、脱落,局部角部纵筋、侧面纵筋和箍 筋裸露,锤击声音发闷,板底混凝土普遍脱落,部分板筋裸 露,其中(6-12)轴开间内局部混凝土熔化酥脆、锤击声音发 哑,其余裸露的混凝土普遍呈浅黄色,锤击声音发闷。综上所 述,该层车间内温度普遍高于 800℃,(6-12)轴开间内局部温 度达到 1200℃左右,两端楼梯间及(8-9)轴货梯间温度低于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