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噱头的“五毒书”《描金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本噱头的“五毒书”《描金凤》
记得小时候苏州著名糕团店黄天源的猪油糕,正在吃得香时,长辈给我讲起了一个故事,说明朝时苏州有个靠笃笤为生的江湖术士钱志节,人称钱笃笤,有一次他到观前来,在东脚门口的黄天源买了块猪油糕吃,这糕是糯米做的,手指捏了糕后还留了点残糕,比较粘。
正好东脚门那儿墙上帖了一张求雨皇榜,他也去轧闹猛看皇榜。
太阳晒得贴皇榜的浆糊硬了,导致皇榜下面一只角卷了起来,为要看清楚皇榜,他就伸出手去去拉开那只角,不料皇榜因这糕的原因粘在了钱笃笤的手上,他手一宿,结果将整张皇榜揭了下来,这就有了“钱笃笤求雨”这只家喻户晓的故事,从此黄天源也就名扬四方了。
后来那位1958年以唱《蝶恋花·答李淑一》红遍大江南北的余红仙评弹艺人,改唱《描金凤》,才知道“钱笃笤求雨”是这本弹词中的一段关子书。
当然,说部书的艺人很多,许多成为了大家、响档。
在业内,说这部书是“五毒书”。
什么叫五毒呢?据研究苏州评弹的学者周良先生的说法是“难说、难唱、难学方言、难起角色和难用噱头”。
因为这部书里的故事情节,涉及的面较广,从苏州到河南再到北京皇宫里,从叫花子住的窠里到当铺、监牢小姐、闺房、相府门房,人物众多,皇帝、王爷、宰相、将军、巡抚、知府、县官、当差、地保、门斗、丫头、总管、恶仆、强盗、乞丐、淫僧、书生、媒婆、夫人、小家闺女、绿林侠女、江湖术士、栈房伙计、禁班伙计、邻居和路人……简直是一幅社会的芸芸众生相。
而说书先生说起书来,要分别起角色,说不同的语言。
比如“换监救兄”这段书中,仅苏州阿大和江北阿二两个牢子,就要说两种方言,方言还不算,还要说出他们的人生轨迹,比如江北阿二明明是江北人,但在苏州生活了,最恨人家说他不是苏州人,而明明要说苏州话,却有深厚的家乡口音,是苏夹江。
另两个牢子歪嘴阿三、吐血四官也是各有性格,不能含糊带过。
而汪宣是安徽在苏州做当铺老板的,也要说苏州话,就是苏夹徽口音,什么东西叫作“啥个摩西”,很是发噱。
当然,起角色时不是仅靠方
言,还要配合手面、形体、身段、面风、眼神等元素的运用,唱腔的高亢、委婉、悲伤、激越等,还有上下手的三弦、琵琶的弹奏,通过这些弹词综合技能来塑造人物,要让听这部书的人感觉里面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有其性格,这书才算说成功。
《描金凤》这部弹词,到底是改编自小说,还是弹词艺人直接创作了这部书,书的来源不太清楚,一般认为起源在清代好像是嘉庆、道光年间,因此书里有些苏州的风俗,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古的信息。
比如叫官府的仪仗队叫导(道)子,旱灾期间苏州人家门首上插杨柳条,有的还挂上黑色布旗;小户人家姑娘玉翠姑娘请落难公子徐惠兰吃夜饭,自己不上桌,让徐一个人吃,说明当时男女不同桌吃饭,这些细节表明苏州说书虽然情节纯属创作,无史料可寻,但在一些细节上,却十分认真,和当今一些影视作品中的服饰、兵器、行为、仪式等随心所欲地瞎搞相比,苏州评弹艺人的创作态度无疑认真得多。
《描金凤》这部书,情节完全是杜撰的,里面还有一些神怪的情节,巧合也太多,可以说是一部传奇性的喜剧书,甚至有些情节还有点荒诞。
不过,一些细节,却不能说是毫无出处。
比如就说“玄都求雨”一节,说是苏州干旱,皇帝下旨找民间求雨能人,结果钱笃笤阴差阳错揭下了皇榜,只好在官府为推卸责任、挟持下登坛求雨。
玄妙观搭坛求雨,其实历史上有过好多次。
笔者正好整理玄妙观历史上高道史料发现从元代至清代,都有求下雨来的记载,一直到民国时期,玄妙观道士还举行过求雨仪式。
可见“玄都求雨”,还是取材于历史真实,不过调侃性质地换了一个江湖术士而已。
说书人也在丰富、完善书中的一些情节,比如求雨的坛,先是说搭在三清殿后面,地方就是民国二年时三清殿后面弥罗宝阁失火烧掉了成为空场,故可搭坛。
后来又说巡抚关照搭架子烧死钱笃笤,那时坛又转到三清殿前面的露坛了,表明这部书在演出过程中,艺人们不断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地修改,因改的人不同,个别情节就有前后不照应之处了。
这部书,是部百搭书,为什么这样说呢?书里有才子佳人的老套故事,有劫法场的绿林英豪故事,有冤案平反故事,有知恩报恩故事,有歌颂清官帮事,有边关御敌故事,线索有条,总有故事能引起人的兴趣,就像一盆什锦菜。
故事开头,是一个比较低层的苏州市民钱志节,只有一女,平时靠笃笤为生。
所谓笃笤,是从周易蓍草占卦化来,用两块状如饺子的木头,一面为阴一面为阳,求卦人通神一番后丢地上,连丢三次,看几阴几阳来卜算凶吉顺逆,其实这根本不能和周易的博大精深相比,只是一种没有什么根据的江湖术,全凭笃笤先生鉴貌辨色,说得像煞有介事,弄几个钱过日子。
顺便说一句,现在写法叫笃笤,其实这个笃字,只作形容词解释,如笃定、笃学、病笃。
术士替人算命时要笃两块笤,因此笃笤的笃,应该是个动词。
吴语中有个动词叫厾,比如“厾脱物事”即丢掉东西,厾就是丢字,画国画有厾笔,也作动词。
所以应该是“钱厾笤求雨”,不过现在已经约定俗成了,也无需再改了。
这钱笃笤住盘门外吴门桥堍,下雪天想吃酒,被告一典当老板汪宣请去吃酒,汪宣看中钱的女儿美貌,想做女婿。
钱其实看中的是家道破落的官宦子弟读书人徐惠兰,为了混口好酒好菜,以酒桌上暖锅为媒,答应了下来,为今后赖婚作伏笔。
后来七搞八搞,下盘、接亲、媒婆代嫁、告发公堂,弄得汪宣美娇娥未娶成,还陪了大注银两,后来成了叫化子。
徐惠兰早已和玉翠两情相悦,私订终身,反而是以一只描金凤相赠。
到底是低层小家碧玉,对婚姻大事敢爱敢做主,这就是很好听的“玉翠赠凤”一回书。
徐惠兰回去后,就是河南有个姑丈姓马因军功封为王爷,但无子息,要他去过继,结果姑父才见一面,他去边关打仗了,留他在王府,但还没有办过继手续。
这时,恶仆、狡婢勾搭成奸,用借刀杀人计将徐惠兰陷害进大牢。
这边钱笃笤误揭皇榜,自吹自己是仙人,登台求雨又求来三尺大
雨,被送进京。
在朝廷上,牛皮烘烘一套江湖诀哄得万历皇帝十分相信,封为护国军师,推荐汪宣当了河南通判。
然后是有过去救过的恩人金继春入监代死,老家人将军仆人陈荣赴河南救主,结果两座山上的众英雄下山劫法场,将金继春救出,又去边关助马王爷。
然后是徐惠兰大比之年成为状元……
《描金凤》有前传、后传,八十回书,故事头绪极为纷繁,让人眼花缭乱,也难为艺人娓娓道来,头绪理得一丝不乱,引人入胜。
乍看这是一部情节杂乱热闹并且巧合太多甚至有点荒诞的书,但之所以听众喜欢听,是这也是一部开心书,书里到处是噱头,连说这部书的响档艺人张如君先生也说过,这书是“肉里噱”,其妻、说《描金凤》的下手刘韵若也说,噱头不是(情节)外头硬装的。
苏州人听书,无论如何慷慨激昂、悲欢离合,都要时不时穿插噱头,要听书过程中引起笑声。
这是一个文学概论的问题,就是市民文学不能少了让人开心的元素。
这部书歌颂的是低层市民,说大话,骗点小利益也无妨,但在大义上不糊涂,这就行了。
甚至钱志节和寡妇许媒婆既不结婚但有走婚式关系,这也是现实中一种老年人的相处之道,在过去的苏州居然一直不受人谴责、反而被听客接受,这也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观念在相当一部分市民中已经成为普遍的价值观。
钱志节在金殿上满口胡言,将皇帝玩弄于掌股之上的小聪明,和成为护国军师,一方面显示出市民自以为是的低级趣味,也显示出皇权在苏州市民中其实已茫然无存,有的只是对自己的佩服,隐隐然透露出市民阶层对政权的渴望。
(丁三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