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中小学通用)-2_真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中小学通用)-2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______。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______。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3.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______。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4.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______。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5. 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______。
A.唯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6. 《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______。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7.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______。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辅助作用 D.基础作用
8. 一次测验后,教师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常有进位数加错、看错数字等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补救与指导,这种测验属于______。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9.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于______年编写的。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10. 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某学生把第一个肯定样例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概念的属性,每次均选择只有一个属性不同的肯定样例与第一个肯定样例相比较,他采用的是下列哪种策略?______A.同时性扫描策略 B.继时性扫描策略 C.保守性聚焦策略 D.博弈性聚焦策略
11.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______。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
杜威
12.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______。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13. 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是凭臆测加以歪曲,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遵循的这一原则是______。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4. 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______。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15. 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是______。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16.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一说法属于______。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主体论
17.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______。
A.练习法 B.参观法 C.实习作业法 D.实验法
18.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基础教育权属于______。
A.中央 B.地方 C.学校 D.家庭
19.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______。
A.科技进步 B.生产发展水平 C.政治需要 D.产业革命
20. 在观摩教学行为时,一般分为以下环节:创设情境,联系旧知识,引出新主题;实验探索,意义建构;______和效果评价。
A.应用与迁移 B.应用与分析 C.分析与迁移 D.应用与反思
二、多项选择题
1. 以下属于正式团体的是______。
A.班级 B.小组 C.少先队 D.小集团
2. 下列属于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是______。
A.认知者本身的特点 B.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 C.知觉的情境 D.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
3. 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______。
A.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4. 依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是______。
A.具体性B.不可逆性C.自我中心主D.守恒性
5. 以下属于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有______。
A.高效性 B.循序渐进性 C.实践性强 D.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三、判断题
1.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与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是互相排斥对立的。
A. 正确
B. 错误
2. 教师的素质在于他的个人能力。
A. 正确
B. 错误
3. 教师通过实物总结出规律是发现法。
A. 正确
B. 错误
4. 学生违纪可以记过,情节非常严重可以开除。
A. 正确
B. 错误
5. 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是德育的客体。
A. 正确
B. 错误
6. 目标管理模式最早是由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
A. 正确
B. 错误
7. 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A. 正确
B. 错误
8. 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A. 正确
B. 错误
9.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A. 正确
B. 错误
10. 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A. 正确
B. 错误
四、简答题
1.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 科技发展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案例分析题
1. 北宋杰出的文学家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请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来分析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