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英孝老爱亲事迹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桂英孝老爱亲事迹有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李桂英孝老爱亲事迹有感
“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爱的责任,它如涓涓细流,润泽他人、温暖世界。
然而,孝老敬亲之事,知易行难。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即老父母病重卧床时间太久,再孝顺再好的子女,在侍奉上也难免有不周之处,甚至还有厌烦和抱怨的时侯。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女人从十七岁开始,精心伺候长期瘫痪的一个大伯子、一个小叔子,还有一个患病的公公。
而且三十三年如一日,不辞辛劳,不离不弃。
宁夏青铜峡镇同进村村民李桂英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三十三年来,她悉心照顾患病的公公、大伯和小叔子……刚结婚时,因为有婆婆在,
李桂英还只是照顾大伯子和小叔子的吃喝起居。
婆婆去世后,给大伯子和小叔子翻身擦洗、端屎端尿的活都只能由李桂英来做,可她顾不得羞涩和禁忌,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他们。
对此李桂林英没有怨言,别人认为她命苦,但她从来不这么认为。
在别人看来整天照顾两个瘫子又又累,但她这样安慰自己,“心里干净了,什么也就不脏了。
”奉献是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更是纯洁高尚的精神追求。
李桂英虽然是一个平凡的妇女,她自从进了婆家的门,就真正把每个家庭成员当作自己的亲人,面对困难,她不逃避不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把家里的担子毅然挑起,除了爱心之外,更有责任和坚守。
她用自己长期无悔的坚持、无私的奉献,让亲人感到温暖和幸福。
在李桂英的影响下,这种孝老敬亲的美德得到了传承。
2013年,她家搬迁到同进村,小叔子和公公依然是她照顾,大伯子因身体原因留在同心老家,由她
的几个女儿照顾。
也就是说,在李桂英的影响下,女儿承担起了对大伯的赡养责任。
她还有个心愿,希望将来能有两个孙子,到时可以过继一个孙子给小叔子,等自己和丈夫老了,照顾不动小叔子的时候,好有人继续照顾他。
我们欣喜地看到,孝老敬亲的种子在李桂英家生根发芽,代代传承。
李桂英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她平凡成就了伟大,成就了高尚。
李桂英的凡人善举,令人感动让人钦佩,作为一个无私而高尚的奉献者,她向世人展示的是自己的精神境界美、人格魅力美。
她的孝德行为为全社会树立起了道德标杆。
道德的力量是有效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李桂英的善举让许多人汗颜,看着她这样对长年瘫痪的叔伯和生病的公公,许多人也许会汗颜,他们会扪心自问,我是怎样对待我的父母、公婆以及我的亲人?当身边有不孝敬老人的人出现时,人们总不免拿李桂英作比较。
从这个意义上说,身边好人
是一面镜子。
她让别人在镜鉴中找到差距,甚至映照出自己道德的缺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正是我们崇尚孝德的积极意义之所在。
当前,全社会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的就是李桂英这样的好榜样。
我们大力宣传她的凡人善举,让她的名字登上中国好人榜,就是愿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像种子一样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我们关注李桂英这样的身边好人,不仅应当给她荣誉,更应该给她和家人实实在在的关爱,让好人得到好报。
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们真正体会到孝德之美,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闵生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