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版七上语文秋颂(练习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晚风带着清澈( )的凉意,随着暮( )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 )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2)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 )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解析:正确识记字音。
注意和“zh é(辙)”“m ò(蓦)”“ni è(镊)”“du ō(掇)”区别。
答案:(1)ch è m ù sh è (2)zhu ì
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
⎪⎨⎧墓___( )幕___( )慕___( ) ⎪⎩⎪⎨⎧辍___( )掇___( )
啜___( ) 解析:注意辨析字的结构。
答案:慕m ù(羡慕)
幕m ù(闭幕)
墓m ù(坟墓)
啜chu ò(啜泣)
掇du ō(拾掇)
辍chu ò(笔耕不辍)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字,并改正过来。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儿修饰,是最纯净的风。
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圆林,对潇潇落叶不必有所眷顾。
( )
解析:熟读课文,巩固记忆。
种植树木、蔬菜、瓜果的地方叫“园”。
“萧萧”是落叶的声音,拟声词。
“潇潇”跟水有关。
答案:圆—园 潇潇—萧萧
4.仿照下面语句,写合适的句子。
例句: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
解析:仿句时,注意运用排比,写出一定的人生内涵。
答案:(略)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最耐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至“可望而不可即的,秋”,完成5~9题。
5.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闲云)对俗世悲欢扰攘,全然无动于衷。
(2)(秋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
6.选段抓住____、____、____这几种景物,精心描绘,赞颂了闲逸的秋。
7.第五段写“闲云野鹤”其含义是什么?这样写与“秋颂”有什么联系?
8.倒数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你对“秋”的“内在美”有怎样的认知和感悟?
9.下列对这篇散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优美,笔法自然,看似信笔所至,实则前后有内在联系,如文末一段,就是上文逐段的总结。
B.“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表达出作者对“洒脱”和“不加修饰”的人生态度的向往。
C.从全文看,作者紧扣秋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赞颂“秋之美”,写出了作者对“秋”的认知和感悟,既表现出积极、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流露出“可望而不可即”的不可知、无可奈何的低沉情绪。
D.作者在对秋的描绘中,巧妙地移情于景,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格化、个性化的“秋”,即秋被赋予了某些人的性情、品格和精神。
答案:
5.解析:根据上下文以及本句的意思解释词语的含义。
第(1)句是突出闲云的自在、超凡,第(2)句是突出秋风的潇洒,由此理解“扰攘”“眷顾”的含义。
参考答案:(1)骚乱,纷乱。
(2)关心照顾。
6.解析:分析前三个段落的开头即可得出答案。
这些段落的开头句都是该段落的中心内容。
答案:秋云秋风秋水
7.解析:根据这一段的文意“歌颂秋色”考虑。
参考答案:写“闲云”突出“闲”,写“野鹤”突出“逸”;“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所以写“闲云野鹤”正是歌颂秋色。
8.解析:对全文充分理解,由颂秋到颂人。
抓倒数第二段的中心,将“秋之美”与“具有秋之美的人”联系起来,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倒数第二段将“秋之美”与“具有秋之美的人”联系起来,丰富了“秋颂”内涵,赋予“秋”以人的性情、品格、精神,使主题深化。
为人处事要明澈、洒脱、豁达。
9.解析:C项“也流露出‘可望而不可即’的不可知、无可奈何的低沉情绪”不当,因为作者向往的人生态度是洒脱和不加修饰的,这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和精神。
答案: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枯枝与鲜花
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
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
枯树,把它的身躯供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
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它们原本就是浑然一体的。
④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⑤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⑥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
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⑦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0.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坠.落()(2)摇曳.()(3)和谐.()
11.在第①段中,作者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
)
12.在第③段中作者写了什么?
13.阅读第④~⑥段,填写空缺处。
文章的这部分运用了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的写法,表达了对枯树和柔藤相互依存、互相帮助的生命现象的赞美。
14.根据第⑦段,你觉得作者为什么微笑?
答案:
10.解析:正确书写汉语拼音。
不要将这些字错读为“duì(队)”“zhuài(拽)”“jiē(皆)”。
答案:(1)zhuì(2)yè(3)xié
11.解析:从第一段“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这句话的上文即可得出答案。
注意“第一段”这个信息。
“奇迹”即深秋落叶时罕见的繁花满枝。
参考答案:落叶时节繁花满枝。
12.解析:筛选信息,概括第三段的内容。
作者写枯树与柔藤复活,实际是写枯树把身躯借给牵牛花,牵牛花把鲜艳的花簪上枯树头顶,它们和谐、美丽地生活在一起。
参考答案:枯树把身躯借给牵牛花,牵牛花把鲜艳的花簪上枯树头顶,结果它们复活了,和谐、美丽地生活在一起。
13.解析:第④、⑤两段是拟人,第⑥段是对比。
答案:拟人对比
14.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
从枯树与柔藤的关系联想到人生的互相依赖与合作。
参考答案:作者领悟到人生只有彼此信赖、合作,才能超越自我,充分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语言运用
15.“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
”此句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
请按照此句仿写一个句子。
解析:排比是三个以及三个以上的句子连用,目的是加强语气。
充分理解题干句,再仿写。
题干句是由四个句子构成的排比句。
参考答案:排比。
仿写略。
三、拓展延伸
16.“曾经在古城南京住过一些日子,那时在一座旧楼里生活。
楼前楼后尽是树木。
到了秋凉的季节,楼下便有清洁工人在沙沙声中打扫着一夜的落叶。
扫完以后,把秋叶垛成一垛一垛的;不多时,便有一股浓浓淡淡的轻烟袅袅升起,散漫开来,就像清晨里的秋雾那样轻笼住我住的旧楼,那时秋叶焚烧的轻烟,弥漫着一种浓香。
我给起了一个很诗意的名字:焚秋。
虽然一晃十余年了,但‘焚秋’这个词让我久久难忘。
”有特色的东西才会令人久久难忘,而“焚秋”就是秋的特色。
罗兰的秋是在颂秋,颂了秋的什么特征呢?你认为她是在悲秋还是颂秋?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