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k12精品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4 综合考查(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4 综合考查
1.【2018年中考北京卷】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

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① 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
“② ”。

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

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摹(mú)“巨”字的笔顺是:
B.摹(mú)“巨”字的笔顺是:
C.摹(mò)“巨”字的笔顺是:
D.摹(mó)“巨”字的笔顺是: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①叠②世外桃源 B.①迭②洞天胜境
C.①迭②世外桃源 D.①叠②洞天胜境
【答案】(1)D (2)A
2.【2018年中考北京卷】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

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1)(2)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

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掠走【甲】实在运不走的,他们就疯狂打砸。

据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乙】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异宝有100多万件。

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

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甲】分号【乙】冒号 B.【甲】分号【乙】破折号
C.【甲】逗号【乙】冒号 D.【甲】逗号【乙】破折号
(2)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的行为,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解析】考查对表达符号和句子语病的辨析。

“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与“实在运不走的”是两个方面,
故而用分号隔开。

此句成分残缺,在“连抢带砸”后加上“的行为”,另外“毁灭性的破”应改为“毁灭性的破坏”。

3.【2018年中考北京卷】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

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1)这封信的作者雨果是十九世纪_________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_》。

(2)看过这封信,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

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
或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_____)
A.烧名园,掠珍宝,恬不知耻两强盗;作书信,斥罪行,仗义执言一作家。

B.面对焚烧圆明园的卑劣行径,雨果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

C.读过雨果的这封信,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圆明园在哭泣,在流血,在控诉。

D.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它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答案】(1)法(2)悲惨世界(3)B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大语
4.【2018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区域重要的文明发祥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①(A.diànB.dìng),是福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江流域重峦dié②(A.叠B.迭)嶂,地理环境相对隔绝。

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闽江流域文化甲(A.兼容并蓄B.统筹兼顾),呈现鲜明的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双重色彩,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随福建居民的迁徒而乙(A.传送B.传播)到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等地,形成有相当影响的地域文化。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掸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②处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乙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修改句:_____
【答案】(1)A A (2)A B (3)示例: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析。

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
5.【2018年中考广东深圳卷】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白发三千丈”和“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两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手机申请摇号”。

C.关联词考察:“即使……但”(原题未全)。

D.《史记》中“世家”是用来记述平民的,陈涉出身农民,所以记录在世家中。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主干应为“市民申请摇号”;C项关联词语没有成套的使用。

改为“即使……也”或“虽然……但”。

D“世家”主要是诸侯传记,不是平民。

6.【2018年中考海南卷】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①2018年,海南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港),万众zhǔ()目。

②作为最新设立也是前景最为广阔的自贸区(港),海南有着巨大的优势。

③首先,海南的地理位置(A.独树一帜B.得天独厚)。

④从亚洲范围来看,海南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中心位置,是泛南海合作的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

⑤其次,海南的土地面积最大,即使与新加坡和迪拜等老牌国际知名自贸港相比,未来海南也毫不逊色。

⑥再者,海南是(A.驰名中外B.超凡脱俗)的国际旅游岛,环境优美,是镶.()嵌在中国浩瀚.()南海上的一颗明珠。

⑦海南空气清新,散发着醉人的芬芳;阳光明媚,绽放着火一般的热情;。

⑧非常适合居住、度假和开展商贸活动。

⑨建立自贸区(港),必将使海南飞速发展mǐ()全球。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zhǔ(____)目镶.嵌(____)浩瀚.(____)风mǐ(____)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___________。

(3)语段中的第______句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

(4)仿照画线句,再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瞩xiāng hàn 靡
(2)BA
(3)示例:第⑤句作比较突出说明了海南是土地面积最大的自贸区(港)。

第⑥句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海南岛环境优美。

第⑦句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海南岛阳光明媚。

第③-⑧句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海南作为自贸区(港)有着巨大的优势。

(4)示例一:①沙滩松软,触摸着人们的肌肤。

示例二:②海浪翻滚,撩动着弄潮儿的心弦。

示例三:③椰树挺立,护卫着祖国的南疆。

【解析】
试题分析:(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
7.【2018年中考河北卷】观察下面四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

(1)图片一、图片二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图片三中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为它补写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片四中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________
【答案】(1)誓改为视检改为俭(2)赏析传统文化(3)去掉“望”(或去掉“敬请”)【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题。

第(1)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点睛: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8.【2018年中考湖北黄冈卷】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跑”“公里”“非常”“哪里”“关于”等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动同、量词、副词、代词、介词。

B.“道德高尚”“拨动心弦”“中国方案”“打扫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同。

C.“5月16日上午,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举行。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活动举行。

D.“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包括词语的性质、短语的结构、句子的主干和复句的类型等。

根据所学的知识,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D项判断与分析错误,这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

9.【2018年中考湖北咸宁卷】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赴汤蹈火、抗击风浪、孜孜不倦、魅力四射”这四个短语的结构都不相同。

C.“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个句子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D.“短视频不仅偷走了很多人的时间,也偷走了很多人对兴趣爱好发现和坚持”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答案】D
10.【2018年中考湖南衡阳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根据汉字写出相应的拼音。

初雪后的河畔(),沐浴着明媚的阳光。

眼前的城郭乡野,呈现出格外的清斯和洁净之美,浮动着一种天润和安谧()整个山川,所有的景物,轮kuò()清晰,色彩分明,洋溢着丰盈蓬勃,全然没有一丝寒冬的níng()重与苍凉。

河畔(_____)安谧(_____)轮kuò(_____)níng(______)重
【答案】(1)pàn (2)mì (3)廓(4)凝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字音与字形的考查。

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

作答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题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11.【2018年中考湖南怀化卷】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sàng)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B.他总是把无穷的忧.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zǒu)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zhuō)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C.这不是害怕自己会束手无策.(cè)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在饥饿还没有耗.(hào)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之前,他已经被凶残地摧.毁了。

D.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漆黑起伏的连山,仿佛.(fǒ)是涌.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A.丧sāng,“狼籍”和“狼藉”都对;B.忧-幽,绉zhōu,灼zhuó;D.佛fú,涌-踊。

故选C。

12.【2018年中考湖南怀化卷】阅读下面的文字,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我脱了上衣、皮鞋和袜子,穿着牛皮背心走下海去。

这时离满满大约还有半个钟头
..涉水而过。

....,我赶紧
不到半个钟头,我就到了舰队停泊的地方,敌人见了我都吓坏了,就从舰上跳到海里去,向岸边泅水逃命,一时跳下水的不下三万人。

我赶快拿出绳索、钩子,把钩子缚在每只船船头的一只孔里,接着又把所有绳
子的另一头聚拢起来,扎在一起……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

因为
..就继
..我有了这种防御,所以
续大胆地工作起来。

A.“半个钟头”是偏正短语。

B.“因为我有了这种防御,所以就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

”是递进关系复句。

C.“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一句中的“我”是代词。

D.“我赶紧涉水而过”一句中的“赶紧”是状语。

【答案】B
13.【2018年中考吉林卷】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这样的小溪我见过不少,却不知有哪一条比温泉镇村边这条溪水更招人喜爱。

因为
..它流经的地方是那
样偏僻,那样贫瘠,但是
..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

①一坐几省闻名的温泉疗养院就设在这里。

②一路上我设想猜测过它的容貌。

温泉,你是条泼辣的瀑布从高处一泻而下③ 还是一股柔软的热流从地下缓缓升起?
(1)语段中加点的一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其中的“____”改为“____。

(2)“贫瘠”中“瘠”的读音是“____”。

(3)①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

(4)②句存在语病,请将改正后的语句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段中③处应该选择哪个标点符号更恰当?(______)
A.;B.,C.——D.?
【答案】
(1)因为虽然(2)jí (3)座(4)此句为成分多余,“设想”或“猜测”用词重复,删除其一。

(5)B
【解析】
(1)本题考点是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仔细阅读句子,读出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性关系,解答此题要弄清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结合句段内容去选择,解答后要通读确认。

“它流经的地方是那样偏僻,那样贫瘠”与“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是转折关系,所以应将“因为”改为“虽然”。

(2)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贫瘠”中“瘠”应读作“jí”。

(3)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一坐”应改为“一座”。

(4)此题考查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此句为成分多余,“设想”或“猜测”用词重复,删除其一。

(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牢固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使用方法,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题中语段的语境,最后运用平时积累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去解答题目。

选择问句各分句之间应用逗号,最后一个问句后用问号。

所以应选B。

14.【2018年中考江苏淮安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有的人长着强有力的翅膀,因凡心未泯而坠落人间,折.断了翅膀,例如我就是。

后来,他们(煽动扇动)折断的翅膀,奋力飞起,却又迭落下来。

翅膀一定会痊愈,我仍会震翅高飞。

(节选自《名人传》,有改动)
①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折:__________
②找出并改正文段中两个错别字。

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
③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_______
【答案】(1)zhé (2)迭跌震振(3)扇动
【解析】试题分析:(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
15.【2018年中考内蒙古呼和浩特卷】按要求写句子。

(1)把“这样悲壮的故事,不能不使我感动得落泪”改为反问句。

(2)用“细雨、碧绿、明媚”三个词组成语段,表意要完整。

(3)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不用抄写句子,写出修改意见即可)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

在很大的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

①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②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4)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冬天的雪,,。

【答案】(1)这样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落泪呢?
(2)三个词都用上,表意清楚完整、语句通顺连贯即可。

(3)①处: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在“养成”前加“能否”或删去“否”;②处:语序不当,把“从小”调到“培养”前或“没有”前。

(4)示例: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解析】试题分析:(1)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能不)改为肯定词(能),在肯定词前面加上“怎么、
16.【2018年中考内蒙古呼和浩特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清朝时候,宰相张延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

两家毗邻而居,都要盖房子,为了争地皮,发生了争执。

张老夫人便寄信去北京,要张宰相回家做主。

这位宰相看完母亲的来信,立即作诗劝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读完信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到,深感① ,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

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小巷,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张延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地,换来的却是邻里的② 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15.根据文意,画线词“毗邻”的意思是()
A.对面B.在一个地方C.紧挨着D.属于一个家族
16.根据语境在文中①处填写词请,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难过B.惭愧C.可惜D.高兴
17.根据语境在文中②处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和平B.和睦C.和蔼D.和善
1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和人相处要互相谦让B.遇到问题要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
C.不应该和邻居吵架D.与别人发生争执要主动认错
【答案】
15.C
16.B
17.B
18.A
【解析】
15.试题分析: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
17.【2018年中考山东滨州卷】阅读下面一则启事,完成后面的问题。

寻物启事
七年级三班王XX同学昨天下午在学校操场拾到运动衣一件,内装钥匙一串。

望丢失者速来学校德育处认领。

过期不候。

学校德育处(1)本文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修改。

(2)文中有个别语句使用不得体,请指出。

【答案】(1)内容上:标题应改为“招领启事”。

格上:“学校德育处”下面应注明日期。

(2)过期不候。

【解析】此题考查对招领启事格式的掌握能力。

招领启事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落款时先注明发布招领启事的单位名称,再另起一行写上发布日期。

(1)根据启事的内容可知应将标题改为“招领启事”。

格式上应在“学校德育处”下面注明日期。

(2)“过期不候”用词不恰当,应删去。

18.【2018年中考山东济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边的云层缓缓分开,仿佛在为谁让道。

渐渐地有红霞渗.透出来,整个芦苇荡(盖上/染上)一层淡红
色,屏.息凝神看去,芦苇荡的边际似乎开始燥动
..,不远处冒出几个小点,小点越来越大,定睛一看,①_____!
它们如晨曦
..着飞向人群,(盘旋/徘徊)在空中,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

这些水..中报晓的使者,欢腾
鸟一会儿俯身向下,②_____,亲昵.地送去晨光的问侯
..;一会儿拍翅向上,③_____,似乎在等待日出的刹.那。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渗.(shèn)透燥动 B.屏.(bǐng)息欢腾
C.亲昵.(ní)晨曦 D.刹.(shà)那问侯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染上徘徊B.盖上徘徊C.盖上盘旋D.染上盘旋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轻轻掠过水面飞到芦苇荡尖
B.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轻轻掠过水面飞到芦苇荡尖
C.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飞到芦苇荡尖轻轻掠过水面
D.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飞到芦苇荡尖轻轻掠过水面
【答案】(1)B (2)D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燥动”应为“躁动”;B.正确;C.“亲昵.”应读作为(nì);D.“刹.那”应读作为“chà那”故选B。

(3)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

①处要突显出“惊讶”的意思,“居然”一词衔接恰当;②处由“俯身向下”这一语境辨析,下一句应是“轻轻掠过水面”;③处结合“一会儿拍翅向上”可辨析“飞到芦苇荡尖”符合语境。

故选A。

19.【2018年中考山西卷】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点明地域和季节,其中一个“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C.“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空间上形容洞庭湖的广阔浩渺,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运用道理论证,论述了“自食其力”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

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

D项的表述不正确,“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运用了举例论证,告诉我们不要丧失本心,从而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20.【2018年中考陕西卷】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

②它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性格里,启动着我们的心智,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③它要得到传承,就应融入公众生活。

④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关注,说明很多人____对它缺乏热情,____缺少感受它的机会。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改为“,” (2)“启动”改为“启发”或“启迪”。

(3)不是而是
【解析】试题分析:(1)把句子中的顿号改为逗号。

因为它们是连续的两个分句。

(2)动词和宾语搭
21.【2018年中考乌鲁木齐卷】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六义”中,赋、比、兴指的是诗的内容,风、雅、颂指的是诗的表现手法。

B.在我国古代,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做阳。

比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

C.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荷叶·母亲》就是现代作家冰心所写的一首母爱的颂歌。

D.《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讽刺小说,它既带给了我们笑声也令我们深思。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诗经》的“六义”中,“赋、比、兴”指的是诗的表现手法,“风、雅、颂”指的是诗的内容。

据此,答案为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