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共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考在更公平的基础上重新起航
(高路)
公平对中国而言的重要性,看看高考改革就知道了。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天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关于高考改革的几项措施个个都很有分量,但个个都跟公平相关。
明年将有25个省份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制作的试卷,这是为了公平;今年将取消全部鼓励性加分项目,只保留扶持性的加分项目,这同样是为了公平;至于取消自主招生方面的推荐学校限制等,这更是为了公平。
如何才能更公平的问题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人人都希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行各业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不同、侧重点不同,当然不能要求经历的考试都相同。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加分政策还是各省独自命题,或者是高校的自主招生都有其存在价值。
这些政策推行之初也绝对不是拍着脑门决定的草率之举,也都是在一轮轮的质疑声中一步步推进的。
这些政策在历史上都有过自己的功绩,可无一例外的都遭遇到了水土不服的现实困境。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都没有能很好地解决公平的问题,让权力和金钱钻了空子。
高考在人生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果大过人生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就是一场灾难了。
改革向现实妥协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想,一轮深层次的改革可能仅仅只是开始。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回归,而是一次在更公平基础上的重新起航。
一个方面是社会对公平的呼声很高,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开始更从容地应对效率的问题了。
以前说一考定终身,现在持这种观点的人大为减少,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让个人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确实没有必要把棋子都押在进名校进热门专业上。
甚至是不是一定要读普通高校也成了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从人生的选择看,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固然让人羡慕,但换个角度,其实读高职、走匠工的道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是每个人都得成为科学家医生老师的,社会有足够多的职业能容纳下有着各种各样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人生梦想的人。
这就是社会进步的力量。
就现阶段而言,公平可能会牺牲掉一部分效率,但公平本身难道不是一种效率?没有公平,高考的存在基础都出了问题,又如何能解决效率的问题。
没有公平,社会上充满对高考招生的质疑,损害的是整个国家的机体功能。
高考的改革只能跟随社会改革同步进行,不能指望它超越社会独立于时代。
(《光明网》)1.下列各项中对“高考改革”的相关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考改革”的几项很有分量的措施个个都跟公平相关,因为公平对中国而言非常重要。
B.“高考改革”向现实妥协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想,也不是一次简单的回归,而是一次在更公平基础上的重新起航。
C.“高考改革”过去的一些措施因为没有能很好地解决公平的问题无一例外的都遭遇到了水土不服无功而返。
D.“高考改革”只能跟随社会改革同步进行,不能超越社会独立于时代,社会对公平的呼声很高,所以要更加突出公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不管是加分政策还是各省独自命题,或者是高校的自主招生,虽然有些地方有违公平,但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B.如何才能更公平的问题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因为追求公平,改革就要向现实妥协,就要适当的放弃理想。
C.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让个人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相应的持一考定终身观点的人也就大为减少。
D.公平本身就是是一种效率,如果没有公平,高考的存在基础就会出问题,也就更无法解决效率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加分政策、各省独自命题、高校的自主招生是为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适应各行各业对专业素养的不同要求。
B.加分政策、高校的自主招生等改革措施不是草率之举,都是在一轮轮的质疑声中一步步推进的。
C.社会的进步使社会有足够多的职业能容纳下有着各种各样不同兴趣爱好的人,读高职、走匠工的道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D.明年将实行的25个省份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制作的试卷、取消全部鼓励性加分项目、取消自主招生方面的推荐学校限制都是为了公平。
【答案】
1.C
2.B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C该项内容出自第二段,原文“这些政策在历史上都有过自己的功绩”,选项
中“无功而返”错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B据第三段“改革向现实妥协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想”可知,该项中“适当放弃理想”不符合原文意思。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D据第一段“今年将取消全部鼓励性加分项目”可知,该项中“明年将实行”错误。
明年将实行的是25个省份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制作的试卷。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
家本微贱。
侯景之乱,寓在京都。
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
年十六,为总角
..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
事我乎?”子高许诺。
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
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
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
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
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
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
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
..,除右军将军。
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
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
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
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
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
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
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
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
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
东平
B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C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D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
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
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
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
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
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
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答案】
4.C
5.A
6.B
7.
(1)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
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
(关键词“稍”“习”“胆决”“愿”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
(2)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
(关键词“益”“论进”“任使”和定语后置句“将士依附之者”各1分,大意1分)
【解析】
4.
试题分析:根据句子的主语及句意即可判断。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A“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考点:理解常见古文常识。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B“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是文帝曾经做的梦,并不是事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
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
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
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
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
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
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
(4)语境分析推断。
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
门第低微。
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
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侯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
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
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
(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
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
待到
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
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
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
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
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
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
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
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
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
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
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
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
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
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
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
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
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
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
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扬州访汪辰初
钱澄初①
关桥乍泊旋相访,问遍扬州识者疏。
市井草深寻巷入,江城花满闭门居。
僮惊客到饶蛮语,箧付儿收只汉书。
我过七旬君逾八,笑啼同是再生余。
【注】①钱澄初:在明末曾从事抗清斗争,失败后归隐田园。
这首诗写诗人自家乡安徽桐城往扬州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汪辰初,此时汪辰初也过着隐居生活。
8.诗中“草”和“花”这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5分)
9.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诗人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请结合首联、尾联的内容进行分析。
(6分)
【答案】
8.①通过“草深”“花满”形象具体写出了汪辰初的隐居环境。
(2分)②以“草”“花”相对举,抒写昔盛今衰之情,寄寓国家沦亡、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3分)9.①寻访好友的急切。
一靠岸,诗人就马上寻访汪辰初,可见其心情迫切。
(2分)
②寻访不着的失落。
汪辰初隐姓埋名,识者稀少,一时寻访不着,因而有了失落之情。
(2分)
③老友重逢的悲喜交加。
七八十岁的老友重逢,值得高兴,因而“笑”;但故国已亡,难免“啼”。
(2分)
经过耐心的探访,在“市井草深”的小“巷”中,寻到了汪家并从紧闭的门居领略到汪辰初的隐藏之深。
这里,作者并没有引用如杜甫《客去》所云“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话头,径说“僮惊客到”。
作者的叩门而入,难懂的蛮语,着实惊动了门僮,暗示了主人是南明旧臣之故而经常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即便如此,主人在家仍在写一部南明抗清的史书以示后人,也就是将汉民族遗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后代。
作者在结语处写道二人均年事已高,一为七十一逾八十。
由于相差十岁,作者对主人以兄事之,道出久别重逢之感慨之欢乐,啼出同经患难,故国亡灭的悲痛、九死余生的感受,读来,倍感亲切。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登高》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罔”“殆”“常”“蜉蝣”“渺”“粟”)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乙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泥人胡四(赵明宇)
元城东门外胡家捏泥人的手艺传到胡四这一辈儿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每日里,胡四扛着一副挑子,前头是小板凳、雨伞和杂七杂八的工具,后头是一坨掺了棉絮之后,揉得像面团一般的胶泥。
胡四来到城里某个街巷的繁华处,放下挑子在小板凳上坐了,很快就会有小孩子围拢过来,掏出从大人那里掏来的铜钱,让胡四捏一个憨态可掬的戏曲人物或者小猴子、小乌龟一类的玩艺儿。
也有的妇女让胡四给捏一个泥娃娃,祈盼早一天抱上贵子。
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儿来凑热闹,让胡四捏一个金元宝、小猫小狗之类的,就纯属找乐子寻开心了。
除了捏泥人,胡四还塑神像。
从元城护城河边上挖出来的胶泥,经过胡四的一双手就似乎有了灵性,塑出来的神像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胡四最爱去的地方是莲湖巷,为了一个名叫罗天香的富家小姐。
那一年,罗老爷请胡四来家里塑财神,胡四就在罗府里住了七天七夜。
神像塑成了,将要喷彩时,环佩叮咚,异香袅袅,闪出一个娇艳的靓姐儿。
这靓姐儿就是罗老爷的千金罗天香。
罗天香看过神像,拍手叫绝。
又看胡四,目光里有了春水荡漾。
胡四的目光和罗天香的目光相撞的一刹,一团火焰烧得胡四要爆炸了。
罗天香咯咯笑,胡四才回过神来,在挑子后头抓了一把泥,顷刻之间手里就魔术一般有了两个鸳鸯鸟。
罗天香双目含情地接过胡四的鸳鸯鸟,朝着胡四娇羞的一瞥,咯咯笑着,掩面而去。
把个胡四看呆了。
胡四常常在罗府门前徘徊。
青色的粗布衫浆洗得新崭崭的,换了一块干净头巾,买了一双千层底的靴子,为的是看到罗天香。
胡四心里明白,自己是一个穷手艺人,哪里能攀得上罗家的小姐啊。
尽管这样想,胡四还是浇不灭心中的那一团火焰,哪怕能看看罗天香的身影也是一种享受啊。
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直到罗府门前树叶泛黄,胡四也没有看到罗天香,却听到罗天香和东街绸缎庄吴老板儿子结婚的消息。
胡四就没有心思捏泥人了,像霜打的葫芦一样扛着挑子,落魄地回家来。
不久,胡四又听说吴老板儿子被枪杀了。
吴老板的儿子是大名七师的学生,参加了共产党。
胡四早过了婚嫁年龄,高媒婆为他介绍刘石匠的女儿,胡四断然拒绝了。
那就到罗府提亲吧?胡四叹一口气说,咱不配,哪里能玷污了罗小姐的美貌。
这一拖,十几年过去了。
胡四再一次见到罗天香是在莲湖巷口。
罗天香回娘家,腋下夹着小包袱。
胡四忍不住喊了一声罗小姐,罗天香回过头来,胡四就见罗天香消瘦了许多,虽然面色苍白,却掩不住少
女时期的美丽。
罗天香冲着胡四笑笑就急匆匆地走了,一溜细碎的脚步踏在青石板上,踩得胡四的心里酸酸的,胡四眼睛里闪烁着泪花,望着罗天香的背影呆若木鸡。
胡四一生未娶,每天天一亮就扛着挑子到城里捏泥人,生意依然是红红火火。
隔三差五的到东街绸缎庄扯几尺花布,偶然还能看到罗天香。
解放后,公私合营,罗天香做了站柜台的售货员。
胡四进进出出,在罗天香眼前闪动了几十年。
几十年下来,胡四的头上就像落了一层雪。
最后一次踏进罗天香商店的门,胡四说,夫人,我为你捏一个泥人吧,和你做做伴。
罗天香说别了,我不寂寞。
罗天香说着从抽屉中拿出一对泥捏的鸳鸯鸟。
胡四心里咯噔一下。
回家,病倒了。
胡四的三间上房分为厅堂和卧室,卧室的门常年挂一把锁。
一场大雪纷纷扬扬的落下来,胡家族人多日不见胡四出门,硬是把胡四的卧室撬开了。
人们惊呆了,卧室里站着几十个衣着华丽的女人。
仔细看,却是泥塑,和真人一般大小,正是罗天香不同年龄段的塑像,竟然如此的逼真。
胡四躺在床上,身体已经冰凉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最准确
...的两项是()(5分)
A.很快围拢过来的小孩子,祈盼抱上贵子的妇女,找乐子寻开心的公子哥儿,看过神像拍手叫绝的罗天香,都侧面烘托了胡四的技艺的精湛。
B.因为羞涩,胡四虽然心中有一团火焰,却只敢常常在罗府门前徘徊,只期望能看看罗天香的身影,并把这当成一种享受。
C.罗天香跟吴老板的儿子结婚了,而吴老板的儿子却因是共产党而被枪杀,这个情节的设置揭露了反动派残酷杀害手无寸铁的学生的罪行。
D.小说结尾胡四莫名生病死去,荒诞的虚构,独特的真实,使作品意蕴更加深刻,艺术感染力更强,给读者造成更大的心理震撼。
E.赵明宇这篇小小说故事性强,趣味浓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尤其那人性美的光辉使他的作品放射出异彩,温暖着每一个读者的心。
(2)小说中那对泥捏的鸳鸯鸟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做简要分析。
(6分)
(3)请概括胡四的性格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结尾部分说“卧室里站着几十个衣着华丽的女人。
仔细看,却是泥塑,和真人一般大小,正是罗天香不同年龄段的塑像,竟然如此的逼真”,作品这样安排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2)(6分)①在情节安排方面,它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胡四塑神像—
—天香击掌叫绝——胡四塑鸳鸯送天香——天香含情收下——胡四恋上天香却一直不敢表达——天香终身珍藏鸳鸯——胡四知实情后重病而亡。
②在人物塑造方面,它完善了人物形象,歌颂了小人物对爱情的珍视和坚守。
如胡四塑鸳鸯,映射了其对爱情的珍视与拘谨;天香藏鸳鸯,表现了其对爱情的认真与坚贞。
(每点3分)
(3)(6分)胡四的性格特点:心灵手巧、朴实善良;拘谨执着。
他随手捏出来的小动物备受欢迎,他捏出来的女人栩栩如生、非常逼真;他一生未娶,暗恋罗天香,又怕玷污了罗小姐的美貌而拒绝提亲;他偷偷塑造了几十个真人般大小栩栩如生的罗天香塑像摆在卧室里,等等情节,生动地揭示出了胡四性格的内涵。
(特点3分,分析3分)(4)(8分)示例一:合理。
①胡四有这样的技艺:胡四捏泥人的手艺炉火纯青;罗老爷请胡四塑财神,罗天香看过神像,拍手叫绝。
②胡四一生深爱罗天香,也能感觉得到天香也爱着他:罗天香活泼可爱、娇羞含情,点燃了胡四心中的爱之火。
胡四明白自己与罗家地位悬殊,始终未曾大胆追求,怕辱没了天香,但也终身未娶。
而天香一生随身珍藏胡四送给她的泥塑鸳鸯。
③文中还有两处伏笔:胡四隔三差五的到东街绸缎庄扯几尺花布,在罗天香眼前闪动了几十年。
而自己并未婚娶,扯花布的用处成为后文泥塑天香的华丽衣着的伏笔。
胡四的卧室的门常年挂一把锁,也为几十个泥塑天香的出现埋下伏笔。
④增加了小说的感染力:这一情节歌颂小人物对爱情的珍视和坚守,这爱隐晦、深挚,让人不得不为这绝世纯情的暗恋瞠目惊叹。
示例二:不合理。
①胡四未必有这样的技艺:胡四捏泥人的手艺炉火纯青但塑神像与塑真人不一样,神像可以充分想象,真人却得既真实且传神。
②胡四没有这样的机会:虽然胡四在天香眼前闪动了几十年,但没机会仔细观察天香,天香也没有做过胡四的模特。
③文中没有相关伏笔:胡四扯花布也可能是捏泥人所用,胡四的卧室的门常年挂一把锁也可能就是单身多年的习惯,文中也无其他伏笔。
④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没有益处:胡四用尽一生单恋天香,悲剧的结局已经凸显了人物的精神境界,完善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无须画蛇添足,加上泥塑天香这一情节。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
B项,“因为羞涩”表述不恰当,原文是“胡四心里明白,自己是一个穷手艺人,哪里能攀得上罗家的小姐啊。
”D项,“荒诞的虚构”表述不准确。
原文胡四一生深深眷恋着罗天香,却因为自己穷手艺人的身份而担心玷污了罗小姐,直至头发花白也不敢开口,而罗小姐一直随身珍藏泥塑鸳鸯这一细节,无疑是对已是晚年的胡四的巨大打击,胡四因此重病而亡,完全是有可能的。
这里应改为“近乎荒诞的虚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
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
二从上下文关联。
即这些句段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