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朝天子咏喇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诗中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 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 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 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长成后的松树高高 凌驾云端的姿态。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 号九华山人。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 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 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 才居要职。
物象特征
埋没于深草 有凌云之志 时人不识
物象内在品质
小松:不甘埋没、 坚强不屈
时人:目光短浅
诗人经历
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
一物矣。“——清代 沈祥龙《论词随笔》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 刘熙载《艺概》
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
不即不离。”
——屠隆《论诗文》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物为 描写对象,抓住其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情感或志趣的诗歌。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 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 命力。
而今渐觉出蓬蒿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
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 两个“凌云”各有何含义?
时人不识凌云木
时人忽略 了小松。
未长成的小松 必将凌驾云端。
直待凌云始道高。
高耸入云后才称赞。
2、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 云 泉 (白居易 )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 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 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 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 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社会环境 诗人自身微寒,才 华出众,却报国无 门,一生潦倒
言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 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 也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ຫໍສະໝຸດ 态特征,紧扣文本。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 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 架空分析情感。(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时
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
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拟人、 对比、反衬等手法。正面描写之外,还常 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咏物诗常见命题方式
• 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 (特征)?作者借它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 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 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小令:散曲的一种形式,单独的一支
曲子,称为小令。 套曲:散曲的一种形式,由几支同一
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曲,称为套曲。
主要特点
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在它 身上显然流动着诗、词等韵文文体的血脉,继承 了它们的优秀传统。然而,它更有着不同于传统 诗、词的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这主 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出了百姓的心声。
借物咏怀
“曲儿小”“腔儿大”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 ,却虚张声势。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写宦官依仗权势,作 威作福,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会给 哪里带来灾难。
“水尽鹅飞”形容他们把百姓欺压的倾家荡产。
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物感怀诗
"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
洲.
(1) 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 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曲的文学常识,理解这首 《朝天子·咏喇叭》的内容。 2、学习这首散曲诙谐讽刺性的语言, 深刻体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的手法, 及咏物 诗的特点。
散曲: 俗谣俚曲
是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 于抒情、写景、叙事。主要形式有小 令、套数 。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
言风格。 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作者介绍
王磐 (约1470一约 1530),字鸿渐,号西楼, 被称为南曲之冠。明高 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 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 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 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 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 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 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 作。有《王西楼乐府》。
(2)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 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手法),
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 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 社会风浪(分析),言浅意深,理趣盎 然(作用)。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①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 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
(1)朝天子:曲牌名。 (2)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3)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 表达的是什么?你能作简要分析吗?
整首曲子表面只是写喇叭唢呐,没有正面
提到宦官一个字样,实际却活画出宦官的丑态,
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道
写作背景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 (1506—1521) 当时宦官当权,在 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 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 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 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 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 行。
朝 /天 子·咏/ 喇 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 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 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 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 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 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 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 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长成后的松树高高 凌驾云端的姿态。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 号九华山人。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 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 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 才居要职。
物象特征
埋没于深草 有凌云之志 时人不识
物象内在品质
小松:不甘埋没、 坚强不屈
时人:目光短浅
诗人经历
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
一物矣。“——清代 沈祥龙《论词随笔》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 刘熙载《艺概》
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
不即不离。”
——屠隆《论诗文》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物为 描写对象,抓住其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情感或志趣的诗歌。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 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 命力。
而今渐觉出蓬蒿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
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 两个“凌云”各有何含义?
时人不识凌云木
时人忽略 了小松。
未长成的小松 必将凌驾云端。
直待凌云始道高。
高耸入云后才称赞。
2、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 云 泉 (白居易 )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 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 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 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 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社会环境 诗人自身微寒,才 华出众,却报国无 门,一生潦倒
言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 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 也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ຫໍສະໝຸດ 态特征,紧扣文本。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 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 架空分析情感。(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时
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
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拟人、 对比、反衬等手法。正面描写之外,还常 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咏物诗常见命题方式
• 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 (特征)?作者借它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 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 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小令:散曲的一种形式,单独的一支
曲子,称为小令。 套曲:散曲的一种形式,由几支同一
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曲,称为套曲。
主要特点
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在它 身上显然流动着诗、词等韵文文体的血脉,继承 了它们的优秀传统。然而,它更有着不同于传统 诗、词的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这主 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出了百姓的心声。
借物咏怀
“曲儿小”“腔儿大”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 ,却虚张声势。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写宦官依仗权势,作 威作福,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会给 哪里带来灾难。
“水尽鹅飞”形容他们把百姓欺压的倾家荡产。
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物感怀诗
"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
洲.
(1) 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 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曲的文学常识,理解这首 《朝天子·咏喇叭》的内容。 2、学习这首散曲诙谐讽刺性的语言, 深刻体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的手法, 及咏物 诗的特点。
散曲: 俗谣俚曲
是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 于抒情、写景、叙事。主要形式有小 令、套数 。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
言风格。 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作者介绍
王磐 (约1470一约 1530),字鸿渐,号西楼, 被称为南曲之冠。明高 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 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 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 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 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 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 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 作。有《王西楼乐府》。
(2)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 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手法),
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 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 社会风浪(分析),言浅意深,理趣盎 然(作用)。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①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 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
(1)朝天子:曲牌名。 (2)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3)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 表达的是什么?你能作简要分析吗?
整首曲子表面只是写喇叭唢呐,没有正面
提到宦官一个字样,实际却活画出宦官的丑态,
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道
写作背景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 (1506—1521) 当时宦官当权,在 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 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 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 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 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 行。
朝 /天 子·咏/ 喇 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 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 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 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 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