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引流,扶放结合---浅谈作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源引流,扶放结合---浅谈作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09T12:28:54.087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4期作者:孙香云
[导读] 作文是书面语言活动的高级形式,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孙香云
山东省庆云县东辛店镇中学 253700
作文是书面语言活动的高级形式,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综观作文教学实际,一谈到作文课,教师便无处入手,有的放任自流;学生无处下笔,谈文色变,总是费九牛二虎之力,被老师“逼出”的文章往往七拼八凑,枯燥无味,没有新意,几乎如出一辙。
作文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试想,他们笔下的文章怎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样的写作能力怎能肩负起跨世纪的重任?由此看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扭转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是一项刻不容缓非常重要的工作,那么如何搞好这项工作呢?
一、材料的积累是搞好写作的先决条件,是打开写作大门的金钥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少学生一到作文课就头疼,谈文色变的关键是由于肚中无货,无米下锅。
平时缺少材料也就是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由于认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的限制,对生活的许多事物和现象不能留心观察,常常视而不见根本不知道去积累写作素材。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搞好写作素材的积累呢?
1.指导学生多观察,勤记录,积累写作素材。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俗话说:“勤观察,笔生花。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指导观察可以从观察家庭、周围的一草一木起步,让学生细察家庭的变化,家长的言谈举止,性格爱好;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学校、同学、老师的外貌、爱好、特长、言行怎样,还可以让他们走出校园去观察返青的麦苗,吐绿的翠柳等,观察内容可以由小到大,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范围可以有近及远。
一次一个侧面,一回一个重点。
观察后要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或是几句话或是一段话,一片小短文都可以。
针对实际让学生把记录的结果整理成一个“浪花集”收集进百宝箱。
就这样,百宝箱里就会有麦苗返青的美景图,会绘出硕果累累的果园图,写出师生间的母子情。
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和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再写文章,你要什么就给出什么,再也不会出现囊中羞涩的难堪局面了。
2.从阅读中积累
“蚕不吃桑叶吐不出好丝,蜜蜂不采百花酿不出好蜜。
”写作材料的积累不仅要靠平时的观察记录,更离不开平时的阅读摘抄。
教师要指导学生搞好阅读,做好摘抄,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这一点对于词汇相对贫乏的农村孩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教师应该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的阅读的各类文章并指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让他们把精彩的词语、句子等进行摘抄。
对积累的材料要经常翻阅,分类整理存放,精美的语段更需要随记随背。
就这样通过观察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培养了观察事物的能力。
写作滋养了他们的心灵,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使素材风韵起来,灵活起来,帮助学生找到打开大门的金钥匙。
二、激发兴趣,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催化剂。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摇篮。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并应用语言文字反映事物、提高表达思想的能力。
就一次写作来说,学生只有沉浸在一种写作的亢奋之态,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科学的组织和处理各种写作所需的材料,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要打破学生闭门造车的教学方法,以生活的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作文都应是生活长河中截取的朵朵浪花,只有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生活和思想的兴奋点去明题,才能激发起写作的动力。
因此作文命题时要处处从小处入手,细微处入手,抓住生活的一个特定的情景。
作文命题应该起到点拨、催化、沟通和触发的作用,应该激发感情,唤起回忆,触发联想,启迪思维。
其次,以成功的习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发现学生写出比较好的作文时,要及时表扬,这对学生将起到重大的促进激励作用。
每周利用一次自习的时间,开设“佳作欣赏”,请作文好的同学上台朗诵自己的文章。
读后让作者谈体会,尽量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临近期末,我又组织编定了“班级优秀作文选”,使大量的作文有机会“发表“。
从选稿、抄写、编制到封面设计、装订等,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
当学生手捧有自己文章的书时,那情景不言而喻,由此,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苦事变乐事。
三、做好写作指导,是写好文章提高写作能力的点金术。
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主动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没有教师的解析,学生就不会解除疑惑,没有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的智力就难以开启。
那么,教师应怎样做好写作指导?
首先,结合课堂教学,做好写作指导。
语文教学所选的文章很多是名家名篇,教师在传授这些经典之作时,除了要讲明其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外,还要指导学生仔细揣摩反复体味作品的成功之处。
让学生在所得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做好写前指导,对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例如,在教朱自清[背影]之前我先让学生掩卷深思,问学生假设你写一篇表现父亲的文章你准备怎样写?在学生充分发言后再去学课文。
学生了解了文章的背景内容及篇章结构后,我和学生共同分析文章虽无重大主题、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催人泪下的原因。
经过师生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此文成功之处是:选取生活小事,语言真挚。
认识到这一点,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联系实际,写一篇反映家庭的文章,大部分同学很快就投入了写作文的情境中,剩下的几个基础差的同学我又组织他们学习唱[烛光里的妈妈]等歌曲,让他们边唱边回忆自己的亲人如何关心疼爱自己,经过这样的指导,一节课500字的记叙文都达到了要求。
其中刘晓凤的[烛光里的妈妈]、石敬的[ 深情]还被选入校刊发表。
由此可见,寓作文教学于课堂教学之中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种好办法,这样就切实改变了当初作文教学中“只练不教,读写脱节“的弊端。
其次,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每次作文都有的放失的交给学生一点写作技巧,如怎样立意,怎样选材,怎样开头等。
四、改革作文评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一环。
传统的评改是学生写、教师评改,学生只是就写而写。
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
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扶放结合,让学生学批学改,做好作文批改、讲评一体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好处。
那么怎样做好评改呢?
1.改革教师简单形式化的评改,学生互改与教师部分评改结合,切实注重评改的实效。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学生自改,教师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并作好改前指导,例如观点的斟酌,材料的取舍,结构的调整,语言的推敲等;学生互改,批改前明确要求,批改完后挑几个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批改意见。
然后大家共评,看其阅读的是否恰当。
学生批改认真,互相借鉴。
批写结合,学生批完后,要求学生写出读后感。
这样即锻炼了学生对文章的欣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改革教师概念化、公式化讲评为师生共同讨论教师总结的有效讲评。
师生共同讲评,分读、听、改、评四步进行,学生改评之后,教师选读典型例文,当场发挥予以点评。
点评之后,教师读“下水文”谈写作体会,进行课堂小结。
改革作文批改好处很多,由于学生自尊心很强,所以每次作文都力求写好,以免同学笑话。
批改时,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另外批阅讲评的过程,就是在无形中又构思了一篇同类文章,比单调的讲评要好得多。
可见改革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一环。
总上所述,积累、激趣、指导、评改是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素材的积累丰富了写作情感,兴趣的发展又促进了知识、技能的形成,知识技能的获得又增强了学生作文的主动性,提高了评改能力。
只要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开源引流,扶放结合,努力抓好四个环节,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辉煌就面的形成指日可待。
庆云县第四中学孙长和邮编:25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