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实际把握重点改进教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实际把握重点改进教法
近年来,各类学校在平安、法制、和谐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在校生违法犯罪行为和学校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为顺利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特别是在职业学校这块曾经令人担心的教育场所里,思想教育工作有了明显改善。

本文拟就《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的使用,如何面对实际、把握重点、改进方法、务求实效,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面对实际,充分认识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的困难从总体上看,由于职业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不断改善,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校形成了稳定、文明、平安的教育环境。

但由于职业学校的特殊性,我们在思想教育特别是课堂教育中,应对一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1. 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育任务的艰巨性
近几年,随着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职业学校的办学和招生受到严峻的挑战。

首先,一些学校为了争得生源,无法顾及学生的文化水准与思想状况,提前录取,来者不拒,特别是实行注册入学以后,生源质量更难以得到保证,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文化及思想的“双差生”,这必然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课堂教学带来难度。

其次,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自卑心理,不善于人际交往,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个别人甚至长期心理压抑,时刻寻
求发泄的机会。

同时,职校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具有鲜明的个性,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少人不能正确处理金钱、事业、爱情等现实问题,心理脆弱且缺乏远大理想,胸怀大志却不懂得面对现实,精神空虚却不善于自我调节,形成孤僻、冷漠的独特性格。

再次,社会上的恶习和不良外部环境对职校生的影响远远超出普通中学学生,他们中的部分人很容易接受外界影响,缺乏辨别与判断能力,甚至对德育课程及学校正常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产生抵触对立的情绪。

所有这些都给职业学校的德育课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 职业学校德育课教材使用的不稳定性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政治思
想教材难以保持相对的稳定。

有些学校转用普通高中的政治教材;有的学校混用职校与中专的教材;有的学校则使用自编的校本教材。

各种不同教材的使用,难以确立对职校政治课教学的统一教学要求及考核标准,也难以进行一定范围的教学研究活动。

因此,在部分职校中,便不可避免地出现放任自流、各自为政的随意性教学现象。

直到近期,为落实“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建设,保证教学资源基本质量”的要求,才开始对职校的德育课教材进行统一规划并组织编写,直至2009 年秋季学期,才将新教材陆续提供给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选用,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材使用寿命短和缺乏使用经验的问题。

二、把握教材,努力突出德育课堂教学的重点
目前使用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2009 年版)教材紧紧围绕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遵循职业学校的教育规律,尽力结合职业学校的学生实际,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法律
常识的教育,文字较为浅显。

内容编写方式大致为生活实例一理论归纳一连接延伸。

整个教材除“前言”外,共分五个单元,前两个单元主要讲述道德内容,后三个单元主要讲述法律内容。

从逻辑联系上说,道德属于人们内心的法律,而法律则是社会外在强制的道德,因此二者密不可分。

从认知轨迹上看,要求学生做守规矩的人一具有法治精神的人一维护宪法权威的人―会用程序维权的人―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的人― 依法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人,层层推进,由浅入深。

在道德内容这一层面,主要讲述了公民基本道德礼仪,包括个人道德礼仪、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

针对职业学校的特点,又重点突出了求职礼仪和职场礼仪。

在法律内容这一层面,则主要论述了如何学法、守法、维法、用法。

笔者以为,整册教材充分体现了“知信行统一”的精神,而在“知信”与“行”这两者中,又重点突出了“行”,即引导学生联系思想与社会实际,从感知到感悟,从感悟到律己。

教材要求学生在学校做讲文明、重道德、知荣辱、守礼仪的好学生;到社会学会文明待人、善于交际、善于合作、融入集体;到工作单位学会友好合作、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我们只有熟悉了教材的编写脉络,把握住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各个单元之间的认知重点、践行重点,才能有效地组织好教学,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三、改进教法,务求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政治课教学中最大的弊端在于教者从理论到理论,授者侃侃而谈,听者寥寥无几;政治教学最大的危机则在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失信”;政治课最要避免的程式是讲一听一记一背一考。

笔者以为,为了求得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教
师一要让学生了解学习意义;二要能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三要注重实践环节;四要组织学生参与评估;五要帮学生探求学法。

笔者注意到,教材编写者在编写过程中已经提供了一些教学方法,供教学时参考,但仅仅是零星分散在教材之中,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提出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可以开展一些有效的辅助教学活动。

1. 搜集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和名人箴言
在搜集过程中,学生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亦可作为律己的座右铭、人生信条与准则。

对搜集的内容或可出黑板报,或可用手抄报。

2. 组织学生编写日常生活及社交场合禁语从反面让学生体会文明语
言的重要,引导学生学会说文明话
语,感悟语言的不同功用,养成文明礼貌的语言习惯。

3. 组织学生排演具有情境的小品等文艺节目
职校学生中,不少人具有表演才能,适时组织有关道德教育、法纪教育方面的小品、演唱等文艺节目,让学生感同身受,在笑声中接受愉悦的道德法律教育。

4.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开辩论这种方式既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亦可在班级活动中运用,让学生讨论、辩论“美与丑”“是与非”“正确与错误”“守法与违法”等问题,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5. 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著作中有许多可以帮助学生律己的内容。

如组织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中的有关内容,既可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
的鉴赏能力,亦可增强道德法律教育的效果。

6.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电视、展览,参观少管所
引导学生撰写观后感,并适时交流,帮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体会道德法律的重要,懂得善待人生,避入歧途。

7. 组织学生听讲座和报告会邀请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演讲,让学生懂得辨别,学会选择,同时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

8. 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开展此类活动,必须事先明确调查主题,授以调查方法,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

在内容方面,可组织“扬州好人调查”、“周边交通情况调查”等活动,并及时进行交流。

以上各种教学辅助活动可单独使用,亦可综合运用,其目的就是将单调枯燥的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开展合作探究、实践评价,从而从多方面提高道德与法
律课程教学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