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_潮汕人中秋节的饮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人中秋节的饮食文化
潮汕人中秋节吃什么
一、意溪朥饼
意溪是潮州东隅的一个古镇,清代便有“潮东雄镇”的美称。
意溪朥饼尤以范合盛大朥饼闻名。
范合盛是清末意溪镇一家饼铺字号,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现今范合盛大朥饼的掌门人范朝进,60多岁,为范合盛第三代传人,继承了祖上制作朥饼的好手艺。
意溪大朥饼最突出的特点是皮均匀,馅精细滑润,入口香甜清爽,且凉喉适口。
正是意溪大朥饼这些突出的优点,使其闻名粤东及东南亚一带。
意溪大朥饼之所以有以上突出的风味特色,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用料讲究。
主要原料猪油,一定要用潮州本地猪的猪朥来炸油,因为这样的猪油味道才极为芳香。
二是制作精细,意溪大朥饼整个制作过程,都是以传统手工操作而成,工序十分繁杂,但每道工序都十分考究、精细。
过去在潮州地区,有“意溪朥饼豆馅藏过年”的传说,便是指意溪朥饼的豆馅制成之后,必须装入陶坛中,埋藏于泥土中数月,才挖出制作成饼。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意溪大朥饼才有清爽凉喉的特点。
二、苏南朥饼
澄海苏南朥饼已确一百多年的历史。
清同治光绪年间,莲阳(即苏南)乡有一家叫“坚裕”号的糕点店,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主要生产朥饼、软糕等传统产品。
到了第三代传人,已是清光绪年间,其店主人略有文化,爱动脑筋,喜欢创新。
他想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点子和秘方,如决定大朥饼是否好吃的关键是饼皮和饼馅,饼皮要脆,饼馅要甜而不腻,凉且无渣。
他从酿酒工艺中得到启示。
好酒是需要窑藏的,窑藏弥久,其酒弥香。
他认为饼馅也是这个道理,初磨制出来的`馅火气大,磨得再细也有颗粒,入口不凉爽,糖加得太多反而浓腻,糖太少了则淡而无味。
他决定借鉴酿酒的窑藏方法,于是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每年冬
至前后都要将池塘车干捕鱼的机会,命工人先将大水缸放进车干了的池塘里,将磨制好的饼馅放进大水缸,然后密封、等到池塘重新放水,塘就成了他的天然冷库,饼馅可以在较低温的环境下存放。
这样在密封和低温下不容易变质。
坚裕号的饼馅最少要存放一年以上,就是要等到第二年池塘再度车干后才取出来加工制成大朥饼。
这样,做出来的产品,不管是大朥饼、小朥饼,还是糯米软糕或其它糕点制品,其口感比不窑藏于池塘的口感迥然不同,入口凉爽,润滑无渣,柔软而无火气,甜淡恰到好处,深得顾客青睐。
据说,坚裕号的饼馅有时存放时间长达二年!后来,莲阳一带的糕点作坊都学习他的经验,使莲阳一带糕点饼食在潮汕地区独树一帜。
三、溪南“和合”糖铺朥饼
“和合”糖铺位于揭阳渔湖溪南村,店主陈姓。
溪南“和合”糖铺焙制朥饼,皮酥馅甜、清香适口,远近闻名。
潮汕有一句歇后语,叫“秀才食朥饼——有时”就源于“和合”此间糖铺。
从前,揭阳渔湖后乌石村有一个王秀才,单名钦字。
他勾结官府、包揽词讼,开门七件事,无不讹诈索取而得。
乡民称他为“王禽兽”。
王钦最爱吃“和合”朥饼,一次,他走进“和合”糖铺,店主一见“王禽兽”到来,连称“请坐”!王秀才板起脸孔,斜着眼,向糖橱糖瓮望望,强忍口水,不知所云地说:“哼哼! 有时!有时!”茶也不喝,头也不回,迳自走了。
店主观情
察意,只好备办蛋酥朥饼,时鲜果品,叫伙计到王钦秀才家中送礼。
王秀才看到朥饼,正合心意,便煞有介事地说:“近来有人告上衙门,说你家财主做生意不入忠臣庙,最大逆不道,县太爷听了十分恼怒,要命差役拘捕你家财主去究办,幸得被我劝止。
你回去告诉你家财主,今后做生意要入忠臣庙。
”店主听后,哭笑不得。
心里想:做生意不入忠臣庙是句口头禅,能把它说是大逆不道吗?从此,“秀才食朥饼——有时”便从揭阳渔湖溪南传开了。
据溪南村老者言,昔年“和合”糖铺名产朥饼的传统制作方法是选用上顶面粉,加上新鲜白猪肉和湘浙两省所产黑芝麻和瓜丁为原料,并配以煮沸清除杂
质的白糖制作而成。
“和合”糖铺朥饼的经营要诀有二,都与“火”字有关:一是烘饼时要掌握好“火候”,先用旺火,后用文火,烘熟的朥饼自甘香可口,肥而不腻;二是“退火”制成的朥饼放在缸、瓮里,隔一段时间才卖出,这样,顾客便赞道:“和合册饼制作工,喜无腥火呛喉咙。
”
四、贵屿朥饼
潮阳贵屿朥饼,始创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贵屿朥饼分为斋饼和荤饼两种,以其醇香可口,质脆味美而闻名中外。
当年,首创贵屿朥饼的是贵屿薛源合和侯源合两家糖饼店,数百年来,其后代继承祖辈传统制作方法,配制更适合群众口味的馅料,不断提高饼食质量,使产品更享盛誉,慕名前来采购者甚众,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回乡探亲时,大多喜欢带往异国他乡。
贵屿朥饼的制作特色是:
选料精细。
饼用的面粉是一级面粉心,猪朥系当天不过午新鲜猪朥,芝麻须产于湘浙一带的一级乌芝麻。
调制讲究。
薛、侯两家历代经营者一直选用上等香料和佐料,且有严格的配方比例,根据季节、空气的干湿度,肉质和供应对象不同,采用不同的比例配方。
为保持产品的竞争优势,调料配方一直严守秘密,“传媳不传女”也确确其事。
一直到公私合营,配料秘方才公开,但不容易掌握好。
制作严格。
两家产品历来由本姓自家授传。
白糖煮沸后去浮渣杂质,馅料堆沤时间越长越好,名曰“退火”。
糕饼皮制作要脆嫩而不破,所配的水份与油、朥数量,因寒热干湿、存放时间长短而异。
五、汕头潮式月饼
潮汕中秋节美食
潮汕中秋美食品种颇多,这与潮人过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潮地气候、农事生产有很大关系。
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糕饼类,潮汕各地月饼,甜的、咸的、荤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
还有面饼、软糕、云片糕均为中秋节糕饼,为潮人送亲戚之佳品,可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二是潮地中秋节季,天高气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时。
柚子、青皮梨、红梨、菠萝、香蕉、林檎、龙眼、杨桃、红柿、牛心柿等竞相上市,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也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
因此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水果节”、“斋节”。
三是农产的芋头、南瓜,用其制作芋泥、瓜浆也是潮人喜欢的。
在潮汕地区,过去每逢中秋佳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一些糕点供奉月娘,当地人叫糕仔。
糕仔多用加工熟的糯米粉或绿豆粉为原料,以糯米粉为原料的叫米糕,以绿豆粉为原料的叫绿豆糕。
其做法一般是先用白糖加适量的水及猪油煮至粘稠放凉,将糯米粉或绿豆粉配上准备好的糖浆拌匀,再用制作糕点的模具将糕粉挤压成形。
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视个人喜好添加诸如剁碎的花生仁或芝麻等馅料。
制作完成的潮汕糕仔个头不大,用模具压制出來的图案精美可爱。
糕仔入口清甜,是潮汕人喜爱的特色糕点。
现在的中秋节,潮汕地区市场往往有人专门制作糕仔出售,家里自己制作的相对少了一点,但用糕仔供奉月娘的风俗及人们对糕仔的喜爱没有改变。
中秋吃芋头是源远流长的一项习俗,但各地人们在中秋吃芋头的含义不尽相同。
潮汕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畏。
”银河,潮汕人称为河溪,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于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今天,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头拜月,以个大肉疏松,皮有裂痕者为佳品,即潮俗称芋“笑”。
祭拜之后全家便剥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乐趣。
柚子也是中秋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蜜柚或水晶柚。
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剖开之后,满屋弥漫着清香,而且每人分食一块,和吃月饼一样,有全家分享的幸福感。
同时,“柚”与“佑”谐音,有希望月亮护佑的意思。
潮式月饼,也称潮汕朥饼,是早已扬誉中外的潮汕名饼食。
194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上海参加潮州人在旧上海开的饼店——源盛饼食店的店庆,他欣然写下了“潮食泰斗”的题词。
朥字,潮汕方言指猪油。
顾名思义,用猪油掺面粉作皮包甜馅烤焙熟的饼便是朥饼。
朥饼以其馅料不同,而分为绿豆沙朥饼、双烹朥饼、乌豆沙朥饼和水晶朥饼等。
其特色是皮薄而脆,馅厚而清,香甜软润。
朥饼皮是酥皮多层的,制作颇费功夫,馅料要精料精制,上等的乌豆沙、绿豆沙,窑藏隔年最好。
有这种馅料的朥饼,吃后凉喉清爽。
水晶朥饼以瓜册、白膘肉丁、芝麻、香葱为主料,故较为香甜油腻,甚有特色。
老字号的潮汕朥饼有意溪大朥饼、贵屿朥饼和苏南朥饼等品种。
每年中秋节之前,朥饼作坊的生意最好。
这时的月饼常被当作节日礼物赠送,也常被捎出门送给远方的亲友。
潮汕月饼还曾是大宗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南洋各地,海外潮籍乡亲如能在中秋节晚上拜月遥祀祖先之后,享用到来自家乡的月饼,当即唤起“月是故乡明”,“千里共蝉娟”的共鸣,也使他们更加激发了对家乡的思念情怀。
潮汕朥饼名店名品:
潮汕中秋节美食品种颇多,这与潮人过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潮地气候、农事生产有很大关系。
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糕饼类,潮汕各地月饼,甜的、咸的、荤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
还有面饼、软糕、云片糕均为中秋节糕饼,为潮人送亲戚之佳品,可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中秋月饼是潮汕人一年一度的传统食品,潮汕的传统月饼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正圆形的占绝大多数,意为好兆头,在次日,没有一个潮汕人无不品尝一下月饼的滋味的。
二是潮地中秋节季,天高气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时,柚、柿、杨桃、菠萝、石榴、橄榄、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类美食;
三是农产的芋头、南瓜,潮人用其制作芋泥、瓜浆也是潮人喜欢的。
其中,中秋月饼是潮人一年一度的传统食品,过中秋节,没有一个潮汕人不品尝一下月饼的滋味的。
虽然月饼可以有各种形制,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要求是正圆形。
芋头、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家常的还有前面提到的拜月时的“在中秋节将到来的时候,各家各户的主妇便忙着用糯米碾成粉末儿,然后掺上白糖浆搅匀,再用一个个木馍子,把它们压在镂凹进去的部分里面。
压结实了,磕出来,便成了一块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月糕”。
“月糕”花纹漂亮洁白如雪,一些动物形壮的月糕更令孩子们爱不释手。
还有用洁白的糯米粿或是加了“艳米”的红艳艳的粿加花生再做成镰刀,饭勺,收稻桶,稻穗,等模样的粿品,都是寓意着丰收的美味。
此外,还有一种用花生炒熟了加麦芽糖捏成桃形的“地豆桃”,尤其香脆无比。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