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与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阻碍;
2、能力方面: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进展的讲述,培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形,分析其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要紧成就,运用举实例的方法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采纳比较的方法,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联系并推动生产力迅猛进展这一突出特点,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归纳分析垄断的形成、阻碍,认识到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生产力进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生产力的进展。
二、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要紧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阻碍
三、教学设计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畴内确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只有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俄美德意日等要紧资本主义国家通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进展的道路。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进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开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进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原料)。
(3)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4)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展
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进展,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截了当缘故。
2、要紧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
19世纪60-70年代,显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动机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等各种电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具的显现,产生了对电的大量需求。
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产生,如电力工业(发电、输电、配电)和电气设备工业(制造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等)。
世界进入了电气时代。
设问:什么缘故电力能被广泛应用并最终取代蒸汽动力?
电力作为新能源,较为清洁、廉价。
以蒸汽为动力的蒸汽机烟尘专门重,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峻,且专门笨重,操纵不灵,还经常出事故。
此外,以蒸汽为动力的交通工具不适用于远程运输、重型运输,从而引发了交通领域的革命性变化,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新型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等应运而生。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产生。
汽油内燃机具有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的特点,可充作交通工具的发动机。
由于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中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连续显现,并带动相应的新兴工业部门(如汽车工业)的进展。
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进展,石油成为日益重要的新能源。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无线电报
1876年贝尔在美国费城博览会试用(联系书上的图“贝尔试用”)。
意大利人马可尼在1899年在英国发报成功,随后,1891年横跨大西洋发报成功。
和无线电报的成功,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设问:每一项重要的成就的背后,差不多上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从而推动了技术的革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展,促进经济的进一步进展。
从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并过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推动第二次
工业革命取得了庞大成就,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
3、特点
(1)发明来源: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庞大进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体会,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
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同时,许多机器是为了满足实际的生产生活需要而制造发明的。
引用丹皮尔的话:“在往常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确实是说除了偶然发觉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由于自然科学的新进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庞大的成果。
引用丹皮尔的话:“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世纪的应用于发明的前面,同时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2)范畴: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畴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要紧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进展进程相对缓慢。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畴,规模更加广泛,进展也比较迅速。
(3)进程: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这就使得这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比如日本、德国,这些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较晚,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没完成,就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因此这些国家既能够吸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能够直截了当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进展速度也较快。
4、阻碍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进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