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材料运用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材料运用反思
新课改倡导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选取一些富有情感震撼力的材料是必要的。

但仅有合适的材料还是远远不够的,这里还有一个对材料的运用问题。

运用得好,其教育效果也是不可替代的。

新课程最打动人的地方莫过于它所带来的全新理念。

在不断地学习、培训、反思后,我们逐渐认识到,“教案”不再是教师教学活动不可动摇的“指挥棒”和至高无上的“準则”,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所。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教师是教材,倡导教师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

教材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範围是灵活的、广泛的。

因此,教师除了事先设计一些预备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用资讯来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进展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客观存在,这必然要求教学活动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资讯交流活动,有师生之间的,也有生生之间的。

儘管教师在备课时力求準确完善,但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难以真正全面把握好每一堂课。

课堂教学中,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行为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教师有时会突破原先教学预案的框框,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和巧用这些灵感,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从而生成教学的创意点,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也会在教师的激励、启发下,产生一些具有独创性的想法。

只有授课内容对学生个体发生实际影响,课堂教学才真正发挥了实效。

面对学生思维过程中迸发出来的火花,如果教师消极迴避,只会挫伤学生思考和**问题的积极性,进而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一节优质课上,任课教师为讲诚信选取了“3·15”活动中的一个案例:花一样的少女因服用假药致残,服药前后的强烈对比令人心碎……当录影结束时,我已是泪流满面,学生也是一片欷歔。

可见,学生被深深地打动了,这节课最精彩的部分马上就要出现了……可是就在这时候,这位教师却轻轻地、平淡地、几乎是毫无感情地一句话带过,马上与课本的知识切换……可惜呀!
语言可以点燃感情,也可以使燃烧的激情熄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