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民族团结活动简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民族团结活动简报
1.写一个关于民族团结的简报
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
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
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56个民族之间是和谐、团结,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
国建设得繁花似锦;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让56个民族联手牵手手相握,将心比心心相连,齐心协力向前进,
共创美好明天!
以上、
2.如何坚持并做好民族团结教育从青少年做起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关系到各族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共同意志。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兄弟民族在血缘和文化上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各民族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相互联系更为紧密,共同性、一致性增多,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就是这样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共同创造和发展了中华文明,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国对各族儿女一直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不论是在祖国强盛时期,还是暂时落后的时期,中华民族都是刻苦耐劳、自强不息、英勇奋斗、不畏强暴的民族,各族人民都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爱国主义已深深地融入到各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伟大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血肉相连,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在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等,都要求我们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扎实抓好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
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中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我们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颁布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编写了本书。
为帮助广大青少年了解更多的民族知识,
培养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热爱祖国的精神尽绵薄之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发展兴盛、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期,要对他们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了解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在思想上树立民族平等意识,打牢民族团结的根基,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妥善处理好涉及民族方面的各种现实问题。
只有这样,在遇到涉及民族团结等大是大非问题时,才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不受境内外各种分裂势力的煽动、蛊
惑、唆使和利用,才能始终站稳立场,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从而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始终把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将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范围,使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内容、有形式、有考核。
广泛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好寒暑假和各种契机,以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实践教育活动。
大力开展各族青少年结对互助活动,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增强“四个认同”。
民族团结无小事,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事情抓起,要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
做好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对引导青少年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形势下,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中断。
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不懈地把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一步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来,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具体做法我校深刻认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学生为纯回族的学校,从小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更显得重要,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让民族团结的思想在学生幼小的心灵生根
发芽,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将来才能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
因此,学校一直把民族团结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实施。
(一)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夯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
学校把民族政策、法规等民族教育相关文件已纳入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之中。
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宪法》等民族教育相关文件,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树立了全体教职工的各项工作中加强民族团结教。
3.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lunwen
200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联合颁发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怎样才能优质高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呢?笔者认为:一、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仅靠教科书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挖掘和高效利用有关的教育资源。
二、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本地区民族分布的情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遵循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紧紧围绕“深入了解”、“友好交往”、“团结互助”这三个重要环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发动广大师生全员参与,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三、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永久性的工程,必须持之以恒。
一、深入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与现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
要顺利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让他们深入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与现状。
(一)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在校园里制作一幅大地图,永久张贴在宣传橱窗内。
图上标示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区域分布、地形地貌、人口数量、气候情况、资源状况等。
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
每个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居于何处,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2.学校、班级都要设立固定的宣传栏,精心设计标语、图片等宣传内容。
3.将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编成儿歌童谣,让学生广为传诵。
(二)认真上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生动感人的讲述、联系实际的讨论、富有情趣的表演等方式,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还要精心整合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育资源。
(三)宣讲有关民族团结方面的内容。
可把从古到今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著名人物或历史事件编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专题讲座、校会、班会、宣传栏等阵地,向学生进行系统宣讲。
应主要宣讲六方面的内容。
1.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的故事。
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的“胡服骑射”;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唐朝“贞观之治”时各民族“和同为一家”;清朝金册册封西藏的达赖和班禅,“康乾盛世”中各民族的和睦团结;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各族人民对灾区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的同情和支持等。
2.几千年来,华夏大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了闻名于世的辉煌文化。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世界领先的生产力水平、璀璨的文学艺术、高超的建筑技术、航海技术等,都凝聚着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进的今天,同样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3.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不断走向融合,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华民族成了各民族共同的最响亮的名字。
尽管各民族生活的区域不同,语言文字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但大家都承认一个共同的祖先,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和睦统一、繁荣富强。
如:唐太宗时,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曾经修筑过一条“参天可汗道”,直达长安,以方便和唐朝的联系。
清乾隆年间,蒙古族的一支在流落俄国多年后,冲破重重阻挠,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4.几千年来,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在遭到外寇入侵时,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如:明末清初,高山族同胞
协助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康熙年间大败沙俄侵略军的雅克萨反击战。
甲午战争后,台湾各族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
藏族同胞誓死不被英国殖民者奴役。
抗日战争中,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等5.新中国成立以后,更加重视民族和睦团结。
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中,有不少是各民族的精英。
各级人民代表中,少数民族都占有一定的比例。
国家还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国家还对处于边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实行帮困扶贫,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当少数民族地区遭到灾害时,各族同胞纷纷解囊相助。
目前,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协力谋发展,携手互助奔小康。
6.长期以来,各个民族由于语言文字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在相互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误解和矛盾。
这些误解和矛盾完全可以得到化解。
但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某种政治目的,往往挑拨离间,蛊惑人心,扩大矛盾,引起冲突甚至仇杀。
国际敌对势力也惟恐中国不乱。
他们一方面处心积虑地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大肆攻击中国;一方面与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加紧对我进行渗透、分裂、破坏和颠覆。
4.2016小学生如何配合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一、民族团结思想贯穿教育始终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一直是中央政府工作的重心之一,对民族团结的教育一直贯穿整个教育体系。
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并对其做出正确的指导思想,引导小学教育体系稳步推进。
国家曾发布《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文件中详细解释了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教育
的重要性,即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反对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科学世界观改造,指出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步入新世纪,教育部门加强对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力度,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让小学生从小树立牢固的民族团结思想。
在小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教育宣传活动,使得民族团结这一重要思想深深植根于小学生心中。
要继续开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进步活动,鼓励小学生多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相互学习、交流,实现民族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从国家的各项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民族团结的十分重视。
随着民族团结指导思想的不断深入、不断明确,针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变得愈来愈重要。
我国教育模式的逐渐转变为素质教育,维护民族团结设定为小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从社会角度来讲,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所有公民都应该履行的义务,民族团结体现着我国的综合国力。
小学生处于发育阶段,接受能力较弱,需要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生活技能等多项改造。
民族团结教育层次较高,是一般的素质教育不可代替的,因此我们要侧重于在小学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针对不同民族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科学教育,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和谐。
二、配合民族团结教育设置教学课程小学的德育课程是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其课程性质属于德育范畴。
在其课程安排上,要把民族团结教育课纳入其中。
其课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小学低年级、高年级和课外活动。
每一个阶段安排10个课时,在课堂上组织班会学习、歌舞表演、民
族知识讲座等活动以达到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在课外,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参观,使其从中明白祖国统一和平的来之不易,要格外珍惜当前生活,并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
将所有民族教育课程与小学的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使民族团结教育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要选择思想先进的任课教师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学校也要针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对任课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和继续教育。
在教学中的教材也需要严格把关,对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进步书籍进行使用和推广。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逐步推进,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从一个试点起步,逐步向深化教学程度,扩大教学面,最终推广至全国的小学教学。
整个推广过程是曲折的,但是未来的前景是光明的,通过探索尝试和总结提高,最终能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行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这才是民族团结教育最主要的前进方向。
现阶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在各地的发展情况是不平衡的,较为成熟的教
育模式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展现出了,而中部地区则刚刚起步,不大发达地区甚至尚未开始,有的地方在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上有待提高。
许多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层没有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形成正确认识,还存在模糊区域,针对此种情况,必须要进一步明确小学民族团结课程的性质、目的,促进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全国所有地区和学校有序开展,不断提高各地区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质量。
三、推动民族团结教学的普及在国家的整体利益要求下,推动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方式。
随着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教育部门在开展教育工作中应当充分认识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迫切程度,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地区发展的整体规划。
同时,将国家标准与地区实际相结合,制定出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落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积极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普及进程。
小学教师要寻找最优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课程实施方法,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己了解各民族文化传统,提高学习能力,认识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政策。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结合德、智、体、美、劳教育,使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群体。
5.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lunwen
200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联合颁发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
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怎样才能优质高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呢?笔者认为:一、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仅靠教科书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挖掘和高效利用有关的教育资源。
二、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本地区民族分布的情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遵循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紧紧围绕“深入了解”、“友好交往”、“团结互助”这三个重要环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发动广大师生全员参与,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三、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永久性的工程,必须持之以恒。
一、深入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与现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要顺利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让他们深入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与现状。
(一)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在校园里制作一幅大地图,永久张贴在宣传橱窗内。
图上标示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区域分布、地形地貌、人口数量、气候情况、资源状况等。
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
每个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居于何处,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2.学校、班级都要设立固定的宣传栏,精心设计标语、图片等宣传内容。
3.将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编成儿歌童谣,让学生广为传诵。
(二)认
真上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生动感人的讲述、联系实际的讨论、富有情趣的表演等方式,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还要精心整合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育资源。
(三)宣讲有关民族团结方面的内容。
可把从古到今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著名人物或历史事件编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专题讲座、校会、班会、宣传栏等阵地,向学生进行系统宣讲。
应主要宣讲六方面的内容。
1.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的故事。
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的“胡服骑射”;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唐朝“贞观之治”时各民族“和同为一家”;清朝金册册封西藏的达赖和班禅,“康乾盛世”中各民族的和睦团结;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各族人民对灾区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的同情和支持等。
2.几千年来,华夏大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了闻名于世的辉煌文化。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世界领先的生产力水平、璀璨的文学艺术、高超的建筑技术、航海技术等,都凝聚着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进的今天,同样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3.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不断走向融合,形
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华民族成了各民族共同的最响亮的名字。
尽管各民族生活的区域不同,语言文字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但大家都承认一个共同的祖先,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和睦统一、繁荣富强。
如:唐太宗时,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曾经修筑过一条“参天可汗道”,直达长安,以方便和唐朝的联系。
清乾隆年间,蒙古族的一支在流落俄国多年后,冲破重重阻挠,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4.几千年来,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在遭到外寇入侵时,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如:明末清初,高山族同胞协助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康熙年间大败沙俄侵略军的雅克萨反击战。
甲午战争后,台湾各族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
藏族同胞誓死不被英国殖民者奴役。
抗日战争中,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等5.新中国成立以后,更加重视民族和睦团结。
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中,有不少是各民族的精英。
各级人民代表中,少数民族都占有一定的比例。
国家还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国家还对处于边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实行帮困扶贫,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