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1年高三化学高考第二轮复习冲刺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碳化硅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且碳、硅元素属于同主族元 素,A 正确;聚氨酯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B 错误;碳包覆银纳米线不属于 无机非金属材料,C 错误;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D 错误。
[答案] A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物质组成、分类易错误区 (1)误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①某物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如 O2、O3 组成的混合 气体就是混合物。 ②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如 C4H10 的结构有两种, 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2)误认为能电离出 H+的物质一定是酸。如 NaHSO4 是一种盐。
考点 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例 2 (2019·全国卷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 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4.(2019·河南滑县高三调研)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物质用途不 正确的是( )
A.Na2S 常作 Hg2+、Cu2+的沉淀剂 B.纯碱常作餐具的消毒剂 C.唾液作淀粉水解的催化剂 D.硅胶常作食品的干燥剂
答案 B
解析 纯碱溶液用于清洗餐具表面油污,作洗涤剂,不能作消毒剂。
考点 3 胶体的性质
3.物质性质与变化易错误区 (1)物质变化方面 ①误认为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过程。有些物理变化过程中 也有能量变化,如冰的融化过程需要吸收能量。 ②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发生化 学变化。 ③误认为“钝化”就是不发生化学反应,而“钝化”过程是一种化学变 化过程。 ④误认为有新核素生成、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如 16O 转 化为 18O、NaCl 溶于水都不属于化学变化。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7)碱石灰:主要成分是 □11 NaOH、CaO 。
(8)铝热剂: □12 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 的混合物。 (9)漂白粉: □13 Ca(ClO)2 和 CaCl2 的混合物。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3.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三色”“五解”和“十五化”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4.常用的四种符号、八种图式、二种模型
(1)四种符号
(6)误认为结晶水合物一定是混合物。如 CuSO4·5H2O 属于纯净物。 (7)高分子化合物不是纯净物,如聚乙烯 ( CH2—CH2 ),n 值不确定,是混合物。 (8)俗名对分类的误导:纯碱(Na2CO3)是盐;甘油(丙三醇)是醇。
1.下列物质与类别不对应的是( ) 答案 B
解析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是 NaHCO3,由 Na+和 HCO- 3 构成,属于盐,A 不符合题意;食用油的主要成分为油脂,是相对分子质量 较小的分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B 符合题意;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C 不符合题意; “84”消 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 (NaClO)的 水溶液,属于混 合物,D 不符合题意。
3.(2019·济南历城二中高三调研)以下是从中国古代著作中摘取出来涉 及化学叙述的解说,其中错误的是( )
A.“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C.“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是应用了焰色反应区分硝石 与朴硝(Na2SO4) D.“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
[解析] 胶体和溶液的粒子都可以透过滤纸,A 正确;在氢氧化铁胶体 中滴加 HI 溶液,先聚沉,后氢氧化铁与 HI 反应生成 FeI2、I2 和 H2O,I2 的 溶液呈黄色,B 正确;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溶液不能发生,C 正确;在 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氢氧化铁沉淀,D 错误。
(3)二种模型 ①球棍模型: ②比例模型: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考点 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例 1 (2019·北京高考)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 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Na2CO3 答案 D
解析 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石油可燃,“洧水”指 石油,A 正确;“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指铁与可溶性铜盐作用置换出铜, 发生的反应为 Fe+Cu2+===Fe2++Cu,“曾青”是可溶性铜盐,B 正确;硝 石(KNO3)与朴硝(Na2SO4)灼烧时,分别呈现 K、Na 的焰色,可利用焰色反 应区分硝石和朴硝,C 正确;“烧薪柴之灰”为草木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为 K2CO3,K2CO3 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洗衣服,故文中碱是 K2CO3,D 错误。
的化
合物。
(4)溶液、浊液与胶体——分散质微粒 □04 直径
的大小。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2.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 □05 CO、H2 。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 □06 CH4 。 □ (3)液化石油气:以 07 C3H8、C4H10 为主。 (4)裂解气:以 □08 C2H4 为主。 (5)水玻璃: □09 Na2SiO3 的水溶液。 (6)玻璃: □10 Na2SiO3、CaSiO3 和 SiO2 的混合物。
(3)误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Mn2O7 是金属氧化物但属 于酸性氧化物,而且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如 CO、NO 等。
(4)误认为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Al2O3 属于两性氧化物。 (5)误认为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就是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 盐和水的氧化物就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在与碱、酸反应 生成盐和水时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如 Na2O2 不是碱性氧化物,NO2 也 不是酸性氧化物。
2 . (2019·陕 西 西 安 中 学 高 三 质 检 )下 列 有 关 物 质 分 类 , 一 定 正 确 的 是 ()
A.强电解质:盐酸、氢氧化钡、硫酸钡 B.弱电解质:醋酸、醋酸铵、纯碱 C.非电解质:氯气、二氧化硫、苯 D.同系物:C3H8、C4H10、C6H14
答案 D
解析 氯化氢、氢氧化钡、硫酸钡都是强电解质,但盐酸是 HCl 的水溶 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 A 错误;醋酸是弱电解质,纯碱、醋 酸铵是强电解质,故 B 错误;二氧化硫、苯都是非电解质,氯气是单质,既 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 C 错误;C3H8、C4H10、C6H14 都属于烷烃,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 原子团,是同系物,故 D 正确。
[批注点拨]
[解析]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 正确;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B 正确;蜡烛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正确;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 聚合物,D 错误。
[答案] D
1.必备的“六大”生活知识 (1)明矾净水: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 A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 中悬浮物形成沉淀。 (2)常用饮用水消毒剂:Cl2、ClO2、漂白粉、NaClO(“84”消毒液)。 (3)漂白剂:漂白粉、漂白液(有效成分 NaClO)、SO2、H2O2、Na2O2、 O3。 (4)加碘食盐:一般添加 KIO3(性质较稳定)。 (5)胶体知识:树林中的晨曦、舞台上的光柱均为丁达尔效应。 (6)焰色反应:节日的焰火。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 和分类 化学用语
专题重点突破
主干知识梳理
1.把握物质分类的四个“标准”
(1)混合物和纯净物——是否由 □01 同种物质(或分子) (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否与 □02 碱、酸
组成。 反应只生成盐和
水。
(3)电解质、非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 □03 导电
2.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实践活动 (1)经典史籍中的化学成就,体现了化学的久远与魅力。解决此类问题要 认真读题,认真阅读题干中的文字信息,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回答。如《本草 衍义》中精制砒霜过程中“置火上”“器覆之”“烟上飞”“凝结”等明确 指明了“升华”的操作特点等。
(2)根据古典文籍中的材料,考查有关物质的名称、成分、基本的物理和 化学性质,古代化学成就及相关化学史,体现化学学科素养,反映化学最本 质的特征。如古代的陶瓷文化、冶金文化、古代的本草医药和炼丹术、古代 酿酒制醋、四大发明等,体现了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研究能力。解决此类问 题,需要在平时训练中注意记录和多积累。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离子结构示意图: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⑤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 3O2=放==电==2O3。 ⑥误认为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物理变化。
(2)物质性质方面 ①误认为酸性氧化物都不与酸发生反应。如 SiO2 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 ②误认为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两性氧化物。如 SiO2 能与氢氟酸、NaOH 溶液反应,但 SiO2 是酸性氧化物;NaHCO3、 CH3COONH4 等也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但它们是盐,不是两 性物质;中学化学涉及的两性物质有 Al2O3、Al(OH)3 和氨基酸。 ③误认为金属元素只能形成阳离子,不能形成阴离子,如 AlO-2 、MnO- 4 ; 误以为非金属元素只能形成阴离子,不能形成阳离子,如 NH+ 4 。
例 3 (2019·河南滑县高三调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滤不能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氯化铁杂质 B.在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足量 HI 溶液,先产生红褐色沉淀,最终溶液 变黄色 C.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 D.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氨水,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批注点拨]
①元素符号:Al S O
②离子符号:Al3+ S2-
③核素符号:162C 163C
④化合价符号:A+3l
-2
S
SO23-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2)八种图式 ①化学式:Na2O2 NH4Cl SiO2 S ②分子式:C2H4 NH3 ③最简式(实验式):CH2 CH2O ④电子式:H··O······O······H ··S······C····S···· Na+[··O······O······]2-Na+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批注点拨]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全 国 通 用 2 0 21年高 三化学 高考第 二轮复 习冲刺 课件( 49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