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杯调研报告-TCM家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拾荒者利益与城市建设矛盾平衡方案的调研
自由组队
TCM家族
陈伟若
关于拾荒者利益与城市建设矛盾平衡方案的调研
-TCM家族
摘要
从城市建设与拾荒者利益综合考虑尝试调研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本文以广州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交流、教师咨询的形式,调研了天河区、越秀区、番禺区各阶层的群众包括拾荒者自身,对拾荒者、拾荒现象以及平衡城市建设与拾荒者利益的解决方案三点的认识的意见和建议,并最终得出了需要设立直接管理部门以及对于老弱病残幼拾荒者要加大救助力度的结论
关键词
城市建设;拾荒者利益;解决方案
概念阐述
拾荒者:“拾荒者”就是俗称的捡废品,拾破烂的人。
拾荒者大多无依无靠,靠在街上捡拾可回收的东西来维持生活。
拾荒者使城市回收再利用事业得以开展并运作。
(百度
百科)
目录
1、调研背景 (4)
2.拾荒者存在的原因简述 (4)
3、外人眼中的拾荒者…………………………………5-11
3.1、拾荒者的正面意义
3.2、拾荒者的负面影响
3.3、对拾荒者的态度
4、对拾荒者的政策和管理办法…………………………11-12
4.1、回顾广东省对拾荒者问题试行过的办法及成果
4.2、现行的管理办法
5、关于拾荒者利益与城市建设平衡方案的的建议………12-13
5.1、分年龄段免费提供拾荒者培训
5.2、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全民共识
5.3.设立直接管理部门
5.4. 拾荒者拣来垃圾不规范堆放在局部造成二次污染问题
5.5.成立关怀拾荒者的公益机构
1.调研背景
据统计,全国拾荒者数量在600万以上,我国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每年的垃圾生成量已达1 亿吨以上, 历年累积垃圾已达60 多亿吨, 管理者对拾荒现象采取过许多举措但是收效不大,拾荒者的利益和管理者采取的举措息息相关。
所以我们以拾荒者利益与城市建设矛盾解决方案为主题,希望可以得出权衡两者之间矛盾的解决方案
2.拾荒者存在的原因简述
第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第二, 城乡比较利益的驱动。
第三, 农民进城就业的社会束缚。
第四, 拾荒职业的稳定性和收入的保障性。
第五, 垃圾处理系统的不健全。
【1】
实际调研结果展示
76.67%的群众认为之所以会有拾荒者,是因为这类人找不到工作,环境恶化导致废物增多以及拾荒门槛低分别排在第2 和第3位。
前期找到的学者研究只是将原因列举并没有将每个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调研分析。
3.外人眼中的拾荒者
3.1、拾荒者的正面意义
1. 消解了城市垃圾围城困局, 减少了城市污染, 为实现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
化、无害化、产业化创造了条件。
2. 缓解了就业压力, 扩大了社会就业面
3. 城市拾荒者通过垃圾分类, 把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重新捡拾出来, 通过资源的
重新利用,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在调研数据分析中,认可拾荒者对城市的建设存在一定的正面意义占了83.33%,这说明拾荒者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3.2、拾荒者的负面影响
1.无组织性埋下社会动荡隐患
2.恶劣的生存状况加剧了城市贫困化
3.假货滋生
4.疾病传播
5.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形象
3.3、对拾荒者的态度
3.3.1从城市建设考虑的态度
在问卷数据分析中,群众对城市拾荒者的存在虽然表示同情和怜悯,但是当考虑到自身感受和城市整体建设的方面,认为拾荒者的存在弊大于利的远远超过了利大于弊的。
3.3.2 从对拾荒者感觉方面考虑
群众对拾荒者的存在持同情和尊重的占绝大部分,当然有接近6.67%的群众对拾荒者表示厌恶,15.56%的群众对拾荒者存在畏惧的心理。
群众对拾荒者的看法都是比较正面的,认为需要被社会关注的占了74.44%认为拾荒者被生活所迫的占了80%
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在广州如今的拾荒者还是比较常见的也就是说拾荒者的问题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味的回避只能是让拾荒者的生活更加的痛苦,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数据
老年人在拾荒大军当中占了73.33%,老年人基本丧失了劳动力,拾荒门槛低又是比较稳定的职业。
如果政府没有正视这样的问题而是通过不停的缩小拾荒者的生存空间的话,最后伤害到的是比重很大的老年拾荒者群体。
在问到地区政府是否对拾荒者缺乏管理的问题时,数据显示的是90%的群众同意了这样一致的呼声希望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在对民众提问时,民众对哪个部门应该负责这一方面的事务的时候,是比较模糊的这个一方面说明了群众对这方面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缺乏这样的部门或者说有这样的部门但是却没有尽到责任。
问卷提到了经济援助,子女教育问题,技能培训,知识普及,医疗保障等问题,民众都比较支持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支持。
74.44%的群众表示愿意向拾荒者提供帮助
在对解决方案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中,关于老弱病残拾荒者的问题是群众比较积极回答的,87.78%的民众在问到如何改善拾荒者问题的时候,都强调要加大对老弱病残拾荒者的救助力度
4、对拾荒者的政策和管理办法
4.1、回顾广东省对拾荒者问题试行过的办法及成果
2007/9/12的报道【2】
07年广州市花都区引进外地的管理经验实行拾荒者统一收购废品的范围、定点交售、保护环境、遵守卫生管理规定等。
根据规定,废品收购人员必须参加统一培训后持证上岗。
的办法但是这种一刀切以及用强制的方式肯定引起大部分拾荒者不满,最后的结果是拾荒者唉声载道纷纷不肯合作。
收编拾荒者的收费引起了拾荒者的普遍不满,也增加了收编工作的难度。
拾荒者的收入可以说是“蝇头小利”,一年几百元的管理费,这对收入本就微薄的拾荒者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收费成为引起很多拾荒者产生不满和抵触的主要原因。
这种单方面的只从城市建设方面考虑的政策,只能是最后失败的。
调研的资料显示全国例如重庆、杭州、浙江、临安等地区早前已经试行过统一处理的方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2004年,临安3000多拾荒者一下子走掉了三分之二的原因,基本
上都是不愿意被纳入公司管理,不愿意登记缴纳每月60元的“经营
权使用费”【3】
2008年11月专人专区回收方案
08年试行的专人专区回收方案。
广州下岗工人的增加以及失业人口的增多,废品
回收人员的群体开始扩大。
而对该群体广委托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对废品回收人
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造册登记,统一着装执证上岗,实行专人专区负责制。
州
一直未有相应的规范措施,也使这个群体成了治安的潜在隐患。
一旦无证人员进
区拾荒,将会被该区负责人员举报
这个方案由于范围太狭窄,供应的区域不足一满足数量剧增的拾荒人群,后来也
慢慢废弃。
2008.12.13日来源: 广州日报
建议:每2000户居民建1个社区回收站
(记者刘艳)昨日,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在向市人大汇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情况”时公布,目前,广州市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点5000多家,其中有证经营的2160家,每年再生资源回收总值约150亿元,同时指出,当前工作的问题主要是社区回收站点的布点选址难度较大,建议将回收站点建设纳入城市规划,“每2000户居民建设1个社区回收站”。
据市供销合作总社介绍,自2007年以来,全市已完成84个示范站建设改造,正在建设改造中的有20个,回收示范站实行“日收日清”,绿色回收,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回收站点“脏、乱、差”带来的“扰民”问题。
4.2、现行的管理办法
今年广州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吴振鑫等人提交建议,呼吁在广州进一步推行垃圾分类收集。
广州市市容环卫局近日对此做出答复,表示广州正在就此展开一系列的研究、试点和推广工作。
目前,广州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和广州特点”的民间垃圾分类利用实践:一是家庭分类,二是环卫工分类,第三种是社会分类,即机关、学校和个人对室外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其中拾荒者的作用最大,据不完全统计,每隔10-15分钟就有一位拾荒者对垃圾箱分拣一次。
现行的办法是没有正面管理拾荒者问题,而是通过规范其他途径,使得拾荒者无处匿迹最后渐渐消失。
但是这种途径真的好吗?
5. 解决方案的建议
5.1.针对拾荒者的帮扶问题
应加强对老弱病残拾荒者的扶助
增加对青年少年的培训和指导
负责拾荒家庭儿童的教育
5.2.举办各类创作比赛比如画画、歌曲、写作,戏剧主题是关注关爱拾荒者举办晚会、
讲座、论坛、开办专业网站专题为关注拾荒者
5.3.针对部门职能不清晰造成的责任缺失,应设立直接管理拾荒者的部门,做到有责可究。
5.4.拾荒者拣来垃圾不规范堆放在局部造成二次污染问题, 应在城市的死角、桥洞、废弃
的厂房、低廉的出租且临近较空旷场地的住房成为拾荒者的产品堆积点或拣选场所5.5.成立关怀拾荒者的公益机构,让拾荒者直接参与回收工作中的一环节。
参考文献:
[ 1]张登国. 城市拾荒者的透视与思考[ J] . 南京大学, 江苏南京210093
相关网站资料
【2】/article/newstext.aspx?id=4290
【3】
2012-10/13/content_5129619.htm
鸣谢: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乐云老师
队友:陈伟若、李家兆、李建伟、钟光、赖燕玲、周晓晴、李彩善、陈土勤、陈佩芳
以及所有接受采访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