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复习思考题(新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及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言
一、填空题
1.“炮制”一词,古代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多称_________。
2.中药炮制中的“炮”是指________________,“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药炮制是随着__________而产生的,其历史可追溯到_____________。
4.中药材必须经过___________才能入药。
5.治半夏最早记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阶段。
7.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国古代第一部炮制专著是_________朝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____。
9.我国古代第二部炮制专著是_________朝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____。
10.我国古代第三部炮制专著是_________朝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____。
11.目前发现中药炮制始载的医方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设合和分料治法始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是________________提出的。
14.陈嘉谟在《本草蒙荃》中提出“凡药_______,贵在_______,不及则__________,太过则___________……”。
15.柏子仁如用于宁心安神需避免服后产生___________的作用,通过__________即可消除此
副作用。
16.中药炮制的分类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中国药典》一部炮制通则采取的分类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中药炮制学》教材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法。
19.中药炮制“五类分类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陈嘉谟《本草蒙筌》提出的三类分类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古代的炮炙包括制备丸散制剂。
()
2.我国古代第一部炮制专著是《雷公炮制论》。
()
3.我国古代第二部炮制专著是《炮制大法》。
()
4.“炮制”古代又称“修治”。
()
5.雷公炮制十七法是记载在《雷公炮炙论》中的十七种炮制方法。
()
6.用五倍子制备“百药煎”的方法最早记载在《本草纲目》。
()
7.古代的炮制指的是单味药材加工成饮片。
()
8.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
()
9.合和、修事、炮炙均是炮制的同义词。
()
10.“雷公炮炙十七法”是由缪希雍在《炮炙大法》中总结而成。
()
11.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炮制规范大多按五类分类法进行分类()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中药炮制是随着_________而产生。
()
A.中药的发现 B.酒的发现 C.陶瓷的发明 D.膳食的创立 E.火的发现
2.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
A.汉代 B.夏朝 C.商代 D.原始社会 E.春秋战国
3.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
A.汉代
B.唐代
C.金元、明代
D.宋代
E.清代
4.“凡药制造,贵在适中”载于:()
A.《雷公炮炙论》
B.《本草蒙筌》
C.《新修本草》
D.《汤液本草》
E.《本草纲目》
5.《本草蒙筌》中载“去燥性和中”的制法是:()
A.麦麸皮制
B.蜜制
C.乳制
D.土制
E.米泔制
6.目前发现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中药炮制内容的书是()
A.《山海经》
B.《雷公药对》
C.《内经》
D.《五十二病方》
E.《本草纲目》
7.最早提出中药炮制火制、水制、水火共制的是()
A.雷斅
B.缪希雍
C.张仲岩
D.陈嘉谟
E.李时珍
8.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提出的火制方法是哪四种?()
A.炮、炒、煅、煨
B.炮、煅、煨、炙
C.煅、炮、炙、炒
D.煅、炙、煨、炒
E.炒、煅、炮、烧
9.中药炮制史上第一次飞跃是()
A.石器工具的应用
B. 铜器工具的应用
C. 铁器工具的应用
D.火的发现与应用
E.酒的发现与应用
10.提出要“依法炮制,修制合度”,将炮制列为法定的制药技术的书是:()
A.《新修本草》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开宝本草》
D.《本草品汇精要》
E.《本草纲目》
11.提出“炙者取中和之性,炒者取芳香之性”的是()
A.李中梓
B.张仲岩
C.孙思邈
D.李时珍
E.陈嘉谟
12.最早的炭药是()
A.地榆炭
B.血余炭
C.槐花炭
D.蒲黄炭
E.荆芥炭
13.《本草蒙筌》“制造资水火”中载有“除劣性降下”的制法是()
A.酒制
B.麸制
C.醋制
D.童便制
E.蜜制
14.首先提出炭药止血理论的是()
A.葛可久
B.张仲岩
C.李东垣
D.李时珍
E.王好古
15.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
A.雷敩B.陶弘景C.缪希雍D.陈嘉谟E.李时珍
16.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
A.陈嘉谟B.陈师文C.张仲景D.王好古E.张元素
17.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
A.炮制解毒理论B.净制理论C.炭药止血理论
D.归经理论E.以上都不是
18.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
A.中医中药理论B.五行学说C.藏象学说D.现代医药理论E.归经理论19.“酒制升提”是谁归纳总结的?()
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陶弘景E.缪希雍
20.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 )
A.元代B.明代C.清代D.梁代E.现代
21.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
A. 陈嘉谟
B.李时珍
C.赵学敏
D.缪希雍
E.张仲岩
22.教材常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三类分类法B.五类分类法C.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D.以药用部位来源属性分类法E.雷公炮炙十七法
23.一般工具书常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炮制方法与药用部位相结合B.工艺与辅料相结合
C.五类分类法D.三类分类法E.以药用部位进行分类
24.下列那味药炮制后,可矫臭矫味()
A.珍珠 B.远志 C.乌梅D.九香虫E.桑螵蛸
(二)B型题
A.炮制B.修治C.修制D.炮炙E.修事
1.现将与火有关的炮制方法称为()
2.能涵盖所有炮制方法的称谓是( )
A.黄帝内经
B.本草经集注
C.肘后备急方
D.雷公炮炙论
E.炮炙大法
3.将“口父咀”改为“细切”始载于()
4.将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书是( )
5.“治半夏”最早记载在( )
6.首次记载辅料炮制药物解毒的书是( )
A.修治
B.炮制
C.制造
D.炮炙
E.修事
7.《本草纲目》药物正文炮制项称()
8.《雷公炮炙论》药物正文中炮制称()
9.《本草蒙荃》“制造资水火”中药物炮制称()
10.《修事指南》药物正文中炮制常称()
A.439种
B.330种
C.232种
D.185种
E.300种
1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炮制内容的药物()
12.《雷公炮炙论》收录炮制内容的药物()
13.《修事指南》收录炮制内容的药物()
14.《本草纲目》收录炮制内容的药物()
15.《炮炙大法》收录炮制内容的药物()
A.降低药物毒性
B.缓和药物性能
C.提高成分溶出
D.矫臭矫味赋色
E.利于贮藏保存
16.麸炒苍术的主要目的是( )
17.王不留行清炒的主要目的是( )
18.清蒸桑螵蛸的主要目的是( )
19.麸炒僵蚕的主要目的是( )
20.煮制川乌的主要目的是( )
A.水制、火制、水火共制
B.煅制、炒制、炮炙
C.净制、切制、炮制
D.修制、水制、火制
E.净制、切制、炮炙
21.《中国药典》炮制通则采用的分类法是( )
22.陈嘉谟“本草蒙筌”提出的三类分类法是( )
(三) C型题
A.张仲岩B.陈嘉谟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1.提出五类分类法的是()
2.对中药炮制理论有贡献的是()
A.缓和峻泻作用B.降低毒性C.两者皆有D.两者皆无
3.大黄酒炙的目的有()
4.巴豆制霜的目的有()
A.教材B.炮制规范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5.采用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的是()
6.以药用部位的来源分类的是()
7.采用五类分类法的是()
(四)X型题
1.我国古代中药炮制的专著有:()
A.《雷公炮炙论》
B.《本草蒙筌》
C.《炮炙大法》
D.《新修本草》
E.《修事指南》
2.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是()
A.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
B.探讨炮制原理
C.改进炮制工艺
D.制订饮片质量标准
E.制造全国统一炮制设备
3.中药炮制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A.中药炮制理论B.中药炮制工艺C.炮制品的规格标准
D.历史沿革E.中药炮制的发展方向
4.下列药物中哪几味药可用加热炮制的方法降低其毒性()
A.知母 B.苍耳子 C.相思子 D.马钱子 E.蓖麻子
5.下列药物中经炮制后,能起矫臭矫味效果的有()
A.酒制乌梢蛇 B.醋制乳香 C.麸炒僵蚕 D.蜜炙马兜铃 E.酒炙大黄
6.能缓和药性的炮制方法主要有()
A. 炒黄B.蜜炙 C. 净制D.蒸法E.煮法
7.下列炮制方法中属于“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有()
A.炮 B.炙 C.制 D.煮 E.煨
四、名词解释
1.中药炮制
2.中药炮制学
五、问答题
1.陈嘉谟对中药炮制有何主要概括论述?
2.试述中药炮制的目的,举例说明。
第二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一、填空题
1.中医用药有两大特点,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2.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包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等。
3.炮制对性味的影响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
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姜制黄连在中药炮制学上被称为___________,胆汁制黄连被称为____________。
5.古代医药文献中,所谓“毒”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
6.山楂经炒后对胃的刺激性降低,主要是破坏了部分________________。
7.鞣质为强的________,能被空气中的_______所氧化,生成___________。
8.炉甘石原来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煅后变为_______________。
9.巴豆制霜需经加热过程,主要是破坏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 味酸涩的药物属阴,作用沉降。
()
2. 味淡的药物属阴,作用沉降。
()
3. 辅料对药物升降浮沉的影响,一般规律是酒制升提,姜制发散,醋制收敛,盐制下行。
()
4. 辅料对药物归经的影响,一般规律是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5.药物通过炮制,不论从质或量上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
6.蛋白质为有效成分时,既不能长期浸泡,又不宜加热,以免其损失或变性。
()7.中药所含成分既为有效成分又为毒性成分时,可减量生用,不宜炮制减毒。
()
8. 含鞣质的药物不能用铁刀切制。
()
9. 石榴皮、龙胆草常生用,以避免活性降低。
()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 “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的论述源自()
A.缪希雍
B.李时珍
C.张仲岩
D.雷敩
E.陶弘景
2. 甙为有效成分,应尽量保存其含量,炮制宜常用哪种辅料制?()
A.食醋 B.蜂蜜 C.酒 D.食盐汁 E.生姜汁
3. 下列关于含甙类药材炮制的叙述,何为错误的()
A.黄芩饮片变绿色是因为黄芩甙类水解所致。
B.槐花炒炭止血作用增强与芦丁增加有关。
C.杏仁入煎“后下”是破坏酶保存苦杏仁甙。
D.商陆醋炙降低毒性与商陆皂甙甲减少有关。
E.制首乌补益作用增强可能与结合蒽醌水解,磷脂等成分增加有关。
4.下列关于含生物碱类药材炮制的叙述,何为错误的( )
A.醋制延胡索止痛作用增强与生物碱成醋酸盐有关。
B.槟榔用减压蒸气软化切片或直接碎成颗粒与槟榔碱易溶于水有关。
C.黄柏产地趁鲜切丝与小檗碱为季胺碱不溶于水有关。
D.砂烫马钱子毒性降低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转化为异型结构和氮氧化合物有关。
E.苦参用于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宜水润切片生用与苦参碱不耐热溶于水有关。
5. 下列哪种药物中所含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毒性和强烈的刺激性,需经过炮制处理将大部分除去()
A.荆芥 B.乳香 C.肉豆寇 D.厚朴 E.鸢尾
6.含鞣质类的药物在炮制时不能用哪类工具进行处理()
A.竹器 B.铁器 C.木器 D.砂器 E.铜器
7. 下列哪味药物中含有的树脂类成分具有泻下去积作用,经炒制后可破坏部分树脂,以缓
和泻下作用()
A.五味子 B.乳香 C.没药 D.香附 E.牵牛子
8. 蛋白类成分为主要有效成分的药物不宜和下列含哪类成分的药物一起加工炮制()A.含苷类 B.含鞣质类 C.含挥发油类 D.含有机酸类 E.含树脂类
9.苍术炮制后,燥性降低的原因是()
A.挥发油含量降低B.苍术酮含量降低C.皂甙含量降低
D.生物碱含量降低E.以上都不是
10.含甙类的中药,一般不用那种辅料处理()
A.酒B.醋C.盐D.姜E.蜜
(二) B型题
A.红色
B.绿色
C.黑褐色
D.白色
E.黄棕色
1.白芍切片后曝晒呈( )
2.黄芩用冷水润软切片晒干呈( )
3.槟榔切片后曝晒呈( )
4.玄参蒸制晒干后呈( )
(三) C型题
A.从制 B.反制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酒制仙茅属于()
2.姜制黄连属于()
(四)X型题
1.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主要有()
A.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B.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C. 炮制对药物归经的影响
D. 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E. 炮制对补泻的影响
2.药物升降浮沉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气味厚薄 B.性味属性 C.所加辅料 D.药物归经 E.药物配伍
3.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主要有()
A.净制与疗效关系
B.切制与疗效关系
C.加热与疗效关系
D.药性与疗效关系
E.辅料与疗效关系
4.可用于去毒的炮制方法有:()
A.净制
B.水飞
C.加热
D.制霜
E.加辅料制
5.中药往往一药归入数经,在临床上作用分散,通过炮制可使其作用专一,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A.盐制入肾 B.醋制入心 C.蜜制入脾 D.童便制入肝 E.蜜制入肺
6.下列药物中因所含生物碱遇热活性降低,而所含生物碱又是有效成分,因而炮制过程中尽量减少热处理过程,以生用为宜的有()
A.黄芪 B.石榴皮 C.山豆根 D.薄荷 E.龙胆草
7.下列药物中哪几味药中含有可溶于水的各种甙,切制用水处理时要特别注意()A.黄连 B.大黄 C.苍术 D.甘草 E.秦皮
8.下列哪些药物常需炮制而“杀酶保甙”,保存药效?()
A.槐花 B.槟榔 C.黄芩 D.茵陈 E.苦杏仁
9.传统认为,炮制过程中须“忌铁器”的药物有()
A.何首乌 B.骨碎补 C.黄芩 D.石榴皮 E.苦杏仁
10.下列哪几味药物中挥发油以游离状态存在,不宜带水堆积久放,以免发酵变质,影响质量()
A.薄荷 B.山药 C.藿香 D.荆芥 E.木通
11.下列哪几味药物中挥发油以结合状态存在,宜经堆积发酵后香气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饮片()
A.苍术 B.杜仲 C.砂仁 D.厚朴 E.鸢尾
12.下列哪几味药物会因其中所含的鞣质氧化成鞣红造成泛红()
A.知母 B.白芍 C.槟榔 D.柴胡 E.何首乌
13.炮制时加热煮沸可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某些氨基酸遇热不稳定,以生用为宜,以下药物中哪些药物属于此类()
A.蛇毒 B.蜂王浆 C.天花粉 D.雷丸 E.泽泻
14.为杀酶保甙,常采用的炮制方法有()
A.炒法B.蒸法C.煮法 D. 烘法E.泡法
四、名词解释
1.从制
2.反制
五、问答题
1.简述炮制对药物四气五味有何影响?
2.简述炮制对药物升降浮沉有何影响?
3.简述炮制对药物归经有何影响?
4.试述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5.述炮制对含甙类药物的影响。
第三章中药炮制的辅料
一、填空题
1.炮制辅料分为二大类,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用酒加工中药时,浸药多用______酒,炙药多用_________酒。
3.中药用醋炮炙时,主要用_________醋,以_____________为好。
4.中药炮制辅料用胆汁系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新鲜胆汁。
5.中药炮制辅料土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朱砂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
7.茯苓可用_______拌衣。
二、判断题
1.用酒炮制中药时多用白酒。
()
2.中药蜜炙时所使用的蜂蜜常用生蜂蜜。
()
3.液体辅料“生姜汁”为鲜姜的根茎捣制压榨而得到的黄白色液体。
()4.酒制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
5.甘草汁炮制药物有助于解毒。
()
6.麦麸能吸附油脂,缓和燥性。
()
7.滑石粉在炮制中能起协同增效作用。
()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味矫臭作用的辅料是()
A.醋 B.生姜汁 C.酒 D.甘草汁 E.米泔水
2.炮制中药所用蜂蜜常用()
A.生蜂蜜 B.嫩蜜 C.中蜜 D.老蜜 E.都不是
3.具有防腐作用的辅料是()
A.白矾 B.豆腐 C.蛤粉 D.滑石粉 E.麻油
4.去除动物类中药腥味常用的辅料有()
A.蜂蜜 B.黑豆汁 C.酒 D.甘草汁 E.食盐水
5.不能作为中药入药的辅料是()
A.稻米 B.豆腐 C.陈壁土 D.河砂 E.麻油
6.能使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结合成盐,增加溶解度而提高疗效的辅料是()A.醋 B.食盐水 C.酒 D.甘草汁 E.蜂蜜
7.属于液体辅料的是()
A. 食盐B.甘草 C.麻油D.豆腐E.生姜
(二) B型题
A.甘草汁
B.苦胆汁
C.米泔水
D.生姜汁
E.食盐水
1.制备方法常为捣碎取汁的液体辅料是( )
2.制备方法常为煮汁的液体辅料是( )
3.制备方法常为溶化过滤的液体辅料是( )
A. 河砂B.土C.醋D.蜜E.米
4.斑蝥炮制常用的辅料是()
5.马钱子炮制采用的辅料是()
6.延胡索常用的辅料是()
(三)C型题
A.黄酒 B.食醋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具有矫味矫臭作用的辅料是()
2.能够降低药物燥性的辅料是()
3.能够引药入肝的辅料是()
A.滑石粉 B.蛤粉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4.能使药物受热均匀,质地酥脆的辅料是()
5.能使药物增加疗效的辅料是()
A.酒 B.黑豆汁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6.炮制动物类中药常用的辅料是()
7.可用于炮制毒性药物,能降低药物毒性的辅料是()
A.河砂B.灶心土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8.能使药物受热均匀,质地酥脆的辅料是()
9.能使药物增强疗效的辅料是()
10.具有中间传热体作用的辅料是()
11.能协同增强药效的辅料是()
(四)X型题
1.盐炙中药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 B矫味矫臭 C.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
D.降低毒性 E.引药下行
2.能够降低药物燥性的辅料有()
A.生姜汁 B.米泔水 C.麦麸 D.稻米 E.豆腐
3.炮制动物类、昆虫类中药最常用的液体辅料是()
A.生姜汁 B.酒 C.油 D.蜂蜜 E.盐水
4.能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辅料有()
A.醋 B.生姜汁 C.酒 D.甘草汁 E.米泔水
5.甘草汁炮制中药的主要作用是()
A.矫臭矫味 B.引药下行 C.升提药力 D.缓和药性 E.降低毒性
6.生姜汁炮制中药的主要作用是()
A.矫臭矫味 B.引药归经 C.增强疗效 D.缓和药物寒性 E.降低毒性7.醋炙中药的主要作用是()
A .矫臭矫味B.引药下行C.增强疗效D.缓和药性E.降低毒性8.制备姜汁的方法有()
A.鲜姜捣汁 B.干姜煮汁 C.干姜捣汁 D.鲜姜煮汁E.鲜姜浸泡取汁9.能矫臭矫味的液体辅料有()
A.姜汁B.酒C.醋D.蜜E.盐水
10.具有中间传热体作用的辅料有()
A.白矾B.河沙C.滑石粉D.土E.朱砂
11.固体辅料豆腐炮制药物的主要目的是()
A.矫味B.增强疗效C.解毒D.去除污物E.补脾止泻12.中药炮制用米主要是()
A.大米B.小米C.糯米D.高粱米E.黑米
13.下列哪些液体辅料属于药汁,可用煎煮法制备()
A.生姜汁B.甘草汁C.黑豆汁D.食盐水E.羊脂油
四、名词解释
1.炮制辅料
五、问答题
1.简述酒、醋、蜂蜜的性味、功效以及作为炮制辅料的主要作用。
2.中药炮制辅料分为哪二类,常用辅料是哪些?
第四章中药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
一、填空题
1.中药及其炮制品常见的变异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影响中药及其炮制品变异的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主要化学熏蒸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药传统的贮藏保管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调贮藏方法就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
二、判断题
1.中药炮制品的净度只指炮制品中不应夹杂泥沙、虫屎等杂质。
()
2.中药炮制品的色泽发生改变,仅影响其外观,不会影响内在质量。
()
3.被虫蛀的中药因还留有未被蛀蚀的部分,因此不会影响中药质量。
()
4.发霉的中药,经过整理将霉去除后,不会对药性产生影响。
()
5.虫蛀主要发生在含结晶水的矿物类药物中。
()
6.泛油主要发生在含淀粉蛋白质及纤维类多的根茎类药物中。
()
7.风化了的药物,因只是失去结晶水,因此不会影响药性。
()
8.自然界中的空气,不会对中药的质量产生影响。
()
9.水分对保证炮制品的质量有重要意义,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13%~18%。
()10.气调养护的原理是降氮充氧。
()
11.一般炮制品贮存时的相对湿度应为40%~50%。
()
12、辐射法是60Co放出的X射线来杀菌的()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一般炮制品的水分宜控制在()
A.2%~5% B.3%~7% C.7%~13% D.9%~15% E.10%~20%
2.炮制品含杂质的量在什么范围内()
A.<1%
B.1%~3%
C.3%~4%
D.4%~5%
E.>5%
3.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规定:蜜炙品类含水量不得超过()A.10% B.7% C.13% D.15% E.20%
4.《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规定:中药饮片应均匀、整齐等,异型片不得超过()
A.2% B.3% C.5% D.7% E.10%
5.蛇类药物常采用的传统贮藏方法是:()
A.密封法 B.通风法 C.降温法 D.对抗贮藏法 E.吸湿法
6.一般花类、叶类药最易()
A.虫蛀 B.泛油 C.变色 D.粘连 E.腐烂
7.一般树脂类、胶类药最易()
A.虫蛀 B.泛油 C.变色 D.粘连 E.腐烂
8.含结晶水的药物最易()
A.风化 B.气味散失 C.发霉 D.粘连 E.腐烂
9.当归、黄精、炒酸枣仁等药物最易()
A.风化 B.泛油 C.变色 D.粘连 E.挥发
10.芒硝、硼砂等药物最易()
A.风化 B.泛油 C.变色 D.粘连 E.挥发
11.乳香、没药、阿魏、芦荟等药物最易()
A.风化 B.泛油 C.变色 D.粘连 E.挥发
12.容易吸湿发霉的药物适宜的贮藏方法是:()
A.密封法 B.通风法 C.降温法 D.对抗贮藏法 E.吸湿法
13.对于有效成分不清楚的炮制品,常用何法判定质量()
A.测定浸出物的含量 B.测定含水量C.测定灰分D.色泽E.组织鉴别(二) B型题
A.虫蛀 B.发霉 C.泛油 D.潮解溶化 E.风化
1.一般含淀粉、糖、脂肪等的药物最易( )
2.一般含脂肪、蛋白质、水分多的药物最易( )
3.一般含盐类矿物药最易( )
A.虫蛀 B.泛油 C.变色 D.粘连 E.腐烂
4.一般花类、叶类药最易( )
5.一般含油脂多、糖量多的药物最易( )
6.一般树脂类、胶类物药最易( )
A.腐烂 B.风化 C.发霉 D.气味散失 E.挥发
7.含结晶水的矿物药最易( )
8.一般新鲜多汁的药物最易( )
9.一般芳香性药物最易( )
A.粘连 B.变色 C.风化 D.挥发 E.泛油
10.当归、炒苏子、黄精、炒酸枣仁等药最易( )
11.芒硝、硼砂等药物最易( )
12.乳香、没药、阿魏、芦荟等物药最易( )
A.<0.15% B.>0.2% C.1.20%~2.20% D.0.78%~0.82% E.3.0% 13.马钱子含士的宁应为()
14.制川乌含酯型生物碱应为()
15.马钱子粉含士的宁应为()
16.制川乌含总生物碱应为()
(三)C型题
A.最易虫蛀
B.最易发霉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药物中含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
2.一般含盐类矿物药()
A.最易泛油
B.最易气味散失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3.一般含油质多、糖多的药物()
4.一般芳香性药物()
A.最易泛油
B.最易气味散失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5.薄荷、荆芥、细辛、白芷、香薷等药物()
6.杏仁、柏子仁、天冬、玉竹等到药物()
A.最易粘连
B.最易潮解溶化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7.一般芳香性药物()
8.一般含盐类矿物药()
A.最易粘连
B.最易风化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9.咸秋石、硇砂、青盐等药物()
10.芦荟、儿茶、阿胶、乳香等药物()
A.中国药典B.炮制规范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11.炮制品的片型厚度应符合()的规定。
12.炮制品应遵循的法规是()
A.有毒成分的含量B.有效成分的含量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13.评价炮制品质量的可靠方法是测定()
14.评价炮制品安全性的方法是测定()
15.评价炮制品纯净度的方法是测定()
(四)X型题
1.净度系指炮制品的纯净度,亦即不应夹带()
A.沙土、杂质 B.虫蛀品、霉烂品 C.非药用部位 D.灰屑 E.地上部分
2.中药炮制品在贮藏过程中发生虫蛀、霉变、泛油等现象,其主要因素是()A.日光、空气 B.湿度、温度 C.虫害、霉菌 D.贮存日久 E.药物质量
3.药物在贮藏过程中,因受热最易造成哪些变异现象()
A.风化 B.泛油 C.气味散失 D.粘连 E.挥发
4.采用对抗同贮法时,花椒与下列哪些药物同贮可达防蛀、防霉效果()A.蕲蛇或白花蛇 B.蛤蚧 C.全蝎 D.海马 E.人参
5.采用吸湿法贮藏中药常用的吸湿剂有()
A.无水氯化钙 B.碳酸钠 C.氯化钠 D.石灰块 E.硅胶
6.下列哪些因素可影响中药炮制品的色泽?
A.受潮 B.片形 C.受热 D.存放日久 E.贮存方法
7.贮藏中因受热或受潮,下列哪类性质的药物易造成走油现象()
A.含挥发油多的药物 B.含油脂多的药物 C.含结晶水的矿物药
D.含糖量多的药物
E.含甙类多的药物
8.中药炮制品现代贮存方法有()
A.环氧乙烷防霉 B.气幕防潮 C.低温冷藏 D.机械吸湿 E.无菌包装
9.传统的储藏保管方法有()
A.清洁养护法 B.密封储藏法 C.防湿养护法 D.对抗同贮法 E.气体灭菌法
10.属于对抗同贮法的药对有()
A.丹皮和泽泻 B.白花蛇和花椒 C.蕲蛇与大蒜瓣 D.全蝎与花椒 E.全蝎与细辛
四、名词解释
1.净度
2.生理灰分
3.泛油
4.对抗同贮法
5.风化
五、问答题
1.简述中药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第六章净选加工
一、填空题
1.净选加工的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皮壳的药物大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3.中药去毛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除药物杂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草蒙荃》云:“有剜去瓤__________,有抽去心________。
”
6.《修事指南》云:“去芦者________,去核者________,去皮者________,去丝者________,去筋脉者___________,去鳞甲者__________也。
”
二、判断题
1.挑选是指将药物分成不同等级的过程。
()
2.洗、漂的主要目的是使中药材吸附一定量的水分,以便于切制。
()
3.“芦头”一般是指药物的根茎、叶基等部位。
()
4.中药去毛主要是因为其生长的绒毛能刺激人的咽喉引起咳嗽或其它有害作用()
5.拌朱砂衣的作用是为了使药物表面美观。
()
6.动物或昆虫类药物需去头足翅的主要目的是分离不同的入药部位。
()
7.筛选是根据药物与杂质比重大小不同的原理进行分离。
()
8.麻黄制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
()
9.药用茎或根茎部分的药物一般要除去主根、支根、须根等非药用部位。
()10.蕲蛇在净制时要求去其头尾和鳞片。
()
11.挑选法适用于清除种子类药材中的泥砂杂质。
()
12.骨碎补用砂烫法除去密生的绒毛。
()
13.莲子去心的目的在于去除其非药用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