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中考背景下如何摆脱体育应试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体育中考背景下如何摆脱体育应试教育
摘要:目前体育中考使体育教学成了应试教育,分析目前体育教育教学内容、模式出现的问题及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及个性发展的原因等,从而提出如何使体育教学摆脱应试教育模式。
关键词:体育中考体育教学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以下简称“体育中考”)在我国逐步开展已有30多年,实践证明,体育中考制度的实施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着显著的积极效益。
但是,负面问题也相伴而生,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中考体育加试会将学校体育教学引入应试的怪圈,有悖于最初要完成促进学校体育良性发展的理念。
本文将分析体育中考加试对体育教学带来的一些主要问题,从而提出解决方法,使初中体育教学摆脱应试教育。
1 体育中考背景下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现很多学校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唯一标准为学生体育中考成绩,因此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也开始慢慢被体育加试中考核项目替代。
体育教师在面对升学率以及学校用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来作为评价标准时,在这背景下,体育不是为学生的健康,而是迫于升学压力而
为之;学校体育也不是全面的体育教学,而是限于那几个考试项目的技能技巧训练,体育同样走着应试的歪路。
1.1 教学内容的应试模式“考什么,练什么”
在“分为学生命根”的现在,体育中考成绩成了教师体育教学的“指挥棒”,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未列入考试范围的教材抛之一边。
中考虽然在不断改革,但是现场考试项目一般都是每人选三项,所以在这种应试教学模式下学生除了自己要考试项目外,其它项目不会甚至是一点都不了解,对学生以后进入高中和大学的体育学习会造成很大困难。
最后,虽然学生学了十余年体育却未能熟练掌握几门体育技能,这样如何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1.2 教学模式使体育课堂成为训练课
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是国家深化中等教育的改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积极措施,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力对策。
实施体育中考是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合格人材,是增强学生体质,强化他们的体育意识,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的重要一环。
然而在“考什么,练什么”的应试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把体育教学变成了体育训练,要使学生能再有限的时间掌握应试技能,拿到满分,教师只能对于学生一味的死炼、硬练,每堂课只能针对各别项目进行
重复、枯燥、高轻度的练习。
甚至有些教师把课外活动课及两操时间以集训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成绩,缺乏对学生学会学习的指导,重“教”轻“学”、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发展和学习情感培养,用考试代替了评价,陷入教—考—分数—升学的漩涡。
1.3 教学模式约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个性发展
应试教育下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乏味;同时学生还承受着学校、教师和家长把对于体育中考分数的压力。
在被动的情况下把体育中考当成一门应试科目,被动地练习,无论自身身体素质好坏或是否有学习兴趣,就是练,体育课练了课外活动还是练,其中一些学生为了升学不得不抛弃已形成的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产生厌恶感,学生的终身体育观更无从谈起。
另外还存在即使体育成绩不达标只要文化课成绩优秀也能被录取的现象,体育考试成为一种形式。
1.4 过程性评价验收形同虚设
现在体育中考在不断改革中分为平时成绩(过程性评价学校负责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和现场考试两部分,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平时锻炼。
平时成绩的15分由学校负责实施,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审核。
这里面没有哪个学校的老师学生升学过不去,所以在考查操作过程中体育老师基本不会扣分。
就平时分的评分标准,也是抽象、模糊的,具有较强的人为因素。
这样也就造成了平时上课只要学习现场
考试项目。
2 如何使体育教学摆脱应试教育模式
(1)教育行政厅把关,每所学校严格按照初中体育鑫课程标准要求,落实初中体育课的教学与实施,加强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有针对性的专长测试,定期进行教学比赛和教师技能大赛,使每个体育教师能够承担更多的体育技能的教学。
并成为学生心目中喜爱的老师,只有吸引学生,才能更好的实施课堂体育教学。
(2)把体育中考过程性考核的内容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要求有机结合,注重过程管理评价(即各学段的表现性评价)与目标效果测试(即终结性评价成绩)有效结合,在测试过程中学校每年把学生测试的成绩公示,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了解。
这样学生在平时就能认真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能每天锻炼一小时。
课堂教学也应该结合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目标,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
(4)不固定考试项目。
现在体育现场考试项目是三选一,这样的话
学生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就是只挑自己要考试的项目进行练习,对于其他项目就是一点都不接触。
其实在体育中考时可以像题库一样让学生在多个项目中分类随机抽取,抽到什么项目就考什么项目。
虽然这对于组织者来说比较麻烦,加大了工作量,但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可能投机取巧,而必须全面锻炼。
参考文献
[1] 胡传庆.夏建斌.许国芳.对体育中考的认识误区及对策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9(12):82-83.
[2] 王竹平.体育中考不要成为应试教育的产物[J].中国学校体育,2008(9):7.
[3] 朱琳.徐烨.刘礼国.体育中考制度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4):86-89.
[4] 喻坚,刘林箭,钮新荣.中考体育加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