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研究生历史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研究生历史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8
一、单选题(共30题)
1.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种类多,交换规模大,交换方式多。

试回答下列题:随着商业的发展,唐朝在货币和金融方面有一些重要的进步,以下表述全面的是()
A:开元通宝流通和柜坊的出现
B:全国货币的统一和柜坊的出现
C:邸店经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
D:邸店和柜坊成为最早的金融机构
【答案】:A
【解析】:
2.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答案】:A
【解析】: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无论是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3.下列对北朝商业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洛阳是当时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
B:城市设有平仓,荒年可以拋售粮食
C:农村出现了定期交易的草市和墟市
D:市场上以货币为交换手段的交易增多
【答案】:C
【解析】:北魏统一北方以后,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恢复发展,商业也随之恢复发展,其中农村中定期的草市和墟市交易出现于唐朝,并非北魏,所以是错误的。

考生应注意对北魏商业发展情况的掌握。

4.19世纪末的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其中法国把()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A:滇、桂、闽
B:滇、湘、粤
C:闽、粤、桂
D:滇、粤、桂
【答案】:D
【解析】:考查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不仅要注意法国,还要注意英国、日本等国对中国的抢夺。

5.下列会议中,讨论有关对日本法西斯问题的有()①开罗会议②德黑兰会议③雅尔塔会议④波茨坦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德黑兰会议主要讨论对德问题,与本题无关。

6.东汉末年著名的官渡之战所争夺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黄河中下游地区
C:关中地区
D:山东地区
【答案】:B
【解析】:董卓西逃以后,逐渐形成了几个较大的割据势力,其中袁绍占据了冀州、青州和并州地区,而曹操的势力范围大概在兖州和豫州地区,所以官渡之战双方争夺的地区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本题考查考生对东汉末年割据势力基本方位的掌握。

7.商王为最高统治者,自称()
A:余一人
B:朕
C:寡人
D:孤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
A:民间商贸交往
B:使臣互往通好
C:以佛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与天竺的交往。

唐代赴印度求法高僧中以走陆路的玄奘和走海路的义净最为有名,而其他的特点就没有那么明显。

9.认识到乾嘉时期人口膨胀带来的系列问题,明确指出这种弊端的是()
A:马尔萨斯
B:洪亮吉
C:袁枚
D:熊枚
【答案】:B
【解析】:嘉庆年间,洪亮吉在《意言》的《治平篇》和《生计篇》两篇文章中,集中阐述了他对清代前期人口问题的观点。

解决之法,洪亮吉认为不外乎有“天地调剂法”和“君相调剂法”两种,洪亮吉被称为“中国的马尔萨斯”。

10.下列能够体现国民党中“西山会议派”的主张的是()
A:干涉制约中共的责任及权力
B:积极争取大资本家的经济支持
C:取消中共党员的跨党党籍
D:继续同中共保持合作
【答案】:C
【解析】:“西山会议”是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的一届四中全会,有国民党的部分委员参与,会议决议取消所有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跨党党籍,取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开除汪精卫的党籍,在上海另建中央。

此题可能在名词解释中出现。

11.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

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A:民族团结原则
B:民族互助原则
C:民族平等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答案】:C
【解析】:
12.近代天文学革命引起教会人士的极端仇恨,其根本原因是它()A:确立了“太阳中心说”
B:充满了科学的幻想
C:违背了古典文化传统
D:否定了教会的权威
【答案】:D
【解析】:
13.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科技发明是()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C:“远望”一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
D:“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答案】:A
【解析】:
14.德里苏丹国前三位苏丹均为奴隶,同时皆属于()
A:阿拉伯人
B:突厥人
C:波斯人
D:阿富汗人
【答案】:B
【解析】:
15.1917年俄国的二月革命()
A: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B: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C:其结果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
【答案】:C
【解析】:1917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是1905年革命),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的是工兵代表苏维
埃,而非工农苏维埃政府。

C项符合实际。

16.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A:美国民权运动高涨
B:斯大林模式日显弊端
C: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
D:法西斯势力日趋猖獗
【答案】:C
【解析】:民权运动属于政治社会范畴,不属于经济范畴;斯大林模式属于社会主义的范围;法西斯势力日趋猖獗是二战前政治方面的表现。

17.王彦率领岳飞等将领转战太行山区,继续抗金,他的部下脸上刺有()八个字,故名“八字军”
A:保卫家乡,誓杀金贼
B:赤心保国,誓杀金贼
C:誓杀金贼,恢复国土
D:赤心保国,恢复国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基本史实的掌握。

王彦的八字军是著名的抗金义兵,他们的抗金活动对牵制金兵的南侵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得不到南宋政府的支持,在金兵的围剿下失败。

考生应该对于这个知识点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记忆。

18.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国破”指的是()A:安史之乱
B:唐末农民起义
C:金灭北宋
D:宋金议和
【答案】:A
【解析】:杜甫生活在唐由盛转衰的时代,而转折点就是安史之乱。

19.鸦片战争失敗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据此回答下列题: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军舰和商船沿长江最远可到达()
A:镇江
B:九江
C:汉口
D:南京
【答案】:C
【解析】:对比两次鸦片战争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可得到答案。

20.汪精卫出逃后,向蒋介石发表了(),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巨大的妥协投降逆流
A:《和平建议》
B:《日华协议纪录》
C:《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
D:《中日友好条约》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的汉奸势力。

汪精卫发出致蒋介石等人《和平建议》,又称“艳电”,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巨大的妥协投降逆流。

21.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铁幕”演说②马歇尔计划③北大西洋公约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答案】:A
【解析】:三者中,①最早,1947年;②比①晚半个月;③最晚,1949年。

22.女真长期处于契丹统治之下,饱受奴役和压迫之苦。

女真在南者,编入契丹户籍,号(),在北者不入契丹户籍,号()
A:肃慎勿吉
B:生女真熟女真
C:勿吉肃慎
D:熟女真生女真
【答案】:D
【解析】:女真一部分被辽迁至辽东,编入户籍,称为“熟女真”,未迁徙者社会形态相对落后,称为“生女真”。

23.关于我国石窟艺术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有()①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传佛教的产物②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③千佛洞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④石窟艺术反映了隋唐社会繁荣的景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24.近代以来的洋务运动所创立的军工企业不具备的作用是()
A: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和产业工人
B:积累了近代企业的经验教训
C: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D:达到了自强的目的
【答案】:D
【解析】:军工企业的建立是洋务运动早期的成果之一,这些企业的创立并没有达到“自强”目的,但是奠定了近代国防的基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用企业的发展,其他三项也是它的作用,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掌握。

25.1958年我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片面强调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B:忽视了人民群众的能动作用
C:违背了在综合平衡中求发展的原则
D:忽视了客观规律
【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从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上看是正确的,它集中地反映了中共八大关于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但由于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在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以后,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特别是在对总路线的理解、宣传和实践过程中,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

26.新航路的开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主要是指()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B: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C:欧洲人对黄金和货币的狂热追求
D:地圆学说的提出
【答案】:C
【解析】:
27.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是因为()①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②德国是轴心国的中坚力量③这次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④
这次战役的胜利使苏联能够抽出兵力支援其他战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苏联抽出兵力支援其他战场一直到1945年8月对日宣战,很明显与题意不符合。

28.蒙古军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南宋是在()时期
A:成吉思汗
B:窝阔台
C:蒙哥
D:忽必烈
【答案】:C
【解析】:
29.努尔哈赤建国后建立了八大和硕贝勒共议国政的制度,其中掌握大权的四大贝勒是()
A:代善、阿敏、多尔衮、皇太极
B:代善、阿敏、皇太极、莽古尔泰
C:多尔衮、代赛、莽古尔泰、皇太极
D:多尔衮、阿敏、莽古尔泰、多铎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对清初其政权组织形式的考查,也是对基本史实的再现,另外由多尔衮的政治生涯主要在入关之后即可得出答案。

30.随着战争的开展,日本逐渐形成了“以华治华”的政策,它的原
则是()
A:大东亚共荣
B:共荣共建
C:分治合作
D:以战养战
【答案】:C
【解析】:对于日本侵华政策的考查。

日本以华治华的原则是“分治合作”,即通过在占领区建立亲日政权,为其对华战略服务。

二、问答题(共30题)
31.阿拉曼战役
【答案】:阿拉曼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2年10月英军在北非实施反攻的战役。

此役扭转了北非战局,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战场的局势,并为盟军以后从南面进入欧洲准备了基地和跳板。

该战役和突尼斯之战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北非和地中海战场的形势。

这是反法西斯阵营继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的又一重大胜利,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转折之一。

【解析】:
32.广陵之役
【答案】:广陵之役名为攻打东吴,实际上是消除地方叛乱,是曹魏政权得以建立,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所以考生需要掌握这件事情的影响和意义,容易在选择或者名词解释中出现。

【解析】:
33.《元和郡县志》
【答案】: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的基本的历史地理知识。

《元和郡县志》是历史地理学中的基本著作,是一个经常出题的知识点。

【解析】:
34.简述袁世凯复辟失败的原因。

【答案】:【答案要点】第一,尽管袁世凯握有全国政权和国内最优势的军事力量,极盛一时,但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第二,辛亥革命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这是19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飞跃,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觉悟程度大有提高,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第三,袁世凯还不能全面掌控当时全国的武装力量,他的北洋军阀表面上虽然强大,但实际上袁世凯并不能较好地全面加以控制,而且袁世凯还不能掌管地方上的一些军队。

另外,帝国主义对本世凯的表面支持也不可靠,最后从表面支持到公开反对,使袁世凯失去了依赖力量。

由于袁世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人心,所以他的亲信大都最后走上叛逆道路,与他分道扬镳。

【解析】:
35.《伊普味陈辞》
【答案】:《伊普味陈辞》:古埃及文献。

文献的作者伊普味是统治阶
级人物,他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以教谕的口吻描述了第二中间期
所发生的贫民奴隶大起义。

陈辞充满了对起义者的谩骂和攻击,字里行间无不渗透对大起义的仇恨。

但透过他的描述可以看到这次起义的规模和声势,因此该文献成为研究这次起义的重要资料。

【解析】:
36.简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及其扩张。

【答案】:【答案要点】土耳其是西突厥人的一支,原来居住在中亚呼罗珊一带,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

13世纪初,在蒙古西征的压力下西迁至小亚细亚,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所建立的罗姆苏丹国,领有小亚细亚西北部靠近拜占庭边境的一块采邑。

13世纪中叶后,罗姆苏丹国因遭受蒙古的侵略而趋于衰落。

1299年,土耳其部落首领奥斯曼一世乘势独立,建立奥斯曼土耳其国家。

建国后,趁拜占庭帝国和罗姆苏丹国衰落之机,奥斯曼及其后继者不断进行扩张战争。

1326
年奥斯曼的儿子乌尔汉夺取了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战备要地布鲁萨,并迁都于此。

它隔海与君士坦丁堡相对,对它的占领,是对拜占庭在亚洲的领土实现统治的良好预兆。

接着乌尔汉又攻占了尼西亚和尼克米底亚,进一步威胁着君士坦丁堡。

乌尔汉还兼并了罗姆苏丹国的大部分领土,从而奠定了奥斯曼帝国的基础。

1453年在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攻陷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

之后,进攻北非。

16世纪中叶苏里曼一世统治时期,帝国达到鼎盛,版图跨越亚欧非三大洲,东起波斯湾和高加索,西达摩洛哥,南自尼罗河中游,北至奥地利和俄罗斯边界,嚢括了昔日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绝大部分领土以及匈牙利、摩尔达维亚和克里米亚等。

【解析】:
37.孟什维克
【答案】:孟什维克:俄国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派别。

俄文音译,意为少数派。

1903年7月30日一8月23日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人在制定党章时发生尖锐分歧。

大会在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成贸时,拥护列宁的人得多数票,称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马尔托夫等得少数票,称孟什维克。

会后,孟什维克发展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主要的右倾机会主义派别,其观点称为孟什维主义。

孟什维克分子认为俄国生产力落后,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反对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主张俄国沿着资产阶级宪政的道路发展。

【解析】:
38.徐州相王
【答案】:徐州相王:公元前342年,魏又进攻韩国,韩也求救于齐。

齐又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在马陵再次重创魏军,魏国精锐尽失,秦国趁机向魏国发动进攻,占领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河西之地。

魏国迭遭惨败,元气丧尽,面对咄咄逼人的秦国,不得不对中原各国转取友好政策。

山东诸国惧怕强秦东来,接受了魏国的善意,公元前334年,魏惠王、齐威王订立了同盟条约,史称“徐州相王”。

【解析】:
39.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

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
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祿、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寺,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侯、左右领、左右监门、左右领军等府,分司统职焉。

……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益与天子坐而论道者也。

……三公,参议国之大事,依后齐置府僚。

无其人则阙。

祭祀则太尉亚献,司徒奉俎,司空行扫除。

其位多旷,皆摄行事。

寻省府及僚佐,置公则坐于尚书都省。

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

——《隋书》卷28《百官志》下材料二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自高宗已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品高者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则否。

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璀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文璀始。

永淳元年,以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事”入衔,自待举等始。

自是以后,终唐之世不能改。

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

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f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新唐书》卷
46《百官志》一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隋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材料二反映唐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3)由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到隋唐中央官制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
【答案】:三省六部制使得古代中央官僚制度进一步完善,它也是我国古代制度史上的极其重要的制度之一;考生要注意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影响,这是一个考查的重点。

【解析】:
40.江浙财团
【答案】:江浙财团是中国金融业短暂繁荣的一个表象,但是由于江浙财团无法改变对官僚资本的依附,所以无法脱离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独立生存,最终还是沦为其附庸,逐渐失去了经济上的主导地位。

考生应注意民国时期金融货币行业的发展状况。

【解析】:
41.简述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

【答案】:【答案要点】随着佛教的发展,到公元一世纪时,佛教又开始出现了一个新学派。

这个学派自称其教义是“大乘”,而把以前各派教义贬称为“小乘”。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佛教只以佛陀为导师,不以他为神,不崇拜他的偶像;大乘佛教则以佛为神,并有不同的化身和无边的法力,崇拜佛的偶像。

这一变化是佛教受了其他宗教影响的结果。

(2)早期佛教认为,要超脱生死轮回,就必须自己切实修行,甚至要出家过乞讨度日的生活!大乘佛教则认为,信徒可以作为居士,可以过家庭生活,照
常经营生计,只要乐于布施,就算修了功德,甚至只要诚心念佛,就可以超脱轮回。

(3)早斯佛教认为,人们通过修行,可以超脱生死轮回,达到自救的目的;大乘佛教则认为只要悟彻教理,人人可以成佛,不仅自救,而且要救人。

这使得大乘佛教成为更为积极传教的宗教。

(4)早期佛教大体主张“我空法有”,只否认主观的我的真实性,而不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大乘则主张“法我皆空”,把整个客观世界
都认为是虚幻的,这一变化是佛教在哲学上彻底唯心主义理论化的结果。

【解析】:
42.文艺复兴
【答案】:文艺复兴:14世纪中叶一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
化运动。

这个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

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腓、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

因而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也是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臜、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它并不是对于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
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使文艺复兴时代成为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灿若群星的时代。

【解析】:
43.试比较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异同。

【答案】:【答案要点】(1)相同点: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世界性会议;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色彩的一系列条约;条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新的国际体系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2)不同点:巴黎和会是一战的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英国和法国成为会议的胜利者,干涉苏俄是会议的一个主题;华盛顿会议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解析】:
44.简述士族的源流和在西晋的发展过程。

【答案】:【答案要点】士族基本形成于西晋时期,但是源于汉魏。

东汉末年由于九品官人法的实行,地方上选人任用的决定权掌握在有势力的大族手中,他们可以随便地操控人员的任免,所以门荫成风,实际上不论政局的变化如何,基本上都没有撼动这些大族积累的世家资本,所以他们世代为官,享受荣华富贵的待遇。

西晋时期,虽然当政
者意识到来自士族的威胁,但是除了对其掌握的军权有一定的限制外,其他措施都没有起到限制士族的作用,占田制本来希望可以控制士族的规模,但是客观上却助长了士族集团的进一步膨胀,他们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占有大片的田地,加上他们非法占有的国家土地和强占自耕农的田地,规模之大,基本实现了自给,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土地的增加又使他们大量地招募宾客、部曲,大量的破产农民依
附士族,帮助其进行生产,这些都是士族权力扩大的标志,国家基本上无力对其进行有效的限制和控制,所以,也成了西晋政权最后瓦解的深层原因之一。

【解析】:
45.简述淸初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答案】:本题是对清初的经济政策的全面的考查。

通过一系列的经
济恢复和改革措施,使得清朝的经济水平逐渐恢复、发展,为康乾盛世创造了条件。

【解析】:
46.血缘家族
【答案】:血缘家族: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社会组织。

马克思曾
经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
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

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团的曾孙子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

这种家族形式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