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烷全身麻醉维持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烷全身麻醉维持效果
杨月
【摘要】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烷全身麻醉维持效果.方法:在本院2017年1月—8月需要实施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研究组则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进行全身麻醉,观察与比较两组全身麻醉维持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T0、T1、T2、T3、T4、T5、T6各时间段的M A P与H 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皆为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VA S评分比较,研究组(2.08±1.01)分低于对照组的(3.67±2.04)分,同时研究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皆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在全身麻醉维持的应用中,效果要比复合丙泊酚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期刊名称】《药品评价》
【年(卷),期】2018(015)008
【总页数】4页(P31-33,39)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七氟烷;全身麻醉;维持效果
【作者】杨月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河南焦作 4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2
瑞芬太尼属于一种阿片μ受体激动剂,在经血液与组织中的非特异性胆碱酯酶水
解后,无需经历肝肾即可起到镇痛效果,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无蓄积、可控性好等特点[1]。
而丙泊酚与七氟烷则是临床常用的静脉注入和吸入麻药,其中将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两者能够产生较好的协同作用,从而增强全身麻醉效果[2]。
但有研究提出[3],七氟烷具有诱导迅速、麻醉深度易掌握、气道刺激小等特点,同时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较小,将其与瑞芬太尼联合作为全身麻醉药物,麻醉的维持效果更理想。
为此,本院对48例需要进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患者展开了对照研究,旨在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烷全身麻醉维持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本院2017年1月—8月需要实施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
在对照组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为19~46岁,平均(33.12±3.45)岁,体重在42~64kg,平均(5
2.87±4.16)kg;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为17~45岁,平均(3
3.46±3.32)岁,体重在41~65kg,平均(53.18±3.85)kg。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构成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 麻醉诱导所有患者术前予以禁食,在进入手术室后行静脉注射0.01mg/kg
的盐酸戊乙奎醚,并给予其面罩吸氧,而后开始实施麻醉诱导。
首先,给予患者静脉注射0.04mg/kg的咪达唑仑、0.1mg/kg的维库溴铵和0.2μg/kg的舒芬太尼,在患者全身肌肉松弛后(约3min后),将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患者气管内,取平卧位与侧卧位听诊呼吸音,在确定导管位置后将其固定;而后接入麻醉机以控制患者呼吸,将流量设置为0.80~1.00L/min、潮气量则为6~10mL/kg、呼吸频率为
12~16次/min。
1.2.2 麻醉维持对照组患者采用微量泵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
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4)0.06~0.08mg/kg·h,使患者血浆内的瑞芬太
尼浓度维持在3mg/kg范围内;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37)2.0~2.5mg/kg·h。
而研究组患者同样是采用微量泵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6~0.08mg/kg·h,与此同时,给予患者全程
吸入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2~4L/h,并根据手
术的具体需求调整七氟烷的吸入浓度;将七氟烷的浓度保持在患者呼气末为
1.0MAC,也就是最低肺泡的有效浓度。
而两组患者术中均间隔1h给予其注射
2.0~
3.0mg的维库溴铵,从而使患者肌肉保持在松弛状态,便于手术的开展。
当患者手术过程中心率超过入室心率的20%或肢体出现轻微体动时,则需提升瑞芬
太尼的泵注速度,并将舒芬太尼的剂量增加至2μg/kg。
1.2.3 术中监测手术过程中通过心电监护仪对患者心电图,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同时采用麻醉深度检测仪对患者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进行监测,对患者麻醉维持期间进行警觉/
镇静(Observer assessment of sedation,OAA/S)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对麻醉药物的注入速度进行调整,以保证麻醉深度与镇静水平相协调。
1.2.4 麻醉恢复在手术结束前10min给予患者静脉注射50mg的氟马西尼;手术结束前2min则给予患者静脉滴注0.5mg的新斯的明与阿托品;手术结束后再静
脉注射0.05mg的纳美芬,从而实现对残余肌肉松弛与阿片类药物残留的拮抗效果。
当患者完全清醒且能够自主呼吸后,则将其咽喉部的分泌物清除并将双腔管拔除,观察其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在患者体征无异常后将其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详细记录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15min(T0)、麻醉诱导时(T1)、气管插
管后(T2)、进行切皮时(T3)、手术刺激强度最大时(T4)、拔除导管时(T5)、送出手术室时(T6)各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与HR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能够进行自主呼吸的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对患者拔管后15min其疼痛程度进行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值为0~10分,其中0分表示无疼痛,10分则为剧烈疼痛;并对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4]。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以(χ-±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则以(%)表示,并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MAP、HR比较两组患者在T0、T1、T2、T3、T4、T5、T6各时间段的MAP与HR比较,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表2。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术后观察,研究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而拔管后(15min)后,患者VAS评分比较,研究组VAS评分为(2.08±1.01)分,对照组则为(
3.67±2.04)分,两组比较,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3.42,P<0.05)。
表 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MAP比较(χ-±S,mmHg)Tab 1 MAP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 periods (χ-±S,mmHg)组别
(n=24) T0 T1 T2 T3 T4 T5 T6研究组88.15±11.26 71.42±8.87 89.48±13.04 92.06±10.85 91.61±8.47 93.11±13.51 74.55±13.12对照组89.34±11.61 72.31±8.66 91.06±12.37 92.31±11.11 90.82±9.01 92.87±12.66 73.47±12.88 t 0.36 0.35 0.44 0.07 0.31 0.06 0.28 P >0.05 >0.05 >0.05 >0.05 >0.05 >
0.05 >0.05
2.3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其中研究组出现2例头晕、1例恶心呕吐和1例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则出现1例头晕、2例恶心呕吐和1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67%,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瑞芬太尼作为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其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μ受体,能发挥良好的镇痛、镇静、抑制呼吸、增强肌张力和心动过缓等效果[5]。
将
其应用在全身麻醉中,具有起效迅速、消失快等特点,并且该药物并不需要药物逆转。
在将该药物注入患者体内1min左右,即可实现血—脑平衡的效果,并且药物能够在组织和血液中很快地水解,从而避免药物的蓄积。
但由于该药物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与药物的使用剂量呈正性相关,故常与静脉注射丙泊酚和吸入性麻药七氟烷联合使用,从而发挥协同作用[6]。
其中丙泊酚注射液是一种起效迅速,短效的静脉麻醉剂,其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启动r-氨基丁酸受体-氯离子复合物,起到镇静、催眠的作用,将其与麻醉性的止痛
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实现对全身麻醉的诱导并维持全身麻醉;大剂量使用该药物时,则能够使r-氨基丁酸受体脱敏感,达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终发挥镇静、催眠的功效[7]。
该药物具有起效快、可控性强以及不会造成体内蓄积等优点。
而
吸入性七氟烷则属于一种卤代吸入性全身麻醉剂与挥发性液体,应用其作为全身麻醉维持药物,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较小、不良反应较少;而在停药后通过吸入纯氧可将其迅速从患者的肺泡中排出,对患者心肌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同时还能维持患者血动力学稳定。
因此将其与瑞芬太尼联合以维持全身麻醉,具有起效快、毒性小、维持效果好等优点,同时术后能够迅速将药物排除,从而提升患者术后恢复的效率[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T0、T1、T2、T3、T4、T5、T6各时间段的MAP与HR比较无明显差异,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皆为16.67%(P>0.05);这表明瑞芬太尼无论是联合丙泊酚还是复合七氟烷,对于全身麻醉患者的血压和心率都无太大影响,而且两种方法不良反应相当,故安全性相同。
但两组VAS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评分(2.08±1.01)分比对照组的评分(3.67±2.04)分要低,同时研究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皆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一结果则提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复合七氟烷在麻醉维持效果的比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前者术后患者恢复的时间明显要比后者长,并且患者疼痛程度也较明显。
这就表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相对于复合丙泊酚,其可控性更强,因此患者术后苏醒的时间和恢复的时间更短。
表 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HR比较(χ-±S)Tab 2 HR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 periods (χ-±S)组别(n=24) T0 T1 T2 T3 T4 T5 T6研究组 83.67±7.56 65.62±10.77 62.47±9.12 67.81±8.24
77.52±8.18 86.23±9.05 66.54±9.03对照组82.16±8.02 63.87±9.89
62.49±9.08 69.08±7.82 78.14±7.87 88.07±9.11 67.83±9.13 t 0.67 0.59 0.01 0.54 0.27 0.70 0.4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 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χ-±S)Tab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n two groups (χ-±S)组别(n=24) 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研究组2.06±0.31 3.13±0.84 4.45±1.26 5.47±2.12对照组2.78±0.42 5.67±1.02 7.61±1.52 9.85±2.11 t 6.76 9.42 7.84 7.17 P<0.01 <0.01 <0.01 <0.01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烷在全身麻醉维持效果的比较上,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的效果要比复合丙泊酚的效果好,更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邝日裕, 张溪英, 朱诗利, 等.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气管镜检术中的应用观察[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3, 12(3): 226-228.
[2]郑放明, 邓瑜.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烷全身麻醉维持效果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 2015,
31(15): 2337-2339.
[3]许少华.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烷全身麻醉维持效果比较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 17(05): 104-105.
[4]黄文凤, 魏瑕, 冉兴, 等.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七氟烷用于开颅术全身麻醉维持效果比较[J]. 现代医药卫生, 2017, 33(17): 2670-2672.
[5]曾振横, 毛沙群. 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效果比较[J]. 慢性病学杂志, 2016, 17(05): 494-497.
[6]杨丽, 张博卿, 肖庆华, 等.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25例小儿麻醉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2): 316-317.
[7]贾苗, 张奉超, 彭蓓.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小儿扁桃体肥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11): 1235-1237.
[8]梁敏, 李运繁, 陶显红, 等.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 北方药学, 2015, 12(12):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