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我远来是为这一湖水
王剑冰
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①的老街湿漉漉的。

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

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

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

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

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
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足,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

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

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

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

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

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

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

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

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
我远来是为这一园花。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这一湖水。

我走得有点累,
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
让落花堆满我的胸,
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

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

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

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
海内兮归故乡”吗?
⑤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

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

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

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

有的同学竟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⑥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

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

”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

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⑦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

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

饭,几乎忘记了吃,夜间睡得很少。

为了探寻救国良方,他qiè____而不舍.,沥尽心血。

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

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

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立时①________(灌,撞)了满怀。

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②_______(拿,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⑧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酲……”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

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

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

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⑨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后来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提,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

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

……在抗战八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_______,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⑩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

“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

”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

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

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

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

⑾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

(有删改)注释:①蒙自:蒙自是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之一,南湖位于蒙自市中心。

1. 请按照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汉字,并解释加点的字。

qiè___而不舍.:qiè(______)舍:(______)
2. 本文作者追怀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南湖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简洁地描述了他们所做的事,表现了他们内心涌动的爱国思乡的情感。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人物所做的事情感
周定一写《南湖短歌》面对国难的痛苦思念家乡
联大女生①家国之思及抵御外辱的豪情
②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宣传抗战唤醒国人收复河山的爱国激情
冯友兰朱自清③勉励学子报效国家
闻一多静心读书不下楼用文化救国的爱国之情
. 请结合语境,选出最合适
...的字填在第⑦自然段横线处,选项是()
①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立时________(灌,撞)了满怀。

②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_________(拿,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A. 灌,拿
B. 撞,擎
C. 灌,擎
D. 撞,拿
4. 请联系上下文,在第⑨自然段横线处填入最适合
...的选项,选项是()
A. 如清流中一段波澜起伏的流水
B. 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
C. 如清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
D. 如激流中一段波澜起伏的流水
5. 蒙自南湖,见证了西南联大一段特殊的岁月,师生们获得了暂时的宁静,在
“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

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
.........”这句话的理解。

6. 假如今天的你踏入闻一多先生的宿舍,追寻“何妨一下楼主人”的足迹,相信你定会有许多的感慨,请结合你所
....
了解的闻一多事迹
........,表达自己的感悟,不少于5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追赶太阳
杰弗里·兰德斯
①“月影号”唯一的幸存者翠茜迫降月球。

最早的救援也需要三十多天时间。

②翠茜的降落地点十分接近黄昏线——月球向阳面的边界。

月球尽管转动很缓慢,却是不可逆转的。

日落将在三个地球日内来临,然而,没有航天飞机在月球上,没有地方可供她度过十四个地球日的漫长“月夜”。

她的太阳能电池需要阳光来使她必需的空气保持新鲜。

一旦太阳消失,死亡将接踵而来。

她该怎么办?
③翠茜开始步行,祈祷
..能够追赶上太阳。

④在地球上的话,这相当于一场马拉松。

可在月球上,这只不过算是小跑罢了。

走了十英里之后,跋涉带上了一种轻松的节奏:一半是散步,另一半既像是慢跑又像是一只行动缓慢的袋鼠在蹦跳。

她最大的苦恼是这一切未免太单调。

⑤低电压警报的鸣叫使她惊醒。

她发现太阳能电池组提供的电流低于正常。

只一会儿她就找出了毛病出在哪儿:太阳能电池组上有一层薄薄的积尘。

不是什么大问题,把积尘刷掉就行了。

不过,要是她找不到一种可以防止扬起尘土的步法,她就得每几小时就停下来做一次大扫除。

她再检查了一遍电池组就又迈开了步子。

⑥低电压警报又响了,这么快就又有尘土了吗?
⑦她低头看了看她的里程表,吃惊地发现她已经走了整整一百五十公里。

⑧无论如何该休息一会儿了。

翠茜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来,从背包里取出一个食品包。

食品包的气密封口是专为她面罩下部的接口而设计的,重要的是不能让沙子进入封口。

在把食品包打开以前,她把真空的封口检查了两遍才把食物条塞进太空服。

她咬了一口,食物条硬邦邦的,微带着一丝甜味。

⑨她眺望着西方的原野,月平线看上去平坦得不像是真的,在几乎伸手可及之处形成了一幅如画的背景。

她心里默默计算着,月球上应该很容易保持每小时十五至二十英里的步行速度,把睡觉时间也算上的话。

也许平均每小时十英里。

她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⑩睡觉是个问题。

为了便于维修,太阳能电池组被设计成可拆卸式的,可是拆下来以后它们就不能向维生系统供电了。

她终于找到一个方法。

把短短的电线从衣服里拉出一个足够的长度,让她既能躺下,又能把电池放在身边不致把电源切断。

她必须小心不使自己翻身。

做完了这些,她才迷糊了一阵子。

她醒来时肌肉酸痛,分不清东南西北,然后她忽然记起了身在何处——地球正挂在离月平线一掌高的地方。

(甲)她站了起来,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向西面火药样灰色的沙原跑去。

⑾三天后。

翠茜的双脚被靴子磨得很疼。

她改变步法,从小跑换成跳跃再转成袋鼠式弹跳。

这使情况有所好转,但还不够。

她可以感到双脚开始起泡,却没法脱下靴子来舒散或仅仅只看一看她的双脚。

也许她应该在开始步行前就把靴子脱了,在六分之一的重力作用下,疼痛至少是可以忍受的。

再过了一会儿,她的脚干脆失去了知觉。

⑿在史密斯海的西部她进入了一个崎岖地段,遍地都是小山丘。

她不得不降低了速度。

山坡上阳光普照,可是环形山的内壁和山谷仍笼罩在阴影里。

她脚上的泡破了,刺骨的疼痛从她的靴子里直传上来。

(乙)她咬住嘴唇,
不让自己哭泣,拖着羸弱
..的身体继续前进。

⒀每天,从混乱的梦境里醒来,回到漆黑的天空与静止的阳光下,打个哈欠,睡眼惺忪地赶路。

抿一口乏味的温水,尽量不去想那是从哪里回收来的;休息,小心翼翼地清扫太阳能电池组,这是生命。

再走,再休息……再睡觉时太阳还钉在醒来时的位置上。

第二天把同样的过程重复一遍,然后再重复……再重复……
⒁向西,一直向西,和太阳赛跑。

⒂地球高高挂在天上,她现在不仰头就看不见地球了。

当地球挂在天顶时她停下来庆祝了一番,她打开一瓶看不见的香槟酒,向想象中的旅伴们敬酒。

现在,太阳高挂在地平线以上,经过六天的步行,她绕过了四分之一的月面。

⒃十二天后,跋涉开始时的刺激感早就衰退了,只留下了对胜利的坚定决心,连这有时也蜕变为一种精神安慰。

她在一道长长的、弯弯曲曲的峡谷边站住了,它看上去就像一条等待着暴风雨来填满的河床,但翠茜知道它从来就不懂水为何物,填满谷底的只有尘土,干得像磨碎的骨头渣子。

她慢慢找着路下到谷底,小心翼翼地恐怕摔倒而破坏她娇嫩的生命保障系统。

她已经绕完了半个月亮,但只是走完了好走的部分。

从这里开始将全是山脉和崎岖地段,一旦慢下来让太阳走到了前面,她就死了。

⒄十八天后。

的确是走得慢了,翠茜已不能像以前一样从坡上直跳下来了,否则她就得停下来艰难地修理损坏的太阳能翼板支架。

前面也不再有平原,不是巨石遍地,就是环形山的绝壁。

到代达罗斯环形山——月球背面的中点时,太阳早就结束了它懒洋洋的上升,逐渐地向前方的地平线直落下去。

异常单调的灰色月面在她脚下逝去。


好的愿望和拼命的赶路不能抵消太阳正在下降的事实。

每天她醒来时,前方的太阳就更低了一些,更直接地把炽热
..的阳光射进她的眼睛。

(丙)岩石的阴影犹如饥饿魔鬼的爪子向她伸来,即使是最细小的,看上去也恶狠狠的。

⒅渐渐地,太阳已经快贴上山梁了。

黑暗已没到她的膝盖,她摸索着越过隐身在黑暗中的岩石。

只有山顶还在阳光里,她穿过黑暗,像游泳者渴求空气似的把自己拉进了阳光里。

⒆二十八天后。

她蜷缩在她的岩石孤岛上,四周笼罩着死亡的氛围
..,令人____________。

(丁)翠茜绝望地看着黑暗的潮水慢慢升起包围着她。

救援人员在哪里?救援人员在哪里?
⒇三十天后,一束手电筒光刺得翠茜睁开了眼睛,原来是救援人员从远处向她跑来。

翠茜被发现时,纯白色的太空服已被月尘染成了肮脏的灰色,只有在背上七扭八歪的太阳能电池组被仔细地擦得一尘不染。

(有删改)
7.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
..的是()
A. 羸弱(léi)祈祷(qǐ)炽热(zhì )氛围(fēn)
B. 羸弱(yíng)祈祷(qǐ)炽热(chì)氛围(fèn)
C. 羸弱(léi)祈祷(qí)炽热(chì)氛围(fēn)
D. 羸弱(yíng)祈祷(qí)炽热(zhì)氛围(fèn)
8. 请为第19段划线处选择合适
..的成语()
A. 怏怏不乐
B. 毛骨悚然
C. 屏息凝神
D. 惊心动魄
9. 翠茜在追赶太阳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怎么应对的?阅读文章,请将
表格填写完整。

遇到的困难应对
①把太阳能电池组上的积尘刷掉
睡觉时需拆卸太阳能电池组把短短的电线从衣服里拉出一个足够的长度
双脚被靴子磨得很疼②
③她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泣,继续前进
她穿过黑暗,像游泳者渴求空气似的把自己拉进了阳光只有山顶还在阳光里

10. 对文中四处划线句赏析正确
..的一项是()
A. 甲句将沙原比作火药,生动地写出了月球上生存环境的恶劣。

B. 乙句用“咬住嘴唇”写翠茜对疼痛和口渴的忍耐,写出了她坚忍的品格。

C. 丙句将岩石的阴影比作饥饿魔鬼的爪子,描绘了死亡逼近时的可怕。

D. 丁句用拟人巧妙写出了黑暗逐渐吞噬光明、死亡来临给翠茜带来的绝望。

11. 翠茜被救援人员发现后会有怎样的表现?请运用至少两种人物描写方法描写翠茜的表现。

12. 阅读《夸父逐日》,结合本文,从目的
..三方面对翠茜和夸父追赶太阳的行为进行比较。

..、结局
..、精神
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②;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③。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④。

——《山海经·海外北经》
①逐走:竞跑,赛跑。

②河、渭:即黄河,渭水。

③大泽: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④邓林:地名,今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即“桃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河中石兽
(清)纪晓岚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

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节选自《三国志》13.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
(2)置.象大船之上置:
14.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B.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众服为.确论
C.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反溯流逆上矣
D. 然则天下之.事有若成人之.智
15.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16. 老河兵和曹冲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有没有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经历?请简要描述。

17. 古诗文默写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王维)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

(《泊秦淮》杜牧)
(4)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
(5)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

(《约客》赵师秀)
(6)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

(《望岳》杜甫)
(7)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
(8)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

(《游山西村》陆游)
(9)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10)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11)《木兰诗》中描写行军疾速的情景,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木兰诗》中运用妙趣横生的比喻赞美木兰谨慎、机敏的名句是: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翁》白居易)
(14)遥望洞庭山水色,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刘禹锡)
(15)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16)但使主人能醉客,_______________。

(《客中作》李白)
(17)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李白)
(18)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18.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阅读《我远来是为这一湖水》,你会感到,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对蒙自这个边陲小邑怀着深深的情感。

“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


同学们,是否也有一个人一种物品一段生活给你留下长长的思念?也许是一个久未谋面的童年伙伴,也许是你日思夜想的一个小物件,也许是一种寄托着某种情感的美食,也许是儿时弹钢琴、练舞蹈的快乐时光……
请以“长长的思念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题目二:
《追赶太阳》一文中翠茜迫降月球,拥有了一次难忘的体验。

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星球,如果你和你的伙伴们
要在上面举行运动会,会有怎样奇妙的体验?请你参考补充资料,尽情想象,以“奇妙的月球运动会
........”为题,写一篇文章。

补充资料:
月球上昼夜温差特别大。

白天,月球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能达到+127℃;到了晚上,温度下降得特别快,可降低到-183℃,真正是冰火两重天。

月球引力仅相当于地球的1/6,不具备束缚住大气的能力。

因此月球上的气体很稀薄。

月球是有少量水资源的。

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的1/14,只有3800万千米,比亚洲面积还小。

月球上基本没有阻力,你会发现一个锤子和羽毛居然可以同时着地。

月面地貌复杂,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谷等。

——改写自《月球生存指南》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名著阅读
(一)
本学期同学们在“家国天下”主题学习中配合阅读了《红岩》一书。

在阅读中,同学们通过制作人物档案、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辅助加强了阅读学习。

请结合你的阅读,完成下列任务。

19. 请阅读人物档案卡,将资料填写完整。

人物档案
姓名(全名
..):____________身份: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党组织负责人
关押地点:____________
人物事迹:______________
人物精神:______________
(提示:人物精神应结合人物事迹。


20. 在《红岩》一书中,地下党围绕不同地点展开复杂斗争,请阅读思维导图表,将下表补充完整。

斗争地点
长江兵工总厂
修配厂重庆大学沙坪书店
华蓥山
根据地
③渣滓洞
代表人物①成瑶陈松林②齐晓轩余新江
斗争方式
团结工人
恢复生产组织罢课
学生代表伸张
权益
利用书店隐
藏,建立联络

组织游击战
秘密开会组织
越狱
欢庆新年狱中
斗争组织越狱
21. 阅读完《红岩》一书后,有同学观看了小说改编的电影《在烈火中永生》。

请你结合本书具体内容谈谈对电影名字的理解,不少于50字。

阅读感悟
(二)
本学期同学们在“星辰大海”主题学习中配合阅读了《海底两万里》一书。

请你阅读某同学的读书笔记,按要
求回答问题。

22. 请将读书笔记一中横线处按要求填写清楚。

读书笔记一(文学常识)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____ (国别)的作家______ (人名),
他是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变为现实,他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是他的“海洋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部书描述了由船长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
________ (名称)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故事。

23. 读书笔记二中整理的情节中有一个不属于《海底两万里》,请你将它挑出来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4. 读书笔记二中其他的四个情节请你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好序: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读书笔记二(重要情节)
A.船长带领大家穿上潜水服,在海底森林里打猎。

B.海上发现一种种类不明的怪物,科学家猜测是独角鲸。

C.船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仅剩一人幸存,独自漂流到了荒岛。

D.潜水艇被困在南极冰层之下,全体船员奋力凿冰,最终脱离危险。

E.潜水艇被卷入了北冰洋大漩涡,无人知晓最终的结局。

25. 请你根据读书笔记三中的描述,在横线处填写正确的人名。

读书笔记三(重点人物)
A.他,性格温和,心地善良,是一位博古通今的科学家,富有探究精神。

他是______ 。

B.他,性情忧郁,知识渊博,遇事沉着冷静,对受压迫的人民和民族怀有深深的同情。

他是____ 。

C.他,性格开朗幽默,遇事看得开,忠心耿耿,对分类学非常着迷。

他是_____。

D.他,性格直爽,遇事鲁莽急躁,虽然贪吃,但在关键时刻能显示出不凡的身手。

他是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