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演讲稿绿叶(汇编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节演讲稿绿叶(汇编3篇)
1.教师节演讲稿绿叶第1篇
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佛说:一叶一菩萨,一花一世界。
假如把学校比作巍峨的高山,那么,我愿做高山上静默无语的石头,日夜守望高山的成长;假如把学校比作浩瀚的海洋,那么,我愿是海洋里翻腾跳跃的浪花,永久折射海洋的品质;然而,我更愿意把学校比作缤纷绚丽的花园,你们就是花园里灿烂的红花,而我则愿做点缀花藤的一片绿叶。
我是一名专职招生老师,与每一位一线老师比起来,招生老师似乎没有多少值得骄傲的业绩和动人的事迹。
三尺讲台上,他们没有留下激昂亦或深情的只言片语,四季轮回中,他们没有镌刻出和学生促膝相谈的画面。
校园里很少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仿佛是偶然走进校园的过客,被淡忘在众多学生的视线里。
然而,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支看似散兵游勇的队伍,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使学校在校生总数由一、二百人猛增到一千多人;就是这支队伍,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扛着责任,怀着赤诚,走遍了三原县每个意向生的家,有的甚至辐射到了周边县区,为了把职业教育的惠风吹进意向生的家庭,为了给每个中考落榜的学生寻找最适合他们的支点,我们的招生老师打过的何止成百上千,他们咨询解答的话语何止千言万语;也正是这支队伍,为创造三原职业教育的神话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果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总是谦逊的垂着它的绿荫。
我喜欢校园这片纯洁的天空;喜欢教书的从容自在;喜欢粉笔书写的点滴精彩。
然而,我更庆幸自己是校园里的绿叶一片,成就着学生的未来,装点着校园的风景,和我们团体的每一位成员用自己的平凡和努力坚守着学校这个精神和智慧的家园。
我曾悲叹自己职业的单调与清贫,然而看看教师队伍里那些同行们的淡然与宁静,执著与忠诚,我才懂得尊重职业,点亮学生前进的路就是一种奉献;我也曾为招生工作的艰难一筹莫展,然而学学其它老师的经常惦记,随时联系,我才明白冰心所说的“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这句话的深刻哲理。
行之深处有深情,教学相长靠爱心,红花还需绿叶扶,人人爱拼才会赢。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教师节演讲稿绿叶第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从古至今,教师一直是人们所尊崇的事业。
古语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今天,又把教师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而对师德则要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教书育人,要怀着崇高的爱去传授知识,要用满腔的热情去启迪人生。
春雨润物般的言传身教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渊博的知识,还能使学生拥有丰富而高尚的灵魂。
“甘为人梯,甘当铺路石”,向来是广大教师的座右铭。
那么,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文明日益进步的21世纪,该怎样做好教育工作者,教师又如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呢?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去爱学生。
”爱,是无声的语言,行动的指南;爱,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
在我从教的这么多年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曾记得在我参加工作的第六年,班里来了一个孩子。
家长忧伤地告诉我:由于父母双双犯病,孩子只能住在乡下年事较高、走路又不方便的爷爷奶奶家。
大了回到城里,性格很内向,见了陌生人就呆坐着不吭声,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比同龄孩子差了一大截。
看着家长那殷切的眼光,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我拉过孩子的手,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
于是,我制订了详细的教育计划,希望用爱去温暖孩子的心,去唤起他心灵深处的自信。
每天,我除了在生活上特别照顾他,还利用空余时间不厌其烦地给他讲故事,手把手地教他穿衣,拉着他的手一起玩游戏,并鼓励其他孩子多和他玩。
虽然他每次都对我报以沉默,但从他的眼光中,我知道他已在慢慢地接纳着我和周围的一切。
终于有一天他对我说:“老师,我喜欢你!”当时,不顾周围那么多的家长和孩子,我紧紧地搂住了他,流下了眼泪。
后来,在毕业典礼上,看着日渐活泼开朗的孩子,他的父母拉着我的手说:“老师,谢谢你!”话虽不多,但我体会到了其中的分量。
对孩子教育的成功,使我更成熟了,更坚定了我作一名幼儿教师的信心和决心,也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之魂!
或许,在许多外行人的眼中,幼儿园只是一个小儿科。
每天有的也只是那些琐琐碎碎的事情,唧唧喳喳的声音。
但我们的教师坦然地面对别人的讥笑和不理解,在这经济发达的年代安于清贫、乐于奉献。
想做好教师与真正做到好教师,其实是愿望到实现的过程,我们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行时,都想做好教师,然而只有真正地去做,用心地去做,才能向好教师这一方向发展。
目标并不遥远,只要方向正确,只要我们迈开第一步,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当特级教师于漪说:“奉献――教师的天职”时,赢得久久不息的掌声,在我们这些后生的掌声中含有敬佩、学习、奋进的感悟。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它使我想起在多少个休息节假日,别人在呼朋唤友地娱乐一番,而我们的教师却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放弃了休息,放弃了与家人共叙天伦的好时光,回到幼儿园,钻研教材,翻查资料,制作教玩具。
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一个个的废旧纸盒变成了一辆辆汽车、火车、一座座的高楼大厦、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用水果冻、挂历纸制作成一棵棵美丽挺拔的大树……这一件件化废为宝的杰作,无不使孩子感到惊讶和兴奋。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知道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丽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我们的教师却以“一身雅兴,两袖清风”为荣。
名利的欲求越少,事业的天地就会越宽。
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甜美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但让我挑,我还是选择叶的事业,因为它总是谦逊地张开着它的绿荫。
”为了更好地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幼儿教师们不断的充实自己,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
我们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在琐琐碎碎的工作中默默地耕耘、辛勤地劳动,奉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
我们干着的是“叶子的事业”,我们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扪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为祖国托起明天的太阳!
3.教师节演讲稿绿叶第3篇
我的根在莘庄,如果把地域范围再缩小点,我的根就不偏不离地种植于实小校园内。
我对实小始终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曾经是实小的学生,继而来到实小实习,如今如愿以偿成为实小的教师。
生命中的三个时期在这儿汇集,三个角色在这里生成。
有我一样经历的人恐为数不多,我有理由激情宣泄,我像孩子依恋母亲一样依恋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方热土。
不管哪个时期的我,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它的韵味,捕捉着它的气息,承载着它的灵动,畅想着它的未来。
孩提时代
曾几何时,我还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是成千上万个实小学生中的一员,那时老师家长常会问我们将来长大了想当什么,我会不自禁地脱口而出:“想当老师。
”是实小的老师们让我从懵懂的童年就萌生了想做老师的理想志向,但那时不曾理解教师两字的背后是奉献。
小学生涯留给我深刻印象的老师很多,顾国仁老师就是其中一个。
光阴回到从前,顾老师风趣幽默、才华横溢、童心未泯,是我的音乐老师也是学校的大队辅导员。
音乐课上,他的低吟浅唱或引吭高歌,他的娴熟的琴技,让我敬佩不已,原来男教师也可以有这么好的歌喉,也可以有这般出神入化的琴技。
我还有幸成为“孩子王”手下的一员小将,为学校的大队报出谋划策。
若干年后的今天,我更是有幸成为顾老师的同事,十几年过去了,几乎不曾发现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什么痕迹,却实实在在发现他是个能人:吹拉弹唱自不待言,操作电脑这个新事物的驾轻就熟又走在了学校教师的前沿。
虽时过境迁,可顾老师的作风一点没变,常为学校工作加班加点却毫无怨言。
老师们在电脑操作、制作课件时有疑问,顾老师更是每叫必到、耐心讲解。
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的内涵。
于是我感到顾老师的根也一定在实小,做教师是他的情结,奉献是他的'情操。
初为人师
日历翻到实习那一年、那一月。
带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我从一个师范生摇身一变成了实习老师,心里的兴奋不言而喻,初踏三尺讲台,几十双无邪的慧眼凝望着你,在成为聚焦人物的同时,感到肩头的责任虽是无形却也沉甸。
在既激动又紧张时,我遇见了我的实习带教老师胡凤莲。
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巧合?怎样的一种缘分?数十年前,她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到我所在的班上来实习,数十年后,我来到她的班上实习;数十年前,我就喜欢上了这个乐观开朗的大姐姐,数十年后,我成为她的徒弟,听她为我指点迷津;数十年前,我们还曾通过信,一个幼稚无知
的小女孩的去信没有石沉大海,大姐姐的来信让我如获至宝。
信中的内容我至今记忆犹新,她说她家的条件虽然不太好,可她却不沮丧,有空就帮家里干活。
她的勤工俭学告诉我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积极向上。
渐渐的,对她的喜爱促使我更为坚定了做教师的信念,像她一样,让每个孩子如沐春风、如淋甘雨,有所得、有所悟该多好。
数十年后,当我成为她的徒弟,她先是抚平了我紧张的情绪,然后以身示范,用她丰富的体态语、灵活多变的教法吸引了学生也感染了我。
至今记得她弯下腰去两臂相握、甩来甩去,俨然成了一只长鼻子的elephant(大象);手放头上、两膝微弯着蹦蹦跳跳,活脱脱一只rabbit(兔子)。
原来上课可以这样演绎,老师可以这样投入。
我看得津津有味,下课铃响,我还意犹未尽。
轮到我上讲台了,胡老师早已为我修改了教案,她微笑着鼓足了我的勇气,课后又为我细细分析。
我人生的第一课是在实小上的,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良师益友,使自己跨出的第一步是那样平稳坚实,感谢胡老师。
现如今,我从成为她的学生到成为她的同事,身份变了,可对她的崇敬有增无减,她对待工作的热情、对待学生的无微不至丝毫未变。
于是,我想说,胡老师你的根也已扎于实小的土壤中了吧?我分明感受到你对教育事业的浓浓情意。
重返实小
提到重返,有太多的感慨在心里涌动,实习时就向往能留在这个校园,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如愿,每天辗转两部车去江川路小学上班,路途的遥远扯不断我对实小的依恋与不舍。
工作四年后,天遂人愿,我回到了实小。
“回到”两字真是凝结了我对实小的不一样的感情,虽没有百感交集地落泪,但着实让我欣喜了好几夜。
就好像流浪的小孩终于回到了失散已久的亲人的怀抱。
重返实小,我已是大腹便便,周遭的景致还是那么熟悉。
生命真是一种缘,冥冥之中,实小似有股吸力将我牢牢地吸引。
作为一个英语教师,对实小的英语教学就特别关注,几次来听课,总有不一般的收获。
实小的英语课像神话中的殿堂,一节课下来竟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这也是吸引我的一大原因吧。
在这里,我遇见了我的另一个恩师——瞿莉蓉老师。
在这里,我与她近距离地接触了两年。
让我尝试刻画她:高大的身材,细致的思想,传神的画技,动听的话语,独到的课堂设计,精彩的英语教学。
她没有名师的矜持,没有领导的架子,我常常在和她的三言两语或是促膝长谈中悟到了一些关于上课的构思。
刚调至实小,我虽已是个教龄四年的教师,却还是个半生不熟的新手,并没有太多的经验,正是从一节节调研课、家长开放课、区级研讨、评教课中,我有所收获、信心倍增。
不管哪节课,我都得到了她的无私帮助,得到了她的点拨与润泽。
在这里,我们同二期课改英语教学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亲密接触,与新基础理念的“价值观”、“过程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携手相行。
作为教导的她总是不失时机地带领、指导我们学习各种先进理念,组织我们对听课的反馈评价。
置身于这样一种研讨氛围浓郁的工作环境,每个人都在真实地成长。
在我眼里,瞿老师也早就把自己的根留在了这方土壤中。
其实,每个实小人的根都在这儿,在这儿汇结、缠绕,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百年积淀的实小便有了历经百年风霜的厚实的根基。
我们的根早已恋上了这芳醇的土地,她虽默默无言,却孕育着盎然的生机!她用宽广的胸怀揽住了灵气,包容、滋润着每一片绿叶。
我的根也在实小,我愿是一片青翠的绿叶,在实小的校园里不断成长!。